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12 March 2016

中国培育“工匠精神”缺少什么?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工匠精神”,这是该名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显然是因为中国特别需要这种 精神。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很多“中国制造”却成了质次价廉的代名词。中国迫切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创立自主品牌,而工匠精神正是中国极度 缺乏、极度需要的。
“中国制造”的这种尴尬地位和国际形象认知,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制造传统有关。安邦咨询(ANBOUND)曾经研究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阶段性问题,我们曾 提出,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1.0”,今后的发展方向则是不断提升制造品质,逐步发展为“世界工厂2.0”、“3.0”或“4.0”,在提升制造品质的同 时,也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问题是,中国如何实现这种提升呢?李总理提到的培育工匠精神,应该是政府希望起作用的思路之一。
在工匠精神方面,中国有两个现成的标杆——德国与日本。“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工业家族,西门子、奔驰、博 世、宝马……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 “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也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保持一枝独秀。据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的总结,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 “慢”,也就是慢工出细活,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第二个特点是“专”。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 业,其中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共同特点是都爱“专”,专注坚持于某些单一产品,并做到极致。第三个特点是“创新”。在德国,即使一些小 企业也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长期以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德国文化的一部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也成德国工匠培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工匠精神”并非德国专利,日本也是世界上颇具“匠心”的民族。“工匠精神”在日本也被称作“职人气质”。职人,就是匠人、工匠。日本在江户时代将民众分 为“士农工商”,职人属于“工”。近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大量引进欧洲的工业技术,出现很多“街道工厂”式的私人工厂,日本政府将其划归为中小型企业。这些 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往往也被叫做“职人”,企业往往会子承父业将技术传下去。到了现代,职人多指拥有卓越金属加工技术的人。“匠人”文化加上子承父业的传 统,使得日本很多企业不论大小,都能够长期存续发展。有统计称,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00多家,居全球之首。这些“百年老店”的经营模式都 不是急着“做大做全”,而是专注一种商品或者一种技术。
由此可以看到,工匠精神并不是短期内可以移植的,而是长期积累传承形成的工业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工匠精神的结果是“精细制 造”。“精细制造”概念是安邦咨询(ANBOUND)在研究德国工业样本的时候,从“精细化工”概念延伸而来。作为“精细制造”概念的提出者,安邦首席研 究员陈功认为,精细制造包括了七个方面的内涵:1、文化。好的工业品总是具有美学特点,有文化内涵。2、艺术。好的工业品需要有艺术品位的设计和制造。 3、品牌。高端品牌形象的建立与精细制造是一体的。4、质量。好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品质,精细制造更为强调品质的持久性。5、圈层。精细制造产品的价格 往往10倍与普通产品,产品对应的市场圈层也不同。6、技术。技术特点和技术研发是维持精细制造的基础因素。7、教育。精细制造必须仰赖教育环境的支持, 只有那些拥有优良教育环境的国家和地区,才能拥有精细制造工业(2015年11月,《每日经济》,陈功)
“精细制造”的多种内涵,实际上揭示了中国要真正培育出扎根本土的工匠精神,还需要在很多方面长期下功夫。中国要发展出自己的精细制造,并不只是提个概 念、喊个口号就行,需要一大批企业、企业主和技术工人长期坚持踏踏实实地发展,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在中国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内还要完善培育工匠精神所 需的配套环境和机制。比如“中国制造”大量引进外资发展规模制造的生产线,而员工大多来自农民工。中国现有的城市化特点、分裂城乡的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使 得绝大多数农民工不可能长期驻留,企业也不会采取终生雇佣制。如果各方都做的是短期打算,怎么能培育出“工匠精神”?如何搞出“精细制造”?匆忙流动的产 业工人、户籍壁垒下的城市化以及短期雇佣制度,只能制造出质量不佳的大路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工匠精神”和“精细制造”代表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长期的改变。
--------
在专制的中国,基本上不可能有“工匠精神”,却有着大把的“粗制滥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