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15 October 2017

神户钢铁质量丑闻发酵,“日本制造”面临全面危机

日本产品长期以来都有以诚信为本和质量可靠的好名声。
但是,神户钢铁公司(Kobe Steel)的假数据丑闻可能会玷污日本制造这一品牌。
上周末神户钢铁承认,伪造了供给波音、尼桑和丰田等200多家公司的材料的质量、强度和耐用性的数据。
该公司本周五(10月13日)表示,涉及的企业数量已经上升到500家。该消息让神户钢铁本周市值蒸发约18亿美元(13亿英镑)。
至少有六家日本公司在近年内承认欺诈和不当行为。为什么这种情况不断发生?是否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抄近道”
专家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长期放缓是一个主要因素。这迫使日本企业改变商业模式,但这似乎已损害其品牌。
日本宏观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太久保卓治(Takuji Okubo)在东京说:“大型企业过去常常生活在一个稳定、可预测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中,但事情发生了变化,一些公司可能抄了近道。”
20年前,日本的企业都专注于战略增长,此后他们认识到经济将不会再强劲增长,这意味着公司必须集中精力进行重组,降低成本和追求效率。
东京富士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舒尔茨(Martin Schulz)对BBC表示,在这些痛苦的调整过程中,一些公司正努力“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他说,提高效率的诉求使得管理层极度渴望看到积极结果,有时甚至不惜踩踏质量底线。
舒尔茨补充说,核心员工和管理层的努力已经达到极限,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过度劳累和不当行为。
但开拓海外市场以提高利润的诉求为日本企业特别是其在海外的子公司带来了其他问题。
经济学人企业网络组织(The 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北亚总监科尔巴赫(Florian Kohlbacher)表示,有些公司海外市场扩张太快,导致缺乏有足够丰富经验的经理来监督运营。
检测欺诈
在神户制钢不当行为曝光前,日本还发生了尼桑汽车和三菱汽车公司以及汽车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公司(Takata Corp)的丑闻。高田在质量问题导致16人死亡多人受伤后实施了全球召回,并于今年六月申请破产。
两星期前,尼桑汽车召回了120万辆汽车。这些车辆获得了未经授权的技术人员认证。
电子巨头东芝公司仍然受到会计丑闻的影响。
尽管有多宗如此高调的案例,但专家认为,质量和合规性在日本还是至关重要。
但他们预测将来会发生更多涉及欺诈和不当行为的丑闻。
科尔巴赫说,这部分是因为互联网等新技术使得更容易发现错误、欺诈和不当行为等问题。而数字化则有助于传播相关信息和提高透明度。
虽然尚未清楚神户制钢的伪造数据是如何被发现的,但舒尔茨表示,“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公司必须早日在错误和不正当行为中正本溯源。”
潜在的更多丑闻
随着一项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在2006年生效,更多的欺诈和不当行为浮出水面。
五年后最劲爆的案例来了:奥林巴斯的英国总裁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成为历史上爆料自己公司的最高级别人物。
他揭露了14亿美元(8.8亿英镑)的会计欺诈丑闻。这家日本医疗设备公司瞒报了上世纪90年代的投资损失。
科尔巴赫说,自法律生效以来,更多人举报不法行为。但很难确定有多少人能够利用这些法律保护来监督公司的不法行为。
日本社会扔在争论举报人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护,法律并未规定对通过解雇或推销员工来惩罚员工的公司给予处罚。
有人认为2009年成立的日本消费者事务局(Consumer Affairs Agency)会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措施。
该机构是在日本发生了由不合格产品造成几起意外事件后成立的,这些意外事件包括一起涉及中国饺子的事件。
亚洲策略顾问公司的基思·亨利(Keith Henry)表示:“以前是政府部门处理那些缺陷产品的制造商,但消费者事务局接管了这些责任。”
亨利补充说,新监管制度更多地侧重于消费者而不是制造商。
重塑品牌
有些人认为日本企业受到的这种关注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舒尔茨说:“现在似乎有广泛的共识,在未来战略中只注重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是不行的。”
科尔巴赫说,他现在期望“公司仔细审视他们的业务,并确保任何问题在变得严重之前得到解决。”
但是,由于自律并不总有成效,一些人认为应该对那些不符合政府标准的公司进行更严格处罚。
日本宏观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太久保卓治举提到了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日本广告业巨头电通(Dentsu )违反劳工条例仅被罚款50万日元(约4,400美元,约3,321英镑)。“我认为这其中有一些非常错误的事情。”
但太久保卓治不认为在日本出现了系统性问题。他表示,不正当行为的普遍存在是“日本公司自治”的证据,因为公司在报告内部问题,以便处理。
对于想要摆脱欺诈和不当行为的公司,他说:“每个公司都应该停止将自己的品牌称为‘日本货’,他们应该建立自己的品牌。”
----------------

神户制钢的造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因为将不合格的金属材料制品篡改为合格产品,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的神户制钢,砸了。
“神户制钢数据造假案”掀起的黑色旋风,不仅席卷了日本的汽车、新干线、飞机等核心基干产业,更涉及到日本的火箭、导弹、战斗机等航天、军工等领域,并飞出
国门,直接导致美国通用汽车和波音公司也忧心忡忡。这一股黑色旋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坏力,是因为神户制钢生产的铝、铜等材料产品,在没有达标的情况下,篡改检测报告,粉饰成“合格产品”,并提供给海内外200多家企业,而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又波及全世界用户,不仅涉及民生领域,还有军工。”
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汽车公司承认,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材料用于发动机等重要零部件的制造。
  JR东海铁路公司承认,日本最新型的N700新干线的关键零部件,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材料。
  三菱重工业公司承认,刚在10月10日发射升空的运载火箭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材料。国产客机MRJ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材料。
  日立制作所制造的面向英国出口的高铁车辆,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材料。
  美国波音公司也透露说,正在检查使用了神户制钢材料制造的零部件的安全强度性能。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按照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说法,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案给日本的整个制造业带来了重大的信誉损害,损失不可计量。单从股市而言,神户制钢本身在2天之内暴跌36%,包括丰田、三菱重工在内的所有与神户制钢擦边的制造企业,均出现了3-5%的股价走跌。
  这家危害日本制造业的重案犯,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神户制钢公司的正式名称,叫“神户制钢所”,英文写作“KOBELCO”。1905年,神户制钢在神户市成立。1915年,根据日本海军的要求,开始生产鱼雷发射管的空气压缩机,是日本第一家生产空气压缩机的企业。1917年,建设完成第一家近代化钢铁工厂——门司工厂,开始炼铜。1949年,神户制钢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的资本金为2509亿日元,有员工1万1000余人,子公司213家。
  神户制钢在日本所有的钢铁制造企业中,规模排名老三。但是,它却是诸多钢厂中钢铁事业比例最低的一家。神户制钢的三大事业是材料、机械、电力,钢铁事业与同行错位竞争,只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在铝、铜、钛三大金属的新材料的综合开发与生产领域,属于世界的老大。世界顶尖的特殊金属材料,几乎都出自神户制钢之手。因此,世界上多数大型制造企业以及军工企业,都在使用神户制钢生产的材料,都是神户制钢的客户。
  这么一家优良的百年钢铁企业,为何会出现产品数据造假的问题?原因有主管的,也有客观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四条:
第一, 神户制钢经营出现了问题。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整个钢铁企业进入去产能求生存的寒冬时节。神户制钢从事业的高峰期跌到了低谷。还没有缓过气来,1995年,神户发生7级大地震,主要的工厂车间被震塌,高炉倒地。好不容易熬到2002年,因为日本制造企业纷纷投资中国等海外市场,使得钢材价格和市场需求增大,让神户制钢终于走出了黑暗。鉴于这一个教训,神户制钢开始实施“脱钢”战略,以研发生产特殊金属材料为核心,开展多种经营,维护企业整体的利益。但是,在过去两年,神户制钢已经出现了连续2年的经营赤字。虽然预估2017年度的营业额将会达到1万6958億日元,但是同时纯利润将会出现230亿日元的赤字。如何消灭赤字?神户制钢开始了“偷工减料”,对铁、铝、铜粉的配比进行调整,从原料上下功夫。自然,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达标,于是对产品检测数据报告进行篡改,以符合日本工業規格(JIS)蒙客户。
第二, 创业精神的丧失。神户制钢成立已经112年,和许多日本大企业一样,创业一族已经不复存在,基本上都是属于“经理人当家”。现任神户制钢公司社长的川崎博也就是一个典型的经理人,他从京都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1980年进入神户制钢工作,从一名普通技术管理干部做起,一步一步上升为公司的经营者,58岁时熬成了公司社长,预定任期5年。川崎社长与做假账的东芝公司前社长一样,“守家”是他们的第一责任,不出现赤字,是最重要的经营目标。因此,“只要不出乱不出现赤字,就是万岁”,这一理念不仅是神户制钢,也是日本许多大企业经理人的“共识”,在这一“共识”的驱使下,日本大企业的经营者们陷入了保守经营,甚至为了避免决算报告中出现赤字做假账粉饰业绩的怪圈,不仅处处表现出“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经营姿态,而且将企业的创业精神也丢之云外。2014年1月,川崎在就任社长之后的第一次新年致辞中曾经将公司的经营目标,设定为“2015年度确保1000亿日元的利润”。但是,2015年,神户制钢亏损了80亿日元。2016年,赤字额扩大到120亿。2017年度,赤字额预计会进一步扩大到230亿日元。为了抹掉赤字,使得自己当家的声誉不至于一塌糊涂,神户制钢开始了从上到下全方位的造假。
第三, “成本控制”导致造假问题频发。从三菱汽车伪造燃料数据到东洋橡胶公司伪造免震装置。从东芝做假账,到如今的神户制钢篡改产品检测报告,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制造业整体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同时因为国内内需市场的低迷,海外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客户对于原材料价格的降价要求是越来越多。同时,日本政府对于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质量的标准要求则越来越高。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车辆制造行业,甚至建筑行业,“控制成本”成为增收增益的一大重要手段。而“控制成本”的要求,转嫁到原材料制造企业,直接导致了原材料生产商走上了“偷工减料”的道路。
第四, 技术良心的丢失。“精益求精”是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这一核心曾经令日本的制造业创造了世界的辉煌。但是,由于日本大企业官僚体制的盛行,一批管理人员为了迎合上司的要求,参与了造假行动。而许多人以“不迟到不早退”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准则”,使得过往那种为了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品质的维护,不惜与上司顶撞,甚至选择离职相抗衡的“技术良心”逐渐的丢失。相反的,那种唯上和脱离现场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
     神户制钢的造假问题,毫无疑问会导致目前的经营班子集体引咎辞职,因为客户的索赔,公司的经营赤字也会出现几何级的暴增。神户制钢已经决定抛售不动产,但是区区几百亿日元的收益将无法填平日益增多的赤字。神户制钢还能不能生存下去?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神户制钢诱发的日本制造业信誉危机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回复?这才是大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