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28 October 2017

诺贝尔奖为何最权威?

显然诺贝尔奖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奖项有别的原因。这个原因其实不复杂,主要是历史的原因。诺贝尔奖在1901年首次颁发的时候,还没有同一级别的奖可以
和它竞争。当时已经有各种大奖,有的历史要比诺贝尔奖悠久得多。但是诺贝尔
奖和它们相比,有自己的特色。当时的奖项,基本上都是由王室或科学院设立的
奖,而诺贝尔奖却是由个人设立的。一个富可敌国的富豪把自己的财产几乎全部
(94%)拿出来用来发奖,诺贝尔是第一个,以后虽然也有富豪学诺贝尔设各种
奖来跟诺贝尔奖竞争,但是像诺贝尔这样做得如此彻底的,还没有。所以这件事
本身就已足够轰动。当时的大奖一般一次只是将给一个人,或限于某个国家某个
领域,诺贝尔却一下子设了五个奖,涵盖科学和人文,而且面向全世界,诺贝尔
在遗嘱里特别强调获奖者不限国籍,不管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都能获奖,这样
在全世界科学界、人文学界和普通大众中都容易造成影响。诺贝尔奖的奖金在当
时是最高的,而且比其他的大奖都高得多,早期获奖者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金额
相当于他们当大学教授二十年的工资,而且早期的诺贝尔奖通常只奖给一个人,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往往要三个人平分,也就是说,在当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下
半辈子就衣食无忧,可以随心所欲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了。现在的大奖奖金有
比诺贝尔奖高的,但也没高到哪去,不会因此引起轰动,想靠奖金高就超过诺贝
尔奖,是不可能的。

所以诺贝尔奖一面世就万众瞩目,举世闻名。但是诺贝尔奖能把名声一直保
持下去,而不只是轰动一时然后被人遗忘,靠的是有一套严格的评选机制,基本
能够做到公正,选出的获奖者大都能够服人。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的争议很大。
和平奖是个政治奖,不同政治阵营的人会有不同看法,不用说了。文学奖同样难
以做到客观中立,第一次颁发颁给一个平庸的法国诗人,而不是颁给众望所归的
列夫·托尔斯泰,就引起了文学界的联名抗议。一百多年来被诺贝尔文学奖遗漏
的世界级重要作家非常多,除了列夫·托尔斯泰,还有左拉、契诃夫、马克·吐
温、易卜生、斯特林伯格、卡夫卡、博尔赫斯、庞德、乔伊斯、高尔基、普鲁斯
特、纳博科夫、亚瑟·米勒等等,把被诺贝尔奖遗漏的作家加起来,阵营比获得
诺贝尔奖的作家还要强大。而诺贝尔的科学类奖项虽然也有争议,也有遗漏,也
奖给了不该奖的人,但是基本上还是公正和全面的。特别是诺贝尔奖创建的前后,
刚好是物理学和化学大发展的英雄时代,诺贝尔奖把握住了这个时机,虽然也有
门捷列夫没能获奖之类的遗憾,但是很少,差不多把当时物理学、化学界的领军
人物全都囊括进去了,成了一流科学家的俱乐部。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伦琴、
卢瑟福、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德布罗意、狄拉克、费米等等这些人
们在课本学到的科学英雄都成了诺贝尔奖的招牌,人们当然也就以获得诺贝尔奖
为至高荣誉,诺贝尔奖的地位就此不可动摇了。可以说,诺贝尔奖的名声主要是
靠它的科学类奖项,特别是物理学和化学奖给挣来的,和平奖和文学奖是沾了光。

后来模仿诺贝尔奖设立的各种国际大奖,即使奖金搞得比诺贝尔奖还高,即
使复制了诺贝尔奖的评奖机制,也已经错过了那个英雄时代,所以再怎么搞,也
比不过诺贝尔奖。更何况有的所谓大奖,连起码的公正都做不到,不过是圈内人
的过家家。比如最近冒出来一个号称是华人诺贝尔奖的大奖,奖金倒是很高,但
是看获奖者,都是和评委同一个圈子的,这样的奖,也好意思傍诺贝尔奖的名声?

2017.10.10

来自http://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kexueshijie/nobel2.txt
-------------


诺贝尔为什么不设数学奖

                           ·方舟子·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颁发,诺贝尔奖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人民大
学一名教授写了一篇关于诺贝尔奖的文章,说:“诺贝尔的妻子是被一位数学家
夺走的,诺贝尔为此十分伤心,所以,诺贝尔奖中不设数学奖。”这个说法很常
见,但是很容易否证。诺贝尔没有结过婚,所以也就不存在妻子被人夺走的事。

  有人把这个说法改了一下,说是诺贝尔的未婚妻或者情人被数学家夺走或和
数学家有染。诺贝尔没订过婚,所以也没有未婚妻。在他一生中,和他有过感情
纠葛的女人有三个。他年轻的时候和父母在俄国生活,曾经向一名俄国姑娘求婚,
被拒绝。这个看不上诺贝尔的俄国姑娘除了留下一个名字叫亚历山德拉
(Alexandra),其他的我们一无所知。即使当时真有一名数学家插了一腿,很
难想像诺贝尔到老了还对此耿耿于怀。诺贝尔的第二个女知己是一名奥地利穷困
潦倒的女贵族金西(Bertha Kinsky)。金西在给另一个贵族家庭苏特纳
(Suttner)伯爵当家庭教师时,和比她小七岁的苏特纳家的长子相爱、订婚,
但是苏特纳家长瞧不上她,不同意他们结婚。这时金西看到诺贝尔招聘女秘书兼
管家的广告,就去应聘,但是只干了几个星期就离职和苏特纳秘密结婚,后来成
了苏特纳伯爵夫人。据说诺贝尔对她有感情,但是并没有因为她结婚了就心存怨
念,而是一直保持了友谊。苏特纳伯爵也不是数学家。在金西离职后不久,诺贝
尔遇到另一个奥地利女子赫斯(Sophie Hess),两人成了情人,关系一直持续
到老,留下了很多通信,里面也没有迹象表明有数学家插了一腿。

  传说这个和诺贝尔有恩怨的数学家是当时瑞典最著名的数学家米塔格-莱弗
勒(Gosta Mittag-Leffler)。米塔格-莱弗勒比诺贝尔小了13岁,诺贝尔离开
瑞典到国外定居时,米塔格-莱弗勒还是个学生。以后米塔格-莱弗勒主要在瑞典
发展事业,成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第一个数学教授,当过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而
诺贝尔每年只在给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回一次瑞典,和米塔格-莱弗勒的生活没有
什么交集。斯德哥尔摩大学当时想让诺贝尔捐款,诺贝尔一度决定把遗产的5%捐
给斯德哥尔摩大学,找诺贝尔米募捐的主要就是塔格-莱弗勒。如果两人有什么
恩怨的话,斯德哥尔摩大学就不会让米塔格-莱弗勒出面找诺贝尔了。诺贝尔死
后新遗嘱公布,人们才发现他没有给斯德哥尔摩大学留下遗产,于是有人指责米
塔格-莱弗勒把事情搞砸了,两人之间有恩怨的传言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诺
贝尔把原先计划给其他大学的捐赠也都取消了,并不是专门针对斯德哥尔摩大学
的。只能说是诺贝尔后来改了主意,决定把遗产都用来搞诺贝尔奖。

  那么诺贝尔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设数学奖呢?他没有说过,我们当然没法
确切地知道。诺贝尔并不想让诺贝尔奖涵盖所有的领域,科学领域的奖没有涵盖
到的还有的是,例如他没有设立生物学奖,难道是因为和生物学家有恩怨?他只
是设了五个他认为比较重要或者他感兴趣的奖项,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设这
五个奖。他从小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在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很多发明,所以他设
了物理奖和化学奖。他晚年多病,体会到医学的重要性,所以设了医学奖,同时
兼顾了和医学密切相关的生理学。他从小喜欢文学,一直热衷文学创作,写过诗
歌和剧本,所以设了文学奖。他想改变自己作为“杀人商人”的形象,设了和平
奖。和平奖的设立很可能还受到当过他的秘书的苏特纳伯爵夫人的影响。苏特纳
伯爵夫人是著名的和平运动活动家,并在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所以诺贝尔不设数学奖的原因可能很简单,就是他作为一个发明家觉得纯数
学没那么重要,或者对纯数学不感兴趣。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米塔格-莱
弗勒的推动下当时瑞典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奖,诺贝尔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再
设一个数学奖和它竞争。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是为了表彰重大的发现和发
明,推动人类的进步,如果认为因为他与数学家有个人恩怨就不设数学奖,未免
太小瞧了他的心胸。当然,人们对这种桃色八卦总是要比对事实更感兴趣的,所
以这个传闻,也还会一直流传下去。

  2017.10.7
-----------------

诺贝尔奖的遗憾

在《诺贝尔奖为何最权威?》一文中我们谈到,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的争议很大,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奖则公认是最权威的。但是即使是这些科学类的奖项,也难免会有争议,有时会奖给不该奖的人,有时又漏掉了应该奖的人。被诺贝尔奖漏掉的科学家,有的名气不是很大,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没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贡献,这还可以理解,但是也有的名气非常大,其地位之重要被学术界公认,却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诺贝尔奖漏掉了,这就非常遗憾。例如今年的生理学奖,将给了三名在研究控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生物学家,其实最早研究这个问题的是美国生物学家西摩尔·本泽。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了第一个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开创了研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这个领域。这也是第一种控制动物行为的基因被发现,也就是说,本泽其实开创了研究动物行为的分子遗传学这个更加庞大的领域。这项工作的意义极为深远,比那三个诺贝尔奖的工作重要得多,他们能得诺贝尔奖,本泽当然更该得,但是本泽已经在2007年去世了,得不了了。 生物学界还有一个比本泽还要伟大的生物学家也没能获得诺贝尔奖,那就是生物系学生都知道的艾弗里。分子遗传学课本都要从艾弗里怎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讲起,这是20世纪最重大的生物学发现之一。艾弗里是在1944年做出这个发现的,但是直到1955年去世,他都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期间虽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是由于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不太相信DNA是遗传物质,对艾弗里实验结果有疑虑,最终还是没有把奖颁发给他。 我们再来看看诺贝尔化学奖。如果要评最著名的化学家,很多人会选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但是他却没能得诺贝尔奖。他是1907年才去世的,这时候诺贝尔奖已经颁发了七年了,他是有机会的,也的确几次获得提名,但是也同样是因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有人不相信元素周期表,所以就没把奖发给他。 20世纪还有一个著名的化学家,叫亨利·艾林,是个美国人,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学过化学的人没有不知道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的,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化学理论之一,它是艾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做出贡献的几名化学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艾林虽然很长寿,一直活到1981年,却没能获奖。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艾林是摩门教徒,导致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有偏见。艾林临死前一年,获得了沃尔夫化学奖,这被认为仅次于诺贝尔化学奖,算是弥补了一下遗憾。 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样有遗漏。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第二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工作能这么快获得承认,是因为吴健雄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但是吴健雄却没能分享诺贝尔奖,虽然还空着一个位置,诺贝尔奖委员会却不把奖给她。这可能是出于对女科学家的歧视,也可能是出于对实验物理学家的歧视。197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首次颁发,第一个就给了吴健雄。 甚至连爱因斯坦的工作都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充分认可。爱因斯坦得了诺贝尔奖,但是是颁发给他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比光电效应理论更重要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却都没有得奖。爱因斯坦应该获得三个诺贝尔奖,至少也应该获得两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有人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工作和爱因斯坦的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也是因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有人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有疑问,所以就没把奖颁发给这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像艾弗里、门捷列夫、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历史地位是不用靠诺贝尔奖来确定的。他们能获得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荣耀,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则是诺贝尔奖的遗憾,不是他们的遗憾。 2017.10.10 (头条号首发)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dx9TyO0GsnzSlT6r3Fngsw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