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1 April 2018

中美贸易战中被忽略的大象——技术转移

美国宣布600亿关税的时候,我正在杭州,一个人晚上无事,去看了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黑豹》。电影讲的是,多年以前,一块陨石掉到了一个原始部落。陨石上的振金金属,是一种自带科技的神奇金属,于是,原始部落的科技得以飞跃,压倒性的超越了目前地球上的任何国家。但是,原始部落在拥有高科技的同时,仍然是国王统治制度。由此也造成了电影中的一系列冲突。当然,电影的结局总是好人战胜了坏人。
我们再来把振金故事的设定改变一下,假设振金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学习、使用这种技术的人,都会有饥饿感、会减少十年寿命。那么,当今哪个国家,承接这种振金技术的效率最高,可以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显然,这就是低人权优势。这就是一个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的故事。如果这个国家,像电影中那样,要去拯救世界上的劳苦大众呢?
讲完故事,书归正传,还是回到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的第一层意思是贸易,即商品的流动,人的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些流动也是技术扩散的过程。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经济现象的实质是技术扩散与技术承接。出口的实质是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背后则是技术扩散:FDI、进出口、世界工厂都是技术扩散的结果。
承接技术转移过程,本质上是市场起作用,但中国的特殊之处则在于强大的政府主导。一般而言,政府主导是低效的,但在承接技术转移的大背景下,因为承接的是成熟的技术转移,已经过市场甄别,承接技术一方已经知道高速公路、地铁、发电厂、水坝、核电站、纺织厂、炼钢厂、乃至股份制、股票市场的技术和经济合理性,所以,不需要市场进行方向性选择,只需按既定明确的方向进行高速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强势主导的一些特点,如:集中力量办大事,产权弱约束,不追求市场效率,忽视风险,乃至低人权,就成为了承接技术扩散的优势。政府强势主导和市场化的结合,的确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体系中,技术转移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合法的知识产权转让,甚至窃取,也可以是合资建厂,外资企业技术人员跳槽,留学生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形式,在全球化体系中,西方国家透明、高效的学术评价体系,实际上向中国输送了学术评价功能。比如,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国外的学术头衔,在中国的科研体系中是有效的,这保证了国内学术方向的正确性,学术人才评价的客观性,从而避免李森科式的意识形态学阀,也避免了当年钱学森亩产万斤这类唯长官意志的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创新,受益于西方国家的学术体系,以及保障这种学术体系的民主、法治。
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皇冠上的明珠。从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也是自由以及保障自由的民主与法治的结晶。所以,中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既能发挥低人权的优势,又享受到了西方民主与法治的红利。
自由贸易的第二层意思是自由。自由贸易,自由在前,贸易在后,先有自由,再有流动,本就有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且,自由的要素流动,会带来意识形态的扩散,导致参与贸易的各方的观念趋同。于是,自由滋生贸易,贸易促进自由,'自由'保障整个贸易体系的安全
自由贸易保证安全,还有经济层面的机制。在国际大分工的背景下,市场导向、利润导向、比较优势导向,各国必然会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局面,经济上的绑定就会很紧密。比如,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这就保证了整个贸易体系的安全。
那么,如果贸易变得不那么自由呢?毫无疑问,自由贸易带来的意识形态趋同效应,没有了。这也无需多言。其次,自由贸易保证安全的经济机制,也没有了。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但萨缪尔森提出:通过国际贸易,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也可以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这个时候,两国间的比较优势差异不再存在,国际贸易变得没有必要。但是,原本在这个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受益了,却永损他国的利益。通常来说,按照市场原则,一般来说,一国的资本是不会投入到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去参与国际分工的,因为没有优势,会亏本。退一步说,即便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也会提升生产率,甚至达到和其他国家一样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定是缓慢的。但是,当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补贴、非市场化的手段广泛的、高强度的介入,却可在短时间内达成这个目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强势的刘志军以控制整个铁路市场的威力,压制德国、日本相关企业,强势的促进技术的转移和承接、以及随后的逆向工程与创新,一举使中国高铁成为世界第一。
这种逆比较优势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呢?
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有一个“安全声明”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自我剥夺飞向宇宙的能力,让别人相信自己没有危险。在现代政治理论中也有这样的安全声明,那就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理论。虽然理论只是理论,但一定程度上,这仍然是一种现实的安全声明。国际贸易、全球化,使得这种声明更加可靠。
在今天全球化、国际大分工的背景下,在市场导向、利润导向、比较优势导向下,参与国的专业化分工只能导致各自加强其原来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自废武功”。日本没有GPS、荷兰没有CPU,美国没有光刻机、英国没有手机芯片、加拿大没有核技术。这实际上是在发表安全声明:“我始终相信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我与世界始终不分离,不孤立,不对抗”。所以,不追求完备的工业体系,市场化的进入全球化分工,这是自由贸易之下,形成的安全声明。
反之,如果看重、强调建设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是以市场导向、利润导向,而是用政策、财政补贴去扶持弱势行业,比如装备业、半导体行业中的弱势领域,计划建立完整而强大的工业体系,那么,这种方式就是在准备“我要独立于你们而生存”。
此次贸易战成为舆论热点之后,网上有一篇文章列举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掌握的,而中国还没掌握的核心技术,文章本意是想表述中国还离不开世界,但再想深一层,预示的意义深刻。首先,这种对比是不恰当的,因为是拿中国与世界相比,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恰当的,因为中国对标的从来都是世界。
再举一个例子,光刻机,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基石,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但是,美国人没有自己的光刻企业,而中国人热衷于发展自己的光刻技术。不管是在知乎,还是在军迷网站,光刻机都爱国青年的热点所在。
那么,以非市场的行为参与国际贸易,这不仅是对WTO全球分工的不信任,本质上与自由贸易是冲突的。而且,更是对整个和平与发展判断的不信任,与对潜在冲突的准备。这就是不安全声明。更何况,中国还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内的民族主义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中,求战心情最切的人群。此外,还有孔子学院、“锐实力”的诸多行为。
行文至此,可以总结一下了。通过有控制的参与全球贸易,中国承接了大量的技术转移,同时,国内创新体系,也受益与西方的民主与法治制度。与此同时,在政府控制下,通过非市场的方式,全面逆比较优势而行,实现赶超。同时,保持意识形态的独特性。这一切放在中国身上,显然,就是一份“不安全声明”。
那么,站在美国及其盟友的角度,这一过程不应持续下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此次贸易争端中,美国人说得最多的是技术。
这一次中美分别给出的增加关税清单中,美国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中国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有人说,从这份清单那看,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出口农产品,而中国是一个工业国,出口的是工业品。这种解读当然是错的。美国的这份清单,一方面是保护自己国内同类产品,避免他们遭遇中国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作为技术更先进的国家,高关税使得在中国生产的这类产品在美国市场缺乏竞争力,这就使得资本不会选择到中国来进行生产,再出口到美国。这就避免了因为资本流动、合资建厂等方式导致的技术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西方有两个战略,第一是冷战,第二是自由贸易。在中国人想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美国人想的是,用技术换意识形态。这正好是前面所说的自由贸易的两个效应。现在,冷战成功了,而后一个战略失败了,不但失败了,而且,被两国间因为贸易产生的经济利益绑定、掩盖,并稳定下来。以至于扎克伯格可以在办公室放一本红书,不用有任何公共形象上的担心与顾虑。在上世纪60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整个西方恋恋不舍低人权优势产出的廉价产品,中美精英共治中国劳工的模式,让西方精英欲罢不能。这个时候,美国人选出了特朗普。特朗普或许本无意于意识形态,但是,他身边具体的政策制定者未必如此,更重要的是,一旦经济利益绑定被打破,或者减少,资本的贪婪被长远的考量压制,原来被利益掩盖的根本性的意识形态冲突就会重新冒出来,目前贸易模式所蕴含的对西方的不安全性就会被人审视,世界就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均势上。
所以,即便短期贸易战能够得到和解,从长远来看,这种有控制、非自由的贸易模式,是不可继续下去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