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种感 情,既傲娇,又骄傲,于是特别有市场。不仅小说当年大受欢迎,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曾经三次被改编成电影。我身边读过这本小说或者看过同名电影的女朋友们, 无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看完的。记得女主角在信里沉痛地说:“在我一生最后的时刻,我也没有收到过你一行字,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你了,可是我没收到过你一 封信。我等啊,绝望地等着。你没有来叫我,你一行字也没有写给我……一个字也没有……”
说来也怪,越是这种痛苦到惨绝人寰的角色,越是受欢 迎。最近几年国内的影视剧里,这样的角色也都特别讨巧。比如《奋斗》里的米莱,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无下限地倒贴”。时隔多年,打开校内网,恨不得还能看 见长不大的单身女同学在转发着《米莱,原来我只感动了我自己》这样的无用功励志贴;再近一点,《北京爱情故事》让林夏这个角色也火了一把,为什么?不是因 为她一头可以随时孵小鸡的巢型烫发,也不是因为她疯疯癫癫能把死人咋呼活的性格,而是因为她说了那句“我喜欢你跟你没关系”——看见了吧,只要给自己找个 好理由,智商低情商少又怎么样,姐们儿依旧可以骄傲地挺起胸!
演戏的都是疯子,看看也就罢了;看戏的要不要做傻子,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手里 呢。可惜,偏偏有一大票女观众,戏看完了自己还非要在现实生活里过足戏瘾。我的一个女同学,从初中就喜欢另外一间中学的一个男生,为了他主动把中考加分的 名额让给别人,外加上把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直接留白,只为了和他上同一所高中。高中家里又安排出国念书的机会,本来高二就可以去,却被她拖了整整一年, 只为了在图书馆能多看他两眼。最后到美国上了大学,也没死心,她的博客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必看的名博——因为她以回忆的方式,写上了连载,《我心中的 XXX》,从初中第一次相识一直到彼此上大学做鸟兽散状。你永远也不能低估一个女人荷尔蒙分泌到满格时,那种把一切都可以意淫到最大化的能力:虽然她和这 个男生连一次正经八百的约会都没有过,可她还是能通过追述环境细节、人物性格、以及心理活动,洋洋洒洒写上将近二十章,唯一有点悲催的是,这是一个有男主 角,有女主角,却没有实际故事情节的故事。
不要问我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这种故事只能有一种结局,就是无疾而终。这个男生到底对她是什么感情?我想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她已经摆出了一副“我爱你,与你无关”的阵势,既然你不需要,人家干嘛要跑来攀关系?可问题是,你真的不需要“与他有关”吗?
有 一种女人,是真不需要。她们个个都有个提名奥斯卡的心,天生就爱演,演痛苦,演痴情,演受伤,演无私,这样“表演型性格”的女人是最强大的,只要你宠着她 们当戏霸,她们就能在“爱演”中自我高潮,真真不需要男人。可惜,还有一种女人,明明是小女人,却要装成女汉子,气势汹汹又大义凛然,嘴上嚷嚷着“我爱 你,与你无关”,心里却恨不得跟人家八辈子都息息相关。可惜男人都是直线型思路的动物,你跟他玩“口是心非”的游戏,你以为你说“不要”,他就会真的知道 其实你“想要”吗?呵呵,又不是在床上。
再说回我那位女同学,拥有着“表演型人格”和“奉献型人格”的双重性格,不管她嚷嚷着与这个男生有 关,还是与这个男生没关,可能这个男孩儿最后都不会跟她有半点关系。不一定是不想,而是不敢。你有没有想过,陆涛没有选择米莱,不一定是因为他有多爱夏 琳,而是因为,米莱的爱步步紧逼,重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他倒是想与你共度余生,可惜你这么凶猛,只怕人家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
所以,别瞎嚷嚷了,日子还是要过的,就像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你依然“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