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3 August 2017

人家爱用的英文,高中老师都没教我

出国前我背单词背了谐元韵(assonance),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和滴酒不沾者(teetotaler)。
出国后我学会了怎么说七分裤(capris),捡狗屎(pick up after your dog),和推着自行车走(walk the bike)。
出国前,要表达‌‌“同理‌‌”,我会写‌‌“This applies to XXX as well‌‌”,但现在我会写‌‌“Ditto for XXX‌‌”。
出国前我以为形容一个人‌‌“mean‌‌”是说他/她‌‌“卑鄙、吝啬‌‌”,现在我知道这是说他/她‌‌“毒舌‌‌”。
出国前,指出别人数学证明步骤的错误的时候,我会说‌‌“I beg to differ. I thought it should be...‌‌”,现在我会说‌‌“Sorry to be dense. I didn't follow. ‌‌”(我真傻真的,没跟上您这步怎么推出来的。)
出国前我牢记回答‌‌“Do you mind...‌‌”时要用否定词‌‌“No‌‌”来表达不介意。现在我知道‌‌“Sure‌‌”、‌‌“Of course‌‌”等肯定语意表达的都是不介意的意思。
出国前,当我想提议空调温度太低应该调高点儿,我会说‌‌“Should we turn down the AC?‌‌”现在我会说‌‌“Is it just me or is it really cold here?‌‌”(我一定是疯了,怎么觉得身上有点冷呢?)
出国前我从来没用过‌‌“literally‌‌”,现在literally 一天至少用literally 十次。
出国前我想当然地以为‌‌“tall‌‌”杯是大杯。现在我知道‌‌“tall latte‌‌”是小杯(12 盎司)拿铁,而中杯和大杯分别是grande 和venti。
出国前我会用pretty/beautiful 形容别人衣服‌‌“好看‌‌”,现在我会用cute.
出国前我最小心的语法点是虚拟语气主从句时态一致问题,常常为到底是不是表达‌‌“与事实相反‌‌”意纠结。现在我最注意的是是否犯了run-on(用逗号连接完整句)错误。
出国前我爱写‌‌“First and foremost‌‌”和‌‌“Last but not least‌‌”。现在想起来都脸红。
出国前我以为美国人直截了当说话不绕弯子,出国后发现来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我们讲英语其实很直来直去给人粗鲁野蛮的印象。比如:
别人问你‌‌“咱去哪儿吃‌‌”,要表达‌‌“我随便‌‌”应该用‌‌“your call‌‌”而不是‌‌“I don't care‌‌”;
敲门找教授谈话发现他/她正在低头忙着,应该说‌‌“Is this a good time for you?‌‌”而不是‌‌“I think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不同意某事时,最好说‌‌“I am not sure about 某事‌‌”,而不是‌‌“I don't agree with you on 某事‌‌”。
我还明白了:
教授邮件里写‌‌“NB‌‌”不是说这事儿很牛,而是敲黑板让我注意重点(‌‌“NB‌‌”是拉丁语‌‌“nota bene‌‌”,即‌‌“note well‌‌”的缩写。)
‌‌“Emmm‌‌”是委婉表达反对,‌‌“Ahhh‌‌”是恍然大悟,‌‌“Awww‌‌”隐含‌‌“that's too bad‌‌”,‌‌“Mmmm‌‌”是说嘴里的东西好吃。什么嗯嗯哪哪哼哼哈嘿的拟声词不能混用。
在也无风雨也无晴、有点闷骚有点烦的日子里,当别人问‌‌“How's everything going?‌‌”的时候,最好的回答是:‌‌“It's going.‌‌”
补充:
出国前我以为interesting 是真心讲‌‌“有趣‌‌”。现在我知道interesting 更多情况下表达不置可否的、礼貌性的不同意。比如当人说‌‌“你闺蜜是个大好人‌‌”时,如果你觉得闺蜜其实是个混蛋,可以说‌‌“interesting‌‌”。(感谢@什么都不懂和@不会飞的麦抠的提醒)
出国前我以为‌‌“technically speaking‌‌”是指‌‌“从技术角度而言‌‌”,后面要紧跟术语公式大定理的。现在我明白technically speaking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使用‌‌“technically speaking‌‌”修饰你想说的几乎任何的话。(感谢@陈瑛的提醒)
感谢@Steve 补充:Awww 还可以表达‌‌“萌化了‌‌”的意思。注意一定要以阳平声结尾配上蹙眉、捧心、朱唇轻启的动作神态方可达意。
感谢@陈苡清对‌‌“literally‌‌”的绝佳翻译:‌‌“讲真‌‌”,比什么英汉字典里翻译的‌‌“从字面意义上讲‌‌”准确性高了一个数量级。同理还有‌‌“plausible‌‌”,英汉字典里常错译成‌‌“似是而非的‌‌”,真正的意思是‌‌“还真没准儿‌‌”(表达肯定意)。
感谢@金浩明的提醒,Ditto/NB 等拉丁语外来词不是美国人人都用的说法。可能是学者圈里带炫耀性的黑话……
集中回复一些常见问题:
1. ‌‌“literally‌‌”到底怎么用?
看个例子。
‌‌“I died of embarrassment.‌‌”表达的意思是:‌‌“我简直羞死了。‌‌”这里的‌‌“死‌‌”是夸张的修辞性(figurative)说法,形容羞得程度深。
‌‌“I literally died of embarrassment.‌‌”表达的意思是:‌‌“我因害羞而去世了。‌‌”因为用了‌‌“literally‌‌”修饰,‌‌“死‌‌”做字面意思理解。
日常口语中,常用literally 表示‌‌“毫不夸张‌‌”。比如:‌‌“Ugh I literally finished the whole bucket of icecream by myself.‌‌”(一点儿不夸张,我一个人吃完了整个一桶冰淇淋。)
2. 为什么写文章不要用‌‌“first and foremost‌‌”呢?
这个说法是个‌‌“tired cliche‌‌”(用滥了的老掉牙说法)类似开学典礼致辞上的‌‌“秋风送爽,金桂飘香‌‌”。
说重点之前加‌‌“first and foremost‌‌”,如同说‌‌“此乃首事也。首事既布,然后可以举事。‌‌”很啰嗦,没必要。我个人倾向把这些无意义的说法压缩,直接讲‌‌“First‌‌”或单刀直入讲你想说的就可以。
3. 写作中如何表达‌‌“我不同意‌‌”呢?
直接一句‌‌“我不同意A 的观点‌‌”太生硬了。
表达‌‌“不同意‌‌”可以更巧妙一些。比如这句:
‌‌“Unlike wha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hinks,the nuclear deal between Iran and world powers was a win-win case.‌‌”
全句没直接说‌‌“我不同意‌‌”,但已经明确表达了作者不同意Trump 的看法。
4. 出国前少有听闻,但在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用法还有哪些?
学术写作中出现的拉丁语词汇/缩写,除了e.g.,i.e.,etc 这些大家熟悉的,常用的还有:
‌‌“per se‌‌”=in and of itself
‌‌“viz‌‌”,即videlicet,意思类似‌‌“namely‌‌”
‌‌“cf‌‌”,即confer,意思类似‌‌“compared to‌‌”
刚来美国上大学时不懂的一些常用缩写(多在非正式email 或短信中):
AKA=also known as
TGIF=thank god it's Friday
J/K =just kidding
OATUS =on a totally unrelated subject (翻译: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BRB=be right back
经常出现在教授板书上的还有:
‌‌“w/‌‌”,‌‌“w/o‌‌”,‌‌“w/e‌‌”,分别是with,without 和whatever
‌‌“ppl‌‌”=people
‌‌“b/c‌‌”=because
‌‌“nec‌‌”=necessary
‌‌“cont.‌‌”=continued
类似于‌‌“walk the bike‌‌”这种生活中常见,但在国内从没机会学到的‌‌“小词‌‌”:实在是太多了,想到了什么慢慢补充吧。
‌‌“炝‌‌”锅,让洋葱末变软出香气,写做sweat the onion
如果再炒一会儿让洋葱末变得金黄:brown the onion
‌‌“揉‌‌”面:knead the dough
‌‌“拌‌‌”沙拉:toss the salad
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flesh out (my ideas)
我的一点‌‌“拙见‌‌”:my two cents.
去吃饭/喝酒,想让服务员‌‌“少加‌‌”冰/盐/糖/辣子:easy on the ice/salt/sugar/spice.
另外还有对过去式的理解,出国后有了很多新的体会。
I was wondering... 后面加的往往不是‌‌“思虑‌‌”的内容,而是礼貌的要求。

I'd thought... 后常加看法,表示委婉反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