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先生移民美国後,有份很好的工作,娶了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媳妇,公正地说,这位美国媳妇的心地很善良,她在医院工作,有时会亲自做些美食送给住院的孤寡老人,但就是不习惯与已经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公婆住在一起,尽管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有人照顾,但夫妇俩商量好了,公婆每年来美探亲与他们共住的时间不能超过叁个月。老人只有这麽一个儿子,虽然极不愿意,但也无可耐何。即使如此短暂的共处,由於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不断闹些家庭矛盾,并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耳闻目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事实,再加上残存在脑子里的许多越传越离谱儿的“丑闻”,我也和不少人一样,很仓促地下了一个“美国家庭不养老”的结论。
但是始终心存疑窦: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又颇讲文明的国家,怎能频频发生“人到老了没人管、病死家中无人知”这样的悲剧呢?直至最近亲自接触的一件事儿,才让我对自己先前的“结论”打了更大的问号,逼着我进行了一番新的求索。
起先,接触一位老太太,九十叁岁高龄了,仍然独居一处,女儿女婿对她不放心,几次诚心诚意地劝她搬过来跟他们一起住,可是老人就是不愿意,她强调了自己“总是觉得一个人比几个人住在一起过得好”的喜欢独居的思想,还列举了她新近做的几件“很有说服力”的事情,什麽自己养花种草啦,上街购物啦,还嫌一个维修工已经做好的水泥地面质量欠佳、自己砸了重做啦,等等,证明“自己的身体结实着呢,确实不需要他们照顾”……老人如此这般地拒绝,子女们还能说些什麽呢?要知道,美国人特别注意尊重人,特别是尊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老人的意愿。
後来又发现,像这样“固执”地迷恋独居的老人并非少数,而是很多。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儿子是资深教授,女儿是餐馆老板,他们都很有钱,也都愿意把老妈接到自己家里瞻养,可是偏偏老太太不同意,她觉得跟子女们住在一起不自由,八十四岁了,还自已开着车子到处转游。子女们没法,只好在她的身上安了报警器,有一次老太太心脏病犯了摔倒了,报警器一响,医生马上知道了,赶紧开了救护车来,把她抢救了过来。
足见美国家庭的“养小不养老”,也并非都是子女的不孝,而是源自老人爱独居。其实爱独居的何只耆老一族,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具有这种思想的美国人,白人占百分之七十二,非裔占百分之六十八,西裔占百分之六十,亚裔最少,占百分之四十九。我想本文开篇列举的几个事例,大概就是在多数美国人爱独居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但是必须弄清,子女爱独居同对老人不孝顺之间不能划等号。事实上,许多美国人还是很重亲情的,美国的孝子也不少。在如今的自由市场环境里,许多美国人为了谋生,背井离乡,到外地发展,但他们人离心不离,每逢节假日,尽量地开车、坐飞机往回跑;更有一些人,为了妥善解决老人爱独居和子女不方便照顾的矛盾,他们宁愿放期高薪工作和锦绣前程,提前退休或另找工作,举家搬到老人附近居住(据美国“养育子女”站2006年对1353名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就有72%的回应者住在父母家附近);而大学毕业後就留在父母身边找工作的年轻人,近年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实,岂此只有美国人爱独居,看看以得享天伦之乐为荣的中国人,爱独居的也不少。最近回国就碰到这样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对老年夫妇退休后,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住,孩子家庭条件很好,对老人又很孝顺,但是住着住着,两位老人还是觉得在这里享福,不如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最终还是搬回老家来了。如今,像这对老人这样选择逃离“人伦乐园”的越来越多。如果向年轻人问卷调查,刨去希望老人继续为他们的小家庭做出奉献的因素,我想乐于与老人分居的一定也不少。
一位致力于研究中美两国老人生活状况及差异的学者指出,两国老人的晚景之所以截然不同,根原在于文化上的差异:许多中国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牺牲一切,因而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对自己孝顺,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美国的一家杂志《海外校园》曾就中美“孝道”的不同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化趋于依赖子女,美国文化赞成独立;中国文化敬重长者,美国文化提倡平等;中国文化中的孝敬以责任、义务为基础,美国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为所有人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而美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显见这一结论,除了文化差异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等要素。可喜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城乡渐次推行的一系列低保、养老及医疗新措施,将使受惠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类为了繁衍生存和生理情感的需要而建立家庭,组成家庭的“硬件”是构成这个家庭成员的“人”和所据有的财产,关於这一些,古今中外概没能外。但是有关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相处方式却因国家民族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加之美国的养老保险搞得比较好,一些无人照料的老人,国家和慈善机构多会出钱出力设立养老院,承担对他们的养老事务,而且许多养老院办的很不错,以致有些独居老人最终需要别人照顾时,在依亲还是去住养老院,相当多的一些老人很乐意地选择了後者.
耳闻目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事实,再加上残存在脑子里的许多越传越离谱儿的“丑闻”,我也和不少人一样,很仓促地下了一个“美国家庭不养老”的结论。
但是始终心存疑窦: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又颇讲文明的国家,怎能频频发生“人到老了没人管、病死家中无人知”这样的悲剧呢?直至最近亲自接触的一件事儿,才让我对自己先前的“结论”打了更大的问号,逼着我进行了一番新的求索。
起先,接触一位老太太,九十叁岁高龄了,仍然独居一处,女儿女婿对她不放心,几次诚心诚意地劝她搬过来跟他们一起住,可是老人就是不愿意,她强调了自己“总是觉得一个人比几个人住在一起过得好”的喜欢独居的思想,还列举了她新近做的几件“很有说服力”的事情,什麽自己养花种草啦,上街购物啦,还嫌一个维修工已经做好的水泥地面质量欠佳、自己砸了重做啦,等等,证明“自己的身体结实着呢,确实不需要他们照顾”……老人如此这般地拒绝,子女们还能说些什麽呢?要知道,美国人特别注意尊重人,特别是尊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老人的意愿。
後来又发现,像这样“固执”地迷恋独居的老人并非少数,而是很多。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儿子是资深教授,女儿是餐馆老板,他们都很有钱,也都愿意把老妈接到自己家里瞻养,可是偏偏老太太不同意,她觉得跟子女们住在一起不自由,八十四岁了,还自已开着车子到处转游。子女们没法,只好在她的身上安了报警器,有一次老太太心脏病犯了摔倒了,报警器一响,医生马上知道了,赶紧开了救护车来,把她抢救了过来。
足见美国家庭的“养小不养老”,也并非都是子女的不孝,而是源自老人爱独居。其实爱独居的何只耆老一族,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具有这种思想的美国人,白人占百分之七十二,非裔占百分之六十八,西裔占百分之六十,亚裔最少,占百分之四十九。我想本文开篇列举的几个事例,大概就是在多数美国人爱独居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但是必须弄清,子女爱独居同对老人不孝顺之间不能划等号。事实上,许多美国人还是很重亲情的,美国的孝子也不少。在如今的自由市场环境里,许多美国人为了谋生,背井离乡,到外地发展,但他们人离心不离,每逢节假日,尽量地开车、坐飞机往回跑;更有一些人,为了妥善解决老人爱独居和子女不方便照顾的矛盾,他们宁愿放期高薪工作和锦绣前程,提前退休或另找工作,举家搬到老人附近居住(据美国“养育子女”站2006年对1353名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就有72%的回应者住在父母家附近);而大学毕业後就留在父母身边找工作的年轻人,近年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实,岂此只有美国人爱独居,看看以得享天伦之乐为荣的中国人,爱独居的也不少。最近回国就碰到这样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对老年夫妇退休后,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住,孩子家庭条件很好,对老人又很孝顺,但是住着住着,两位老人还是觉得在这里享福,不如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最终还是搬回老家来了。如今,像这对老人这样选择逃离“人伦乐园”的越来越多。如果向年轻人问卷调查,刨去希望老人继续为他们的小家庭做出奉献的因素,我想乐于与老人分居的一定也不少。
一位致力于研究中美两国老人生活状况及差异的学者指出,两国老人的晚景之所以截然不同,根原在于文化上的差异:许多中国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牺牲一切,因而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对自己孝顺,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美国的一家杂志《海外校园》曾就中美“孝道”的不同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化趋于依赖子女,美国文化赞成独立;中国文化敬重长者,美国文化提倡平等;中国文化中的孝敬以责任、义务为基础,美国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为所有人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而美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显见这一结论,除了文化差异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等要素。可喜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城乡渐次推行的一系列低保、养老及医疗新措施,将使受惠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类为了繁衍生存和生理情感的需要而建立家庭,组成家庭的“硬件”是构成这个家庭成员的“人”和所据有的财产,关於这一些,古今中外概没能外。但是有关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相处方式却因国家民族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加之美国的养老保险搞得比较好,一些无人照料的老人,国家和慈善机构多会出钱出力设立养老院,承担对他们的养老事务,而且许多养老院办的很不错,以致有些独居老人最终需要别人照顾时,在依亲还是去住养老院,相当多的一些老人很乐意地选择了後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