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20 July 2020

程晓农:中美冷战中的南海对阵



最近中美两国海军在南海海域大规模对阵,其诱因是中共高调宣布,已经建成了用海基核导弹打击美国的南海"堡垒海区"。美苏冷战结束30年后,美国再次面临一个红色大国公开发出的真实核威胁,这是军事上引起中美冷战的原因之一。根据美苏冷战的经验教训,笔者提出中美冷战今后的四个特征:一,冷战之下的总体战包括军事对抗、谍报对抗、经济对抗、政治对抗四大核心领域;二,双方的对抗将逐步升级;三,中美关系无法再全面退回冷战前的原点;四,中美冷战将沿着对抗、升级、再对抗、再升级的规律走向冷战的终点,即其中一方力竭而败。

一、中美"南海斗法,关键在水下"

BBC中文网日前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建南海"沙堡长城",加剧美中对抗》。报道称,尽管中国今年已经面临很多危机和挑战,但近几个月来南海又再次成为一个气氛紧张的竞技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首次宣称,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非法"。美国海军最近在这一区域内部署了"尼米兹"号和"里根"号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并且举行了演习。除了执行航母行动的美国海军战斗机及纵横交错的P8-"波塞冬"海上巡逻机之外,美国空军还派出了1架B-52战略轰炸机。

为了南海国际海域的自由航行,美国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究竟中共在南海要干什么?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维新闻网》几个月前发表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解码中国战略核潜艇南海"堡垒海区",中美水下较量无声》,非常明确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该报道提到的中共远程弹道导弹核潜艇所携带的远程核导弹,对准的是哪个国家?答案很明显,就是针对美国。

该文介绍说,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手中赖以威慑美国的是核大棒,即在保持相互毁灭的"恐怖平衡"之下,美苏竞相发展"二次核打击能力",而隶属于海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随着中国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的服役,中国真正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时候,中国就不得不认真考虑部署问题,是否要象苏联一般,建立"堡垒海区"?这篇报道说,中国军方似乎是有意将南海打造成中国的"堡垒海区"——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阵地。

《多维新闻网》的报道还明确表示,"美国之所以揪住南海问题不放,除了南海在国际海运上的重要性,属于美国维护海洋霸权必须控制的咽喉地带外,更为关键的在于南海对于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特殊意义,属于中国打造中的'堡垒海区'。中美南海斗法,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更为关键的不在水面上,而在水面下"

显然,美中两国海军在南海对阵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试图阻止中共圈占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的大片国际海域,不让中共把这片海域变成中国的"内海",进而把用于攻击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隐藏在这个深海海域。为什么中共要花大力气建造这个"堡垒海区"?因为只有在这个深海海域里,中共的战略核潜艇才可能不被美军发现,它因此就掌握了用核武器随时攻击美国的主动权。这就是中美冷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二、苏联首创发动二次核打击的"堡垒海区"战略


二次打击是核战略术语,也称为核报复,指核战力在遭敌方首轮核袭击后还能存活下来并予以核回击。通常,核大国之间处于冷战状况的情况下,针对敌国的核威慑手段通常有三种,即陆基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潜艇。中共最先建立了陆基弹道导弹战力,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轰20’,同时也装备了弹道导弹潜艇。从这三种核威慑手段的实际效能来看,陆基弹道导弹的基地很容易被摧毁,战略轰炸机飞抵轰炸地域之前很容易被击落,只有弹道导弹潜艇被认为是唯一可靠的核武器二次打击的载具。因此,弹道导弹潜艇被冷战中的双方视为威胁程度最大的海基核力量。

美苏冷战期间,苏联考虑到战略核潜艇需要在深海海域才能安全地隐藏下来,所以提出了"堡垒海区"战略,即选定某海域,重兵设防,把这个海域打造成海上堡垒;然后,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射阵地设置在堡垒海区,以增强"二次核打击"能力。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苏联装备二次核打击战力的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分别建立了自己针对美国的"堡垒海区"。其北方舰队的核潜艇基地设在靠近芬兰边境的扎奥焦尔斯克(Zaozyorsk)和加吉耶沃(Gadzhiyevo),以面向北冰洋的巴伦支海为"堡垒海区",海基核导弹可飞越北极袭击北美大陆;而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基地设在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维柳奇克(Vilyuchik),其"堡垒海区"是面向白令海及阿拉斯加的鄂霍次克海,该舰队的海基核导弹可向东攻击北美大陆。

正因为"堡垒海区"对苏联非常重要,所以防范森严。维柳奇克核潜艇基地所在的维柳奇克市曾被苏联规定为保密城市,而该基地所在的勘察加半岛则全都设为禁区。1987年,大韩航空从北美飞往汉城的007号航班因偏离航线,误从鄂霍次克海这"堡垒海区"高空自北向南飞过,待进入苏联的库页岛上空时被苏联空军战斗机击落,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三、中共打造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射阵地

以前美国对中共的"海基核力量"不太担心,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的第一艘092型导弹核潜艇1978年动工,到1988年9月才成功地发射弹道导弹;而1990年代中期以前,这种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不过2千余公里,最多可以打击美军在日本的军事基地,但够不着美国在太平洋上最接近亚洲大陆的关岛基地。第二,中共海军当时将弹道导弹核潜艇部署在北海舰队,平时在渤海湾和黄海活动。但渤海的平均水深只有21米,黄海平均水深44米,潜射弹道导弹要在潜艇内垂直安装,这种导弹至少13米高,加上其他发射用设施以及潜艇所必需的瞭望塔的高度,潜艇本身的总高度会接近20米。所以,弹道导弹潜艇在渤海行驶,基本上是接近水面的,它在黄海中活动,也很容易被卫星发现,因此可能遭到打击。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共海军研发了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到8千公里,可以打到夏威夷了,但是,潜艇在北海舰队辖区内仍然缺乏隐蔽性。于是中共开始模仿苏联的"堡垒海区"战略,选定南海作为海基远程核打击力量的发射阵地,把弹道导弹潜艇划归南海舰队管辖指挥。为此,专门在海南岛的三亚军港建立了海军第二潜艇基地,2016年后进驻了由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093型攻击型核潜艇、093B型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战略打击梯队"。

南海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尤其是南海中部的南海海盆水深在3,400米至3,600米,便于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样的大型潜艇的隐蔽活动。然而,那里是公海,任何国家的空中、水面和水下反潜装置都能随时侦测中共的"二次核打击能力"潜艇部队的活动。为了设法把公海当中的南海海盆水域圈占下来,中共便开始了在暗礁上吹沙造岛、建立海军前进基地的计划,以便今后能运用从这些前进基地出发的水面舰队和空中力量来封锁该海域,保障其弹道导弹核潜艇编队的安全隐蔽和海底攻击的自由。

四、造岛圈海,中共三次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共曾经声称,从越南东部到马来西亚北部,再到菲律宾西部的整个U型袋状南海海域自古以来都是它的领海,这就是所谓的"九段线"说法。亚洲史学家王賡武认为,"九段线"只是19和20世纪日本历史学者用来界定南中國海海域的界线;国际海域划界专家兹瑞克指出,传统海上疆域线决定的是群岛的主权,并非各国管辖海域的界限。2014年3月菲律宾向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提交备忘录,请求就中国主张的"九段线"作仲裁。2016年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判决,裁定中国对南海"九段线"范围拥有历史权利的说法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中国是签字国)。

由于中共用"九段线"把南海大部分海域圈成领海的说法违反国际法,它退而求其次,宣称南海水域的一些暗礁是中国领土。据中共2019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南海,南海》显示,涨潮时人站在这些礁石上,海水会淹到人的腰部,显然这些公海中的暗礁并非有人长期居住的自然形成的岛屿。这种强占暗礁的做法是中共第二次违反公然违反国际海洋法,因为海洋法明确规定,涨潮时被淹没的礁石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

中共强占暗礁的真正目的是造岛圈海。从2013年开始,中共自行在离其领海几百公里之外的公海中的暗礁上建造多个人工岛,形成了人造"领土",并把人工岛周围12海里的水域圈占为"领海"。这是第三次违反国际海洋法的行为,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承认自然形成的岛屿周围12海里的领海范围,但不承认通过填海造陆、由暗礁建造出来的露出水面的岛屿周边的领海。

五、中共完成对美核攻击的技术准备
2020年7月6日,美国航母里根号和尼米兹号在南海航行。(美联社)

2015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该文透露,美国计划到中国在南海修建的人工岛屿附近进行"航行自由"海军巡逻……,这些巡逻进入至少其中一个人工岛域的12海里范围以内,其目的是对中国扩大领土主张的努力挑战;美国官员称,中国通过把岩石和暗礁扩建为足以建设军用跑道、雷达设备和士兵营地的岛屿,加强对这一战略水道中大片海域的领土主张。

经历了7年的造岛工程,中共在南海公海水域强行建造多个海军前进基地的工程已初具规模。BBC最近邀请军事分析师亚历山大·内尔(Alexander Neill)介绍中共海军前进基地的现实状况。内尔说,自6年前中国开始在南海南部开发多个礁石与环礁以来,卫星与空中监控显示,这是全世界海洋工程与军事建设领域最壮大的工程之一,有3千米长的飞机跑道、海军泊位、机库、加固的弹药掩体、导弹发射井与雷达站点等建在人造岛屿上的军事设施。

而中共官媒则报道:这些海军的前进基地建成后,中国海军立即开始在南海海域设置"岸基水声探测系统",即海底声呐阵列;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陆使中国在南海拥有数个机场,作战半径覆盖整个南海。通过空中的新型反潜巡逻机,水下的海底声呐阵列,以及潜艇、驱逐舰、具备反潜能力的056A型护卫舰,中国的南海"堡垒海区"已初具雏形,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

以前,中共的战略核潜艇藏不住,一行动就会被发现,所以它的所谓"二次核打击能力"是个纸老虎。现在,纸老虎变真老虎了。中共可以随时让战略核潜艇在海南岛的三亚军港完成维修和补给后,进入南海的深海海域,潜藏在那里而不被美军发现;在南海"堡垒海区"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的严密警戒下,中共的战略核潜艇可以获得极大的机动自由;它随时可能从深海里悄悄地进入广阔的太平洋而不被发觉,然后接近美国的西海岸,向美国发动核攻击。今年年初的中共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中途岛演习,就是围绕这一目的之初次练兵;而中共上个月刚宣布的针对美国的太空战体系部署完毕,意味着中共战略核潜艇的海基核导弹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对美国任何目标的精准打击。

六、中美冷战的四个特征

美苏冷战结束30年后,美国再次面临一个红色大国公开发出的真实核威胁,因此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对中共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在政治、金融、军事、反间谍等许多领域四面出击。2020年,中共在军事方面高调宣布的三个行动(挺进中途岛实施三军演习、南海战略核潜艇"堡垒海区"建成、对美太空战完成部署),直接点燃了对美冷战,美国除了应战,别无选择。

根据美苏冷战的经验教训,中美冷战今后的四个特征。
第一,冷战一旦开场,双方就进入了总体战,按照重要性来排列,冷战状态下的总体战包括军事对抗、谍报对抗、经济对抗、政治对抗四大核心领域。而外交不属于核心领域,只是辅助手段。

第二,进入冷战的双方会在各领域的交锋中不断采取互相施加压力的行动,于是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便逐步升级

第三,这四个核心领域里的对抗一旦升级了,就不可能全面退回到原点。虽然在经济领域双方还会谈判,但在军事、谍报、政治各核心领域里,若取消对抗行动将构成严重的自伤,可能因此引起决策层的政治冲突,所以中美双方只可能有策略性的暂时和局部的缓和。如果在四个核心领域里的对抗持续不变,外交辅助手段无法化解核心领域的对抗。
第四,不断升级的冷战状态使双方都没有退回冷战前旧状态的退路,而只能沿着冷战自身的对抗、升级、再对抗、再升级的规律。走向冷战的终点,即其中一方因国力不济而失败,这是美苏冷战几十年所展示的历史轨迹。

可以说,北京的一系列行动最终把美中关系彻底翻篇了,民间对昔日美中关系的种种怀念,无法阻止冷战的滚滚车轮。(习猪头终于要把自己玩死了。自讨的,活该)2020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美国的全部重心会陆续转移到西太平洋地区,而中美关系逐步走向冰冻状态已不再是悬念。
——RFA
-----------------------------------------

解码中国战略核潜艇南海“堡垒海区” 中美水下较量无声


自2016年南海仲裁案结果被中国拒绝以来,南海周边各国就偃旗息鼓下来,一直躲在各国身后的美国开始走上前台,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进入南海巡航,时常进入中国控制岛礁12海里范围内挑起事端,甚至网传2016年中美在南海差点擦枪走火。

美国之所以揪住南海问题不放,除了南海在国际海运上的重要性,属于美国维护海洋霸权必须控制的咽喉地带外,更为关键的在于南海对于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特殊意义,属于中国打造中的“堡垒海区”。中美南海斗法,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更为关键的不在水面上,而在水面下。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就进入了海洋时代,以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为代表的海洋强国兴起,以海制陆压制陆地强国成为世界霸主,美国则是这一传统的延续。从地缘上来说,美国身处北美大陆,内无强敌外有大海为藩篱,可以说地理位置绝佳。但北美远离人类长期以来的活动中心亚欧大陆,一方面使美国国内容易滋生孤立主义情绪,一方面也迫使美国为了维护霸权不得不“以海制陆”,保持规模庞大的海军全球部署,将战线推进到对手的家门口,封锁、遏制亚欧大陆的陆权强国。
冷战时期,美国的对手是亚欧大陆中心的陆权强国苏联,从欧洲的北约到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东南亚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再到东亚的美日、美韩、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构筑起了一条针对苏联的封锁线。苏联手中赖以威慑美国的则是核大棒,在保持相互毁灭的“恐怖平衡”之下,美苏竞相发展“二次核打击能力”,隶属于海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苏联海基核力量都存在极大弊端,主力的扬基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性能落后,配套的R-27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仅两千余公里,部署在北方舰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需要进入北大西洋才能攻击美国本土,为此需要突破美国及其北约盟友设置的由海底声呐阵列与无数岸基反潜巡逻机构筑的GIUK(格陵兰-冰岛-英国防线)、GIN(格陵兰-冰岛-挪威防线)两大防线。正是由于突破这一防线的艰难,按照苏联的计划,战时苏联海军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掩护核潜艇进入北大西洋,以具备对美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的服役,核潜艇性能与导弹射程不再是问题,苏联转而提出“堡垒海区”战略,即在一定的海域重兵设防打造成海上堡垒,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射阵地设置在堡垒海区,以增强“二次核打击”能力。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北方舰队辖区的巴伦支海、太平洋舰队辖区的鄂霍次克海成为苏联海军的“堡垒海区”,巴伦支海沿岸的扎奥焦尔斯克、加吉耶沃与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维柳钦斯克分别成为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核潜艇基地。1987年发生的大韩航空007号航班被苏联击落事件,就与该航班偏离航线从勘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堡垒海区上空飞过不无关系。苏-27战斗机一战成名的“巴伦支手术刀”——用垂直尾翼划破挪威P-3B反潜巡逻机发动机,实际也是苏联海空军与北约在巴伦支海日常斗法的一个例子。

中国的经历与苏联极为相似,从地缘上来说,中国作为陆权强国被美国从海上重重封锁——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大巽他群岛构成第一岛链,日本列岛、小笠原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帕劳等构成第二岛链,至今中国海军都还被限制在第一岛链内。

中国战略态势图。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等构成的第一岛链.由小笠原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帕劳等构成的第二岛链将中国紧紧包围。

海基核力量同样也是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中国也面临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性能不足的问题,巨浪一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到1990年代中期也不过两千余公里,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聊胜于无,直到21世纪巨浪二型潜射弹道导弹服役才真正具备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

在巨浪一型潜射弹道导弹时代,由于其“二次核打击能力”聊胜于无,中国军方将弹道导弹核潜艇部署在北海舰队。事实上,以北海舰队辖区渤海平均水深21米、黄海平均水深44米,并不适合排水量高达六七千吨乃至上万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活动。

而随着中国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的服役,中国真正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时候,中国就不得不认真考虑部署问题。是直接硬闯岛链封锁线进入西太平洋,还是如苏联一般建立“堡垒海区”?从中国军方的公开报道来看,中国似乎选择了两条腿走路,既要突破岛链封锁进入西太平洋,也要建立“堡垒海区”。

作为中国军机、军舰的“御用摄影师”,被称之为美国第七舰队“反潜大队”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经常性地在琉球群岛附近海域跟踪中国军舰、军机。中国军机、军舰经常性出现在这些地区,除了例行巡航,掩护包括核潜艇在内的水下力量突破岛链封锁进入西太平洋也是应有之义。2018年初就曾发生中国潜艇悬挂国旗,以水面航行的方式通过琉球群岛的宫古海峡,在这一行为的背后水面下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中国与美日水面下的较量从未停歇。

与此同时,中国在海南岛打造核潜艇基地,疑似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现身新基地的消息爆光。2018年中国海军南海阅兵时,中国更是光明正大地派出由两艘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两艘093型攻击型核潜艇、两艘093B型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战略打击梯队”参加阅兵,算是官泄了中国在南海部署核潜艇。由此来看,中国军方似乎是有意将南海打造成中国的“堡垒海区”——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阵地。

从地理条件来看,南海面积高达35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是中国毗邻的四大海中面积最大、平均水深最深的,尤其是南海中部的南海海盆水深在3,400米至3,600米,非常适合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样的大型潜艇活动。中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控制,以及南沙群岛的填海造陆,使中国对南海海盆的控制大大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最新型的反潜巡逻机“高新六号”定型后,首先装备的就是南海舰队。2016年中国南海舰队的一则反潜训练新闻中,首次出现了“舰艇在岸基水声探测系统引导下反潜”的科目,所谓的“岸基水声探测系统”就是海底声呐阵列,美国为围堵中国潜艇在第一、第二岛链关键海域都布设了海底声呐阵列。南海舰队演练在海底声呐阵列引导下反潜,表明中国在南海建设的海底声呐阵列已经投入使用。

空中的新型反潜巡逻机,水下的海底声呐阵列与潜艇,水面的通用型驱逐舰、加强反潜能力的056A型护卫舰,从西沙到南沙的众多机场,中国的南海“堡垒海区”至少已经初具雏形,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当然美国也不会罢休,水面上的巡航、水面下的较量不会停止。

自2000年以来,美国在南海投下的水文探测浮标高达一百多个,而中国截至2017年只有10个,美国海军的测量船也经常到南海晃悠。就像2009年美国海军测量船无暇号在海南岛附近被中国拖网渔船“围攻”一样,很多时候海上“民兵”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用,“声呐无铜,捞走20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