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講庚子年大事發生,但我認為美中衝突態勢雖有,但要在今年發生戰事的機會,並不大。邱吉爾在歐戰前接海軍部長,大刀闊斧改革皇家海軍,但時時擔心時間不夠,艦隊要換裝從沒見過的大口徑火砲,還要把燃煤改燃油,更要訓練後備兵力,重組北海和地中海艦隊的配置,事情很多,很怕在準備完成前,戰事就爆發。但穩住他心情的,是他對歷史的了解,「大戰的爆發,通常強權間要先有爭執(quarrels),然後有危機(crisis),接下來才可能有大戰」,但就算有危機,也不一定馬上會開戰。在費迪南大公遇刺前,歐洲強權已先經歷了兩次摩洛哥危機,而兩次都算和平落幕。
美中之間,從貿易戰以來,只能算口角爭執,還談不上危機,所以還沒到開戰的那一步。
對美國而言,開打中國,不見得最符合美國利益。兩個核武國家的衝突,會演變到什麼程度,沒有人可以預料。但美國也不可能讓中國順勢崛起,而沒有任何作為。所以冷戰會是最佳的選擇,以軍事為後盾,但以經濟為主要手段,逼出人民共和國的內部矛盾,而讓獨裁共黨政權倒台(就像当年拖垮苏共那样)。這個劇本,已在華府寫好,現在也有五眼聯盟、東亞的台日和南亞的印度加入,接下來幾年,冷戰會逐漸升級,美中脫勾慢慢成為事實。全球生產供應鏈的脫中、限制和中國的人員往來、切斷高科技輸送到中國的管道、銀行體系驅逐中國、金融市場的美元人民幣脫勾,都會一個個發生。中國留學生和中國移民在川普政權下的困境,不會有緩解。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不願放棄使用全球開放經濟的好處,但也了解美中脫勾的必然性。從官員到商人,如果沒有準備好脫勾的事實,那是失職。对于中共而言,拿不到晶片、買不到農糧、丟失了出口市场,苦是苦,但都比不上共產政權垮台,所以美國要斷就斷吧,把中國圈起來,自己搞自己的。但能源還是個問題,中國並沒有能源自主的能力。最近看到兩個新聞,就可以知道,共產黨也在準備好缺能源的問題。一是和伊朗的長期供油合約,二是核電廠的加快建設。
地球自此切成了兩半。上一個冷戰,是兩個制度之爭,這一次的新冷戰,同樣也是兩個制度之爭。蘇聯最後垮了,因為經濟體質撐不住軍事競賽。北京的共產政權,因為經濟相對發達,是不是有一個更強大的經濟體質,可以進行長期抗爭?與專家的看法相反,我認為這個共產政權,比蘇共更脆弱。蘇聯維持孤立於西方數十年之久,因為俄羅斯的社會一直是落後的,人民習於帝制,生活一向困苦,沒有戈巴契夫的棄權,俄羅斯人也不見得會反抗。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人民共和國裡,十幾億的中國人已經過過好一點的日子,也感受過網路的無邊無際,等到冷戰日久,好日子逐漸不見了,曾經滄海的人民,還能退化成工農社會,完全受共產黨宰制嗎?我們把中國人當「韭菜」一樣的喊,總覺得中國人沒救了,但我們也不要忘記,中國是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多革命的地方。
所以美國的冷戰策略是對的,施壓中國才能製造中國內部矛盾,从而拖垮中共。但習近平會不會在社會失控的情況下,放棄冷戰,作困獸之鬥,硬要和美國開打熱戰呢?這個可能性,其實也不小。甚至也不能排除今年一定不會開戰,草包的智小謀深、貪權怕死,才是令人害怕的地方。
1914年,大戰爆發前夕,英德關係似乎得到修復。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在六月造訪德國基爾軍港,德皇威廉二世還親臨校閱英國船艦。但德皇還在基爾的時候,費迪南大公就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沒多久,歐洲強權相互宣戰,大戰於是爆發。說要打,但可以很久都不打,但一開打,就像星火雷電一樣,剎時就發生。美中的衝突,一如英德的矛盾,沒有緩解的可能。大戰也許會按歷史,逐步升高對抗態勢,但也可能在眼皮底下,擦槍走火,戰事立刻爆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