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27 February 2022

俄罗斯侵华史

巍峨的乌拉尔山,由北向南绵延,构成了欧亚两洲的天然分界

直到16世纪以前,中国没有受到过来自任何欧洲国家的威胁。但当沙俄越过乌拉尔,接近中国东部边疆时,这里的平静被打破了……


沙俄东侵

俄国这个庞然大物,为了侵略中国,处心积虑用了300余年的准备。

咸丰四年(1854)四月,一支经过5年酝酿筹备组建起来的48169名哥萨克军队出现在中俄边境,其目标就是中国东北。

陈兵4个俄国团(包括通古斯人)4个布里雅特团和12个步兵营的军队于此,用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1809—1881)的话说,就是要:

在同中国交界处增兵防守,并进而占据阿穆尔(黑龙江)。

俄国的侵华准备由来已久。

鸦片战争前的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饶。

总面积约2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群山苍翠、河海纵横、平原肥沃、矿藏丰富。

美国地理学家葛勒斯赞美东北说:“东北是一个使人目眩心醉的处所。”

美国学者阿麦利加纳也不吝溢美之词:

“满洲为世界上地土肥美区之一”,“有‘中国乐园’之名焉”。

东北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一向为帝国主义列强所垂涎。

首先向这里伸出魔爪,意欲攫取领土的就是沙皇俄国。

俄国是个欧洲东部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6世纪以前,与中国并不接壤。一座巨大的“乌拉尔”山,由北向南延伸,构成了欧亚两洲的分界。

15世纪末,沙俄在乌拉尔山脚下建立了第一处移民居留地。16世纪末,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东侵,于万历十二年(1584)设西伯利亚总督。并且从那时起,用惊人的速度扩张到全西伯利亚。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立托木斯克;万历四十七年(1619)建立叶尼塞斯克;崇祯五年(1632)建立雅库次克;崇祯十一年(1638)建立鄂霍次克。

沙俄原本对黑龙江一无所知,崇祯九年(1636)才从一伙“哥萨克” 人那里,第一次得到有关黑龙江的报告 。

16——17世纪起,哥萨克被沙皇政府利用,充当侵略工具,屡屡对黑龙江地进行武装侵略。


野蛮食人族

沙俄第一次武装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是明崇祯十六年至顺治三年(1643—1646)瓦西里·波雅科夫的所谓军事“远征”。

第二次是顺治七年至顺治十年(1650—1653)哈巴罗夫匪帮,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规模武装侵犯。

沙俄强盗,野蛮成性,烧杀抢掠,甚至吃人。哈巴罗夫在侵华遭遇冬雪困境时,吃过中国边民,也吃同伴,开了外国人吃中国人的先河。


兽行传出,顿惊华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只有恶鬼“罗刹” 才专食人肉。《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

于是,哈巴罗夫一伙俄国强盗被边民称作“吃人罗刹”。

面对食人恶魔,中国军民痛恨不已。顺治十五年(1658)前后,中国军队曾给予哥萨克侵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粉碎了他们迅速征服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迷梦。但是,沙皇政府野心不死,从未放弃过占领黑龙江的计划。


中俄《尼布楚条约》

17世纪末,清军入关后,东北军队主要力量转入关内。沙俄军队乘机继续东侵,占领了中国领土雅克萨、尼布楚周边地区。

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派来一个新头目,叫托尔布津。沙皇颁发给托尔布津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弓和箭都代表武力。沙皇发放这枚城徽不仅表明雅克萨城已属俄国,还表示沙俄侵略军要以雅克萨为据点,像图案上的飞鹰一样,飞向更远的地方。沙皇俄国的目标是攫取中国更多的土地。

沙俄的侵略行径,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重视和警觉。

康熙帝立即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1629—1701)率清军打击占据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将他们驱除出中国国境。

沙俄侵略者被打得狼狈不堪,不得不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就解决东段的边界问题在尼布楚与清政府进行谈判。七月廿四(9月7日)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

《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界,以北以西属俄国,以东以南归中国。额尔古纳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归属为俄国领土。雅克萨城归中国所有,俄国修建的城池拆毁,居民遣回俄国。双方定约之后,准许互通贸易。俄方为了赢回一些面子,故意在外兴安岭以东至海的乌第河流域归属上胡搅蛮缠,终于使清方同意此处暂不定界,留待以后再议。

此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的领土。尽管中方在领土上做了较大的让步,但基本上仍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在此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在东部边界上未有大的干戈。


几代蓄谋侵华

但是,俄国对侵吞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领土的野心一直不死。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一直让俄国人怀恨在心。

从沙皇彼得一世的“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 ”到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公然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从沙皇尼古拉一世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收复黑龙江”,到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卢彼尔特“俄国占有黑龙江,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或迟或早必然实现”。沙俄朝野关于侵略东北的舆论声势渐大,甚嚣尘上。

到了19世纪中叶,沙俄发现时机终于来了。

此时,外有列强不断入侵,内有频频爆发的农民起义,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势衰微,正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而强邻俄国本身也不好过。因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农奴制出现危机,反政府、反农奴制的暴动不断涌起。为转移国内矛盾,保证农奴制苟延残喘,沙皇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决策者“灵活地利用一切领土扩张的机会” 决定借机武装侵略黑龙江流域,扩张领土,实现其“泛斯拉夫主义”。

沙皇尼古拉一世(1796—1855,1825—1855在位),在道光五年(1825)登基时,就把侵略中国作为国策来执行,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周密准备。

他综合了以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和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为代表的封建军阀、贵族和军事工业资本家们,关于直接进行军事占领的计划和以财政大臣维特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垄断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们,关于以经济掠夺手段实现最终征服的计划,决定两计并用、双管齐下。


穆拉维约夫登场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1847年9月),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同时命令他尽早谋划,实现在任期间吞并黑龙江地区的宏伟计划。

穆拉维约夫,出身于一个贵族官僚家庭,父亲曾当过尼古拉一世的御前大臣和枢密官。14岁那年,穆拉维约夫进入皇家贵族军事学校,毕业后在军中服役,参加过镇压土耳其、波兰、高加索人民的战争。对沙皇忠心耿耿,深得沙皇信任,因此得以步步高升。

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37岁即被提升为图拉省省长,这在沙俄历史上是少有的。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廿六(1847年9月5日),又被任命为伊尔库次克和东西伯利亚将军。在此期间,他违背俄国外交部的禁令,不惜与中国决裂,在黑龙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情报调查与实地测绘行动。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在西伯利亚地区各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教育,并将国内的罪犯流放到黑龙江以北各地区,企图经过慢慢渗透,进而达到占领的目的。

穆拉维约夫一向以“哈巴罗夫继承人”自诩。甫到东西伯利亚总督任上,他就敏感的观察到中国政府的危机。在他的“奏条”和“信笺”里到处渗透着侵华意图和主张。他认为:“北京政府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虽然正在采取着措施,但也不过是中国式的一纸空文而已”。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1848年3月),到任不久的穆拉维约夫,立即把解决“黑龙江问题”,作为他“在西伯利亚活动中高于一切的中心问题”。 着手实施侵占黑龙江流域。

经过苦心调查研究,穆拉维约夫为侵略黑龙江地区设计了一套具体策略。

他非常重视舆论的作用。因此,竭尽所能地在俄国国内宣传霸占黑龙江航线,占领黑龙江地区对俄国远东的战略意义。

他提出:占据阿穆尔(黑龙江)河口,是控制西伯利亚地区的关键。控制了西伯利亚地区,才可以进一步控制中国东北。

他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1849年5月10日)向沙皇上书时,说得再清楚不过:

谁要能占据阿穆尔河口,谁就能控制西伯利亚,至少是贝加尔以东一带, 而且可能控制得很牢固。因为只要控制了阿穆尔河口和在该河的航行权,就能使人口日益稠密,工农业日益昌盛的西伯利亚永远成为控制该地的国家的藩属和纳贡者。

由此可以看出,俄国朝野上下侵占黑龙江流域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他还数次向沙皇非常详细地陈述了他的计划:

首先,宜尽早控制阿穆尔左岸并获得其航行权,继而建立起此地同堪察加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保障俄国对这个半岛的占有。

其次,开通阿穆尔河上的航运,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从阿尔琴斯克到堪察加的航行时间。

他认为要继续保持同中国的贸易来往,并要将其扩大化,把俄国国内生产的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沿阿穆尔输送到中国东北各省。经营手段也必须做出调整,那就是把目前的定点互市改为贩运贸易。

考虑到与其他列强的关系时,他认为东北地区远离英国人利益中心,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益冲突,百利而无一害。应当在英国人完全统治中国之前先占阿穆尔,并夺得阿穆尔河的航行权。进而增兵防守,将其归为己有,任何国家不得驻军,包括中国。为此,他不惜大声疾呼:“目前,以英国人的野心勃勃,果决顽强,一定会迫不及待,我国能否阻挡他们的势力,我不敢断言。然而,我认为,至少我们应该趁英国人尚未完全统治中国之际,根据我国内部之急需,在同中国交界处增兵防守,并进而占据阿穆尔……”

尼古拉一世对穆拉维约夫的建议大加赞赏。在沙皇的支持下,这些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并成为俄国远东计划的引航灯。


侦查积累资料

得到沙俄政府嘉许、支持后,穆拉维约夫通过实地侦察等途径,开始大量搜集黑龙江地区的资料,为占领这一地区做好准备。

道光二十八年(1848)末,他亲自带队,考察外贝加尔地区。随后又分别派人到黑龙江上下游地区以“考察”名义刺探情报,其目的是要弄清黑龙江口和江流的航行状况。

另外,为了给占领黑龙江地区的计划提供更多资料,穆拉维约夫在伊尔库次克建立了中俄关系的“档案馆”和“陈列馆”。为此,沙俄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俄国皇家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千方百计地搜索情报。

以穆拉维约夫为代表的俄国人阴谋侵华的计划相当周密,而他们对黑龙江流域情况的了解和相关资料的掌握,甚至比清朝政府自己还要详细。

频繁的侦查活动也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咸丰二年(1852),德勒克多尔济(?-1868)奏,黑龙江边外了见有俄罗斯兵往东边一带行走。咸丰帝降旨“谕令英隆留心探访。暗地防范。不许稍事张皇”。但咸丰帝对沙俄侵略行为还是缺乏警惕,对派兵增强防守的黑龙江将军英隆加以训斥:

兹据英隆等奏称业已派委员弁带兵于各要隘防守。并请将本年军政展限。殊属不晓事体。前降谕旨,不过令该将军等留心探听,暗地设防。何得纷纷派员防守要隘。若令俄罗斯闻之,岂不转生疑惧。所有本年军政,仍著照例举行。不准率请展限,将此谕令知之。

与此同时,穆拉维约夫积极筹集军费与粮食,以压低粮食收购价格等手段,恣意榨取和强行征调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民粮。


确定军事侵华

穆拉维约夫明白,如果没有军队,其他的一切设想都等于纸上谈兵。于是大肆进行扩军准备,建立了外贝加尔哥萨克军,作为实现其侵略中国计划的工具。为此,穆拉维约夫将招募来的农奴、外贝加尔哥萨克村镇居民、矿工、流放犯,连同哥萨克边防军、城防团,组建成哥萨克兵军团。

穆拉维约夫露骨地说,成立哥萨克军团的目的,就是为了向邻邦中国动武。又说,占领阿穆尔的意图,不能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为使俄国本世纪内对中国保持必要压力,唯一方法就是向懦弱的清朝炫耀武力,以使其臣服低头。

穆拉维约夫穷兵黩武,他炮制了一份关于扩建哥萨克军团的意见书——《外贝加尔哥萨克军条例》,并上报沙皇政府。沙皇对此格外重视,于咸丰元年四月(1851年5月),就此事召开了特别会议,以咨取意见。两个月后,该条例经批准获得通过。

扩建后的外贝加尔哥萨克军团,包括全部哥萨克边防军、外贝加尔哥萨克城防团、所有其他民族的兵团,通古斯团和布里亚特团、外贝加尔地区所有村镇的哥萨克、涅尔琴斯克区矿业部门的所有农奴。

粗略分析一下,这五部分中前两者是正规军,余者相当于民兵预备役了。扩军进展神速,不满一年,就已经扩充到至48000余人。

扩建之后,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为武装这支军队,在道光三十年(1850)一次就补充了 “四千支步枪,两千二百十把军刀,二百四十九支长矛……”

咸丰二年秋天(1852年9月),沙俄的军事侵华战略已部署完毕,随时可以发动战争。穆拉维约夫在咸丰三年(1853)呈给海军大将亲王殿下的秘密报告中称:“由于政府有先见之明,东西伯利亚已拥有强大的兵力,在外贝加尔省有将近16000名步兵和5000多名骑兵处于战斗准备状态……”

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侵华战争的同时,沙俄的武装势力已渗透到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为下一步侵吞整个黑龙江地区做好准备。

对万事俱备的沙俄而言,此时只待咸丰四年(1854)的东风。一旦航期来临,沙俄的军舰就会驶离本国港口,向黑龙江流域发起大规模武装行动。


简论:

在侵华问题上,沙俄表现出空前的忍耐力与巨大的战略决心。中苏中俄东段边界问题为清朝得国以来最大的领土隐痛。康熙年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之后,这里表面上平静了150年。实际这一个半世纪里,俄国从未放弃再次侵华的野心,也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占有黑龙江左岸,或者,至少也要获得顺黑龙江到勘察加和日本的航行权 ”的野心,东北黑龙江流域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沙俄眼前的饕餮盛宴。吃人的“罗刹”面对这样一道大餐,岂有白白放过之理?

为达侵略目的,沙俄几代统治者举国倾力,周密设计,积极实施。他们紧锣密鼓考察地理、测量海域、建立据点、组建军队,进行早期的外交争夺,完成侵华的理论、舆论、军事和后方给养准备。“物自腐,而虫后生”。这一时期,中国在封建专制禁锢下,国力日渐衰微,国势一落千丈。列强竞相前来掠夺,外侮接二连三,边备荒疏废弛,社会冲突动荡。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华大获成功,一旁窥视的沙俄,预感时机来临,加快了侵占黑龙江流域的步伐。到了道光末年,等待已久的沙俄恶邻,终于寻到下手侵华之机。在沙皇尼古拉一世“俄国旗不论在哪里升起,就不应当在降下来 ”的疯狂叫嚣下,号称“好样的、高尚的、爱国的”涅维尔斯科伊和“俄国的救星 ”穆拉维约夫等扩张主义急先锋,纷纷伸出了侵华魔爪……。
来自铁血
http://www.doc88.com/p-9512758887817.html

沙俄侵华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以帝国主义侵华史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综合性著作有胡绳著《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0年版)(1),丁名楠、余绳武、张振鸡等人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1)。《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和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主线,论述了鸦片战争后80多年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帝国主义侵华史》对1840―1895年间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近年面世的中外关系史通史专著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一著作的影响。
在对各帝国主义国家侵华活动的研究中,50年代着力最多的当是美国侵华史,这多半因为美国是当时与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其中最有影响的为刘大年的《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和卿汝揖的二卷本《美国侵华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1956年版)。这两种著作主要从政治史角度着眼,钦本立的《美国经济侵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则从经济史角度揭露了美国的侵华活动。
基于同样的背景,50年代的中苏关系研究则以宣传中苏友好为主旨,出版了曹锡玲的《中苏外交史》(上海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年版)和彭明的《中苏友谊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等专著。6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有关沙俄侵华史的研究便发展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撰写的《沙俄侵华史》(共4卷,至1978年出版两卷,人民出版社1976、1978年版),详细地叙述了沙俄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此外,比较有影响的著作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让1975年版)和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沙俄侵华史简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等。
第一卷叙述17—18世纪早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的订立。这个时期,正是沙俄版图迅速扩张,吞噬整个西伯利亚,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的时期,也是它开始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期。本卷第一章论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第二章论述沙皇俄国侵略黑龙江地区的开端,第三章论述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第四章论述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第五章论述了俄国东正教会的侵华活动。
第二卷叙述19世纪中叶沙俄凭借武力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以及攫取通商权、领事裁判权等各种侵略特权的经过。本卷第一章论述《尼布楚条约》后150年间沙俄侵略黑龙江的野心,第二章论述沙俄武装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和逼签中俄《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第三章论述沙俄武力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迫订中俄《北京条约》,第四章论述沙俄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罪恶活动。
17—19世纪末期,沙俄对中国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了全面侵略。第三卷叙述19世纪下半叶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改订条约》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以及违约侵占帕米尔地区的经过。本卷第一章论述中国古代的西北疆域,第二章论述1860年以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第三章论述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第四章论述沙俄武力逼签中俄《改订条约》,第五章论述沙俄扩大对新疆的侵略和违约霸占中国帕米尔地区,第六章论述沙俄对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地理考察”。
第四卷论述19世纪末至1917年沙俄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和侵略活动,兼及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华侵略和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对中国的侵扰。本卷(上)第一章论述19世纪末期沙俄加紧对华侵略扩张,第二章论述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第三章论述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日俄帝国主义战争。本卷(下)第四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夕沙俄对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侵蚀,第五章论述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余论部分论述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对中国的侵扰。 [1]

沙俄东侵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1632年(即崇祯五年),沙俄占据了叶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区。然后从北方的曼加结亚沿下通古斯卡河,从南方的叶尼塞斯克沿上通古斯卡河,又走古代埃文基人所经常使用的古道,来到勒拿河流域,建立了上中下维柳伊斯克。1638(崇祯十一年)年,俄国政府下令在勒拿河右岸成立雅库茨克督军府
 
 
中文名
沙俄东侵
外文名
Tsarist Russia's eastward invasion
发生时间
1632年
发生地点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侵略初期

编辑播报
1643年督军戈洛文下令迁城于左岸,此后雅库茨克成了沙俄进一步向东北亚地区远征的指挥中心。1638年在雅纳河建立了维尔霍扬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扬斯克;在印迪吉尔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维尔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尔·斯塔杜欣抵达科雷马河,并先后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马斯克3个冬营地。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1711年,沙俄征服整个堪察加半岛,然后又向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挺进。
中俄雅克萨之战 中俄雅克萨之战
1638年俄国以叶尼塞斯克和雅库茨克为中心,分别从西部和北部两个方向入侵贝加尔湖地区。哥萨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尔库茨克(1652年),在勒拿河上游建立了维尔霍连斯克(1642年)。在贝加尔湖东北角由哥萨克建立了上安加尔斯克(1647年)和巴尔古津堡(1648年),于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这样,俄国军队大体上从北部用据点包围了贝加尔湖,为进一步南下和东进打下了基础。然后从贝加尔湖南岸,俄国军队一路南下直逼中国的蒙古地区,一种东进抵达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进而入侵黑龙江。1658年建立了涅尔琴斯克(尼布楚),1658年建立了捷连宾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乌兰乌德),1666年建立了乌丁斯克等。
1643年哥萨克波雅尔科无走阿尔丹河--乌楚尔河--纽约姆卡河,翻越外兴安岭,进入鄂伦春族居住的精奇里江(结雅河)。哈巴罗夫从奥廖克马河起,沿其支流图吉尔河到达黑龙江。在雅克萨一带,俄寇竟然将索伦人当作食物,因此被当地的中国居民称为“吃人的罗刹”。
1656年俄政府在奥廖克马河口设立了奥廖克明斯克堡。1689年,沙俄两度被中国击败,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暂时中止,不过沙俄由此获得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中国领土(布里亚特蒙古人鄂温克族居住)。

进一步入侵

编辑播报
俄国征服人辽阔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随即建立了行政军事机构加以控制,实施殖民统治。整个西伯利亚由中央的西伯利亚衙门管理,各地区分设督军辖区和县。督军辖区共有4个,即托搏尔斯克、托木斯克、雅库茨克和叶尼塞斯克,每个辖区下隶属几个县。17世纪西伯利亚共有图林斯克、秋明、塔拉等19个县。

清朝末年

编辑播报
清朝末年,汉族大量移民中国东北,成为东北的主体民族,这保证了东北对中国的向心力,成为巩固东北边防的最强的力量。
 俄国割占中国东北领土示意图
1850年以后,沙俄趁中国清王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俄寇攻占庙街,残酷杀害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当地居民,制造庙街惨案,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将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时俄寇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各族居民赶进黑龙江淹死或杀死,此乃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同时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抢占了黑龙江流域的100余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的大片领土。这片领土内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尽,结雅河的鄂伦春族被迫迁入大兴安岭,满族被迫迁入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最后俄罗斯移民成了当地的主体民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东北全境,实行殖民统治。1905年日本击败沙俄,夺取库页岛南部,并控制吉林和辽宁。再后来东北进入张作霖时期,1917年远东共和国成立。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成立“满洲国”,与苏联在黑龙江相对峙。1945年,苏联从日本手中重新夺取库页岛南部,并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99%E4%BF%84%E4%B8%9C%E4%BE%B5/69092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