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17 May 2013

登楼之作



咱 们神州有四大名楼,它们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其实冷眼来看,这楼们也木啥了不起的,关键就是得了好山好水的地利了,若把它们都弄到俺 们大西北的沙漠上去,肯定没人搭理它们。它们的成名更是沾了中华文学的光了,崔颢要是没写“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楼失色;范仲淹不写“先天下之忧而 忧”,岳阳楼无名;王勃没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暗淡;而王之涣要是点不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但凡有个脑子就知道的真理,抠门儿的当 代山西人咋会重建鹳雀楼?呵呵,玩笑。
四篇诗文,哪篇写得最好涅?自然很难评价,但若以感染效果相同,看谁最节省墨这个条件来衡量,王之涣的【五绝】取胜。原文如下: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历代评这首诗的人太多了,不外乎两点:
一: 方寸之间写出万里天地之势,就像山水画一样,几笔下去,浓淡相间,眼里顿时万里之遥。 诗画一理:白日依山,是远景,多远涅?落日有多远就是多远;“黄河入海流”有人说是近景,当然可以这样理解,但非理解为远景也未尚不可,一眼望去,连黄河 入海都看到了,说明楼高啊。一定有人会说:看不见,从山西能看到东海否?对介些人俺就会说了,要懂得“浪漫”,浪漫主义的诗词手法,李白都可上青天览明 月,就不许人家王之涣看得远一些么?
二: 有推崇其行文高明的,说:全篇两联皆用对仗,首联两句死对,尾联两句活对,按理说全篇都用对仗会死板的,但人家写的这首就是看不出死板。被历代评论者yy 起来没完的就是前人沈德说的:“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啥叫“骨高”?有点儿故弄玄虚不是?要是按俺陋见,其实就是“立意”不同凡响,虽然 用了一句类似常识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却蕴含了更深的人生道理,抒发了人志有限,而天道无涯的感叹。
这首登楼之作,俺觉得比崔颢的黄鹤楼还写得略胜一筹,首先是字少,其次是让读者感觉到一种活力。崔颢的那首则除了让人无奈之外,剩下的就是喝闷酒儿了。
思考题:早晨太阳刚出来和傍晚太阳就要落山之时都是红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家都熟悉,可为啥王之涣却在诗里说:白日依山尽涅?请诸位抢答。呵呵
王之涣真是个“可怜的”人,诗写得这么好,流传下来的忒少,只有六首。另一首著名的诗则是他的【七绝】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有谁还不知道这首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