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日本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有尚武的传统,倭兵在历史上一向以骁勇著称,明朝抗倭历史留下来的文献,也经常性地提到倭兵的勇猛,有进无退,战死不投降,是倭兵的传统,这个传统似乎并不是在近代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日本从古代就一直继承下来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日本帝国1945年投降为止。武士在日本的地位,在近代以前长期居于第一位。这种尚武精神是不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性?
答:讨论问题从“民族性”入手其实最不靠谱,稍微懂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并没有显著区别,尤其是同一人种,在生物学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一个中国人从儿童时期就被美国人养大,那么他的性格行为倾向就是一个美国人(例如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儿童),反过来一样成立,一个日本人生下来就被中国人养大,那么他的性格行为倾向就是一个中国人(例如战后在东北的日本遗孤),说的更清楚一些,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生的“民族性”,一个特定人群的行为倾向,主要是由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问:也就是说,近代以前的日本人尚武,并不是因为日本人“骨子里”天生尚武,而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尚武。
答:对,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划分,是“士农工商”,这里的“士”,指的是“武士”,换句话说,武人在日本传统社会的地位居于第一等。自古以来的日本,第一等人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商人,更不是农民,而是“武士”。日本武士在日本国内是第一等的国民,是受人敬仰的,这就是日本尚武文化的根基。古代日本武士的培养,从小就十分残忍。从他们小的时候,成年武士们就带着小武士去观摩杀头,观摩切腹,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一种好勇斗狠、视死如归的思想。在古代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好男儿不能死在病床上”,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你是不是一个日本男儿?如果是,你就不要老死在病床上,老死在病床上是丢人的。那么你应该死在哪里呢?你应该死在战场上。
日本古代最有名的、质量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就是日本刀,古时叫“倭刀”。为什么是倭刀最好呢?因为日本民族尚武,最优秀的工匠,被市场配置到制刀行业去了。中国也有“士农工商”的社会分级,但中国的“士农工商”和日本的“士农工商”完全不同。中国“士农工商”里面的“士”,指的是“文士”、“文官”、“文人”、“读书人”、“诗人”。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第一等人不是武人,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换句话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文人社会,而日本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武人社会,这是主要的分水岭。
问:近代以前日本的尚武文化和武士的上等地位,根源于什么?
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没有科举制度,它是依靠武人来辅助统治者。与日本不同,中国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使中国人变成了文人。而日本没有科举制度,所以他们保留了人的尚武本性。也就是说,问题不是日本人为什么尚武,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尚文。科举制度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它告诉中国人:如果你想出人头地,那么你就应该进书房去、好好读书,给我头悬梁,锥刺股,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当官,辅助皇帝。我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科举制度,一个国家在引导什么,它的国民就会变成什么。古代中国就是通过这个科举制度,引导全中国的精英去当读书人、当文人了,写诗作词去了,这样一来,整个中华民族,就成为了一个文人民族。我们看日本人尚武,觉得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家反而觉得我们“尚文”很奇怪,其实中国人在历史上也曾经尚武,隋唐以前中国人佩剑就比较时尚,后来推行了科举制度,文人吃香了,武人就不再吃香了,尚武文化也就逐渐式微。
问:好象日本也仿照中国、实施过科举制度?
答:的确。那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曾经尝试仿效唐朝在日本实行科举制度,可是日本人很快就发现,科举这个东西不符合日本的国情。为什么呢?因为科举制度是一种较为平等的考试制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贱,只要你把书读好了、把考试给通过了,你就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有贵族传统的社会,日本贵族的势力非常庞大,此外,日本地方庄园主、豪强的势力也很大。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刚刚进入日本没多久,就遭到了日本贵族的抵制,结果可想而知,没实行多久,科举就在日本废了,不搞这个了。
问: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度、鼓励国民都去当文人呢?
答:我觉得这个跟皇帝要维护自己的皇权有关。中国的皇帝,向来是中央集权的皇帝,一人独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全中国都是皇帝的。中国的皇帝是绝对的威权。拥有了这种绝对威权之后,皇帝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民造反。人民会不会造反?怎样才能防止人民造反?答案就是——科举制度。它叫中国的精英都念书去、当文弱书生去。你们都当秀才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就安全了。你比如说,唐太宗有一次去视察进士的考试院,他看到许多进士们鱼贯而出,很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全中国的精英,都进我的圈套了,你们这些傻子,都上当了,我让你们念书考科举,就是让你们远离刀剑,远离造反”——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实质——你们都受骗了,我搞一个九品文官制度出来,诱使你们都放下武器、都念书去了,皇帝就我一个人做,你们都给我打工,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问:也就是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皇帝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法宝。
答:正是。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样的国家,和平和稳定是常态,农民暴动是非常态。在一个中央集权、稳定是常态的国家,显然要用文人来治国,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武人。所以我们中国的王朝,其实常态是稳定的,只是偶尔遇到天灾,农民吃不饱了,才起来造反。总之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农耕国家,这样的国家,既没有尚武的基础,也没有尚武的必要。
问:这么说,那么日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中央集权?
答:密码就在这里了。古代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是截然不同的。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皇帝独大,不提倡老百姓尚武。而古代日本社会呢,日本天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弱势皇帝,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傀儡。古代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个虚的,在地方,则有着以贵族、大名、庄园领主、幕府将军等地方势力为主的封建割据,你称王,我称霸,各据一方,需要大量的武士来维持封建割据的社会形态,所以他们需要武人,他们需要尚武文化,以武治国。
问:我们说“日本人尚武”,是不是一个刻舟求剑的命题?
答:尽管日本从古代一直到近代,都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但是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战败之后,日本民族的尚武之风被阉割了。日本投降短短一年之后,就公布了《日本国宪法》,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和平宪法”。这部宪法的最显著特点是“和平主义”,它在《前言》部分就明确规定:这个宪法的主旨是要“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日本国民期望持久的和平”。这部宪法的第二章,就是叫做《放弃战争》,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一条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尚武精神。此外还废除了天皇、贵族、军阀的权力。不但如此,还杀了一批战犯,判处入狱的战犯就更多了,而且还实施了“政教分离”,同时还铲除了被视为军国主义经济基础的日本财阀,此外,还修改了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将日本穷兵黩武的思想根源,整个都给铲除了。
所以,七十年以来,就产生了现在的新日本人。所以现在的日本人和战前的日本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成长的土壤不同,在明治乃至昭和时代前期,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人是绝大多数,而近些年日本街头随机调查显示,现在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青年人已经沦为了极少数。现在日本盛产草食男、宅男,花样美男,这就是日本社会尚武文化逐渐式微的显著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靖国神社仍然保存着军国主义的火种,而且日本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工业能力仍然不可小看,一旦迅速武装起来,仍然是一个军事强国
答:讨论问题从“民族性”入手其实最不靠谱,稍微懂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并没有显著区别,尤其是同一人种,在生物学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一个中国人从儿童时期就被美国人养大,那么他的性格行为倾向就是一个美国人(例如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儿童),反过来一样成立,一个日本人生下来就被中国人养大,那么他的性格行为倾向就是一个中国人(例如战后在东北的日本遗孤),说的更清楚一些,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生的“民族性”,一个特定人群的行为倾向,主要是由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问:也就是说,近代以前的日本人尚武,并不是因为日本人“骨子里”天生尚武,而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尚武。
答:对,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划分,是“士农工商”,这里的“士”,指的是“武士”,换句话说,武人在日本传统社会的地位居于第一等。自古以来的日本,第一等人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商人,更不是农民,而是“武士”。日本武士在日本国内是第一等的国民,是受人敬仰的,这就是日本尚武文化的根基。古代日本武士的培养,从小就十分残忍。从他们小的时候,成年武士们就带着小武士去观摩杀头,观摩切腹,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一种好勇斗狠、视死如归的思想。在古代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好男儿不能死在病床上”,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你是不是一个日本男儿?如果是,你就不要老死在病床上,老死在病床上是丢人的。那么你应该死在哪里呢?你应该死在战场上。
日本古代最有名的、质量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就是日本刀,古时叫“倭刀”。为什么是倭刀最好呢?因为日本民族尚武,最优秀的工匠,被市场配置到制刀行业去了。中国也有“士农工商”的社会分级,但中国的“士农工商”和日本的“士农工商”完全不同。中国“士农工商”里面的“士”,指的是“文士”、“文官”、“文人”、“读书人”、“诗人”。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第一等人不是武人,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换句话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文人社会,而日本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武人社会,这是主要的分水岭。
问:近代以前日本的尚武文化和武士的上等地位,根源于什么?
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没有科举制度,它是依靠武人来辅助统治者。与日本不同,中国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使中国人变成了文人。而日本没有科举制度,所以他们保留了人的尚武本性。也就是说,问题不是日本人为什么尚武,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尚文。科举制度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它告诉中国人:如果你想出人头地,那么你就应该进书房去、好好读书,给我头悬梁,锥刺股,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当官,辅助皇帝。我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科举制度,一个国家在引导什么,它的国民就会变成什么。古代中国就是通过这个科举制度,引导全中国的精英去当读书人、当文人了,写诗作词去了,这样一来,整个中华民族,就成为了一个文人民族。我们看日本人尚武,觉得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家反而觉得我们“尚文”很奇怪,其实中国人在历史上也曾经尚武,隋唐以前中国人佩剑就比较时尚,后来推行了科举制度,文人吃香了,武人就不再吃香了,尚武文化也就逐渐式微。
问:好象日本也仿照中国、实施过科举制度?
答:的确。那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曾经尝试仿效唐朝在日本实行科举制度,可是日本人很快就发现,科举这个东西不符合日本的国情。为什么呢?因为科举制度是一种较为平等的考试制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贱,只要你把书读好了、把考试给通过了,你就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有贵族传统的社会,日本贵族的势力非常庞大,此外,日本地方庄园主、豪强的势力也很大。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刚刚进入日本没多久,就遭到了日本贵族的抵制,结果可想而知,没实行多久,科举就在日本废了,不搞这个了。
问: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度、鼓励国民都去当文人呢?
答:我觉得这个跟皇帝要维护自己的皇权有关。中国的皇帝,向来是中央集权的皇帝,一人独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全中国都是皇帝的。中国的皇帝是绝对的威权。拥有了这种绝对威权之后,皇帝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民造反。人民会不会造反?怎样才能防止人民造反?答案就是——科举制度。它叫中国的精英都念书去、当文弱书生去。你们都当秀才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就安全了。你比如说,唐太宗有一次去视察进士的考试院,他看到许多进士们鱼贯而出,很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全中国的精英,都进我的圈套了,你们这些傻子,都上当了,我让你们念书考科举,就是让你们远离刀剑,远离造反”——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实质——你们都受骗了,我搞一个九品文官制度出来,诱使你们都放下武器、都念书去了,皇帝就我一个人做,你们都给我打工,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问:也就是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皇帝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法宝。
答:正是。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样的国家,和平和稳定是常态,农民暴动是非常态。在一个中央集权、稳定是常态的国家,显然要用文人来治国,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武人。所以我们中国的王朝,其实常态是稳定的,只是偶尔遇到天灾,农民吃不饱了,才起来造反。总之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农耕国家,这样的国家,既没有尚武的基础,也没有尚武的必要。
问:这么说,那么日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中央集权?
答:密码就在这里了。古代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是截然不同的。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皇帝独大,不提倡老百姓尚武。而古代日本社会呢,日本天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弱势皇帝,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傀儡。古代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个虚的,在地方,则有着以贵族、大名、庄园领主、幕府将军等地方势力为主的封建割据,你称王,我称霸,各据一方,需要大量的武士来维持封建割据的社会形态,所以他们需要武人,他们需要尚武文化,以武治国。
问:我们说“日本人尚武”,是不是一个刻舟求剑的命题?
答:尽管日本从古代一直到近代,都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但是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战败之后,日本民族的尚武之风被阉割了。日本投降短短一年之后,就公布了《日本国宪法》,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和平宪法”。这部宪法的最显著特点是“和平主义”,它在《前言》部分就明确规定:这个宪法的主旨是要“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日本国民期望持久的和平”。这部宪法的第二章,就是叫做《放弃战争》,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一条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尚武精神。此外还废除了天皇、贵族、军阀的权力。不但如此,还杀了一批战犯,判处入狱的战犯就更多了,而且还实施了“政教分离”,同时还铲除了被视为军国主义经济基础的日本财阀,此外,还修改了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将日本穷兵黩武的思想根源,整个都给铲除了。
所以,七十年以来,就产生了现在的新日本人。所以现在的日本人和战前的日本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成长的土壤不同,在明治乃至昭和时代前期,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人是绝大多数,而近些年日本街头随机调查显示,现在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青年人已经沦为了极少数。现在日本盛产草食男、宅男,花样美男,这就是日本社会尚武文化逐渐式微的显著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靖国神社仍然保存着军国主义的火种,而且日本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工业能力仍然不可小看,一旦迅速武装起来,仍然是一个军事强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