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算起,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十年。为了应对危机,全球央行共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信用扩张政策,迄今各国共释放了超过14万亿美元的货币。这种做法及时填补了金融危机造成的信用窟窿,同时也使得资产市场(房地产、股票)迅速回升,为进一步的信用扩张提供了抵押物。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全球处于空前的资本过剩环境中。
在安邦咨询(ANBOUND)提出的“危机三角”模型中(陈功,2015年),已经总结出了“城市化-资本过剩-经济危机”的发展框架,当前的后危机时代的资本过剩,可以看作“危机三角”循环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看作是连接另一轮危机的一个环节。在释放天量流动性之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始谋求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并谋求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向市场展示了一种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如果主要央行恢复到过去的“正常”货币政策状态,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系统调整。这十年来全球市场的太平无事、迅速重现的繁荣景象——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多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曾经历房地产泡沫的日本是个例外),都是建立在资本过剩基础上的。现在的世界,正躺在资本过剩的暖床上,啜饮着甜蜜的资产泡沫。但如果央行一致收紧货币政策,泡沫就有可能被戳破。
问题是,全球资本过剩能够紧缩回去吗?或者说,全球央行能够一致紧缩吗?
在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联储虽然已经开始了加息,但其加息步伐既不坚定也不连续。实际上,看美国经济的现状,未来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政策愈发难以摸透。一是美国的通胀在过去五年大部分时间里都未实现美联储2%的目标,目前即使经济继续增长,通胀率仍处于低位。美联储将谨慎对待进一步收紧政策,直到通胀达到预定目标为止。二是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提出辞职,美联储主席耶伦的任期也将在明年2月份结束,特朗普总统将有两个美联储公开委员会的推荐名额,这有利于他的低利率美元政策的制定。三是美联储正努力寻求缩减资产负债表,虽然美联储官员今年初就开始频繁讨论缩表,但在何时启动缩表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在欧洲,欧洲央行对于退出QE虽然有了态度,但并无时间表。近日,有欧元区官员表示,欧洲央行理事会已经获得文件,讨论多种调整QE的可能性。不过这些文件没有确定一个优先的方案,也不是正式的政策建议,所以在欧洲央行理事会10月26日的会议之前,不太可能对QE做出决定。事实上,目前欧洲央行已经购买了超过2万亿欧元的债券,以每月600亿欧元的购债额度计算,购债至少能够持续到12月份。考虑到欧洲经济的现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称,很有可能会在10月作出QE的大部分决定,如果10月没有准备好,可能会推迟宣布QE决定。欧洲央行声明称,如果有必要,目前的QE计划将维持到2017年12月或以后。
对于日本央行来说,这恐怕是当今世界最不希望退出宽松货币的央行了。为了实现安倍政府的经济目标,日本央行还在执着地不断推出宽松货币政策,贬值日元汇率以刺激出口。可以确信,在日本政府认为经济刺激政策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之前,日本央行不会从宽松货币政策收手。野村证券认为,日本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是G3经济体当中最为悲观的,日本央行距离其政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都不会结束QE。日本经济缺少足够的通胀势头,来实现每年2%的物价维稳目标。
近年在全球经济影响力渐大的中国央行,也不会轻易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还处在挑战较大的转型调整中,国内市场既要去杠杆、去库存,又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这时候,中国央行更倾向于保持“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如果国际市场宽松、国内市场稳定,这正是中国央行期望的货币格局,没有动机去打破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