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14 January 2018

中共对外国的“经济胁迫”

世界上所有国家政府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对台湾的地位还存在争议,一些国家还与台湾建交。无论把台湾视爲「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台湾人民都一直不归北京政府统治是一个客观事实。世界默认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不同的地区,把台湾与中国分立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
香港与澳门虽然分别在1997与1999年回归,成爲中国的一部分。但由于中国自己要搞「一国两制」,中国长期继续视它们为「海外」或「境外」:中国大陆公民到港澳需要特别的通行证,香港与澳门使用特别的护照,出入境制度也与中国不同。中国也从这种「一国两制」中获利不少。(比如最近被截获的香港注册的往朝鲜非法运油的油轮就被否认是中国的。)国际上也通行把它们视爲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地方。
从国际ISO-3166标准也看以看出,它们确实都被公认与中国(大陆)并列。因此,把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分立,一点问题也没有。事实上,中国公司与网站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问题接下来结于到「国家」(country)这个词上。很多「猎巫者」认爲在总称上用「国家」这个称谓是不对的,应该使用「国家或地区」,英文也应该改爲「country or territory」。这个説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从准确性来説,确实是「国家或地区」更好。
但国际上如何做,不仅在于准确性的问题,而还有方便性与习惯的问题。国际上通用「国家」这个称谓已经好多年了,这是一种传统,而不是故意要以此敌视中国或「分裂中国」。
「心眼太小」的玻璃心
其实,类似中国与香港澳门这样的关係,在国际上也有其他例子。比如关岛与波多黎各都是美国的领地,在那些「国家列表」中也与美国分立为并列的选项;法罗群岛、格陵兰都是丹麦的领土,也都在「国家」的行列;英国(福克兰群岛、直佈罗陀)与法国(新喀裡多尼亚、留尼旺)的海外领地也都纷纷与母国并立。没有听説过这些国家要求把「国家」改爲「国家与地区」。可见只要不是「心眼太小」的玻璃心,对「国家」一词根本不必一一计较。
把香港、澳门、台湾并列爲类似「国家」的情况,就算在中国本土大国有公司中也存在,网友就发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南方航空公司在旅客「国籍」一栏,都有台湾、香港、澳门的选项。「国籍」虽然不同于「国家」,但要严谨地说,不是「国家」何来「国籍」,「国籍」也应该换成「国籍或户籍」才算「中国式的政治正确」吧?
可见,在这些问题上斤斤计较地「抠字眼」,根本上就是「无限上纲」。但中国爲什么在近年来乐此不彼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习近平上任以来的一个特色就是「去模煳化」。
俗话説,水至清则无鱼。在很多事情上保留模煳的空间,对各方都有利。在两岸关係上,以前「九二共识」就是这种模煳空间,两岸允许对方以各自的国号称呼自己。但2016年周子瑜事件中,周子瑜挥动了「中华民国国旗」被中国舆论大肆攻击,被迫低头认错。自此,「九二共识」的模煳地带被北京一方挤去。两岸关係出现空前大倒退。在电信欺诈与李明哲一桉上,也在管辖权问题上拉长了手臂。
在香港也能找到这样的例子。比如2014年之前,「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中国尚给香港很大的自治权。但2014年6月的国务院白皮书中,提出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特首逐渐沦爲中央的治港工具,不但必须言听计从,而且事事下命令。在法治上也强调「宪法至高无上」,「宪法也适用于香港」,几乎挤去中港权力划分的所有模煳空间。
第二,要国际迁就中国,推进中国控制力。
在中国重新进入国际社会之初,中国尊重国际社会的规则。但这并不表明中国认爲这些规则是对的,遵守规则无非是因爲力量不足以改变而已。但在中国强大之后,中国认爲不应该「中国迁就国际社会」,而转而强调「国际社会迁就中国」。
中国外交口号中,中国一方面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又要「推动新型国际关係」。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话语下,就是要通过「挤压」的方式,根据「中国价值」改变国际传统,推进中国在世界中的控制力。
第三,通过「民粹鼓动」加「经济胁迫」的方式急速推进「中国价值」。
其实国际社会是否应该就一些特例,迁就中国,并非完全不合理的要求。但并非没有其他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国家列表」的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选择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游说与呼吁,把ISO-3166中的「国家代码(country code)」改爲「国家与地区代码」。从源头改正,显然比这样粗暴的做法更容易接受。
但从近几年看,中国利用「民粹鼓动」加「经济惩罚」手段,急速推进中国价值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成爲首选。中国的「民粹鼓动」得益于四点:中国对国内舆论的完美控制、大批「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的「小粉红」、「大外宣」收编了几乎所有海外中文传媒、「微信」这种社交媒体把海外中国人「圈在」中国思维圈中。

中国的经济胁迫手段则得益于四点: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各国经济与中国的紧密关联、海外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太大不能倒」、以及在动辄使用经济手段的「无底线」
还不如说是一种「经济胁迫」
所谓无底线是因为很多国际关係中的默认界限都被中国无视了。比如,如果某个西方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不喜欢的书,这属于符合当地法律的言论自由,其他国家在类似情况下不加以干预(伊斯兰国家可能是例外)。中国以前的做法就是不引进这本书,但现在的做法可能就是「封杀」这个出版社,让出版社不敢再出版。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国家的标准,「长臂」地强加在其他国家头上。
这些经济手段大部分是惩罚性的,当然也有「经济鼓励」的例子,又比如最近,澳洲一个在华人老闆饭店打工的台湾女子,在澳洲说「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澳洲属于言论自由,但华人老闆因此把她解雇了,理应违反当地法律。中国官媒又鼓动网民点讚,帮这个老闆打广告,呼吁到这个饭店消费。结果一件违反当地法律本应受惩罚的事,就很可能在中国,变成了获得收益被鼓励的事。这也相当把中国价值强加在外国头上,同样不符合一般的国际准则。
外国把这种方法视爲「锐实力」,其实还不如说是一种「经济胁迫.」
-------------

"这也相当把中国价值强加在外国头上,同样不符合一般的国际准则。"-所以说共匪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流氓国家,真是一点没有冤枉共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