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十分確定,新的白宮團隊將會怎樣處理美中關係,是選舉結束後美國和亞洲媒體和學者社群討論過不停的題材。
拜登自己在競選時,和拜登外交團隊,如被拜登提名為國務卿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以前都提出美中有競爭也有合作。到底在甚麼問題上競爭?甚麼問題上合作?兩國的合作會是真的嗎?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大議題入手。
首先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與中國,一定走不出競爭的軌道。美國從二十世紀初成為世界強權開始,維持全球航道自由暢通,便是基本國策。這與美國企業的全球利益有關,也是美國作為國際領袖的合法性來源。南海作為世上最重要航道之一,萬一被中共完全控制,那麼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領導地位和公信力也將被嚴重損害。
美國政府由小布什到奧巴馬,都不斷增強美軍在南海的巡邏。2017年春天特朗普就任之後,曾因為相信是要向習近平示好,而出現美軍巡邏南海停罷的狀況。那時美國國會的兩黨大老立刻聯署炮轟,要求特朗普恢復南海航行。結果白宮抵擋不住壓力,在2017年夏天恢復南海行動。
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防衛隊剛剛發表聯合報告,明確指出反制中國,準備在可能爆發的南海衝突中保持美方軍力優勢,將會是未來資源投放的重點。這即反映了,美方絕對不可能在南海問題上退讓。
同理,美國對台軍售和對台灣加強支持,也一定不會鬆懈。若台灣被北京吞併,中國海軍將在西太平洋如入無人之境,美國在全球盟友間的公信力,也將盡失。台灣和美國不時會傳出台灣對美國不重要,若中共攻台,美國不會有決心衛台的言論。提出這種講法的人,不是搞不清狀況到絕望的程度,便可能是中共的傳聲筒。
只要我們觀察美國在中東怎樣通過提供先進武器技術、幫助訓練軍隊、以中東海域的美艦提供後盾來捍衛以色列,便知道美國挺台,正與其挺以色列的模式趨同。台灣政府最近致力發展利用美國技術的本土軍工業,正是很好的明證。而美國正在增強與日本的軍事協作,加上韓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有人甚至猜想一個亞太北約,正在形成。
在經貿上,拜登已經表明,不會立刻撤走特朗普設下的對中關稅。而拜登提名國會的貿易律師戴琪(Katherine Tai)作為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即預示了拜登政府的對中貿易政策,不會軟化。戴琪曾在奧巴馬時期負責美國在世貿提告中國的案子、在特朗普時代負責推進包括勞工保護條款和排中條款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和禁止新疆使用強迫勞工產品入口的法案。這個提名,說明了拜登在對中貿易的強硬態度。
至於在合作方面,拜登團隊不斷強調在對付全球暖化上要跟中國合作。這個合作,將會停留在美中共同推動全球減排放協議。協議之下,美中在氣候問題上仍是處於競爭的關係。因為美中都致力要成為綠色能源技術的出口國。中國發展綠色能源產業與美國競爭,在奧巴馬時代已經牽涉中國公司竊取美國技術的爭議與官司——例如美國超導體控告中國華銳風電竊取技術並得值的案例。相信以後在電動車等領域,美中將有激烈競爭。故此,在氣候問題上,美中在合作的表象下,仍是激烈的競爭。
在各個領域,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還是以競爭為主。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使然,用中共的話來說,「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