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24 October 2017

otunnel是一款轻量化且简单化的内网穿透工具

  • 使用golang进行编写.
  • 默认的监听端口是10000且TOKEN为token.如果要设置.请在Options这个空里面加入-e TOKEN=你要设置的token -e BIND_PORT=你要设置的端口注意每个-e只能设置一个变量.等号前面的变量名不可更换.
  • 没有填写的设置即为留空
  • *保存并且进行安装

otunnel 用法

前提条件

1. 假设服务端的地址为 example.com
2. 假设你设定的token为token.监听端口为10000
3. 从客户端能连接服务端(无需在同一个网段内.

客户端准备工作

  0. https://dl.ooclab.com/otunnel/1.2.3/
  1. 到这里下载你对应平台的客户端.本文以macOS举例(下载darwin-amd64版本并放置在桌面)
 2. 运行`chmod +x /path/to/otunnel`赋予权限.记得修改路径

反向代理

举例:将客户端可以访问的 192.168.1.3:22 映射到服务端上的 23333 端口: /path/to/otunnel connect example.com:10000 -s token -t 'r:192.168.1.3:22::23333' 现在访问 example.com:23333 即等于访问了客户端内网的 192.168.1.3:22

正向代理

举例:假设 example.com 的8838端口部署了一个服务(你懂的),要正向代理过去.那么在 client 运行: /path/to/otunnel connect example.com:10000 -s token -t 'f::23333:127.0.0.1:8838' 现在链接客户端的23333 端口,等于访问 example.com 上的 127.0.0.1:8838

注意

1. 本地地址 或 远程地址 如果为空,表示所有网口
2. otunnel 命令行可以包含多个 -t 选项,同时指定多条隧道规则

吐槽一下

  • 做docker的时候一直提示找不到可执行文件,明明就在那里,最后给开发者提issue才修好。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ooclab/otunnel/
--------------------------

https://hub.docker.com/r/fanvinga/docker-otunnel/
https://github.com/fanvinga/docker-otunnel
--------------------------


两步完成端口映射,还可穿透内网!otunnel 简介与简单教程


走在路上需要访问家里的电脑?回家了还要访问公司内网加班?身在校外还想内网抢课?内网建站公网无法访问?只要你有一个拥有公网IP的VPS,加上otunnel,只需两步,一切变迎刃而解。

什么是 otunnel ?

otunnel 是一个开源的点对点隧道工具。简单地说,它可以把设备的一个本地端口与VPS上的一个远程端口相连接。访问VPS的远程端口,相当于访问本地端口。
当然,上面说的是反向代理,otunnel还可以正向工作,把远程端口与本地端口相连接,让访问本地端口相当于访问远程端口。
otunnel采用AES加密,连线时可以制定密钥,保证连线安全。
在Github上查看otunnel:https://github.com/ooclab/otunnel

最简单的实例

我的电脑上的9927端口运行有网页服务器nginx。但是我处在内网,没有公网IP,因此网页也只能在局域网内访问。但是好在我有一个VPS,我想把VPS的666端口与本地的9927端口相连接,这样访问VPS的666端口,就可以在公网访问我局域网内的网站了。

第一步,设置服务器

通过SSH连线到VPS。下载适用于服务器的otunnel。
接着运行服务端程序。

第二步,客户端连线

从 https://dl.ooclab.com/otunnel/1.2.3/ 上下载适合自己系统的程序。打开终端切换到下载的程序所在目录,执行:
最后一部分的格式:
代理类型:本地地址:本地端口:远程地址:远程端口
本实例使用反向代理,本地地址为192.168.1.101,端口为9927,要连接的远程端口为666
详细说明请参见otunnel的文档:https://github.com/ooclab/otunnel/wiki/USAGE.zh_CN

效果

运行在本地9927端口的网站。

通过访问VPS的666端口,达到同样的效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