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20 December 2017

中产这条贼船,你千万别上

作者: 孙骁骥
深圳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跳楼事件,近来引发广泛讨论。对于很多进入职场十年以上的人士来说,都不约而同感到了一种焦虑。这位自杀的程序员,据说导火索是因为公司裁员,而自杀者和大多数职场人士一样具有“三中”的特征:人到中年、阶层中产、中等收入。
如果说,一位非常普通的“三中”人士都具有因职场挫败而跌落人生谷底的风险,那么推而广之,我们这个社会上又会有多少中产可能会以类似的方式结束一生呢?
十年前,小日子还算过得比较滋润的中产,现在却是普遍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既有财务上的,也有事业上和家庭上的问题。总之,中产变中惨,这已是大势所趋。当看到深圳那位程序员的悲剧在朋友圈不断发酵,此刻,笔者只想再次提醒各位“被中产”的人士:中产是一艘“贼船”,你千万别上。
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产更惨
前段时间流行一篇文章,叫做:“所谓中产,就是内心戏太多了”。这篇文字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普遍在进行一种“自我催眠”,陶醉在自我创造出的中产幻觉之中却无视即将到来的生活危机。
这帮“中产人士”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感觉挺良好,由于有一点闲钱和闲时间,中产们开始用一种比较廉价的方法模仿起了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例如,消费奢侈品牌、出国度假、各种讲求生活格调以及追求所谓的精神生活。以上所有这些,都是属于“内心戏太多”的症状。
结果,他们把大部分宝贵的业余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面,却忽视了继续提高自我追求、更新自我知识,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经济环境。
不出十年,中产们猛然发现,自己的职场空间已经变得非常窄,出路减少,而新生一代生猛的劳动力正在不断往前追赶,长江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这时候,他们终于感到焦虑了,但很可惜,现在才焦虑,为时已晚。
被媒体定义为中产的人们,长期以来受到传媒的误导,忽视了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盘。那就是,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财富的两极分化趋势越加严重。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产阶层处于社会中间层,一头被富裕阶层财富上升的力道拽着往上提,另一头被庞大的贫穷阶层拽着往下拉。这两股强劲力道的撕扯下,中产阶层的命运必定是被扯得支离破碎、不复存在。
贫富之间差距有多大呢?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在全球的亿万级别富豪当中,2017年财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富豪。其财富增加的幅度是美国同等级别富豪的大约4倍、欧洲同级别富豪的3倍。中国的顶级富豪,即使放眼全球,也可以说是过得相当的滋润。
而中国中间阶层的收入增长情况,在过去的一年中并不明显。根据瑞信财富的报告,中国的家庭财富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整体家庭财富下降了2.8%,中国成年人的平均财富七年来首次下降。
在劳动收入无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环境不见改善,使得很多无法有效进行财富配资的中产人士财富缩水。仅仅是两年前的那次大股灾,上证综合指数从五千多点跌到三千以下,直接让至少全国50到60万中产在这场暴跌中被消灭。
然而,根据香港贸发局的“居民消费调查”,中国大陆的中产有81%预期未来2至3年收入会继续增加。至于经济放缓对日常消费的影响,51%受访者表示比以前花多了钱以提升生活品质,比以前更谨慎的只有14%。另有超过60%的人认为,中产阶层对商品品质提升有明显要求。
也就是说,所谓的中产现在已彻底被这个消费主义的社会渗透洗脑,即使在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盲目追求消费的升级,增加消费支出。
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简单的“内心戏太多”足以形容,而更像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中间阶层精心打造了一个消费主义的牢笼,让他们甘心成为欲望和金钱的奴隶。
二、中产为何注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背锅侠”
我们再从长时段来看,会发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本来就呈现出一种不公平的分布。
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一份研究财富分配的报告中指出:1980至2016年间,人类中最富有的1%获得了世界收入的27%。相比之下,收入处于后50%的人只获得了12%。
具体到中国,情况更加极端:三十多年来,收入增加最多的是占总人数0.001%的顶级富豪,其每年的财富增长超过10%,而中间40%的人口和底层50%的人口收入每年增加只有6%和4.5%。表面上看,差距也不大,但你要知道这是三十几年的平均增长率,把复利算上,这种财富差距就变得非常巨大了。
当中产阶级受到上下两股力道的拉扯时,必然会出现分化。也就是说,中产内部会分化为“上层中产”(upper middle class)以及“下层中产”(mass middle class)。
根据麦肯锡的估计,到2022年,中国的上层中产将占城市家庭总数的54%,底层中产占总数的22%,与十年前相比,数据几乎刚好相反。十年前,底层中产占城市家庭总数的54%,上层中产只占据14%。富裕阶层数量占9%。
但实际上,我们要是细看一下统计的标准,会发现这其实是很悲催的。所谓的“富裕阶层”,在这份报告中被定义为年收入大于229000元人民币,所谓的“上层中产”,意味年收入在106000到229000元人民币,下层中产意思是年收入在60000到106000元。
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今天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以及一些二线城市,年收入在229000元的家庭,根本算不上富人,称为中产都十分勉强。收入在10万到20万的家庭,放到在二线城市也是一大把。如果把越来越增多的各项开销都减去,这些人其实一年下来剩不下什么钱。
因此,这个统计只是向我们表明了城市中产阶层向下坠落的速度和规模。原本的中产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可以奔向超过30万、40万、50万乃至更多。大部分所谓的中产,注定沉沦。
未来的格局很已经明显了:中产阶层当中有一少部分人将变得更富,更多的人将变得更穷。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财富博弈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谁负谁胜出?答案在于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二十年是靠农民工进行基础建设。现在城市化进程趋于饱和,农民工自然成为了无用的阶层,立即被社会抛弃。同样的道理,未来的中国将经历再城市化的进程,人工智能和新行业的出现会淘汰大量中产岗位。这时候,中产阶层就会步农民工的后尘,成为被整个社会扫地出门的阶层。中产也将注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背锅侠”。
举例来说,制造业方面的重复性体力工作、蓝领、组装及相关工作受到的冲击最大。而城市中产的许多流程化工作,如文员、机械操作、加工等等岗位会显著减少。即使像是IT这类看似属于技术型的职业,也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大量传统职业的消失,会导致大量的年轻人学习就业前景更好的IT类等等新兴专业,但这必然会造成一段时间以后相关行业人才过剩,职场竞争也更为激烈。而且,未来更变化迅速的职场,会让今天还是所谓朝阳产业的岗位,在几年以后马上变夕阳产业。
虽然我们常说,中国未来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但经济增速整体的变缓会导致用工岗位增速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因此,在局部的行业里边,人才其实是过剩的,岗位竞争也超乎一般的激烈。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对于资方而言,当然更喜欢使用那种对薪水无要求,愿意做牛做马的年轻人,而不是那些得了“中产病”、干不得也累不得、整天都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假中产。
有一个事实,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说出来:那就是中产一直具有三大幻觉,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资产就可以高枕无忧;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说话就有影响力;认为勤奋就会成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击碎你头脑中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产是个迷梦,认真你就输了,中产是艘贼船,上了你就沉了。今天的你已经别无选择,只能舍弃自己幻想出来的中产身份,重新像一个学徒那样,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然后忍辱负重、勤恳的再奋斗至少二十年吧。所谓“生活”注定只是富裕阶层的专属词汇,而一个不起眼的中产,此生用两字概括足矣——“生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