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17 February 2012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指从故乡动身起程的那天。绮(qi起)窗:镂花的窗户。②著花未:开了花没有。
[简要评析] 这 是王维思乡组诗中的一首,《杂诗》计有三首,本书选择了组诗中的第二首,这三首可视为一整体。总的主题是思乡,即为游子及其同乡人在感情交流中的话谈中 心。第一首的前两句只是同乡人的自我介绍,后两句写他心中原本早已存有思乡之情,但却想通过询问对方的办法,达到希望从对方口中了解一些家乡情况的目的。 第二首写游子的答话。前两句说你才从那里来,应该知道得比我多一些。后两句写他最关心的问题,即梅花开了没有。这样的回答使对方很失望。第三首写同乡人的 感叹。前两句先答复梅花开否一事,再说春鸟也已啼鸣,表示春已深。后两句说自己恐怕要在江南滞留一段时间,乡思之愁大概会越来越重的。这第二首讲,全诗运 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思乡之情,写得诗意十足,充满韵味。清人赵殿成评本诗曰:“一咏一吟,更有悠扬不尽之致”(《王 右丞集笺注》),近人王文濡也说:“通首都是询问口吻,不必作无聊语。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历代诗评注读本》)这说明即使是将 其二一首单独抽出也是难得的好诗,更不要说将三首诗相联而读了。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借对故乡来人的问话,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来含蓄深沉,问 出了乡情,问出了境界。
---------------------------------------------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 朝官尚书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 活。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

[注释]

    来日:指从故乡动身前来之日。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
    着花未:开了花没有。
    未:疑问词。

[译诗、诗意]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 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 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 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 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 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 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 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 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