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已不再是制造业的首选地,因为生产成本节节高,连一些中国厂家也开始物色新的落地点,美国是他们考虑的目的地之一。
在美国国内高唱保护本国产业,遏止工作机会外流的同时,一般人的印象是美国的生产成本太高,许多公司才会去外国投资设厂。其实,彭博新闻社201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就已经发现在美国生产货物的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个百分点。美国东南部各州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工厂的落地热点,它们受到州和地方政府税务优惠以及补贴的吸引。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最新报道,重新评估在美国设厂的厂商,其中许多是中国厂商。
洛杉矶加州大学安德森管理学院的经济学者俞伟雄也注意到这个浮现的趋势,他指出,过去2、30年美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许多工作机会外流,美国国内工人失业严重,却无法重新就业。现在整个大环境改变,中国的制造成本提高,可能刺激逆转现象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的厂商也一样重新评估到美国投资的机会。
彭博新闻社的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工资的稳定成长、生产力的提高、汇率稳定以及能源优势。
成本优势
根据业者分析,美国的投资环境优点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尽管美国的工资远高于中国,但某些产业在美运转的整体成本却低于中国。
杭州的一家纺织厂老板朱先生指出,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是中国工人的两倍,然而,整体的成本却比中国显著减少。美国的土地、电力和棉花原料都便宜的多,每吨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比在中国减少四分之一。彭博新闻也指出,美国的优势包括较低的能源价格、较高的生产力、自动化运作、不断成长的国内市场以及较短的供应链。
朱先生还出,过去十年的多数年份,他支付的工资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他已经承诺要在南卡罗来纳州投资两亿两千万美元,建造并扩张那儿的设备,最后会把整个企业搬迁到美国,他计划在今年底以前雇用500多个员工。
税务优惠
俞伟雄认为川普政府提议的降低公司税到百分之15,对外国公司来美国设厂投资将是很大的诱因。朱先生则表示,许多制造业者冲着这个低税率,都会毫不犹豫选择美国。他说,即使川普降低公司税百分之5,几年前离开美国的公司也会回头。
相对而言,美国的空气清洁、食品安全、贷款程序直接透明,政府也甚少干预,都是对企业有利的环境。在美国设厂可以更贴近美国的消费者,更灵敏的满足顾客的要求。
适合来美设厂的是资本密集的工业,包括纺织业、化工、造纸、包装和汽车零件等。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最近在俄亥俄州投资数亿美元重建一个工厂。相反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像成衣厂就不太适合,因为美国工人太贵,而成衣厂在其他方面却无法降低太多成本。要培训美国工人成为熟手的投资大,而在中国,过去多年已经培养出熟练的人力。此外,美国的签证并不容易取得,如果关键的技术人员被拒绝入境,将影响整体的运作。
贸易逆差
从长远看,俞伟雄认为中国制造业前进美国的趋势将有助于减少美中两国贸易逆差的纠纷,也可以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长期对美贸易顺差、夺走国内工作机会的负面印象。他举出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业攻陷美国市场,引起敌视,后来日本丰田等车厂来美国设厂,逐渐和劳工市场以及当地社区结合,美国人对日本车的反感也因此淡化。
俞伟雄表示,制造业来美设厂现象可能会增加,至于到什么程度,尚难逆料,毕竟美国有环保标准和其他条件,例如加州的环境保护规定很多,高科技的工业多,制造业来此的生产成本会太高,所以不太可能吸引它们。再者,当企业离开中国,并不一定会来到美国,也可能转往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
适应阵痛
俞伟雄认为中国制造业者来美国,进行分散风险的长期投资,有其优点,但也可能会遭遇不同企业文化和法令的震撼,毕竟美国的劳工以及相关法令都和中国不一样,需要调整适应,开始的阵痛期,必须咬牙熬过,会付出一些学习成本
在美国国内高唱保护本国产业,遏止工作机会外流的同时,一般人的印象是美国的生产成本太高,许多公司才会去外国投资设厂。其实,彭博新闻社201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就已经发现在美国生产货物的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个百分点。美国东南部各州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工厂的落地热点,它们受到州和地方政府税务优惠以及补贴的吸引。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最新报道,重新评估在美国设厂的厂商,其中许多是中国厂商。
洛杉矶加州大学安德森管理学院的经济学者俞伟雄也注意到这个浮现的趋势,他指出,过去2、30年美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许多工作机会外流,美国国内工人失业严重,却无法重新就业。现在整个大环境改变,中国的制造成本提高,可能刺激逆转现象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的厂商也一样重新评估到美国投资的机会。
彭博新闻社的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工资的稳定成长、生产力的提高、汇率稳定以及能源优势。
成本优势
根据业者分析,美国的投资环境优点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尽管美国的工资远高于中国,但某些产业在美运转的整体成本却低于中国。
杭州的一家纺织厂老板朱先生指出,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是中国工人的两倍,然而,整体的成本却比中国显著减少。美国的土地、电力和棉花原料都便宜的多,每吨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比在中国减少四分之一。彭博新闻也指出,美国的优势包括较低的能源价格、较高的生产力、自动化运作、不断成长的国内市场以及较短的供应链。
朱先生还出,过去十年的多数年份,他支付的工资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他已经承诺要在南卡罗来纳州投资两亿两千万美元,建造并扩张那儿的设备,最后会把整个企业搬迁到美国,他计划在今年底以前雇用500多个员工。
税务优惠
俞伟雄认为川普政府提议的降低公司税到百分之15,对外国公司来美国设厂投资将是很大的诱因。朱先生则表示,许多制造业者冲着这个低税率,都会毫不犹豫选择美国。他说,即使川普降低公司税百分之5,几年前离开美国的公司也会回头。
相对而言,美国的空气清洁、食品安全、贷款程序直接透明,政府也甚少干预,都是对企业有利的环境。在美国设厂可以更贴近美国的消费者,更灵敏的满足顾客的要求。
适合来美设厂的是资本密集的工业,包括纺织业、化工、造纸、包装和汽车零件等。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最近在俄亥俄州投资数亿美元重建一个工厂。相反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像成衣厂就不太适合,因为美国工人太贵,而成衣厂在其他方面却无法降低太多成本。要培训美国工人成为熟手的投资大,而在中国,过去多年已经培养出熟练的人力。此外,美国的签证并不容易取得,如果关键的技术人员被拒绝入境,将影响整体的运作。
贸易逆差
从长远看,俞伟雄认为中国制造业前进美国的趋势将有助于减少美中两国贸易逆差的纠纷,也可以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长期对美贸易顺差、夺走国内工作机会的负面印象。他举出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业攻陷美国市场,引起敌视,后来日本丰田等车厂来美国设厂,逐渐和劳工市场以及当地社区结合,美国人对日本车的反感也因此淡化。
俞伟雄表示,制造业来美设厂现象可能会增加,至于到什么程度,尚难逆料,毕竟美国有环保标准和其他条件,例如加州的环境保护规定很多,高科技的工业多,制造业来此的生产成本会太高,所以不太可能吸引它们。再者,当企业离开中国,并不一定会来到美国,也可能转往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
适应阵痛
俞伟雄认为中国制造业者来美国,进行分散风险的长期投资,有其优点,但也可能会遭遇不同企业文化和法令的震撼,毕竟美国的劳工以及相关法令都和中国不一样,需要调整适应,开始的阵痛期,必须咬牙熬过,会付出一些学习成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