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12 December 2017

粗暴治国能走多远?

作者: 梁京
北京当局一系列以粗暴手段推行的“治理”项目,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迫停止,引发了微信群中对当权者的一片讽刺和调侃。收到两个流行较广的段子,一个是:“赶人赶一半,停了;拆牌拆一半,停了;禁煤禁一半,停了”。另一个是“一拍脑子,有了;一拍胸脯,好了;一拍大腿,坏了;一拍屁股,算了”。好笑是好笑,但想到那些在这些粗暴治国的行动中遭到巨大屈辱、痛苦和损失的“低端人口”,也只能是苦笑。
问题是,北京当局真会“一拍屁股算了”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下一步怎么办呢?我相信这也是此刻他们正在大伤脑筋的难题。十九大后,一系列“依法治国”惹出来的乱子,暴露了当权者的“治国理念”,既缺乏“情商”,更没有智商。不难理解的是,决策者不怕伤天害理、不在乎被驱赶的“低端人口”遭受的伤害、屈辱和巨大损失,否则,他们根本不会这么干。而且,他们也预料到了,在威力巨大的国家机器威慑下,“低端人口”没有能力反抗,但为什么现在又不得不停下来呢?一个显然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预料到会遭到如此广泛和强烈的舆论谴责。这种舆论压力,不仅反映了“中端”和“高端”人口对“低端”受害者的同情,更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种粗暴治国的理念深切的不安。
粗暴治国虽然并非自今日始,但此次北京的行动是一次明显升级,让更多人看到了决策者的昏聩和胆大妄为,正在给所有人带来巨大风险。近二十年愈演愈烈的分赃政治,不断积累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风险,已经到了危机随时可能全面爆发的临界点,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广泛的共识。习近平强力反腐,在很多方面置法律与人权于不顾,仍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或默认,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反贪腐并没有直接伤害到普通人的生计。而这次引起舆论强烈反弹的几件事,则反映出决策者应对中国如此严重和复杂的治理挑战,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全无章法,不分轻重缓急不说,更有心血来潮的乱命。
厕所革命、天际线整治,显然不是什么当务之急,驱赶“低端人口”如果成为一场运动,直接危及数以百万、千万家庭的生计,而急于求成的煤改电,已经伤害到巨大人口的正常生活。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相互关联的危机,是北京当局明年一定要面对的挑战。房价问题、国企问题、金融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等等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对决策者治理智慧和能力的一场非常严峻的考验。可以想象,如果把粗暴治国背后的理念和作风也贯彻到应对这些挑战的决策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严重的动荡。
此次北京当局粗暴治国引起舆论的强烈谴责,能否给当权者起到一剂清醒药的作用?我相信,北京驱赶低端人口的支出将会大幅增加。但为什么当局原来没有选择多花钱的文明办法?想省钱,这一定是原来决定暴力驱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考虑,恐怕是“文明”的驱赶办法非常耗时,而且会助长有组织的“软抵抗”,从而令北京控制人口的目标完全不可能达到。决策者现在应该认识到,即便如此,也比用粗暴手段“硬上弓”,危及政权安全要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