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9 November 2012

驳斥房宁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著名作家、政论家陈行之说,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近日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题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通篇都是学术意义上的诡辩,世俗意义上的胡说八道,政治意义上的投机取巧。
房宁认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学术界、舆论界一直以来有一种议论,认为中国的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有理论指导,需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以求‘突破’。这些议论和看法本意和初衷是好的,但坦率地说,它们大多属于似是而非的外行话。”那么,房宁的内行话是什么话呢?曰:“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关乎大众甚至可说是涉及每个人,大家自然可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但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又是件大事、难事,绝非如一些人‘一语道破’的那般轻松简单。”
房宁不让别人“一语道破”,他自己随后就来了个武断的一语道破:“国内外大量经验证明,成功的政治改革大多没有什么‘理论指导’,更谈不上什么‘顶层设计’,多是逐步摸索,一路探寻,最终获得成功的。这在中国叫做‘摸着石头过河’。相反许多失败的改革倒是理论准备充足,事先言之凿凿,但实践起来却一塌糊涂,结果很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甚至也对不起自己,被尴尬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然而,自19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国家,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的改革是失败的,也没有看到一个国家因为“理论准备充足,事先言之凿凿,但实践起来却一塌糊涂,结果很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甚至也对不起自己,被尴尬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世界都看得到,被尴尬地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只有一个国家!我们心里很清楚,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人“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甚至也对不起自己,被尴尬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房宁认为,“政治问题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尤其是在面对政治体制改革这类重大问题时,需要的是对相关问题进行穷尽式的研究与认识。相形之下,那些‘一管之见’、‘片面的深刻’之类具有部分真理与价值的认知,往往是没有意义的。”房宁没有具体说什么意见是“一管之见”,哪种深刻是“片面的深刻”,但是从上下文联系中,我们仍然能够揣测出这位领取国家俸禄的文人在讽刺什么,在反感什么,在反对什么。让人惊奇的是,难道房宁吃皇粮已经吃到影响智力的程度了么?你难道看不到正是那些所谓的“一管之见”、“片面的深刻”,并不仅仅是个别学者的信念与追求,早已经成为了所有底层民众的呼声了吗?你难道听不到他们排山倒海一般呼唤选票的呐喊吗?究竟是什么东西遮蔽了你的眼睛?究竟是什么东西堵塞了你的耳朵?
房宁接着夸夸其谈:“政治体制改革关乎国家命运,决策者责任重大。政治发展是条‘单行道’,开弓没有回头箭,重大政治决策一旦做出,往往会决定一、两代人的生活。政治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往往没有挽回的机会。”问题是,30年来,中国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你们尊重过民意吗?你们做出过“重大决策”吗?没有!人民看到你们总是在绕道走,总是怀着侥幸心理玩儿“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此期间,权力和资本已经像魔兽一样蹂躏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社会矛盾像火山一样积压,随时都有可能大规模喷发……房宁,请你摸一摸胸口,看自己的良心还在不在?然后请你想一想:究竟是谁在一次次延误宝贵的改革良机?究竟是谁对不起人民?究竟是谁对不起这片多灾多难的热土?究竟是谁被尴尬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谁终将面临历史的审判?
更让人气愤的是,房宁竟然说到了俄罗斯!看一看他是怎么说的吧!他说:“看看俄罗斯吧,当年那个有着迷人微笑、聪明又开明的戈尔巴乔夫把国家带上了绝路,俄罗斯人民花了20年重新选择了一个不苟言笑的严厉的普京。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但整整一代人付出了代价。”有了这样一段描述,人们就有理由怀疑房宁的人品了!只要象房宁一样有机会用公款到世界各国走一走的人,都知道俄罗斯20年来发生了什么。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国家仅仅因为摒弃了极权主义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奇迹吗?他难道不了解俄罗斯的统计数据吗?他难道不清楚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最符合穷人利益的增长吗?他是了解的!
既然了解,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面对国人瞪着眼睛说瞎话呢?
人品!只能说,房宁的人品出了问题。
这里牵涉的并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此不负责任地信口雌黄也是会遭人鄙视的,人们有理由指点着你的脊梁骨说:“这个人挺他妈操蛋的。”很为房宁忧心:你怎么反驳人家的这个指控呢?
房文把普京的上台视作俄罗斯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也是不正确的。他把强人普京等同于列宁、斯大林式的专制人物,差矣!不管普京表现怎样的铁腕手法,他是通过多党竞选,由全民选举的,因此同列宁、斯大林等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还可以说,苏联共产帝国不垮台,社会主义阵营不瓦解,当今世界绝不可能和平发展,而会处于两大阵营继续对抗的紧张状态中,第三次世界大战未必能够避免,人类可能被再消灭若干亿。毛泽东就曾宣称,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使中国人死几亿,还有几亿,怕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戈尔巴乔夫、叶利饮对人类的进步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岂会“被尴尬地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普京向波兰人民就卡廷大屠杀下跪致歉,斯大林或勃列日涅夫等人会这样做吗?
房宁说出了他的核心观点:“中国在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获取了丰富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其中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房宁曰:“‘摸着石头过河’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得来的宝贵经验。那种‘图虚名,招实祸’的事情不能再做了。‘摸着石头过河’看似‘不解气’,看似没有‘顶层设计’高明,也没有‘理论突破’来的痛快。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比‘高明’,不是图痛快的事。政治体制改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来不得半点闪失,容不得半点浮躁,更不能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关心和研究政治体制改革是件好事,但要有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要有专业知识,要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还需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这段文字水准不高的话思想水准也很不高,之所以不高,是因为房宁耳目过于闭塞了,他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最近20年来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中国在世界的确切位置,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人类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一种什么面貌,他就像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的酸腐书生,摇头晃脑,念念有词,说着一些自以为很有价值的昏言昏语。
众所周知,人类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战胜法西斯主义之后,极权主义就成为了世界的主要敌人,世界事务的进步主要体现为极权专制主义的瓦解和崩塌。我们说历史有一种向善的本性,指的就是:在争取自由与民主的事业中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也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该实现的都会实现,该陨灭的都会陨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是什么人给什么人的观念赐予,它就是人性本身,就像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一样,它就蕴含在每一个个体的灵魂之中;所谓“普世价值”也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因为它与崇高的人性直接呼应,它自然就能够被人理解,自然就会变为人的信念,变为公众行为。如果你把本属于公众的政治事务演变为公众的异在,放着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不走,非得扑通一下跳到河里去摸石头,只能说明你才真正是不懂装懂,指手画脚,你才真正是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所有这些行为下面,必定掩藏着一个见不得人的动机,那就是:你们并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你们不是,否则我们的世界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房宁说:“‘摸着石头过河’意在强调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意在强调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诗意,是句大实话,但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什么意思呢?这表示,什么“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什么“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全是虚话,房宁的所有话都可以归结为最后那句“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只有在这句话面前我才对房宁产生出一丝尊重和同情。是啊!真有办法的话,房宁何等样人,何至于如此胡言乱语?!
听房宁的意思,我们还是得摸那块石头?可是房宁,即使你对那块可疑的石头仍旧恋恋不舍,也请你想一想,人民是不是还想跟你摸下去?人民是不是还想继续跟你玩儿?这才是颇为严峻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避而不谈如何破除思想和利益障碍、如何形成合力攻坚的态势、如何在操作层面上具体突破等更为紧迫的课题,而空谈很少有人反对的“逐步探索”、“实践第一”之类的观点,甚至用以否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令人匪夷所思。
作为知名政治学学者,房宁应该清楚,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的是改革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虽然它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有很大差异,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从我国30多年的改革进程看,两者一直并存于中央的决策和基层实践之中,只是在不同的改革阶段,侧重点有很大差异。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动力有所减弱,改革阻力有所增强,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显现,社会危机逐步加深,某些领域的改革处于“锁定”状态。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改革,虽然仍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试验,但更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加快步伐。
房宁说,“政治改革难有理论先行”,可能出之有据。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势来说,理论准备是否充分的问题并不特别重要。笔者看到的“顶层设计”论,主要是强调破除传统思想理论上的某些桎梏,并不是要搞什么“理论先行”。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一定的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那么实际上,世界通行的现代民主理论、法治理论、宪政理论已经出现几百年,在我国传播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力宣传过这些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人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论述和设想,也比较丰富;学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一直比较活跃。所以,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主要问题不在于理论贫乏,而在于某些人在思想上僵化守旧,在实践上踌躇不前,甚至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固化现行体制,阻挠改革。
房宁在文章中谈到,政治问题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政治问题的重复性差;政治决策责任重大;改革要从解决问题出发、统筹兼顾、经过试点,等等。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不能成为否定“顶层设计”的理由,相反,却可以说明离开顶层设计,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也很容易出现某些混乱和失误。
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包括循序渐进的含义,房宁以此提醒决策层谨慎从事,固然很有道理。但是,在日益高涨的政治体制改革呼声中,除了某些思想偏激的“愤青”外,很少见到“一蹴而就”或“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顶层设计,强调的是系统推进和上下互动,它可以全面启动、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实施、先易后难。
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具有很大的风险,不能操之过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改革有序推进,执政党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顶层设计,担负起改革的组织领导责任。如果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借口,消极被动地口喊口号或挖空心思地做表面文章,那么,已经在民众中弥漫的失望情绪将不断扩展,偏激的社会变革舆论将迅速发酵,而这些思潮如果与各种社会矛盾集合在一起,将产生难以抵御的破坏性力量,后果则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面对危机,敢于担当的政治学者,不应絮絮叨叨地重复诸如“循序渐进”、“稳妥推进”之类“正确的废话”,而应该对如何迈出实质性步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政治领域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是指高层就某些课题进行试验,当然有必要,但这也完全属于顶层设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在地方或基层,摸“政治石头”则要比其它领域难得多,难到几乎不可能的程度。房宁既然主张“从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突破口,实为明智之举”,那么你不可能不知道,我国党内外各类选举中的形式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缺乏竞争性、实效性和公信力,带来诸多后遗症。但是,前些年,四川省进行乡镇官员直接选举的尝试,却被上级叫停。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很不健全,“橡皮图章”的地位严重阻碍着民主法治进程,允许“独立参选人”(称谓可能不准确,姑且用之)参加人民代表竞选,是成本低、震动小的局部改革措施,但却难以推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缓慢,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江苏省阜宁县硕集镇的副镇长周亚东,在得到镇主要领导首肯并依法在上级民政部门登记后,帮助农民成立了“普法协会”,但因为该协会监督镇政府和村两委的施政行为而遭到打压,周亚东因此遭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职停薪。
顶层设计,仅仅是借用建筑学一个概念,人们可以对它做出不同解释,也可以在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拒绝使用这个概念。但是,如果在否认这一概念的时候,淡化改革的紧迫性和执政党领导改革的责任,否定总体设计、系统推进、上下互动的必要性,则是极其有害的。
作为知名政治学学者,房宁应该清楚,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的是改革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虽然它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有很大差异,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从我国30多年的改革进程看,两者一直并存于中央的决策和基层实践之中,只是在不同的改革阶段,侧重点有很大差异。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动力有所减弱,改革阻力有所增强,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显现,社会危机逐步加深,某些领域的改革处于“锁定”状态。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改革,虽然仍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试验,但更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加快步伐。
房文主张政治体制改革不需要“路线图”。这可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走民主路线,还是走专制路线;是走西方民主政治路线,还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东方民主政治路线?这问题必须首先弄明白,搞清楚。按照“顶层设计”的“路线图”方向前进,因此没有“路线图”是万万不行的。
房文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得来的宝贵经验。那种‘图虚名,招实祸’的事情不能再做了。‘摸着石头过河’看似‘不解气’,看似没有‘顶层设计’高明,也没有‘理论突破’来的痛快。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比‘高明’,不是图痛快的事。政治体制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来不得半点闪失,容不得半点浮躁,更不能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关心和研究政治体制改革是件好事,但要有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要有专业知识,要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还需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好一副典型的教师爷嘴脸!
他在向世人昭示:“摸着石头过河”是宝贵的经验,丢弃不得!斥责提倡理论先行,顶层设计的人是在图虚名招实祸。而他所谓搞政改,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是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那些不懂得这一点的人就不要不懂装懂、指手画脚。最后暗示,只有他这位政治学所所长具有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有专业知识,又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具宽阔的国际视野的人,才能指导政治体制改革。好一个自封的政治理论霸王!
但是,中国在30多年前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由于没有新的政治理论指导,全面的顶层设计,虽然搞出了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搞出了一个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80%以上的国家财富落入了百分之十的权贵资本手中,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毁灭殆尽,社会矛盾深沉,人伦道德丧尽,平民怨声载道,政权和体制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国家处在火山大爆发的前夜,不进行根本改革就前途未卜。这样的“摸着石头过河”还能算宝贵经验吗?
在目前的险境下,图虚名,招实祸,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房宁,还是主张理论先行,顶层设计的那些人士呢?答案应该不言自明。
房宁是我国政治理论界的“权威”人物,但从来没有像样的新的政治理论文章,以促进中国政治制度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这一次,他之所以反对理论先行、顶层设计,坚持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对待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实际上是他一贯反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保守观点和态度的本能表现。他所谓“面对政治体制改革这类重大问题时,需要的是对相关问题进行穷尽式的研究与认识。”乃是拖延和阻碍政改的托词。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是无限而不断变化的,房宁在文章中也承认这一点,如果要等到政治学家完成了“穷尽式”的研究与认识后,才能进行政改,还能有真正的政改吗?!
房宁的文章显然主要是针对此前公方彬在《人民论坛》发表的《新政治观:创新与突破口》而来的。公方彬强调政治改革远未上路是因为:“不是惧怕民主,而是很大程度上缘于理论准备不足。”重点在于尚未确立起现代政治观或日新政治观。公方彬认为启动政改需要完成五个方面的“理论准备”:重新解读政治信仰;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建立执政党的政治理论;设计新政治观下的体制制度;形成与新政治观相一致的话语体系。笔者虽然不同意公文的某些观点,比如“不是惧怕民主”,以及尚未彻底了解他的三个理论准备的具体内容,但总的感觉,他的文章具有新意和浓厚的改革意愿,值得给予某种赞赏和支持。
而房文遭到一致反对和斥责,甚至有人质疑他的人品,则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