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看到了这部一年前发行的《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这部片子我反复看了很多遍,虽然演员里面没有一个大牌,没有像《华尔街2》那样的影响力(是HBO的作品)。这个片子让我对美国金融的运作模
式,和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觉得看懂这个电影,比看一些阴谋论意味浓厚的书要有用的多,毕竟这个美国人用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的东西(原
著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索尔金)。我老是怀着这样的假设去看这个片子,就是如果美国人都是这么想的,那么肯定不能说别人有阴谋论了吧。
写这个帖子之前我一直犹豫,每看一次我都有要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的冲动,但是真动笔的时候老觉得太多的东西,怕写不完,坚持不下来。结果最近阴差阳 错地住上了一直排不上队的医院,有20天的时间权当休假,就开始写了,希望出院的时候能写完。既然有这么多的时间,那我就以电影剧情的进展为序来写,中间 加上我的看法和疑问,也请看过这个片子的朋友给我解惑。
正式开始之前我有一点要交代,作为电影,情节上肯定有虚构的部分,不过事情的结果都是按照真实情况写的,所有我能看出的不真实或者隐瞒的部分我会指出,其余的部分我假定真实,这让我们可以看清大的系统和结构的运作而不必被纠缠于细节。
一 次债危机起源和贝尔斯登被收购
电影的一开始就交代了历任总统和政府高官,里根,克林顿和格林斯潘及小布什,在次债危机之前起到的作用,也算是种下的种子。电影里明确指 出,1999年克林顿政府修改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除了1933年对投行和商业银行的合并禁止,是次债危机的元凶。这一点,我觉得值得商榷,这个是 银行做大的原因,因为商业银行可以跟投资银行合并了,但是说是次债危机的原因,那么就避开了贪婪这个因素(后面的新闻提到一些高盛的投资经理,在次债危机 之前一年的奖金是一千万,二千万甚至五千万美元)。这一部分有趣的是布什支持美国人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的讲话,“我们在行动–支持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实现美 国梦,这个法案(应该不是指格-斯法案)不仅对美国的立国精神有益,同时对国家的POCKETBOOK也大有好处”。这个应该是证明,作为政府和国家,也 对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持正面的态度,认为可以从中获益的,至少在危机发生之前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事,整个电影的背景介绍,均是以从CNN,NBC,CNBC等新闻台截取的新闻画面,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影片的真实的感觉。尽管他们截取的 方法很巧妙,例如从形势大好到次债危机,就是通过新闻画面的转换来实现的,而一开始就是从贝尔斯登的被收购开始的,鉴于后面主要情节是通过雷曼的被收购不 成而破产的过程来展开的,那么从这里切入就很有技巧,这就让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保尔森能就贝尔斯登而不救雷曼?通过CNBC的新闻,我们可以了解 到,美联储为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有毒资产的担保。我们先把这个疑问放在这里,因为看到后面关于是否为雷曼的有毒资产担保的时候, 我们会紧张地不记得之前的这个交易。
贝尔斯登只是冰山的一角,镜头一转,就到了影片主要情节的主角,雷曼兄弟上场了。在这之前,影片一直是采用新闻的片段组合,紧凑的内容让大家一开始 就喘不过气来,我是把片头反复地看了多遍,才没有掉到导演的坑里去,我认为导演是有意弱化拯救贝尔斯登的程序合法性的。也是为了维护汉克保尔森的正面形 象。
二 雷曼危机登场
整个影片,富尔德是以一个负面的形象出现,鉴于后面的影片非常用力地深化了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实际上富尔德并不是没有 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如果他真像影片里说的那么糊涂(实际上他也许真是一个混蛋),他也不会在华尔街生存39年了。他吸纳了140亿美元的投资,变卖了上千 亿美元的资产来筹措现金来抵御危机,这是电影里没有提到的。
演员中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富尔德,雷曼的董事局主席兼CEO,一开场就是一句粗口(而后的情节中富尔德的粗口是最多的,而这个片子的粗口程度简直是儿童不宜)。粗俗是影片给富尔德贴上的第一个标签。
雷曼公司有两个人物的出场非常有意思,这两个人是在雷曼危机的初期就被牺牲的,一个是总裁兼COO,乔-格雷戈里,和雷曼的CFO,艾琳-卡伦。乔 出场的时候是坐直升飞机出现的(唯一一个乘坐直升机的镜头),在第二个镜头也是最后一个镜头中是非常轻松的,双手插兜,好像危机跟他没有关系,所以后来有 雷曼的国际投资部主管对富尔德评价乔的时候说“这家伙对风险控制一窍不通”。而艾琳-卡伦出境也很有特点,身材惹火,衣着性感,应当说整个片子完全没有以 男女关系为卖点,但是艾琳-卡伦的出场有那么一点暧昧,导演似乎在暗示这个律师出身的女士能做上雷曼的CFO,是靠了和某人的暧昧关系,为了印证这一点, 有一个镜头是富尔德在搞不定他的袖扣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当着乔的面帮他系好。后来对她的评价是,“整条街都知道她是个笑话。”这两个人的出面是为了说明 富尔德用人有误,这是他的罪状之二。
保尔森出场是因为跟富尔德的通话,在这之前他在用望远镜观察鸟类(这位前财政部长和高盛的前董事长以热爱动物和大自然闻名)。在通话过程中,富尔德 请保尔森打电话给巴菲特以促成巴菲特对雷曼的投资。对此保尔森在与他手下的三员大将开会的时候非常不屑,“我在管理高盛的时候可没指望财政部长帮我谈成生 意。”保尔森的手下的三个人非常值得介绍,财政部首席顾问,保尔森的参谋长,吉姆-威尔金森,理想主义者;尼尔-卡斯卡里,国际事务助理部长,35岁的天 才,计划制定者;米歇尔-戴维斯 公共事务助理部长,保尔森的发言人,团队中少有的不是金融界出身的人。
保尔森还是给多次作为救世主出现的巴菲特打了电话,这部片子明显对巴菲特的作用进行了夸大,影片里巴菲特出现了三次,一是跟保尔森谈雷曼的事,二是 出手购买高盛的股份,一是保尔森向他请教如何对健康的银行进行资本注入。被提到的次数就更多,连AIG出问题的时候大家第一个就想到巴菲特,在寻求政府帮 助之前,只是巴菲特坚持有政府的介入才肯投资。艾琳-卡伦说的好,“市场喜欢巴菲特,他的名声能一夜之间把股价拉上去。”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如果真是这 样,就不需要后来的政府介入了,而且巴菲特在跟保尔森的电话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他们(投资银行)开始为私利交易,那些风险经理人就失去了控制。”这算 是次债危机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不过他还是为雷曼的交易开出了价,40元回购价的优先股,股息9%,参照后来雷曼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雷曼的股价是36块。看看富尔德是 怎么回答的吧。“去他妈的巴菲特,我不会每年花三亿六千万,去买跟他做生意的愉悦感。”这是富尔德第一次对机会说不,是因为他的自负。他还幻想房地产市场 能回暖,还能从高盛的碗里分一杯羹。对危机的无知而导致的自负是他的罪状之三
三 雷曼危机的深入
写到这里了,才发现没有对保尔森做一个大体的介绍,作为这个片子的主角,而且是正面的形象,有必要对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亨利-保尔森最早从政,任 职国防部和白宫,之后进入高盛芝加哥分部,在30年的时间里在高盛步步高升一直做到董事局主席兼CEO,2006年布什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他热爱动物和大 自然,芝加哥的家里养了许多动物,甚至为此不愿意搬到纽约。高盛在他手里成了华尔街最赚钱的银行。布什为了让他担任财政部长曾经三顾茅庐,许以重权,保尔 森方才出山。大家可能还记得,中美高层经济对话,美国是保尔森带队,中国是吴仪副总理领衔,而且保尔森是作为总统特别代表的身份参加的,而之前任职于高盛 的时候,他曾到中国70多次,并与中国的金融教父方风雷成立了高盛高华公司。相对于他的前任,保尔森无疑有更大的权力,在影片里可以看出来,由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和保尔森组成的政府团队中,保尔森是发号施令者。这个影片基本上可以算是讲保尔森如何力挽狂澜 拯救美国经济于危机之中的故事。
看来保尔森在华盛顿有个与伯南克的每周早餐会,正是这个场面上美联储主席出场了,当他听到富尔德拒绝巴菲特建议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而保尔森就直斥 富尔德疯了。这段有趣的是保尔森提到了格林斯潘的建议,“现在的问题是房子太多了,我们应该买下那些空房子,一把火烧了。”听了这个不像是开玩笑的建议, 伯南克的表情是,“这算是他娘的什么建议?”而保尔森只能报之以苦笑。
富尔德在内部巨大的压力下,开掉了跟他共事30年的乔和艾琳卡伦,并开始与韩国三星银行谈判引资,他与新总裁约定富尔德不参与谈判,等宣布成功的时 候才出现。而他按捺不住,在各方面都谈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冲出来要求对方重新考虑房地产部分的交易,而之前双方已经同意将此部分划入一个新的公司。交易 自然告吹,而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自大鲁莽,是他的第四个罪证。富尔德实际上在巴菲特的交易告吹之后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引资,虽然规模同巴菲特的交易规模差不 多,条件实际上优于巴菲特的交易,但是由于没有巴菲特的明星效应,所以并没有阻止空方对雷曼的继续围剿。
在韩国人的生意告吹之后,富尔德将希望寄托在政府上,希望政府能提供类似贝尔斯登的担保,他告诉天才小子尼尔,如果保尔森希望交易成功,“你们得做 点什么。”而当尼尔建议他即使对手出价低到个位也应该考虑的时候,他勃然大怒,说“雷曼不是贝尔斯登,我他妈的才不会把公司拱手送人。”他在引资问题上的 坚持,是因为他持有很高的股份比例,引资会摊薄他的利益。
无路可走的富尔德,开始与之前拒绝过的美国银行开始了谈判,在市场上,私人买家所剩不多了。
四 保尔森的火箭炮
在雷曼风波正盛的时候,盖特纳出场通报了两房的危机情况,股票一路下滑,“这没有底线”,现在需要立刻做点什么,而保尔森说出了那个著名的词,我们 需要让市场以为我怀里揣着“火箭炮”,弹药充足。不过作为一个市场主义者,尽管大家都同意两房需要政府拯救(即使是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发 表声明),保尔森还是不想动用那个BAZOOKA.让他不得不扣动扳机的是中国的态度,镜头转到08年奥运会,在招待保尔森的宴会上,中国的财长向他透露 了俄国人的惊天秘密,俄罗斯邀请中国共同在市场上没有预警地抛售两房债券以打击美国金融体系,并意味深长地说,即使在美国,政府和大企业的关系也没有那么 简单。这个桥段非常有意思,后来保尔森曾经公开透露过俄罗斯的这个打算,正如影片里所演的那样,不过中国外交部理所当然地否认了中国曾经跟任何人讨论过这 个问题。现实比影片更精彩!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让保尔森没有了选择,“火箭炮”开火了,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
也许是不得不拯救两房,让崇尚市场主义的保尔森感到不快,也许是要撇清美国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次保尔森下定决心,让雷曼 的拯救成为一次市场行为。但是他认为最有可能成交的美国银行,刚收购了Countrywide,希望美联储能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这时伯南克说了一句经典 的话,“你让我去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好收购一家因为过度使用杠杆而破产的企业?”,保尔森的回答更经典,“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显然没有,看到这里,我 们是不是看出来什么了?作为美国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只能够维持有限的正义,对于危机的根源,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在一 条正在沉没的船里,尽可能多地往外舀水罢了。
五 拯救雷曼
财政部的人对拯救(bailout)一词是非常敏感的,提到这个词的时候,米歇尔都要求大家改为“数额巨大的并购协助措施”。所以保尔森下定决心不 让政府或者联储出面,他要让私人银行填上这个大坑,所以他让米歇尔私下把这个决定透漏给了媒体。而得到这个消息的美国银行的谈判团队,都“玩起了俄罗斯方 块”,没有政府的介入,谁也不敢碰雷曼这个有毒废料场。盖特纳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财政部的这种表态会让拯救更加困难,对保尔森提出的法律上没有依据的说 法,盖特纳说了一句情急之下的实话,值得我们记住,“法律上来说,我们还没有找出该怎么做而已(Legally we haven’t figured out how yet)”,这对崇拜美国式法制系统的政治小白真是一个打击。
盖特纳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所以他仍然建议美联储对交易的支持,这时,保尔森决定利用自己在投行生涯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和政府背景来解决这个问题 了。他要把所有投行的老板叫到一起,关在一个屋子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他们出来。而影片里并没有提到的是,实际上美联储对投行开放了只对商业银行才有的贴 现窗口,而且允许投行以有毒的债券作为抵押,以应付最不利的局面,但是,华尔街的几大投行并没有申请,因为申请贴现会给市场以缺乏资金的信号,反而可能加 速投行的倒闭。
保尔森为这次拯救下了大本钱,他自己掏腰包租了飞机,同行去纽约的还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也就是美国的证监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不过看得出来,他并不明白这次纽约之行的具体内容,这位技术官僚是个天真的爱国主义者,甚至有点迂腐,至少电影里是这么描述他的。
纽约投行的大佬们纷纷登场了,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美林证券的约翰-塞恩,花旗的维克拉姆-潘 迪特,这些大佬并不知道开会的目的,只是被通知不能缺席。当得知是要拯救一个竞争对手时,大家纷纷表示不满,没有人觉得雷曼倒闭会影响到自己,除了美林。 保尔森打断了考克斯啰啰嗦嗦的说教,告诉他们,政府已经解决了一个,这个轮到你们解决了,“让我把话挑明了,我们会记住任何一个在场却没有帮忙的人!”面 对如此赤裸裸的威胁,没有人敢再废话了,开始了银行式的讨价还价。
六 美林杀入
随着谈判的深入,雷曼的窟窿越来越大,从300亿一路飙升到700亿美元的垃圾资产,美国银行明确表示没有保尔森的支持他们不会购买雷曼。而此时的 约翰-塞恩,美林的CEO,心里很清楚如果雷曼倒闭,接下来就是他,所以他让心腹给正在跟雷曼谈判的美国银行联系,讨论由美银收购美林。这样的规模,美国 银行只能收购一家,自然美林更值得收购,所以,美国银行的交易对雷曼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保尔森猜出了塞恩的目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塞恩固然自私,不过这 个结果对保尔森来说并不是最坏的,既然美林迟早是问题,眼下解决了也好,幸好还有巴克莱作为替补。
富尔德得知了消息,勃然大怒,他说出了他一直以来是凭什么要求美联储出面救助他的话,“你告诉盖特纳,如果他不帮我脱离苦海,美林就是下一个。”而他不知道,美林已经踩着他上了岸。
被关在美联储房间里的银行大佬们还在讨价还价,最终杰米-戴蒙发话了,他用生意人的方法来简化了这个无休止的讨论,既然政府不买单,而巴克莱的交易 中的损失又需要有人承担,那么“谁能参与billion美元的投资,来阻止雷曼破产?”,他先掏了10亿,高盛也痛苦地掏了10亿,接下来是大摩……钱有 了,保尔森如释重负,富尔德也大喜过望,召集了董事会,以批准巴克莱的交易,殊不知他们的投票却是为了雷曼的破产……
穿插在雷曼的破产过程,AIG也出现了问题,当看到描述AIG资金现状的数字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难以置信的,“A I G?”一个真正的大家伙浮出了水面。
七 雷曼倒闭
满心欢喜的盖特纳拨通了英国金管局主席卡勒姆-麦卡锡爵士的电话,他并不清楚为什么英国人要找他,当他得知英国人不打算批准这个协议的时候,说话都 口吃了,保尔森也是一样,他连接说了六个“不”。他立即打电话给英国的财政大臣,却被告知,“我们不想进口你们的癌症。”在此之前,当得知巴克莱有意向参 与雷曼的收购之时,英国财政大臣阿里斯泰尔曾致电保尔森表达自己的担忧,不过就像保尔森说的,他没有听出英国人的言外之意。
这帮银行家对于政府在没有跟英国人沟通好就急于压榨他们的资金自然是十分不满,劳尔德这样形容他们的失误,“有人不止是丢了球,他们还踢了教练的蛋蛋,又往四分卫的嘴里塞了一坨屎。”
雷曼的命运就这么定了,破产。保尔森示意考克斯宣布雷曼破产的消息,在亚洲股市开市之前,否则股市会拖累美林的交易。而宣布之前,当尼尔-卡里卡斯 问起的时候大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破产的消息还需要雷曼董事会的正式同意!保尔森指示考克斯通知雷曼董事会(所以我一直觉得相对于证券管理委员会和美联 储,财政部长的职位要高一些,至少在保尔森在任的时候是如此),确保雷曼正式申请破产。考克斯答应了,没有这么做,他顾虑自己的身份,要考虑政府在这件事 上扮演的角色,保尔森得知大怒,脱口而出一句粗口(本片中他几乎不说这个),说他们像一群“枪法不准的黑社会,这是你的工作,快打那个该死的电话。”当然 最后这句是贴着考克斯的耳朵说的。
在保尔森的重压和监督之下,考克斯不得已打了电话,富尔德已得知巴克莱的交易泡了汤,他和雷曼董事会被通知有重要消息将要通报,所以还心存幻想地问 是否还有他们没有考虑过的机会,结果得来的却是含混其词的“雷曼破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他随即询问考克斯是不是在指示雷曼董事会宣布破产时,考克斯按下 了电话的静音键。这时保尔森逼了上来,目露凶光地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Do it!”考克斯只好含糊地说“雷曼董事会需要作出破产的决定,这不是政府该做的决定,但是我们确实认为形势应该得到扭转”。富尔德明白了,他示意投票,董 事会成员一个一个地作出了同意破产的选择。雷曼破产了。
八 大而不能倒的AIG
美国的媒体和国会对雷曼破产的反应出乎保尔森和他的团队的意料,大家一致看好,所以他们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我们已经尽力,不会再有政府出面的拯救了”。但是就在新闻发布会的同时,道琼斯跌了400点,信贷市场被冻结了,而更大的麻烦是AIG。
现在保尔森的电话被打爆了,有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投诉空头的袭击快要拖垮他们了;有法国的财长拉加德(就是后来的IMF总裁),斥责他们让雷 曼破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允许AIG也这样,因为欧洲对AIG有大量的风险敞口;更有GE的伊梅尔特,信贷市场的冻结已经影响到这个生产飞机和电器的生 产企业了,如果GE的日常资金筹措都有问题,那么意味着美国的制造业都会关门;而我认为高盛的劳尔德的电话最值得注意,他说到“英国破产管理人冻结了雷曼 的所有客户账户。”这是在没有跟美国通气的情况下英国人做的决定。
让我们看看这两个新旧金融霸主所做的决策,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首先是美国人,为什么要选择雷曼破产?虽然影片里一再用富尔德的表演,想引导大家往 个人因素上找原因,实质上,五大投行里让雷曼破产,相对于美林,国外市场背的损失要多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拉加德如此愤怒。这一点,仅从香港市场就可以看出 来,港交所因为雷曼股票的结算损失就达1.6亿港币,而雷曼迷债的规模高达360亿港币,几年以后在香港政府的压力之下,由十几家银行出面,以6-7成的 价格回购了这部分债券。但不是全部,我的前老板,在雷曼债券上的损失就约400万,而且不符合回购的条件。要知道香港被美国誉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作为老牌的金融帝国,英国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影响,在他们拒绝了巴克莱的交易后,第一时间就冻结了雷曼的所有客户账户。
回过头来说AIG,在股价跌至2美元的时候,政府和联储达成一致的意见,接管AIG80%的股份。保尔森的神经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当吉姆表 示国会不会同意的时候他发作了,“飞机租赁AIG,市内的大楼 AIG,退休工资保险 AIG……无处不在,你想要找大而不能倒的实例吗?这个就是了!”问题是该怎么向公众解释这个问题。接下来是我认为整个影片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几个人给米 歇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次债危机的发生原因。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还是有必要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情节: 华尔街打包住宅贷款及住宅抵押证券,卖给投资者获利,为了能多了盈利,他们降低了标准,修改了原来信用等级评分620分及20%首付款的要求,降为500 分的信用评分,不需要首付.很多美国人由此实现了美国梦,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银行知道这里的风险,于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的保险,将风险移出帐外,就可 以购买更多.当有一个傻逼(dumb)保险公司为了收费承担了难以置信的风险。房价开始下跌了,很多信用差的人开始还不上贷款,银行就会要求AIG偿付, 信用违约互换。所有的金融机构,遍布全世界,在同一时间,AIG没有那个实力,就要破产,向AIG购买保险的银行就要在同一记入巨大的损失,很多就会破 产。说到这里,米歇尔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是说整个金融系统?”吉姆点了点头,“那如果问到为什么没有履行监管义务,我该怎么回答?”这时保尔森回答 了,“没有人想要监管,我们那时都在赚大钱。(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同学们,我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这个情节,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美国人为什么看了这个电影没有起来造反啊!
写到这里,这个电影的硬伤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
写这个帖子之前我一直犹豫,每看一次我都有要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的冲动,但是真动笔的时候老觉得太多的东西,怕写不完,坚持不下来。结果最近阴差阳 错地住上了一直排不上队的医院,有20天的时间权当休假,就开始写了,希望出院的时候能写完。既然有这么多的时间,那我就以电影剧情的进展为序来写,中间 加上我的看法和疑问,也请看过这个片子的朋友给我解惑。
正式开始之前我有一点要交代,作为电影,情节上肯定有虚构的部分,不过事情的结果都是按照真实情况写的,所有我能看出的不真实或者隐瞒的部分我会指出,其余的部分我假定真实,这让我们可以看清大的系统和结构的运作而不必被纠缠于细节。
一 次债危机起源和贝尔斯登被收购
电影的一开始就交代了历任总统和政府高官,里根,克林顿和格林斯潘及小布什,在次债危机之前起到的作用,也算是种下的种子。电影里明确指 出,1999年克林顿政府修改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除了1933年对投行和商业银行的合并禁止,是次债危机的元凶。这一点,我觉得值得商榷,这个是 银行做大的原因,因为商业银行可以跟投资银行合并了,但是说是次债危机的原因,那么就避开了贪婪这个因素(后面的新闻提到一些高盛的投资经理,在次债危机 之前一年的奖金是一千万,二千万甚至五千万美元)。这一部分有趣的是布什支持美国人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的讲话,“我们在行动–支持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实现美 国梦,这个法案(应该不是指格-斯法案)不仅对美国的立国精神有益,同时对国家的POCKETBOOK也大有好处”。这个应该是证明,作为政府和国家,也 对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持正面的态度,认为可以从中获益的,至少在危机发生之前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事,整个电影的背景介绍,均是以从CNN,NBC,CNBC等新闻台截取的新闻画面,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影片的真实的感觉。尽管他们截取的 方法很巧妙,例如从形势大好到次债危机,就是通过新闻画面的转换来实现的,而一开始就是从贝尔斯登的被收购开始的,鉴于后面主要情节是通过雷曼的被收购不 成而破产的过程来展开的,那么从这里切入就很有技巧,这就让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保尔森能就贝尔斯登而不救雷曼?通过CNBC的新闻,我们可以了解 到,美联储为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有毒资产的担保。我们先把这个疑问放在这里,因为看到后面关于是否为雷曼的有毒资产担保的时候, 我们会紧张地不记得之前的这个交易。
贝尔斯登只是冰山的一角,镜头一转,就到了影片主要情节的主角,雷曼兄弟上场了。在这之前,影片一直是采用新闻的片段组合,紧凑的内容让大家一开始 就喘不过气来,我是把片头反复地看了多遍,才没有掉到导演的坑里去,我认为导演是有意弱化拯救贝尔斯登的程序合法性的。也是为了维护汉克保尔森的正面形 象。
二 雷曼危机登场
整个影片,富尔德是以一个负面的形象出现,鉴于后面的影片非常用力地深化了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实际上富尔德并不是没有 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如果他真像影片里说的那么糊涂(实际上他也许真是一个混蛋),他也不会在华尔街生存39年了。他吸纳了140亿美元的投资,变卖了上千 亿美元的资产来筹措现金来抵御危机,这是电影里没有提到的。
演员中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富尔德,雷曼的董事局主席兼CEO,一开场就是一句粗口(而后的情节中富尔德的粗口是最多的,而这个片子的粗口程度简直是儿童不宜)。粗俗是影片给富尔德贴上的第一个标签。
雷曼公司有两个人物的出场非常有意思,这两个人是在雷曼危机的初期就被牺牲的,一个是总裁兼COO,乔-格雷戈里,和雷曼的CFO,艾琳-卡伦。乔 出场的时候是坐直升飞机出现的(唯一一个乘坐直升机的镜头),在第二个镜头也是最后一个镜头中是非常轻松的,双手插兜,好像危机跟他没有关系,所以后来有 雷曼的国际投资部主管对富尔德评价乔的时候说“这家伙对风险控制一窍不通”。而艾琳-卡伦出境也很有特点,身材惹火,衣着性感,应当说整个片子完全没有以 男女关系为卖点,但是艾琳-卡伦的出场有那么一点暧昧,导演似乎在暗示这个律师出身的女士能做上雷曼的CFO,是靠了和某人的暧昧关系,为了印证这一点, 有一个镜头是富尔德在搞不定他的袖扣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当着乔的面帮他系好。后来对她的评价是,“整条街都知道她是个笑话。”这两个人的出面是为了说明 富尔德用人有误,这是他的罪状之二。
保尔森出场是因为跟富尔德的通话,在这之前他在用望远镜观察鸟类(这位前财政部长和高盛的前董事长以热爱动物和大自然闻名)。在通话过程中,富尔德 请保尔森打电话给巴菲特以促成巴菲特对雷曼的投资。对此保尔森在与他手下的三员大将开会的时候非常不屑,“我在管理高盛的时候可没指望财政部长帮我谈成生 意。”保尔森的手下的三个人非常值得介绍,财政部首席顾问,保尔森的参谋长,吉姆-威尔金森,理想主义者;尼尔-卡斯卡里,国际事务助理部长,35岁的天 才,计划制定者;米歇尔-戴维斯 公共事务助理部长,保尔森的发言人,团队中少有的不是金融界出身的人。
保尔森还是给多次作为救世主出现的巴菲特打了电话,这部片子明显对巴菲特的作用进行了夸大,影片里巴菲特出现了三次,一是跟保尔森谈雷曼的事,二是 出手购买高盛的股份,一是保尔森向他请教如何对健康的银行进行资本注入。被提到的次数就更多,连AIG出问题的时候大家第一个就想到巴菲特,在寻求政府帮 助之前,只是巴菲特坚持有政府的介入才肯投资。艾琳-卡伦说的好,“市场喜欢巴菲特,他的名声能一夜之间把股价拉上去。”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如果真是这 样,就不需要后来的政府介入了,而且巴菲特在跟保尔森的电话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他们(投资银行)开始为私利交易,那些风险经理人就失去了控制。”这算 是次债危机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不过他还是为雷曼的交易开出了价,40元回购价的优先股,股息9%,参照后来雷曼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雷曼的股价是36块。看看富尔德是 怎么回答的吧。“去他妈的巴菲特,我不会每年花三亿六千万,去买跟他做生意的愉悦感。”这是富尔德第一次对机会说不,是因为他的自负。他还幻想房地产市场 能回暖,还能从高盛的碗里分一杯羹。对危机的无知而导致的自负是他的罪状之三
三 雷曼危机的深入
写到这里了,才发现没有对保尔森做一个大体的介绍,作为这个片子的主角,而且是正面的形象,有必要对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亨利-保尔森最早从政,任 职国防部和白宫,之后进入高盛芝加哥分部,在30年的时间里在高盛步步高升一直做到董事局主席兼CEO,2006年布什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他热爱动物和大 自然,芝加哥的家里养了许多动物,甚至为此不愿意搬到纽约。高盛在他手里成了华尔街最赚钱的银行。布什为了让他担任财政部长曾经三顾茅庐,许以重权,保尔 森方才出山。大家可能还记得,中美高层经济对话,美国是保尔森带队,中国是吴仪副总理领衔,而且保尔森是作为总统特别代表的身份参加的,而之前任职于高盛 的时候,他曾到中国70多次,并与中国的金融教父方风雷成立了高盛高华公司。相对于他的前任,保尔森无疑有更大的权力,在影片里可以看出来,由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和保尔森组成的政府团队中,保尔森是发号施令者。这个影片基本上可以算是讲保尔森如何力挽狂澜 拯救美国经济于危机之中的故事。
看来保尔森在华盛顿有个与伯南克的每周早餐会,正是这个场面上美联储主席出场了,当他听到富尔德拒绝巴菲特建议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而保尔森就直斥 富尔德疯了。这段有趣的是保尔森提到了格林斯潘的建议,“现在的问题是房子太多了,我们应该买下那些空房子,一把火烧了。”听了这个不像是开玩笑的建议, 伯南克的表情是,“这算是他娘的什么建议?”而保尔森只能报之以苦笑。
富尔德在内部巨大的压力下,开掉了跟他共事30年的乔和艾琳卡伦,并开始与韩国三星银行谈判引资,他与新总裁约定富尔德不参与谈判,等宣布成功的时 候才出现。而他按捺不住,在各方面都谈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冲出来要求对方重新考虑房地产部分的交易,而之前双方已经同意将此部分划入一个新的公司。交易 自然告吹,而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自大鲁莽,是他的第四个罪证。富尔德实际上在巴菲特的交易告吹之后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引资,虽然规模同巴菲特的交易规模差不 多,条件实际上优于巴菲特的交易,但是由于没有巴菲特的明星效应,所以并没有阻止空方对雷曼的继续围剿。
在韩国人的生意告吹之后,富尔德将希望寄托在政府上,希望政府能提供类似贝尔斯登的担保,他告诉天才小子尼尔,如果保尔森希望交易成功,“你们得做 点什么。”而当尼尔建议他即使对手出价低到个位也应该考虑的时候,他勃然大怒,说“雷曼不是贝尔斯登,我他妈的才不会把公司拱手送人。”他在引资问题上的 坚持,是因为他持有很高的股份比例,引资会摊薄他的利益。
无路可走的富尔德,开始与之前拒绝过的美国银行开始了谈判,在市场上,私人买家所剩不多了。
四 保尔森的火箭炮
在雷曼风波正盛的时候,盖特纳出场通报了两房的危机情况,股票一路下滑,“这没有底线”,现在需要立刻做点什么,而保尔森说出了那个著名的词,我们 需要让市场以为我怀里揣着“火箭炮”,弹药充足。不过作为一个市场主义者,尽管大家都同意两房需要政府拯救(即使是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发 表声明),保尔森还是不想动用那个BAZOOKA.让他不得不扣动扳机的是中国的态度,镜头转到08年奥运会,在招待保尔森的宴会上,中国的财长向他透露 了俄国人的惊天秘密,俄罗斯邀请中国共同在市场上没有预警地抛售两房债券以打击美国金融体系,并意味深长地说,即使在美国,政府和大企业的关系也没有那么 简单。这个桥段非常有意思,后来保尔森曾经公开透露过俄罗斯的这个打算,正如影片里所演的那样,不过中国外交部理所当然地否认了中国曾经跟任何人讨论过这 个问题。现实比影片更精彩!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让保尔森没有了选择,“火箭炮”开火了,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
也许是不得不拯救两房,让崇尚市场主义的保尔森感到不快,也许是要撇清美国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次保尔森下定决心,让雷曼 的拯救成为一次市场行为。但是他认为最有可能成交的美国银行,刚收购了Countrywide,希望美联储能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这时伯南克说了一句经典 的话,“你让我去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好收购一家因为过度使用杠杆而破产的企业?”,保尔森的回答更经典,“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显然没有,看到这里,我 们是不是看出来什么了?作为美国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只能够维持有限的正义,对于危机的根源,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在一 条正在沉没的船里,尽可能多地往外舀水罢了。
五 拯救雷曼
财政部的人对拯救(bailout)一词是非常敏感的,提到这个词的时候,米歇尔都要求大家改为“数额巨大的并购协助措施”。所以保尔森下定决心不 让政府或者联储出面,他要让私人银行填上这个大坑,所以他让米歇尔私下把这个决定透漏给了媒体。而得到这个消息的美国银行的谈判团队,都“玩起了俄罗斯方 块”,没有政府的介入,谁也不敢碰雷曼这个有毒废料场。盖特纳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财政部的这种表态会让拯救更加困难,对保尔森提出的法律上没有依据的说 法,盖特纳说了一句情急之下的实话,值得我们记住,“法律上来说,我们还没有找出该怎么做而已(Legally we haven’t figured out how yet)”,这对崇拜美国式法制系统的政治小白真是一个打击。
盖特纳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所以他仍然建议美联储对交易的支持,这时,保尔森决定利用自己在投行生涯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和政府背景来解决这个问题 了。他要把所有投行的老板叫到一起,关在一个屋子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他们出来。而影片里并没有提到的是,实际上美联储对投行开放了只对商业银行才有的贴 现窗口,而且允许投行以有毒的债券作为抵押,以应付最不利的局面,但是,华尔街的几大投行并没有申请,因为申请贴现会给市场以缺乏资金的信号,反而可能加 速投行的倒闭。
保尔森为这次拯救下了大本钱,他自己掏腰包租了飞机,同行去纽约的还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也就是美国的证监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不过看得出来,他并不明白这次纽约之行的具体内容,这位技术官僚是个天真的爱国主义者,甚至有点迂腐,至少电影里是这么描述他的。
纽约投行的大佬们纷纷登场了,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美林证券的约翰-塞恩,花旗的维克拉姆-潘 迪特,这些大佬并不知道开会的目的,只是被通知不能缺席。当得知是要拯救一个竞争对手时,大家纷纷表示不满,没有人觉得雷曼倒闭会影响到自己,除了美林。 保尔森打断了考克斯啰啰嗦嗦的说教,告诉他们,政府已经解决了一个,这个轮到你们解决了,“让我把话挑明了,我们会记住任何一个在场却没有帮忙的人!”面 对如此赤裸裸的威胁,没有人敢再废话了,开始了银行式的讨价还价。
六 美林杀入
随着谈判的深入,雷曼的窟窿越来越大,从300亿一路飙升到700亿美元的垃圾资产,美国银行明确表示没有保尔森的支持他们不会购买雷曼。而此时的 约翰-塞恩,美林的CEO,心里很清楚如果雷曼倒闭,接下来就是他,所以他让心腹给正在跟雷曼谈判的美国银行联系,讨论由美银收购美林。这样的规模,美国 银行只能收购一家,自然美林更值得收购,所以,美国银行的交易对雷曼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保尔森猜出了塞恩的目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塞恩固然自私,不过这 个结果对保尔森来说并不是最坏的,既然美林迟早是问题,眼下解决了也好,幸好还有巴克莱作为替补。
富尔德得知了消息,勃然大怒,他说出了他一直以来是凭什么要求美联储出面救助他的话,“你告诉盖特纳,如果他不帮我脱离苦海,美林就是下一个。”而他不知道,美林已经踩着他上了岸。
被关在美联储房间里的银行大佬们还在讨价还价,最终杰米-戴蒙发话了,他用生意人的方法来简化了这个无休止的讨论,既然政府不买单,而巴克莱的交易 中的损失又需要有人承担,那么“谁能参与billion美元的投资,来阻止雷曼破产?”,他先掏了10亿,高盛也痛苦地掏了10亿,接下来是大摩……钱有 了,保尔森如释重负,富尔德也大喜过望,召集了董事会,以批准巴克莱的交易,殊不知他们的投票却是为了雷曼的破产……
穿插在雷曼的破产过程,AIG也出现了问题,当看到描述AIG资金现状的数字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难以置信的,“A I G?”一个真正的大家伙浮出了水面。
七 雷曼倒闭
满心欢喜的盖特纳拨通了英国金管局主席卡勒姆-麦卡锡爵士的电话,他并不清楚为什么英国人要找他,当他得知英国人不打算批准这个协议的时候,说话都 口吃了,保尔森也是一样,他连接说了六个“不”。他立即打电话给英国的财政大臣,却被告知,“我们不想进口你们的癌症。”在此之前,当得知巴克莱有意向参 与雷曼的收购之时,英国财政大臣阿里斯泰尔曾致电保尔森表达自己的担忧,不过就像保尔森说的,他没有听出英国人的言外之意。
这帮银行家对于政府在没有跟英国人沟通好就急于压榨他们的资金自然是十分不满,劳尔德这样形容他们的失误,“有人不止是丢了球,他们还踢了教练的蛋蛋,又往四分卫的嘴里塞了一坨屎。”
雷曼的命运就这么定了,破产。保尔森示意考克斯宣布雷曼破产的消息,在亚洲股市开市之前,否则股市会拖累美林的交易。而宣布之前,当尼尔-卡里卡斯 问起的时候大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破产的消息还需要雷曼董事会的正式同意!保尔森指示考克斯通知雷曼董事会(所以我一直觉得相对于证券管理委员会和美联 储,财政部长的职位要高一些,至少在保尔森在任的时候是如此),确保雷曼正式申请破产。考克斯答应了,没有这么做,他顾虑自己的身份,要考虑政府在这件事 上扮演的角色,保尔森得知大怒,脱口而出一句粗口(本片中他几乎不说这个),说他们像一群“枪法不准的黑社会,这是你的工作,快打那个该死的电话。”当然 最后这句是贴着考克斯的耳朵说的。
在保尔森的重压和监督之下,考克斯不得已打了电话,富尔德已得知巴克莱的交易泡了汤,他和雷曼董事会被通知有重要消息将要通报,所以还心存幻想地问 是否还有他们没有考虑过的机会,结果得来的却是含混其词的“雷曼破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他随即询问考克斯是不是在指示雷曼董事会宣布破产时,考克斯按下 了电话的静音键。这时保尔森逼了上来,目露凶光地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Do it!”考克斯只好含糊地说“雷曼董事会需要作出破产的决定,这不是政府该做的决定,但是我们确实认为形势应该得到扭转”。富尔德明白了,他示意投票,董 事会成员一个一个地作出了同意破产的选择。雷曼破产了。
八 大而不能倒的AIG
美国的媒体和国会对雷曼破产的反应出乎保尔森和他的团队的意料,大家一致看好,所以他们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我们已经尽力,不会再有政府出面的拯救了”。但是就在新闻发布会的同时,道琼斯跌了400点,信贷市场被冻结了,而更大的麻烦是AIG。
现在保尔森的电话被打爆了,有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投诉空头的袭击快要拖垮他们了;有法国的财长拉加德(就是后来的IMF总裁),斥责他们让雷 曼破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允许AIG也这样,因为欧洲对AIG有大量的风险敞口;更有GE的伊梅尔特,信贷市场的冻结已经影响到这个生产飞机和电器的生 产企业了,如果GE的日常资金筹措都有问题,那么意味着美国的制造业都会关门;而我认为高盛的劳尔德的电话最值得注意,他说到“英国破产管理人冻结了雷曼 的所有客户账户。”这是在没有跟美国通气的情况下英国人做的决定。
让我们看看这两个新旧金融霸主所做的决策,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首先是美国人,为什么要选择雷曼破产?虽然影片里一再用富尔德的表演,想引导大家往 个人因素上找原因,实质上,五大投行里让雷曼破产,相对于美林,国外市场背的损失要多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拉加德如此愤怒。这一点,仅从香港市场就可以看出 来,港交所因为雷曼股票的结算损失就达1.6亿港币,而雷曼迷债的规模高达360亿港币,几年以后在香港政府的压力之下,由十几家银行出面,以6-7成的 价格回购了这部分债券。但不是全部,我的前老板,在雷曼债券上的损失就约400万,而且不符合回购的条件。要知道香港被美国誉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作为老牌的金融帝国,英国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影响,在他们拒绝了巴克莱的交易后,第一时间就冻结了雷曼的所有客户账户。
回过头来说AIG,在股价跌至2美元的时候,政府和联储达成一致的意见,接管AIG80%的股份。保尔森的神经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当吉姆表 示国会不会同意的时候他发作了,“飞机租赁AIG,市内的大楼 AIG,退休工资保险 AIG……无处不在,你想要找大而不能倒的实例吗?这个就是了!”问题是该怎么向公众解释这个问题。接下来是我认为整个影片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几个人给米 歇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次债危机的发生原因。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还是有必要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情节: 华尔街打包住宅贷款及住宅抵押证券,卖给投资者获利,为了能多了盈利,他们降低了标准,修改了原来信用等级评分620分及20%首付款的要求,降为500 分的信用评分,不需要首付.很多美国人由此实现了美国梦,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银行知道这里的风险,于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的保险,将风险移出帐外,就可 以购买更多.当有一个傻逼(dumb)保险公司为了收费承担了难以置信的风险。房价开始下跌了,很多信用差的人开始还不上贷款,银行就会要求AIG偿付, 信用违约互换。所有的金融机构,遍布全世界,在同一时间,AIG没有那个实力,就要破产,向AIG购买保险的银行就要在同一记入巨大的损失,很多就会破 产。说到这里,米歇尔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是说整个金融系统?”吉姆点了点头,“那如果问到为什么没有履行监管义务,我该怎么回答?”这时保尔森回答 了,“没有人想要监管,我们那时都在赚大钱。(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同学们,我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这个情节,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美国人为什么看了这个电影没有起来造反啊!
写到这里,这个电影的硬伤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