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24 March 2015

明末,文臣人人可杀!

  每年的3月18日,总要翻明史来读几页。这一天,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崇祯够倒霉的,摊上了奇葩的前任,又遭遇了奇葩的部下、奇葩的亲戚。问题来了:作为既得利益群体,权贵们应该明白自己与大明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为什么却有如此奇葩的表现?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史料中再无此人的记载。但这个无名者,应该是崇祯走向死亡之前,极少极少能让他心感温暖的人了。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二万,大多数 “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 房急售”……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 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 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啊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 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 了,怎么办?他也真够无耻的,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 千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千两,另外2千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同时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这不是皇帝第一次屈尊找权贵们要钱了。明末,内忧外患,国家财政已崩溃。早在崇祯八年,江南武生李琎就上了一个筹措军饷的奏疏,痛陈天下大乱的 根源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过于悬殊。大户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只知锦衣玉食,竞相奢侈,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小民即使在丰收年景,还不免啼饥号寒;一遇 荒歉,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强壮的就起来造反。他在疏中要求皇上毅然下诏,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产业,认捐兵饷,倘有违抗的,就把他的家产充公,一点 也不要姑息。
  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正史、野史对这次皇帝讨钱的事,都有苍凉的描写,还拍成了京剧《明末遗恨》,剧中,崇祯对周奎与另一内阁重臣陈演说:“国丈太师呀!你二人各捐 上十万纹银。”这两人回答:“臣等俱是穷官,哪里捐得许多?”崇祯回复说:“你们的景况,孤是晓得的。捐不起也要捐!快来写上!”于是周奎唱道:“十万银 如同是要了老命。”陈演唱:“万把钢刀刺心头泪满衣襟。”演绎得很生动。
  这种劝捐的事,在明末不仅仅是皇帝在干。有一部电影叫《大明劫》,剧中孙传庭当时统率着明末最后一支生力军,皇帝屡屡催他出潼关与闯王大军决 战,打仗要钱,但朝廷欠饷已久。无奈之下,他找当地土豪们筹款,可土豪们有朝廷人罩着,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随便给几个钱,跟打发叫花子一样。终于,孙传 庭要出关打仗了,临行前,他宴请以顾老爷为代表的土豪们,后者认为可以“送瘟神”了,一个个都很开心。然后,这部电影中最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孙传庭喝完一杯酒,兀自狂笑,众人面面相觑,不懂孙传庭为何如此失态。然后他指责顾老爷私占军田、骗抵赋税,“该当何罪?”顾老爷很牛,自恃朝 中有人,很横地对孙传庭说:“你想怎么样?你能怎么样?”孙传庭一挥手:“问得好!”旋即一个军士上来,一刀划断了顾老爷的颈动脉,顿时鲜血狂喷。顾老爷 倒地身亡,财产充作军饷。
  他豁出去了,反正他也快要战死沙场了,先杀几个劣绅。他深知这些权贵的无耻,让你捐,你不捐?要“放血”才能促“放血”。相形之下,崇祯太温柔,其实温柔也害了这些权贵,他们在窃喜中,却等来了一个极其粗暴的刘宗敏。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崇祯小气亡国”的说法,其来源是一个叫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 3200万两白银。内帑,即皇帝的私房钱。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即将国难当头了,还涎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后来已被证伪。 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 理交割,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比杨士聪无疑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今天看来,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 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 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 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甚至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 了,充作军饷。史料还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如李清《三垣笔记》中记载“上忧国用不足,发万历中所储辽参出外贸易,予时市其中者, 上有征也,色坚而味永,与他参迥异……闻此番贸参,获可数万金。”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 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权贵们心想:骗谁呢?想敲诈啊?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治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还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 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家一起玩完。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 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 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 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 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四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四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 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七千多万 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 多。《明史外戚列传》中这么评价此人:“周奎,苏州人,庄烈帝周皇后父也。崇祯三年封嘉定伯,赐第于苏州之葑门。帝尝谕奎及田贵妃父弘遇、袁贵妃父祐,宜 恪遵法度,为诸戚臣先。祐颇谨慎,惟弘遇骄纵,奎居外戚中,碌碌而已。李自成逼京师,帝遣内侍徐高密谕奎倡勋戚输饷,奎坚谢无有。高愤泣曰:“后父如此, 国事去矣。”奎不得已奏捐万金,且乞皇后为助。及自成陷京师,掠其家得金数万计,人以是笑奎之愚云。”
  “笑奎之愚”,非常经典。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是“贱”。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他百般耍赖,气得太监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意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
  偏偏有人,就那么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