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21 February 2016

保加利亚初探

一月末的时候,我周末去了一趟保加利亚。很少有人会想起专门去保加利亚旅游,即便是大部分欧洲人,也不会涉足这片土地。保加利亚更是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就一直人口减少,一方面是较发达国家普遍的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大量保加利亚人离开保加利亚去外国谋生。尤其是加入欧盟以后,保加利亚人前往西欧打工的门槛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所以更是蜂涌而出。我在瑞士结识的保加利亚的朋友都说,他幼时的朋友玩伴同学如今几乎全部都在别的国家工作生活,所以他们在巴黎、柏林聚会远远比在索菲亚聚会更为方便。

因为只有一个周末时间,瑞士到保加利亚又没有时间和价格都合适的航班,经过仔细研究选择了周五晚上从苏黎世坐火车到巴塞尔,然后从巴塞尔飞到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再转火车到索菲亚。周日晚上则坐飞机到雅典,在雅典机场过夜完第二天早上飞回苏黎世。这样下来既保证了在保加利亚有足够的时间,又不至于旅费昂贵,总共算下来机票加火车花费100多欧元,也就是在瑞士的普通餐厅随便吃两顿饭的价格。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保加利亚的印象,那就是萧条衰败。最能体现衰败的地方就是人口锐减,全国一片鬼城、死村。保加利亚在1989年顶峰时期,有900万人,而现在的官方统计只有700万出头的人口,20年减少了近四分之一,简直跟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保加利亚流失的人口都是青壮年,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菁英,可以说比大瘟疫中死亡的都是老弱病残还严重。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保加利亚独有的,东欧和苏联几乎所有国家在共产主义制度垮台之后,都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促成这种状况有两个因素,内在的因素是举国体制一夕颠覆之后,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陷入瘫痪,大量工厂停业,而新的产业又没有建立起来;外在的因素是,西欧国家为了对抗自己同样人口下降的趋势,对东欧国家门户洞开,大量吸收移民。这两个因素分别是一推一拉,使东欧国家连年人口流失,继续加重了萧条。

共产党纪念会堂Buzludzha

另一个能够体现出萧条的地方是大量的共产主义时期的基础设施被荒废,大量建筑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保加利亚有个叫做Buzludzha的地方,在远离城市的巴尔干山脉上,竖立着一个长相酷似飞碟的巨型建筑,曾经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纪念会堂」。Buzludzha是为了纪念保加利亚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建造,建成​​于1981年,曾经作为召开代表大会和接见外国政要的地方。

Buzludzha外观霸气逼人,造型特异,而如今这个地方已经被完全废弃,其今昔对比令人唏嘘。Buzludzha还成了城市探险(UrbanEx)爱好者的一大朝圣地,从全球各地纷至沓来拜见这个庞大的建筑。要想去Buzludzha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我是专门请了导游,从索菲亚开车4个小时过去的。由于山上有积雪,还要在雪中徒步跋涉一段路程,才能靠近这个地方。Buzludzha的正门已经上锁了,只有从侧面的一个窗口才可以跳进去,里面虽然满目疮痍,却不能掩饰当年的辉煌。

从外部看Buzludzha,只见一个飞碟一样的建筑矗立在山顶。

飞碟内部的大厅,曾经共产党召开大会的地方,圆形的墙上贴满了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壁画。


飞碟的外层圆环,玻璃已经不复存在,风景却依旧美。


像这样被荒废的建筑在东欧及前苏联国家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完全荒废了的城镇也屡见不鲜,但是像Buzludzha这样规模宏大、装饰精致又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荒废还不多见。能与之比肩的,只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后被荒废的城市普里皮亚季(При́п'ять)了。

顺带一提,Buzludzha其实是土耳其语,意思是「寒冷的」。保加利亚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过去有很多土耳其人在保加利亚生活,直到保加利亚独立后才被驱逐出去,所以很多地名都是土耳其语。

普罗夫迪夫

保加利亚有游客的城市,除了黑海沿岸的度假村,也只有首都索菲亚(Sofia)和古城普罗夫迪夫(Plovdiv)了。我看完Buzludzha之后,下一站去了附近的普罗夫迪夫。普罗夫迪夫的历史非常悠久,号称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拥有6000年历史。即便是有记载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的迈锡尼文明,也就是古希腊荷马史《伊利亚特》、《奥德赛》记载的传说时代。普罗夫迪夫这个地方曾经是色雷斯人的聚落,被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征服后,改名为腓力波利斯(Philippopolis),后来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了色雷斯行省的首府。古罗马人在普罗夫迪夫修在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尤其是半圆形剧场保留至今。

索菲亚

索菲亚是我最后造访的地方。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只有首都还算繁荣,但在许多新建的建筑背后,共产主义时代曾经大规模建设的房屋街道也破败不堪。索菲亚最大的看点,也可能是惟一的「景点」,要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了。这个东正教堂外形霸气,内饰精致,堪比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是一个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发轫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这种形状的教堂又叫「希腊十字」建筑,因为俯视图是一个十字形状,而且四臂等长,有别于一臂延长的「拉丁十字」,天主教堂一般都是拉丁十字。除了外形,在我看来东正教堂和天主教堂最大的区别是里面座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座位。


保加利亚有两大特产,分别是酸奶(Yogurt)和玫瑰。保加利亚人均的酸奶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是餐饮的很重要一部分。保加利亚玫瑰精油是一种高档化妆品,市场价格价格高达每公斤7000美元,制成品价格更要翻上几倍。由于没有时间好好逛,我在索菲亚的机场买了一点玫瑰精油,0.5毫升价格30多欧元。保加利亚玫瑰的产地在中部的卡赞勒克(Казанлък),每年6月5日是玫瑰节,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观看民俗和购买玫瑰。此外卡赞勒克还是是距离Buzludzha最近的城市,我还在这里吃了一个晚餐。

保加利亚还有一种叫做Banitsa(Баница)的特色食物,是一种多层的馅饼,里面是鸡蛋和奶酪混合的馅,一般是早餐有卖,配着酸奶吃。

从保加利亚回来以后我还在回想这个国家看到的一切萧条的景象,其实想想中国的乡村和小县城,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副破败景象。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告别了垦殖扩展的阶段,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的集中式农业和城市化的生活。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美国、日本、南美、中东甚至非洲,城市化都在进行。即便是美国也走出了由汽车带动的「逆城市化」的阶段,开始「再城市化」,或者叫「城区士绅化」。而在欧洲,事情变得很复杂,因为既有国家的存在,又有欧盟内人口自由流动的协定,最终结果会将大量人口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发达城市,而东欧国家则会继续衰败下去,直至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