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18 March 2018

富士康36天“闪电过会”记

2018年3月8日上午,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股份)A股首发申请如期上会。参会的七名发审委委员对其展开问询,内容涵盖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公司治理及募投资金使用等。虽然发审会的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长于一般的一个半小时,但正如外界所预料,富士康股份首发顺利通过。

  富士康股份于2月1日报送招股书,2月9日预披露,同日获得证监会超万字反馈意见,2月22日即进入预披露更新。从报送招股书到过会,富士康股份仅耗时36天,创下民营企业A股过会的最快纪录。

  富士康股份由全球“代工巨头”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317.TW,下称鸿海)分拆而成,体量极为庞大;中坚企业有限公司是富士康股份这头“巨鲸”的控股股东,控制69.14%的股份。招股书显示,鸿海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权益。

  2018年恰逢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在大陆投资30周年。1988年,38岁的台湾商人郭台铭来到深圳建设电子产品代工厂,随后成长为全球最大代工企业:目前全世界40%的消费电子产品由鸿海制造。鸿海在大陆的投资主体,常被统称“富士康”。

  按标准IPO流程,企业从提出上市申请到审结,要经过预披露、反馈会、预披露更新、发审会等多个步骤。整个流程环环相连,缺一不可,耗时超一两年才上会并不稀奇。财新记者注意到,与富士康股份同一天预披露更新的还有另外两家企业,其预披露时间要追溯至2017年6月,耗时均超过220天。

  春节前因假期因素,证监会内部一度叫停IPO审核,但对富士康开辟了绿色通道,由发行部领导亲自审核。“富士康股份走的即报即审,即申报同时,就与发行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反馈。”一名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富士康股份的中介团队堪称豪华。中金公司为其保荐,仅保荐团队就有16人之多。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和普华永道分别为其提供法律和审计服务。此番成功过会,意味着富士康股份已闯过IPO路上最大关隘。若无意外,该公司将于2018年4月正式挂牌上市。

  此前也有多家台资背景的企业于A股上市,但都未受到如此优待。“富士康股份IPO迅速推进,与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无关联。”从事境内外投行实务的协纵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对财新记者说,富士康既是实体经济标杆企业,又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代表。

  多名投行人士分析称,监管层有意开先河,对富士康股份所代表的新蓝筹优质企业加快审核流程,由此释放的激励和示范信号,有利于A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此外,财新记者获悉,证监会近日已对券商进行指导,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科技、云计算等行业中,对“独角兽”企业开通IPO绿色通道,意在优化IPO资源配置、改善A股整体市场环境。

  为迎接新经济企业,证监会正在酝酿中国存托凭证(China Depositary Receipt)设计。2018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表示,交易所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基本具备了推出条件。同时,百度、网易和搜狗等一众新经济企业迅速回应,纷纷表达返回A股的意愿。

  “A股和富士康股份双向选择,彼此认可,相互需要。”黄立冲说。

  A股来了“巨无霸”

  鸿海集团结构庞杂,这次在A股上市的“富士康股份”究竟是哪块资产?

  公开资料显示:鸿海旗下子公司、孙公司至少有841家。其业务主要分为九部分:手机组装、PC与伺服器、电视面板与游戏机、网络设备、连接器、通路与电商、医疗生物科技、电动车、机器人与无人机等。

  鸿海庞大的业务划分到13个次集团里。一名熟悉鸿海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仍有一些边缘企业没有被划分到次集团中,富士康股份就属于这一类——不属于鸿海的任何一个次集团,一度边缘到诸多鸿海内部人士都不知道其存在。

  富士康股份首次预披露招股书时,公司尚未满足“成立满三年”的A股IPO硬性条件。不过,上市管理办法也有一条口袋条款,称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

  招股书显示:2015年3月6日成立时,公司名为福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

  2017年3月,福匠科技首次大规模增资;7月,更名为富士康股份。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腾挪,富士康股份共计取得鸿海旗下境内31家子公司、境外29家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从通信网络设备,到云服务设备,再到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富士康股份囊括鸿海三大重要业务。公司注册资本亦跃升至177亿元,股东从2名扩充到33名。2017年12月6日,富士康股份方才完成预披露前最后一次增资扩股,A股上市平台至此真正成型。

  前述熟悉鸿海的人士称:鸿海若干次集团的优质资产全部打包进这家新公司,“富士康股份对于鸿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鸿海为富士康股份配备的高管,亦集中了全集团的精兵强将:董事长陈永正,曾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特斯拉国际部总裁等职,他现在同时是鸿海旗下的亚太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经理郑弘孟,曾担任鸿海F+G次集团总经理,负责云端运算、网通、物联网等,现在他兼任鸿海幕僚长,多次为鸿海出谋划策。

  除两位掌舵人外,富士康股份董事还有:毛渝南,曾任惠普中国董事长,与郭台铭私交甚笃,退休后被重金聘入鸿海;李军旗,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之一;监事会主席胡国辉,鸿海赴美投资总负责人,亦跟随郭台铭多年。

  此外,鸿海重臣徐牧基、杜墨玺和鸿海特别顾问中川威雄三人,均以自然人身份跻身富士康股份股东之列。公司成功上市后,上述三人的身家将水涨船高。

  不过,常年从事跨境资本市场业务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财新记者,或是时间过于仓促,上市平台主体架构有临时拼凑之嫌。

  即便如此,富士康股份也堪称“巨无霸”。根据招股书,富士康股份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2728亿、2727.12亿及3545.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3.50亿、143.66亿和158.68亿元。

  财新记者统计分析2016年A股业绩数据后发现,富士康股份当年净利润可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28位,当年营收可跻身前15名。

  苹果“依赖症”

  代工是鸿海最重要的业务。近年,仅苹果一家客户就为鸿海带来过半的营收。换言之,客户集中度高。

  苹果无法离开鸿海。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苹果公司的产品由18家代工厂生产,其中14家位于中国;18家代工厂中,7家属于鸿海,包括6家中国工厂和1家巴西工厂。

  和鸿海一样,富士康股份也无法摆脱“苹果依赖症”。在正式披露招股书以前,外界多猜测,郭台铭将把在中国境内的苹果产业链悉数纳入这家公司。

  在纳入上市公司资产包的60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涉及手机零部件生产的公司共有9家,它们全部位于中国大陆:河南裕展、郑州富泰华、鹤壁裕展、济源富泰华、山西裕鼎、晋城富泰华、武汉裕展、深圳裕展和廊坊裕展。这些企业均可视为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招股书显示:上述企业“主要面向某美国知名品牌客户生产并销售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所谓“美国知名品牌客户”即为苹果。

  生产销售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属于通信网络设备业务。这在富士康股份的业务版图中举足轻重。2017年,通信网络设备的销售收入占富士康股份当期主营收入的六成,其毛利贡献率则达到八成。

  富士康股份最重要的客户非苹果莫属。招股书显示,至2017年末,富士康股份正在履行的通信网络设备高精密机构件业务的销售订单中,前三名均为苹果公司,三笔业务共计75.35亿美元;同期已完成的采购订单中,前三名亦均为苹果公司,其订单金额亦远超其他业务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旗下最大的苹果手机代工厂,即以手机组装为主业的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并未被纳入上市资产包。据《郑州日报》报道,2016年,郑州鸿富锦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26亿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十分之一。这一安排或旨在避免富士康股份与鸿海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02038.HK)形成同业竞争。富智康以手机组装为主营业务,还代工生产部分零配件。招股书称,鸿海承诺将促使富智康逐步消除手机零部件代工服务,避免富智康从事与富士康股份构成实质性竞争。

  3月8日,发审委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问询,要求说明鸿海控制的两家巴西公司及富智康所从事业务是否与发行人存在竞争关系,有关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发行人利益是否得到充分有效保护。

  熟悉富士康的人士称,未来不排除富士康股份和富智康会进行资产重组,但苹果手机组装业务是否会整体注入A股公司,目前仍然成谜。

  工业互联网蓝图

  不过,把苹果和鸿海捆绑在一起,并用“最大代工厂”来形容鸿海,却最令郭台铭反感。他想改变鸿海低端代工厂形象,不断往产业链上游布局。

  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战略。2月24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成立,由工信部部长苗圩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等。中金公司研报称:这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地位有所升格,未来将在国家层面加速推进。

  富士康股份意欲呼应热点。招股书显示,富士康股份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等。招股书罗列20个项目,投资总额约273亿元。

  这些项目看似高端,本质都是要升级改造富士康工厂。郭台铭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未来富士康生产流水线上的人工作业只会越来越少,最有效率的是推广无人工厂,或者用机械替代人力。”

  2007年,富士康开始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Foxbot;2011年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试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实现“机器换人”;2018年1月,郭台铭对外宣称:富士康生产线上已有6万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仅是郭台铭宏伟蓝图的一角。2017年12月,郭台铭在全球财富论坛上公开发表演讲,详细阐述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战略。他说,富士康的工厂每天都会产生数亿笔工业大数据,收集、运用这些数据,就足以推动制造业迅速发展。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将是工业领域全球最大的物联网。”郭台铭并表示,他要将富士康工厂整合为垂直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天风证券于2018年2月发布研报称,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是云基础设施,中国由阿里、腾讯、华为等信息技术企业主导;上层是互联网企业和开发者,基于监测数据开发,难度不大;瓶颈是中间的工业PaaS层。PaaS(Platform-as-a-Service)指“平台即服务”,即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供上层开发者调用。

  “工业PaaS的建设者多为了解行业本身的工业企业。毫无疑问,富士康是电子行业中最了解生产制造的。在工业互联网初级阶段,数据采集是基础,所以富士康能成为工业数据采集的应用平台。”该研报称。

  郭台铭曾说,“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在富士康内部使用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中小型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蜕变过程中,我们要扮演合作伙伴。”他表示,富士康将逐步对外开放工业互联网,如服务于鞋帽、服装、五金等小型制造业工厂。

  天风证券认为,“富士康股份的IPO,可定位成通过募集资金改造自身和中国建立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的过程。”沈萌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也分析,郭台铭近年不断大举投资切入产业链上游,通过大陆代工业务证券化,鸿海的资金调度能力将得到提升,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并非所有人都为这一蓝图叫好。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富士康股份是在打着工业互联网的旗号融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产业扩建,“这些业务实质上还是代工”。

  针对此次募集资金部分用于建设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3月8日的发审委会议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此次募投项目产生效益情况,说明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所需资金的合理性。此外,发审委还问询了募投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面临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措施。

  鸿海重塑资本布局

  鸿海于1991年在台交所上市,近期市值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2013年6月鸿海宣布:计划将集团事业群升级为若干个次集团,每个次集团独立扶持三至五家上市公司。鸿海希望通过此举推动收入增长。

  对业务结构重整大动干戈,郭台铭曾以“小孩子长大了,就要独立自主”来形容。他称鸿海旗下初估有50只“小金鸡”可以分拆,“这些‘小金鸡’都贴上鸿海的金字招牌,未来鸿海也会从航空母舰变成航舰战斗群”。

  此后两年,鸿海先后有桦汉(6414.TW)、荣创(3437.TW)等八只“小金鸡”在中国台湾上市。

  从2015年起,鸿海“小金鸡”转而考虑其他市场。在这一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首次公开宣布:鸿海业务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分拆登陆沪深股市。

  郭台铭与A股早有渊源。2015年10月,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耗资9.35亿元入股河南上市公司安彩高科( 600207.SH ),持股17.04%,成为第二大股东。富鼎电子即由鸿海实际控制。

  此外,在富士康股份预披露三个月前,鸿海旗下的鹏鼎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已在扣打A股的大门。鹏鼎控股主营产品为印制电路板,于2017年11月预披露。同样出身鸿海,目前仍未进入预披露更新状态。

  此次富士康股份登陆A股,标志着鸿海在“两岸三地”调整资本布局。黄立冲分析称,A股市场资金容量更大,且对科技型“独角兽”企业估值较高,是富士康股份选择在大陆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证监会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56.71万亿元,远超港股和台股的市值总和。同期,港股总市值约合人民币27.5万亿元,台股总市值约合人民币6.78万亿元。

  长江证券投资顾问邹朝富结合每股收益和A股同行业市盈率测算认为,富士康股份上市后较合理的股价约33元,公司总市值将达6435亿元。据财新记者统计,富士康股份若能实现市值超6000亿元,将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龙头,规模在沪深两市排名第11位。

  这一市值表现将远超其母公司鸿海,而富士康股份的营收只占鸿海的35%。2017年全年,鸿海合并营收折合人民币约为1.02万亿元,富士康股份同年营收为3545.43亿元。

  港股同为鸿海重要的融资平台。2017年7月,鸿海旗下的鸿腾精密(06088.HK)在港上市。此前,鸿海已有三家公司香港上市,分别是从事手机代工生产的富智康、主营视听监察系统产品的讯智海 (08051.HK)、2015年并购的云智汇科技(01037.HK)。

  据财新记者统计,目前鸿海旗下在台交所、港交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超过20家,形成以鸿海为核心的上市公司集群,其中包括日本家电巨头夏普(6753:TYO),于2016年被鸿海收购。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7年12月8日,夏普社长戴正吴称:希望推动旗下生产智能手机镜头的康达智在2019年于日本上市。

  麦格理于2017年6月在研报中将鸿海定义为“可以领导世界科技的资源整合者”,并称鸿海的生产基地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拥有充足的资源和足够的全球影响力,可以抓住动态科技市场的几乎任何趋势。

  最近一两年,不断有中国媒体呼吁“不要让富士康跑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富士康股份即将于3月8日上会审核,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3月4日公开表态:“是好事情!”



作为一个投行狗,说一下我对富士康上市的感受:

1、富士康成功过会给了现行上市制度狠狠一耳光,之前有的答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不少投行人士都在骂这个项目,但这几乎是每个投行人都梦寐以求的项目:铁定过会,没有风险;融资额高,收的承销费也高;核查程序少,难以想象富士康这样级别的公司预披露的招股书只有470度页;大项目,新闻效应明显,对个人发展有利。总的来说,就是钱多事儿少,最后还名利双收。

2、富士康上市,更多是政府在推动,说白了,就是我们求着他在A股上市。时至今日,富士康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在我国他关乎社会稳定、工业制造水平以及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2017年底,富士康共有员工约27万人,间接创造的岗位更是不计其数;富士康也是中国少有的在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供应商,他在招股书中这样写道: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形态电子设备产品智能制造服务。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随便哪一块业务都可以单独培育出起码在国内领先的上市公司,而富士康是这些产业的集大成者。最令高层紧张的应该是去年七月份特朗普亲自接见郭台铭,郭台铭投资百亿在美国建厂,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富士康这种庞然大物向任何一方倾斜都会打破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所以中国才会以这种自上而下极速推进的方式,通过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方式把他的投资、他的技术、他的厂房、他的设备留在中国。

郭台铭为什么愿意?因为富士康这类企业在A股的估值远高于美股,也远高于其他资本市场。自身实力够硬+工业互联网概念+国家保驾护航,完美匹配A股的估值逻辑,按照2017年162亿净利润计算,上市当天23倍PE加44%的涨幅,市值就可以到5300亿,更别提说之后到来的不知道多少个涨停板…市场普遍预计市值会稳定在6000亿左右。但在美股的估值逻辑下,富士康靠代加工为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净利率只有5%,每股收益0.95元,重资产,增长力也有限,估值水平大概也就10倍PE,不到2000亿的市值。面对这4000亿的差距,是你你会怎么选?

3、送给知乎管理员。

4、看到楼下有个答案说很多比富士康low多了的企业都上市了,凭什么富士康上市要招致这么多批评。兄弟,和你谈现行上市规则可能太麻烦,我举个例子吧:小明很优秀,长得也帅,业务能力也强,但在中国的选拔公务员选拔体制下,他也要笔试+面试综合成绩达标才能成为一名公务员,但是现在小明一边得着极低的笔试和面试分数,一边大摇大摆的成为了体制内的一员。这时候强调小明的优秀有意义么?没有。你可以说小明很适合这份工作,你也可以说这种选拔制度有问题,但是小明成为体制内一员这件事本身,就是对这种选拔制度的践踏。

尊重规则这件事对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比吸引一个优秀企业来上市重要多了,可参考当时的香港拒绝阿里巴巴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如果没有对规则的尊重,也不可能换来香港金融业的发达。

不否认,从各个角度来讲,富士康都是非常优秀企业,能吸引这样的企业来A股上市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富士康和现行A股资本市场制度的冲突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解决,比如修改上市规则(参考香港放开同股不同权限制),同时也可以借机反思自己的上市规则,让制度更加“与时俱进”;比如给富士康一些时间解决那些硬伤,解决好了再上(这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做法)。但A股偏偏选择了最粗暴也是最常用的”特事特办“来推动,这种自以为是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个笑话。

以上。

2018.3.10日更新,把评论里面几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都统一整理在这里:

Q:香港与阿里巴巴的例子到底说明了什么?

当初最初阿里巴巴把香港作为首选的上市地点,但要求保留合伙人制度。联交所主席李小加个人是非常希望阿里去香港上市的,但合伙人制度与香港同股同权的理念相悖,于是展开了斡旋游说工作,就相关事项咨询了港府、联交所董事以及市场机构,得出的结论是同股不同权不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且有悖市场的公平性,于是拒绝阿里巴巴保留合伙人制度的方案。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阿里巴巴选择在美股上市。同样被香港以类似理由拒绝的还有曼联俱乐部,不过香港这些年没有停止过反思,并且在2017年宣布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不出意外的话,小米将是第一个同股不同权的香港上市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香港对制度的尊重,不论是当时拒绝阿里巴巴,还是之后修改制度以欢迎小米这样的企业去香港上市,制度始终是被尊重的,哪怕企业优秀如阿里巴巴,也不会为你特事特办违反制度,我觉得这是香港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基础。

Q:富士康有那么牛么,可以打破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这是不是阴谋论?

是的,富士康有这么牛。这次上市主体工业互联网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富士康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有27万员工,2017年有三千多亿的收入,160多亿净利润,700多个亿的研发费用。如果把这个一小部分扩大到整个富士康呢?届时员工数将超过百万。如果再扩到所有依赖富士康生存的产业呢?难以想象。富士康在大陆已经面临着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美国等地,富士康完全有实力部署更为高端的机器人制造,而在越南这些地方,有大把的成本远低于内地的劳动力等着富士康。所以富士康很有动力把投资逐渐外撤。将对中国造成大量的失业和资本外流,这对现在的中国很致命。事实上,富士康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做一个典范,吸引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以吸引资本回国。

Q:富士康不就是个代工的企业吗,凭什么说他是高科技企业?

是的,富士康有这么厉害。拿我们熟悉的手机领域来说,现在稍大一点的厂商几乎都是找富士康代工,但代工手机可不像代工一个包包,出个人就行,电子产品代工需要实打实的技术积累。以苹果为例,他与富士康的合作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苹果设计+富士康专利、技术、生产能力;苹果设计、专利+富士康技术、生产能力;苹果设计、专利、技术+富士康的生产能力,而这种生产能力最终会转化为富士康的技术。可以说,富士康掌握了绝大部分手机生产技术,当这些技术在一家厂商汇集、消化、再研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可以说没了小米,富士康依旧是富士康,没了富士康,小米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

以上还只是我们看得见部分,其他的诸如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才是更有技术含量的存在,这工业中的工业,只不过常人不一定能体会到而已。

Q:富士康到底哪些方面违反了现行A股的上市规则?

主要在两点:

一是扣非后净利润不满足上市条件要求。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发行人的财务条件有如下规定: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近三年净利润为正

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下面这种情况是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

(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而在富士康的审计报告里,净利润部分是这么披露的

2015和2016的净利润全部为非经常性损益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富士康2015和2016年的净利润为零,满足不了“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的条件。

二是与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现象

同样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独立性的要求如下:

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发行监管对公司独立性的基本要求:

那么富士康是什么情况?招股书是这么写的:

富智康注册于开曼群岛,于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038.HK,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富智康62.78%的股权;根据富智康2016 年年报,富智康为全球手机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服务供货商,为客户提供有关手机生产的完整制造服务;报告期内,富智康与富士康股份生产并销售的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面向不同的品牌客户,富士康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主要面向某美国知名品牌客户生产并销售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富智康存在为富士康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代工服务而生产上述美国知名品牌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的情况,但并未以其自身名义从事该品牌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的生产及销售业务。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就是富智康和富士康是兄弟公司,并且同时从事手机代工业务。这就是典型的同业竞争现象,在A股绝对是不让过的,但是富士康仅仅股东除了个承诺就解决了。

其他的诸如成立不满三年,插队,审核快,都是在规则框架内,不再讨论。

Q:那富士康上市这件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简单的利弊之分,更多的是屁股决定脑袋之后的选择。从战略层面来讲,追求的往往的是结果正义,哪怕是用了一些特殊手段,只要是为了追求国家利益,都是可以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富士康上市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我的屁股坐在金融行业,金融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叫做”预期“。如果金融的核心在定价,那么定价的核心就在预期,合理的预期是良好的价格机制形成的基础。比如你预期房价会涨,你才会砸锅卖铁的去买房,你预期这家公司未来业绩向好,股价会涨,你才会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合理预期产生的基础,特事特办太多就会坏了规矩,整个市场没有了价值尺度,就会乱。当大家没了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办事,这个金融市场还谈什么繁荣?



缺钱就上市呗。富士康这种肯定让过的,你看看富士康有多少工人就明白了。毕竟富士康以“国内薪酬”水平过高,几次向政府提出想把厂子搬到东南亚去。虽然最后好歹是挽留了,但最后肯定互相有“利益”交换的。A股上市就是其一。深圳龙华科技园、郑州、深圳鸿观科技园、惠州龙溪、佛山、中山、南宁、昆山、淮安综合保税区、南京软件科技园、常熟厂区、杭州钱塘科技园、上海松江科技园、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太原、晋城、烟台、北京、天津滨海、廊坊、秦皇岛、营口、武汉、嘉善、重庆、成都、龙华科技园、衡阳、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南阳、重庆综合保税区A区、河南鹤壁、江苏阜宁光伏科技园、河南济源、河南睢县、山东菏泽。这些地方的富士康工厂。工作人员就达到二百三十万,加上上下游企业,服务这些工人的工作者,最后的总数何止千万。对于这个世界一切有脑子的政府来讲,都是“宁愿要5%的通货膨胀,也不要5%的失业率。”要知道上千万人失业,带来的社会动荡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这次上市,是顺理成章的。



所有的这种绿色通道,都是在啪啪啪打着所谓的上市公司制度化,上证所规范化的脸。你要绿色通道,ok,那就和器官航空运输一样,像军人优先排队一样,制定办法,明确规则,确定标准,谁可以走绿色通道,绿色通道要多久,绿色通道可以节约什么资料的提交,而不是拍拍脑袋,哦,这是大户,绿色通道。



从两个方面来看富士康的特事特办。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企业,人工成本已经没有吸引力,资本逐利必然会搬迁工厂,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大量失业,在失业的问题上,给中产们这种王炸,他们能从头再来,而给底层的百姓,后果造成社会动荡,这是国家当下正面临的问题。正好A股标的稀缺形成的高估值作为补偿,一来能让富士康觉得不亏,二来,它作为行业标杆,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表明老大们的态度。再来,也是助力产业升级的帮手,还有他是台湾的。再从资本市场,看了一些回答,说践踏规则,我有不同看法,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A股从出生那刻开始就和其他国家的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的产物必然带着资本主义的天性,公有制生吞难以消化,且不说美国股市是靠多少尸骨堆出来的成功,以当下的局面,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天朝,想让一两代人完成投资观念的升级是没有可能的。倒逼是这些年最有效的改革方式。至上而下因为很多因素,最后传导下去的效用都大打折扣。而至下而上,能调动起每个毛细血管的动力,这需要极高的执行力,而执行力这东西是资本主义最羡慕咱这的。所以看这问题,如果最终老百姓整体是受益的话,这个政策就是好的,没有对错,只看利弊,规则是可以改的,可以改的,可以改的。



曾在某部级国企工作多年,听过无数次大领导讲话,印象最深的有三句。一,我们这么大的企业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事要一事一议。之后我才知道,几乎所有事都是一事一议,一个人一个标准。二,你们要记住,屁股决定脑袋。这是我升到基层中层干部的时候,培训毕业典礼上领导说了三个小时的核心。三,你们这些做市场工作的同志要学会外部营销,但是更应该学会内部营销,内部营销比外部营销重要的多。这是我们一个副部级顶头上司被一个其他部门正处级负责人怼回去后跟我们说的话,我们的顶头上司排第三,那个处长的老大是第一,所以我们老大屁也不是。上面这三句话都是副部级领导说的,其中一位还曾是某国级领导人的秘书,所以我是认可顶级人才在政府这句话的。



为了政绩和短期效益,无视规则和公平。贫困县优先、独角兽直接上市等短期看似高效、可以立马出政绩,也可为证券市场带来差异化的投资标的;但上市标准的模糊、人为操作空间的加大、短期政令或窗口指导凌驾于法律规则之上,架空现有制度的后果将不可避免地动摇市场根基,为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拉开新一轮市场乱象的序幕。



应该说是TG走的一步高招,这是一箭三雕的一步棋。这三个雕分别是就业,产业,和台湾。第一只雕是就业。富士康在全国关系到一两百万人的工作,这还只是直接就业,围绕着一两百万人的服务人员,再加上所有这些人的家属估计近千万。保住他们的饭碗是任何负责任的政府至关重要的任务。那些相信富士康关了“血汗工厂”,组装线上的打工妹们就都能直接去学python写软件当白领,换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纯属“胡不食肉糜”的糊涂虫。第二只雕是产业。机电产业目前是中国出口各行业中的绝对冠军,电子整机制造是中国电子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之一。富士康又是电子整机制造中的旗舰。富士康本身就为大陆相当多的品牌提供装配服务。(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但富士康的客户可不光是苹果)而从富士康跳槽出来的技术员,也正点点滴滴地增加着中国整个电子制造和供应链的效率。假如让这样的企业搬到其他国家,绝对是愚不可及的资敌做法。第三只雕是台湾。台湾经济空心化已经相当严重。仅存的竞争力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这些虽然产能已经大部分在大陆,但是总部依然在台湾的公司。台湾大公司的总部在台湾提供不少的薪资不错的就业机会,这些现金流是台湾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台湾小确幸们开的咖啡馆/奶茶店/小吃街只不过是这些源泉的下游,一旦源泉来水减少,下游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干涸。一个缺少资源的小经济体毕竟不能仅仅依靠甲在乙的店里喝杯奶茶,乙到甲的店里喝杯咖啡支撑下去。随着富士康及类似的台湾公司大陆分部在大陆上市,他们体量比母公司大得多,相当多的这种总部工作机会必然移向大陆。这一招对台湾经济的釜底抽薪,其效果几年内就能看到。而台湾经济明显落后于大陆的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是统一之后能够成功收拾人心的前提,无论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当然,凡事都有两面,不可能只有好处,不付代价。代价就是排队了两三年等着上市的一批公司,眼睁睁看着别人奉旨插队,当然是非常不爽。后门一开,上市规则的严肃性,肯定是打了折扣。另外,政府为了把这个指标性的企业上市做好,估计市盈率也不会低,所以未来股民运气如何,也需要等着看。



康康:大路,我得走了,你已经养不起我了,你老婆管的越来越严,我现在漱口都用不起天九翅了!

大路:康康,你别走,我现在是没什么钱了,但我儿子这两年挣了不少钱了,我给你指条路,你去骗他的钱去吧,只要你不走,怎么都行



如此闪电过会,而且不顾证券法规,且在两会期间,凡此种种,都是有意打造一个特殊样本。如果单看富士康,确实有给富士康甜头进而保就业的考虑,而且不无借助富士康实现工业互联网大转型的想象。如果与中概股回归、为独角兽开辟绿色通道结合来看,这分明就是一局大棋。一方面,利用优质企业回归上市,进一步做大内地资本市场,这不仅是证监部门的政绩需要,也是大国崛起时代的标配。否则,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市场,多尴尬。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向来都是政策市,任何政策背后背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目的。2015年的人造股市繁荣曾被寄望用于化解国企债务。如今为独角兽企业开设绿道通道,既是为了支持新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也是借此为某些产业持续输血。当然,这些所谓的中概股、独角兽多半也会欢天喜地回归A股,除了散户钱多人傻、一二级市场不对称、收割能力一流之外,剩下的原因你也懂的——看看雷军丁磊李彦宏们这几天的表态就明白了。



任何看似不合理的事情,背后一定有更多的利益考量和驱动,不要被表象迷惑。

看到很多朋友在强调什么【不合规】,没有【明确政策】,【金融法则】,【中国就是人治没有法治】之类的言论,我觉得特别可爱。

如果这些朋友不是干金融这一行的话,那么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想法,大家的本意只是期望有法可依,遵守规则,甚至特事特办也没问题只要事后制定相关约束即可,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诉求,非常正当,在这里要对你们的契约精神与态度表示赞赏。

但如果自身就是金融从业者的话,那么很可惜,你的言论证明你根本不了解金融行业的本质,并且对于事物的看法太过流于表面,不懂变通,吃这碗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1.本次上市确实是不完全合规的,并且打破了很多惯例,甚至可以直接说是打了现有规则的脸,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这是事实。

OK,那有没有想过,冒着违规和打脸的风险,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因为这么做的收益高过了风险,明确告诉大家了A股欢迎高科技企业,最好是大家都回来上市圈钱(对,就是割韭菜,我喜欢实话实说),和政府联手把A股的池子做大做好,能让股市成为政府手中更好用的工具,创造更多的价值,前几天刚发了科技独角兽快速通道,也是这个意思。

效果不错,丁磊李彦宏都在公众场合表示了回归A股的可能。

并且建议结合前一阵台湾方面的一些新闻来看这件事,富士康是台企的标杆,A股如此高效的帮助富士康,本身也有很大的政治含义在里面,富士康的案例很有可能是个案,之后的机构即使快速通道,也不会快成这样,参考360回归。

2.如果不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这次富士康光速上市的大背景,除了欢迎科技企业来A股,以及给台湾一点威慑以外,还有就是要靠这个留下富士康,因为富士康正在逃离大陆,想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去以节约成本,印度的百万人工厂据说已经开搞了。

富士康在大陆有几百万雇员,并且结合上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以及所有富士康雇员的家属,可以说有近千万人靠着富士康过日子并不夸张,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壮年工人,这些人被淘汰后所产生的的社会动荡,是我国追求稳定的政府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需要想办法留住,或者说拖个一段时间给我们转型。

稳定压倒一切,是我国的基本态度。

3.如何留住?

政府想留住富士康,让他们不要走,但是大陆工人的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是事实,那么其中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帮助他们快速上市,然后伺机在二级市场套现,大捞一笔,这笔金额可能是上千亿,买单的会是各种投机分子以及韭菜,当然也会有一些金融机构。

别忘了我国的股票市场可是连PPT公司都能几千亿的神奇的市场,360回归后的股价大家也看到了,根本就不是合理价,国家这么做,可以说是物尽其用,还省了一大笔支出,让很多人去愿赌服输,这非常精明。

另外上海陆家嘴那边在建了富士康科技大厦,陆家嘴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一般十几年前就规划好了,我猜这块地,也是留富士康的好处之一。

4.国家就不考虑法规的问题吗?

一个国家做任何事情,都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破坏法规的利益高于代价,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突破一下呢?另外别忘了法律是谁定的,能定,就能改。

而且法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所有人都遵守的规则以期达成共识提高效率的工具,再本质来看就是追求效率与收益,所以如果有更大的收益或者更大的危害,那么法律本身也要让道

拿这个来指责我国政府的那些所谓理智人士,我也要很遗憾的告诉你,但凡你有点国际视野,或者稍微多关注下新闻,也能看到世界各国包括民主灯塔也是这么做的,在很多关乎国家利益的地方,政府是可以越过法规并且一定会这么做的,华为的事情,棱镜的事情,中国收购别国企业遭到美国阻拦的事情,屡见不鲜。

抗议是正当的权利,但别当瞎子自欺欺人。

5.拿着什么金融底线之类说事儿的我真服了。

是不是天天背材料把自己背傻了?金融从业者是最应该灵活变通的一批人,因为我们都是金钱的信徒,为了利益就是应该拥抱变化的。

在规则好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拥抱规则来挣钱,在规则变化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调整自己去找新的机会,资本本身就是狡诈,残忍和逐利的,别搞的自己成卫道士了。

金融行业唯一不变的是逐利的态度,其他的都只是我们逐利的工具,这是一个非常丑陋又非常刺激的丛林法则行业,高收益对应的一定是高风险和高波动。

另外西方纯市场经济的那一套别往我们国家生搬硬套,国情完全不同,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想法及高执行力,早就被西方带节奏玩死几十次了,看看隔壁的日本。

真的是搞不清楚状况。

6.至于嘲讽我国政府一贯强权不关注民意不民主的,看看人家一人一票的,我都笑了。

民主就是正确的?民意就是正义的?别逗了,要是我国大几十年前实行了民主,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把所有资源投入原子弹氢弹里面,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我国勒紧裤腰带支援非洲,很多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远见的事情,都会被只看眼前的短视的人所视而不见,而他们往往是多数。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有远见的政治主体来统一协调资源,不能有什么好东西都自己先拿来填肚子,这是做生意!

西方政客为了获取更多的票数,一定会更多的讨好自己的选民,第一优先级是选票,而不是把国运放在第一优先级,为了选票,可以做出一切荒谬的承诺,反正自己下台哪管洪水滔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先进国家在大策略上显示出了惊人的短视和愚蠢,因为他们的首脑眼中第一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看看英国脱欧?一个平民的同意票就可以抵消首相的反对票,两个平民就可以盖过首相,追求绝对的公平,本身就TM不公平且荒谬。

例如一款理财产品,我明确指出协议有漏洞,标的物存在虚假,高风险低收益,让大妈不要买;然后两个啥都不懂的大爷嚷嚷着这么豪华的公司跑不了,买了没错,然后大妈一想2人说买,1人说不要买,那还是多数人说买,我还是买吧。

外行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士的票数权重一致,这不瞎闹吗。

7.我国快速崛起的一大原因就是有远见有胆识且拥有铁腕高执行力的中央政府,美国修个高铁你看看,有钱有技术也没用,民主足够你100年都无法统一意见;而我国政府做点什么事儿,我们撑死了骂政府吃饱了撑的钱多了烧的,但是不会有人质疑政府做不到。

在我国底子还不够厚还需要奋斗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有远见的强势政府来调配资源,这是从国家的利益角度出发,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去用舆论监督,因为权力集中本身也是双刃剑,权力从来就不是善茬。

从个人的实际利益角度出发,我们要么顺着政府趋势赚赚钱,要么趁早该走走,虽然国外也并不是什么天堂。

政府犯过错吗?犯得数不胜数,我平时骂起来也很起劲,但是一码归一码,功过相抵,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

另外在当今世界,已经找不到比中国更有机会的大国了,你看看大批归国人员就能看到,他们也不是回来做好事的,而是确实发现了机会想要搏一搏命运的。

至于那些没怎么真正出过国,把国外脑补成天堂,想走走不了,又不去抓紧积累资本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成天无脑喷政府跪舔外国的那些,我倒是不觉得你有啥不好,只是心疼你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那么多拉圾公司上市,你们没意见。一个真正做实业的知名企业,一个解决中国几十万人就业的企业,审批快了点你们就有意见。

扯什么不合规定,哪条不符合?“国务院批准除外”不是规定?

再说,说得以前就是按规定办了似的。联通混改,直接打证监会的脸,不一样通过了?

第三,洗脚的都上市了,它们合规定?人家做苹果手机的,怎么低端了?

昨天手机党随便说了下。今天来正式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答案中大部分是骂的。有人总结得好:一是投行的,老子们没日没夜的搞几年,你们这样30多天就过了,让他们赚个屁的钱。二是认为公然违反规则,开后门不服的,要求明确什么样的人能开后门什么样的人不能开。

焦点是富士康上市,合不合规,合不合公平正义。那么,这个事,至少有三个维度或者层次来看。

所谓正义,至少分两个层面: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就是说第一,富士康这个企业从实际情况考评,能不能上市,该不该上市。第二,它能上市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程序上市。

第一个问题,富士康这个企业如何,能不能上,该不该上?在我看来,该上。1,是它是做实业的,我们天天说要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现在一个实体真上了,你们却说不该?2是它的经营情况的质量,跟已经上市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比,它至少排在在前三分之一。3,卖面包的,做扑克牌的都能上市,一个做苹果手机的,你说不能上市?

第二个问题:程序正义。富士康上市合规吗?这个大家的意见最大。说实话,36天闪电过会,所有人包括我本人第一感觉,这也太特殊化了,肯定是走后门啊。但我看了一些分析后,对这个结论反而不敢坚持了。因为36天过会,快是快,但也不能说快就违规吧。3.8日满3年,然后就过了。但人家有3年,不违规。财报也有3年的。另外,法律中还有一个国务院特批的例外条款。

所以,这个事,我本人认为确实有特别待遇,但还不算太违规。跟我之前见过的联通混改,某公司既不是借壳、也没走ipo就直接上市了这种公然违法行为,还是要强一些的。

第三个问题: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产生冲突时,就会引出第三个问题:是实体正义优先,还是程序正义优先?

我假定富士康这次上市不是合程序规定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富士康该上市,可是不合规则,怎么办?答案只能有两个,一是程序优先,不合规定就不能上市。二是实体正义优先,改变阻碍实体正义实现的程序,直接改规则或者规则未改前先特殊处理。简单说,就算骂,也有两种骂法,一种是以程序为基点骂人家开后门,另一种是以实体为基点骂规则。

我选择骂规则。目前中国这套上市规则,上过几个好公司的?这个规则,把好的公司比如阿里腾讯百度等都赶到境外上市了。国内上市的都是垃圾,还好意思为这个规则叫好?

退一步说,不拿科技互联网企业说事,目前这套上市规则,上的都是什么企业?卖面的,做扑克牌的。这样的企业,除了给股东套现,看不出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有人会说,做扑克牌融资后转型互联网娱乐了。那我要问,一个从没做过互联网娱乐的扑克牌公司,融资给钱它让它去做互联网娱乐,为什么不直接上一个做互联网娱乐的公司?至少人家做过几年,你可以审核它过去的经营,比你一个从没做过,将来结果如何都不知道的去做要好吧?再说了,这些个,A股融资做的项目,有几个做成功了的?

再说那个什么上市公司必须盈利,上市后亏损两年退市的规则,完全是扯蛋。哪个行业哪个公司能保证一百年年年赚钱?经营有周期,初期亏损或者周期性亏损,是难免的。你要退市,人家只好做假避免退市,这就是逼着人家造假。

所以,退一万步,退一万万步,即使富士康上市真的违规了,我觉得要改的是规则,而不是富士康。富士康可以不上中国股市,但中国经济少不得富士康这样有市场解决大量就业的实体经济,中国A股也少不得富士康这样的做实业的公司,不然,A股都是烂公司。

你们炒烂公司也就算了,还不准世界级的公司进来,没有道理!

另外,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不同人不同角度肯定有不同看法。但我看到回答中有一种人搞很无耻的道德绑架:我反对富士康违规上市,其它没有意见或同意的,就是奴才。

自以为充满了满满的正义感,其实才是真正的奴才。历史实例:1958年大跃进,就是直接跑步进共产主义,多么伟大正义的事啊,道德感爆棚,结果呢?我一直觉得道德感太强不是个好事。这个世界,大部分坏事都是自以为是好人的人做的。 另外,从逻辑上说,你原本是奴才的话,说不说反对意见,都还是奴才,不会改变你的身份。 所以,你说你的意见,也要允许别人说跟你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



大陆不是十年前那个大陆了

现在大陆用工成本越来越高

几十万人每人多一万就是几十亿的成本

我觉得一个大陆工用工成本比起一个越南工每年至少多2万rmb应该肯定是没疑问的

百万人差不多就要多付出200亿 富士康普通工也不是要求素质很高的 阿三不知道 但是相信越南人干起来不会比大陆差

何况在这么多钱面前 什么都是狗屁

韩国日本这1-2年在大陆关了不少厂 跑去东南亚了

但是富士康能走吗?可以说一个富士康至少间接养活了好几百万人

富士康走了这么多人失业怎么办 税收怎么办 富士康要是迁厂,影响可以说是地震级的。

那就给郭台铭一个政策 去股市割韭菜 只要不出什么幺蛾子

老郭割个数千亿,问题一点不大 十几二十年的利润基本妥妥到手 墙内损失墙外补 也就不走啦

特批上市 换老郭至少15年不撤资

都门精着呢



很少有人点到,这是对老郭的一个挽留,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只有一个回答的文末提到“特批上市 换老郭至少15年不撤资”。而利益集团这么着急开这口子,可见背后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至于支持啥啥啥,那只是表面的理由和说法,而且是以包含在一个更大些的名义操作的,这样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并隐藏真正的动机。但是注意:插队名单几乎是指定的,而不是只要符合它公开公平的条件。所以,你得看到背后真正的最主要的核心原因。



联通特批、360借壳、富士康快车道,对制度建设当然是负分。最多不予评论,但叫好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假如我们连不参加撒谎的这点勇气都没有,就真的一钱不值,无可救药了。那么,就应该受到普希金的蔑视:“干嘛赐给牲口以自由?它们世世代代继承的遗产,就是带响铃的轭和鞭子”。 via@曹山石



此口一开,各种“独角兽”都有理由可以走特批通道上市,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这些公司背后的权贵资本。利益集团进行政策游说,从来打着是利国利民的旗号,捞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颠峰。

走到今天再过一年就是70年了,信心满满的迎接小康,迈向下一个阶段的路上,多少人觉得站起来了,自信了,有希望了。

但是,矫枉过正不一定好啊,几十年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离开哪个时代的成就都塑造不出今天的家!别随便翻、别随便否、更别随便破坏规则啊!说真的,加几年我反而觉得挺正常,时代变了,寿长了,政策稳定点挺好。




“大棋论”、“这就是政治”、“赌场还要警察?”,这三种想法就别评论了。股市里不适应规则,人要么死绝,要么不玩,就事论事的时候上述言论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不守规矩对金融市场最大的破坏-估值体系被扭曲。富士康,乃至任何公司上市,作为投资者都是欢迎的。但下面匿名用户说得好,特批快速IPO,赌场规则坏了。股民,尤其是无法便捷做空的中国股民,天然就是国运的死多头。我看到那个答案下面,有讽刺答主年轻,不懂ZZ,不理解富士康之伟大的,只觉得可笑。人在赌场,是不会拿钱去对抗规则的,这样做的都死了。但抽身出来,我们有理由,也有义务去指出其规则之不合理性。富士康当然可以上市,但为什么,根据哪条规定可以特批加速IPO,这是每个股民/公民都有义务去监督的问题。



充分证明台湾的那些首富都是靠着大陆的输血膨胀起来的,给地,给人,给贷款,给市场,现在还给上市,以后给什么呢?有一天你给不起,这些外企照样跑到印度去,难道我们也出一个特朗普玩制造业回流吗?



上市就是获得零利息贷款。。。说白了就是全民补贴富士康 间接全民接盘潜在失业的富士康劳工。。。顺便稳定美元收款。

在当今的中美贸易战情况下,稳定美元收款机器,非常非常重要。

富士康的营收是美元。。。

毕竟是全球性质的代工企业。。。



反正A股有的是韭菜,你割我割大家一起割,直把韭菜割的嗷嗷叫!什么是独角兽,什么是新兴产业,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么,有相关的准则么?没有!领导说它是它就是;领导说它不是它就不是。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没有合理的监管准则,独角兽就是吃人兽!中石油不好么?在海外它大量的分红,好得很,在国内它是吸血鬼!老板说我要终生做老板,它就是这么牛!



不要说富士康这件事特例了。

从前两年开始,国内很多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的出台,已经不是向某些行业或某类企业倾斜了。

简直就是指名道姓的说哪几个企业吃肉了。

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和补贴是最明显的。

说实话你我都懂,绝对的权力催生什么?



公司员工,十二年。多少有点了解。

肯定为圈钱而来!

上市的应该是其一个子公司,什么工业互联网…原没有叫这名的事业部,要么是某事业部改名而来,要么是近几年新成立的。

上市初,财报会好看的,郭会通过内部交易输血的。现在各事业群之间就有这么干的。

其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真实状况不了解,但是不可否认富士康的转型并不是很成功,营收及获利都有瓶颈!

现在越发浮躁,大规模涉足资本市场,投了不少科技公司…老郭以前说过要踏踏实实做制造业,但还是抵挡不住诱惑,想赚热钱,快钱而己。

顺便说一下,中国从国家到企业家到民众都必较浮躁,国家想新技术领先,实现国家层面的弯道超车,企业及创业者想占对风口,做自由飞翔的猪…。

这些工业4.0,AI,大数据,无人驾驶泡沫比较严重吧!会不会爆?

回到题上来,希望富士康融到钱能用于提升自身制造竞争力吧,别虚头八脑地玩个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割几茬韭菜,祸国秧民!



一个做代工的薄利企业,想想大A新股标准的23倍市盈率,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万一再借着概念助推,已有媒体号称40倍市盈率不是问题。成立不足3年,前5大客户与前5大供应商占比没公布,摆明必过的IPO,数据却不如被否的一些公司。想到最近朋友说的一句话:你没名气时,各种审核、整改。你成名后,各种绿灯特例。当时他说的是影视、文学领域,现在感觉放股市发行领域也挺合适



联系最近出台的各种政策,管理层要表达的政治意图是,全力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实体企业的发展。

高层试图在挽救前几年政策所引起的制造业大幅度衰退的局面,现在就是政府在抢时间尽可能的保住制造业。



a股的政策几乎一直在变。特批上市这个,其实一直都有,富士康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股市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各路人马借花献佛,借鸡生蛋又相互厮杀的斗兽场。间或有几个真正的优秀上市公司,也被淹没在了混沌里。管理层的肆意妄为是可以制造人工牛熊市的,按照今年的态度,依然还是个熊市,如果今年有一大批巨型中概股回归,存量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肯定会因此有一个进一步的压低,而如果新股发行节奏不变的话,不排除今年下半年会出现破发的现象。也就是说,按照证监会目前的做派,今年上半年可能还能横盘,下半年就是掉头往下的故事了。那么防守反击式的投资方法,应该大概率会适合今年的市场。中国股市跟中国足球似得,都是中国特色背景下的产物,跟国外的类似机构相比,只存在表面的相似性。



不是不欢迎你富士康上市,作为正常的股民都知道可选择的标的越多越好,但是这种上市一定要符合流程,要符合程序正义。

东北怎么毁的?官僚化,特殊化,一切都要走后门。君不见这次闪电过会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走后门,上面已经有回答解释了各种意义上的违规,而这一切“违规”的行为到头来不过是自毁长城罢了,这给股民一种上面想干啥就干啥,上面可以为了特殊缘由可以无视现行法律的思维。

不要到了最后仅仅用一句富士康的上市符合国家利益来解释,这种解释很苍白。怎么不见你上交所把万达商业也闪电过会了?莫非万达员工少? 我希望A股的空气越来越好,一切的一切在法律之下运转,公平,公正,公开并不是一句说辞,而是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的,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