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1 November 2012

日本科研的秘密:与经济发展相匹配

日本文部省曾在2001年提出的《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了一个“在50年中出现30名诺贝尔奖自然科学三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奖)获奖人”的计划,当时曾经被日本媒体认为有点不切合实际。但从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野依良治之后一直到今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山中伸弥,日 本已经有9人在这段时间获得了诺贝尔的自然科学三奖。而且这里面还没有计算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南部阳一郎,因为南部现为美国国籍,虽然他的获 奖工作其实是在日本开始进行的,但是根据日本文部省的计算口径还是不能算“日本人”。即便这样,看起来日本文部省的“三十年计划”似乎能够实现,甚至都还 有可能提前完成。
诺贝尔三奖在自然科学的这些领域是最权威的奖,但不少人觉得那些连名称都很难读顺溜的发现和发明,也许在几代人之后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什么,但眼前到底有什么用就很难说了。其实认真地看一下历代的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奖的获奖项目中,实用的项目并不少
当然更不能把日本文部省的那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当做一种“政绩工程”了,在日本那种高级公务员和政治家的作用与权力被区分开来的社会组织结构里,搞政 绩工程不容易,也没有必要,实际上山中在受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句话倒确实是很值得注意的,因为这句话才反映出了文部省那个计划的真正目的。山中的原话 是:“原来我是一个没有名气的研究者,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援就不可能获奖,这个奖是授予日本国家的。”这句话并不完全出自东方人所特有的谦虚,因为在这几年 的日本诺贝尔奖得奖者的记者招待会上从没有人这么说过,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资助基础研究方面也素以小气而著称。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在 获奖的iPS细胞方面做具体工作的确实是山中和他的研究团队,但是没有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援,起码山中无法这么快就得到诺贝尔奖,要知道现在离山中教授制造 成功iPS细胞才只有5年!而曾经给电子工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的晶体三极管都是在论文发表之后八年才获奖,而且在获奖的当时三极管已经投入了实用。
在日本得到过的18次诺贝尔奖中,和平奖一次,文学奖两次,经济学奖为零,生理学或医学奖两次,物理学奖六次,化学奖七次。其实从这些数字中就可以 看出一些名堂,日本人的思维方法的传统概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概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日本人拿不到经济学奖很正常,日本人就把精力都放在自然科学 三奖上。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奖次数几乎一样除了说明日本学术界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做过的工作之外,还说明了日本在制造业上的实力的由来。
日本、韩国和中国这三个东亚国家都把立国之本放在制造业上,经常还要比较一下谁的制造业水平更高一些,实际上这三个国家都知道单纯工矿业制造业的局 限,都想有所突破,方向就是现在掌握在欧美老牌发达国家手里的生物化学领域。韩国和日本都期望着能在生物化学方面走进世界前列。日本这次因为iPS细胞而 获得了诺贝尔奖,而2005年韩国曾经发生过的那起很有名的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则是牵涉到ES细胞,也和竞争诺贝尔奖有关。韩国和日本都把振 兴未来产业发展经济的期望放在了是否能够在生物化学方面有所突破上,ES细胞和iPS细胞恰恰就能够帮助做到这一点,这种细胞能够应用在再生治疗,难病的 病因究明以及新药开发这三个方面,说谁掌握了这个技术,谁就掌握了生物化学的将来并不过分。而且山中教授所制成的iPS细胞还没有ES细胞所有的伦理学上 的问题,应用的前景就更为广阔。
日本没有什么资源,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买入资源和能源,经过加工之后再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从而赚取附加产值。这个过程当然要盈利,也就是说日本的国际贸 易收支一定要是黑字才行,但是2011年日本的国际贸易收支却出现了24927亿日元的赤字。但是有人计算了一下日本在医药品方面的国际收支,发现 2011年日本在这个领域的贸易赤字已经比10年前的2001年增长了五倍,达到了13660亿日元,光这个赤字就已经占到了日本贸易赤字的一半以上。日 本每年医药品的出口在3700亿日元左右,但进口在不断增加,光这五年就增加了7300亿日元,主要是用于从美国和德国进口昂贵的抗癌药。日本是一个制造 业大国,不少领域都世界领先,但基本上都是工矿业的制造业,在医药品方面的水平却很一般,生化制品就更落后了,日本的制药企业都不是世界性的大企业,在抗 癌药之类的先端药品方面只能依靠进口。
现在日本每年的医疗费开支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亿日元,因为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增长,所以这笔开支还在以每年一万亿日元的速度在增加,这样不但使 得社会保险方面的开销不断增加,而且这些开销中的很大一笔又为了购买抗癌药或者其他先端药品而流向了欧美国家,而且这种倾向在目前还看不出来有能够扭转的 可能。
这还不光是一个资金外流的问题,随着社会成员逐渐变得更老龄化,外部竞争的加剧以及壮劳力的减少使得维持传统的制造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样日本就只能把目光投向能够带来高附加产值的生化和医药产业,这就是日本政府这些年来不遗余力地支援山中教授的研究的原因。
2006年山中成功地制造出了iPS细胞之后,日本政府把他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转到研究条件更好,更有名气,诺贝尔奖得主辈出的京都大 学,而且在2007年决定在5年内给予山中教授的团队70亿日元的财政支援,这次山中教授获奖后,日本文部省又决定给予山中教授的团队300亿日元的财政 援助,日本政府的这种手笔是很不常见的。不仅如此,文部省还主动向京都大学以及山中的研究团队提供法律顾问,指导并帮助他们将与iPS细胞开发有关的技术 在美国德国这些制药大国全部注册了专利以确保iPS细胞技术能够给日本带来好处。
几十年来维持着日本国际收支的是家电和汽车两大产业,现在日本的家电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没有了竞争力,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还能保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而山中教授的iPS细胞正是在这个时候给了日本人新的希望,当然这种希望会不会变成现实现在还不知道。
-----------------------------------------------------------------

而国内,共匪很少重视科研的投入,难怪国内出不了诺奖获得者。中国的企业几乎就是一个巨大的装配工然后把装配而成的产品出口而已,核心技术基本依赖国外的技术及其原材料(比如半导体),共匪还沾沾自喜自己的经济如何如何牛,现在欧美市场不景气,立刻就让国内企业装配而成的产品的出口锐减,制造业一片低迷,狠狠的扇了共匪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