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危机的第二波浪潮席卷欧洲时,德国经济再次以其出色的坚韧抗震性成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洲的一根支柱;这种坚韧性当然离不开其保守稳健的宏观政策,正
如一些评论所认为的,德国对其上世纪20年代曾经历的恶性通胀仍有着深刻记忆。然而,德国经济抗震能力的秘密,或许更多地隐藏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之中,
这些企业普遍秉持保守稳健低调的经营策略,绝大多数是组织结构简单的家族企业,长期专注于特定狭窄领域,不追求短期业绩,也很少求助信贷杠杆实现快速大规
模扩张。这些企业多半默默无闻,却构成了德国工业的独特禀赋。德式中小企业的几大特征令德国经济拥有了抵御宏观波动和景气周期的超强能力:首先他们的低负
债率让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水平始终处于低位,也避免将个别企业的财务失败经由信贷杠杆而传播放大;其次,他们所选择的产品和生态位通常具有良好的抗周期能
力;最后,与其经营策略所配合的注重员工忠诚度的长期雇佣关系,让德国能在萧条期维持高就业率,这些因素,都让衰退带来的冲击在个体层面上被吸收,而不至
于造成连锁反应和大幅宏观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禀赋优势能得以长期维持,离不开其极为特殊的教育体系。德国有着全球最发达的职业与技能教育体系,也
保存了最完善的学徒制和在职培训制度,大部分孩子从十几岁起便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早早被训练成熟练技工,就业之后还会在企业和工余学校接受持续再教育;这
种体系下,一方面雇主因投入了大量培训成本,会要求长期雇佣关系,而且长期雇佣也有利于保护其工艺秘密,而雇员的知识和技能资源也早就被锁定在某个行业当
中,很难再做其他选择。从这些角度看,正是独特的教育体系,以及发达与稳健的中小企业集群,成就了德国低风险、高收益的经济形态,对于正在向“精细工业”
转型的中国来说,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