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摆在“新型大国关系”最重要位置上的就是互相承认和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s)。但恰恰是这一点,目前还没法达成共识。对北京来说,最大的“核心利益”就是政局稳定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one-part
system),可在外交与国际场合,直接说出这样的国家“核心利益”颇令人难堪,于是就有些含糊其辞,希望美国人心领神会,可美国人偏偏假装听不懂。当
然,我能理解,要让美国公开承认和尊重这种“核心利益”同样是强人所难,不但违背了美国230年来的立国理念,也有背他这些年在世界各地打拼的目标。所
以,“新型大国关系”要想落到实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希望不是“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
上面说的是政府层面的事,但不管政府之间做什么,并不影响我们这些民间机构与民间写作者利用力所能及的平台,增进民间的交流,增加普通民众对对方的 了解,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公共外交”,从长远老讲,恐怕更有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在开放的社会与信息公开的时代,真正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最终还是取决 于民众的认知与公共意见。
过去十几年,我亲眼见证了大陆和台湾关系、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1997,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怪吓人的,后来几乎是一夜之间, 风平浪静,啥事都没了。我从那时开始意识到不报道真相、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媒体实际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很危险的。但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当时五千多个电 视台、报纸几乎都是官办的,报道的口吻千篇一律,弄得所有的人(除了北京和李登辉之外)都认为两岸这对“兄弟”肯定要再打一仗,好像不弄死几百万中国人就 对不起列祖列宗似的。
不久,两岸这对“兄弟”就如胶似漆了,倒是被喻为“夫妻”的中美两国开始磕磕碰碰,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媒体对中国不客气,中国官媒也开始大张 旗鼓地宣传美国人的阴谋和邪恶,弄得一些连美国在地球上哪个方位都不清楚的年轻人开始热血沸腾,一说起美国就咬牙切齿,好像他们的房子被拆、工资太低以及 政府的贪污腐败都是中央情报局的阴谋,恨不得立马渡海到美国,占领华盛顿,血洗白宫。
很快,媒体的风向又转了,中美这对“夫妻”不吵架了,我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同床”,但已经坐在同一张板凳上开始做梦了——中国梦同美国梦是相通 的嘛。“兄弟”不闹了,“夫妻”和好了,可媒体不能闲着,巧的是这时正好又跳出一个一衣带水的恶邻——日本。官方背景的媒体又起劲了,用当初指责“美国支 持台湾”的一模一样的口吻与句式指责美国现在又在支持日本……美国真是躺着也中枪啊。最后弄得一些喜欢吃生鱼片的人都不敢去中国人开的日本餐厅,担心被扣 上“汉奸”的帽子。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只能发出一种声音的媒体,没有能够在政治人物失误或者别有用心时坚持公正的报道,刊登不同的意见,实则扮演了很坏的角色。互 联网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虽没有非盈利(non-profit)机构从事“公共外交”工作,但我们有“非盈利”(no-paid)写作给外交 提供一点正能量。过去十年,我主要关注中国国内政治改革与民主化进程,但也写了几十万字的国际关系评论文章。
在海峡两岸紧张时,我写了大量的呼吁两兄弟坐下来谈,主张北京通向台北的路不必绕道华盛顿;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我认为同美国搞好关系是我们唯一 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日大闹时,我写了多篇文章提醒他们别玩过了……当然,我更多的博文,还是向那些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去看看的青年人介绍 我所有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认为,任何牢固的双边关系,必须建立在两国民众对对方的认知与理解上,无知、误解与误导只能导致偏见与对抗。
我有很多这类旨在增加中国普通读者对美国的了解、减少误会、缓解仇恨的博文。例如2008年时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量青年被主流媒体引导认为 美国的民主和言论自由都是虚假的,民众没有抗议权,针对奥巴马的批评和丑化行为会遭到打击报复。于是在不久后一次访问美国时,我穿上一件明显印有丑化奥巴 马漫画图像的衣服,绕着白宫走了一圈,还在华盛顿期间写了一篇抗议美国政府官僚机构的文章。我当天就把图片和文章发在博客上,很多年轻的中国网友通过图文 多少增加了对美国的一些了解,要知道,他们可是生活在一个“丑化”乡长都有可能被打击报复甚至送去“劳教”的地方——谢天谢地,在网友的鼓噪下,“劳教” 好像已经废除了。不过,我得对奥巴马说一声对不起,我不是真不喜欢他,我只是利用了一下他。有点不地道,但我知道,美国人的总统就是用来“利用”和批评 的。
再如,前段时间美国的退休国防部长盖茨写书点评美国政坛人物,几乎把从总统到国务卿的所有白宫人物都批评了几句,这件事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上被报道的 比较多,这当然没什么,也符合事实,但一些试图由此引申出美国的民主制度虚假,以及美国政府在欺骗民众等等的做法,就过了,会给信息不全甚至连思考都被限 制的部分中国读者留下错误的认识,这个时候,作为博客和微博作者,就有必要点醒一下:你没看到人家一个退休的国防部长都可以揭露现任政府的内幕,直接批评 总统和国务卿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新闻联播可以增加幸福感,但如果不结合老杨头的博文看,你可能很快就变成幸福的傻子。这些年,像我一样的成百上千的网络写作 者,多多少少对中国普通人理解外部世界做了一些贡献。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一些人试图靠制造舆论来激起仇恨、转移视线达到其它目的做法,恐怕都不会那么顺 利了。“公共外交”不仅仅是做政府无法做的事,还要设法避免政府做一些不太好的事。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民众的意见对当局的外交决策具有更加直接的影响,但我们痛心地看到,就在中国的一些网络民调显示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好感在上升时, 美国人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比例却在增加。中国有一些外宣计划,也投入了不少钱,但由于他们不理解海外的生态,或者不愿意去理解,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官 僚作风,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做多少错多少,更有一些起到了反面宣传的效果。我认为增加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的这种工作,还得由当地的华人华侨以及像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以及老一辈中美问题专家和美国外交官来做比较好。美国的媒体看中国也应该全面,不能抱妖魔化的心态。
在中国,我们这些博客作者走的还是草根路线,影响的是巨量没有多少影响力的普通人,不过,我相信,当成千上万没有影响力的普通人了解到真相,接受到多元,并开始学会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声时,他们不但能够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政策决策者,其本身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
上面说的是政府层面的事,但不管政府之间做什么,并不影响我们这些民间机构与民间写作者利用力所能及的平台,增进民间的交流,增加普通民众对对方的 了解,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公共外交”,从长远老讲,恐怕更有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在开放的社会与信息公开的时代,真正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最终还是取决 于民众的认知与公共意见。
过去十几年,我亲眼见证了大陆和台湾关系、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1997,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怪吓人的,后来几乎是一夜之间, 风平浪静,啥事都没了。我从那时开始意识到不报道真相、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媒体实际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很危险的。但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当时五千多个电 视台、报纸几乎都是官办的,报道的口吻千篇一律,弄得所有的人(除了北京和李登辉之外)都认为两岸这对“兄弟”肯定要再打一仗,好像不弄死几百万中国人就 对不起列祖列宗似的。
不久,两岸这对“兄弟”就如胶似漆了,倒是被喻为“夫妻”的中美两国开始磕磕碰碰,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媒体对中国不客气,中国官媒也开始大张 旗鼓地宣传美国人的阴谋和邪恶,弄得一些连美国在地球上哪个方位都不清楚的年轻人开始热血沸腾,一说起美国就咬牙切齿,好像他们的房子被拆、工资太低以及 政府的贪污腐败都是中央情报局的阴谋,恨不得立马渡海到美国,占领华盛顿,血洗白宫。
很快,媒体的风向又转了,中美这对“夫妻”不吵架了,我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同床”,但已经坐在同一张板凳上开始做梦了——中国梦同美国梦是相通 的嘛。“兄弟”不闹了,“夫妻”和好了,可媒体不能闲着,巧的是这时正好又跳出一个一衣带水的恶邻——日本。官方背景的媒体又起劲了,用当初指责“美国支 持台湾”的一模一样的口吻与句式指责美国现在又在支持日本……美国真是躺着也中枪啊。最后弄得一些喜欢吃生鱼片的人都不敢去中国人开的日本餐厅,担心被扣 上“汉奸”的帽子。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只能发出一种声音的媒体,没有能够在政治人物失误或者别有用心时坚持公正的报道,刊登不同的意见,实则扮演了很坏的角色。互 联网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虽没有非盈利(non-profit)机构从事“公共外交”工作,但我们有“非盈利”(no-paid)写作给外交 提供一点正能量。过去十年,我主要关注中国国内政治改革与民主化进程,但也写了几十万字的国际关系评论文章。
在海峡两岸紧张时,我写了大量的呼吁两兄弟坐下来谈,主张北京通向台北的路不必绕道华盛顿;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我认为同美国搞好关系是我们唯一 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日大闹时,我写了多篇文章提醒他们别玩过了……当然,我更多的博文,还是向那些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去看看的青年人介绍 我所有见所闻、所思所想,我认为,任何牢固的双边关系,必须建立在两国民众对对方的认知与理解上,无知、误解与误导只能导致偏见与对抗。
我有很多这类旨在增加中国普通读者对美国的了解、减少误会、缓解仇恨的博文。例如2008年时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量青年被主流媒体引导认为 美国的民主和言论自由都是虚假的,民众没有抗议权,针对奥巴马的批评和丑化行为会遭到打击报复。于是在不久后一次访问美国时,我穿上一件明显印有丑化奥巴 马漫画图像的衣服,绕着白宫走了一圈,还在华盛顿期间写了一篇抗议美国政府官僚机构的文章。我当天就把图片和文章发在博客上,很多年轻的中国网友通过图文 多少增加了对美国的一些了解,要知道,他们可是生活在一个“丑化”乡长都有可能被打击报复甚至送去“劳教”的地方——谢天谢地,在网友的鼓噪下,“劳教” 好像已经废除了。不过,我得对奥巴马说一声对不起,我不是真不喜欢他,我只是利用了一下他。有点不地道,但我知道,美国人的总统就是用来“利用”和批评 的。
再如,前段时间美国的退休国防部长盖茨写书点评美国政坛人物,几乎把从总统到国务卿的所有白宫人物都批评了几句,这件事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上被报道的 比较多,这当然没什么,也符合事实,但一些试图由此引申出美国的民主制度虚假,以及美国政府在欺骗民众等等的做法,就过了,会给信息不全甚至连思考都被限 制的部分中国读者留下错误的认识,这个时候,作为博客和微博作者,就有必要点醒一下:你没看到人家一个退休的国防部长都可以揭露现任政府的内幕,直接批评 总统和国务卿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新闻联播可以增加幸福感,但如果不结合老杨头的博文看,你可能很快就变成幸福的傻子。这些年,像我一样的成百上千的网络写作 者,多多少少对中国普通人理解外部世界做了一些贡献。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一些人试图靠制造舆论来激起仇恨、转移视线达到其它目的做法,恐怕都不会那么顺 利了。“公共外交”不仅仅是做政府无法做的事,还要设法避免政府做一些不太好的事。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民众的意见对当局的外交决策具有更加直接的影响,但我们痛心地看到,就在中国的一些网络民调显示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好感在上升时, 美国人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比例却在增加。中国有一些外宣计划,也投入了不少钱,但由于他们不理解海外的生态,或者不愿意去理解,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官 僚作风,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做多少错多少,更有一些起到了反面宣传的效果。我认为增加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的这种工作,还得由当地的华人华侨以及像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以及老一辈中美问题专家和美国外交官来做比较好。美国的媒体看中国也应该全面,不能抱妖魔化的心态。
在中国,我们这些博客作者走的还是草根路线,影响的是巨量没有多少影响力的普通人,不过,我相信,当成千上万没有影响力的普通人了解到真相,接受到多元,并开始学会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声时,他们不但能够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政策决策者,其本身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