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16 February 2014

遥想当年的胡适

凭我有限的历史知识和对人物的理解,一直很欣赏民国人物胡适。
正如胡适温文尔雅的外表,胡适的个性也是理性平和,沉静儒雅。就如他的政治见解和个人生活。
在政治上,他向来是改良派的代表,对旧事物,他反对,但认为未必要置人于死地。就好像当年冯玉祥一定要退位的末代皇帝搬出故宫,作为新派人物的胡适竟然予以反对。对新事物,他尝试了解,但绝不会狂热盲从。在马克思主义最为狂热的20世纪初,多少人信奉拿来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奉为绝对的真理,只有胡适冷静以对,提倡:要少谈一些主义,多解决一些问题。
胡 适的个人生活同他的政治生活一样广为人知。从小被父母指定了的结发妻子,一个裹脚的脾气暴戾的老太太缠绕了胡适的一生。胡适也想摆脱,在中年时代有地下情 人,红颜知己,但在老太太的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内心柔软的胡适,个人的真性情屈从了家庭的大局,这在风气开化的民国时期是不多见的家庭案例。
在政治动荡的20世 纪初,战乱频仍,军阀割据,但正是因为乱世,政府弱小,思想上却是最为开放的年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在民国人才齐聚的北京,胡适的社交圈里 真正做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看民国时期名人的传记,胡适一直是一个穿梭其间的人物。在不同人物的传记里,胡适个性的体现都具备一定的共性: 不冲动,不冲突,有情绪但会包容,有立场但不极端。
在那个多少愤青随波逐流的年代,从来缺乏的不是舍生忘死的勇气,从来缺乏的不是令人血脉沸腾的理想殉葬,恰恰缺乏的是激情岁月中独立思考的冷静。
1949年,有人劝胡适,你是人人争取的优秀人才,你要留下来。他幽幽地说:去苏联,有面包,没有自由,留下来,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去美国,有面包,也有自由。   
在那个年代,一切正如胡适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