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7 February 2014

南洋幫

無飯開 下南洋
清末民初,政治動盪,耕地不足,沿海居民,下南洋者眾。當中,潮州人去泰國、柬埔寨,福建人去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同時有潮州人、福建人和客家 人,而越南華僑則不乏廣東人。當中有我的父系和母系先人:祖父是到泰國謀生的潮州人,而外曾祖父是去越南做生意的廣東人。兩邊的生意,不約而同,都是米 糧,可見無飯開,是下南洋的主要原因。到我這一代,卻是無飯一族,真是愧對祖先。
第二代南洋華僑:身份認同與教學語言
第一代的南洋華僑,為吃飯而下南洋。他們的孩子,在南洋出生,部份是跟當地土著女子所生的混血兒(例如:馬來娘惹)。第二代的南洋華僑,靠「父幹」 解決了吃飯。成長過程中,面對身份認同危機(英文:Identify Crisis)。他們的父親,也許心繫家國資助辛亥革命(孫中山:華僑是革命之母!),又或者跟殖民地政權(歐洲人)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即是共謀(英 文:Collaboration)或勾結(英文:Collusion)。作為移民的第二代,面對的問題是:應該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那一種文化背景之上? 應該選國民黨、共產黨,還是「其他的東西」?
所謂「其他的東西」,是指西方文化。第二代的南洋華僑,有些從小在出生地接受西方教育,唸洋書,學洋文,以英文、法文或荷蘭文為第一語言,中文程度 比較差,可以完全不懂,又或者只是略懂幾句家鄉方言。這類人,部份是混血兒,作風洋派,跟華人父親或中國大陸關係疏離。長大之後,遠走高飛。著名作家董橋 (原名:董存爵,1942-)曾任香港的<明報>和<蘋果日報>高層,他是印尼華僑(福建人),寫過不少文章,緬懷南洋的人與事。筆下其中一個例子,是個 法文流利和熱愛音樂的越南華僑少年,後來因為戀上有夫之婦(表姊),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多年之後,感情破裂,去美國流浪,靠在酒店彈琴解決生計。
另一類的南洋華僑,從小唸華文學校,然後返大陸升讀大學。幾十年前的南洋華僑,升學困難,返大陸是其中一個選擇。另一個選擇,是去香港升讀英國人開 辦的香港大學(提示:陸佑堂),請參考張愛玲的<燼餘錄>,收錄於<流言>。也有人選擇投奔新中國,結果被捲入政治漩渦,吃盡苦頭,要等到文革結束,才能 離開大陸,因為出生地(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曾經排華,成為沒有國籍的人,只能在香港生活。也有人逃出大陸之後,經香港移居西方國家。董橋筆下的另一個 故事,是幾十年前的南洋富家千金,跟潛伏於華文學校中的左翼學生戀上了,偷走了母親私藏的美金,跟紅色戀人一起投奔新中國,回國之後,被男人拋棄,然後遇 上文革,幾乎沒命,要等到中年階段,才能離開大陸,移居香港,靠親友的接濟過日子。她的結局,是成為生意人的繼室,跟隨丈夫移民外國。
幾十年前,南洋有不少華文學校,部份由國民黨的海外支部開辦,又或是得到當地華僑的資助。這些學校,成為了國共鬥爭的戰場,部份被共產黨滲透或赤 化,因此上述故事很常見。國民黨教育部官員的說法,是共匪試圖吸收華僑子弟,以及透過他們爭取當年非常短缺的外匯。即是:人財兩得,過橋抽板。五六十年 代,有不少南洋華僑子弟投奔新中國,後來不少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成為了香港人,在東方之珠終老。當中數目最多的,有可能是印尼華僑(福建人)。看過一 些專欄文章,作者引述印尼駐港領事館提供的數字,估計居港印尼華僑連同他們的兒孫,人數接近三十萬。要尋找印尼華僑的故事,應該去北角,那裡是「小福建」 (五十年初是「小上海」)。至於我父系的泰國潮州幫,則盤據九龍城,那裡是「小曼谷」,是吃泰國菜和潮州菜的地方,也有不少嫁給潮州男人的泰國女人在那裡 開店賣食品。中國人的壞習慣,是割據一方,東南亞如是,香港也如是。
李光耀的策略:去中國化
由於部份的華文學校被滲透或赤化,再加上五六十年代中共向南洋輸出革命(提示:馬共+方壯璧),因此南洋各國政府均對華文教育存有戒心,就算不是完 全禁止,也是諸多限制(例如:限制每週的中文授課時數)。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南洋華僑子弟的教育問題,以及教學語言的選擇,成為非常敏感和複雜的政治問 題。當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策略,是進行「去中國化」,採用英文作為教學與商業語言,避免有排華紀錄的鄰邦(馬來西亞和印尼)有藉口攻擊新加坡。立國之 初,李光耀相信,只有跟紅色中國保持距離,才能保證新加坡的生存。
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令李光耀決心整治及改造以華文教育為宗旨的南洋大學(現名:南洋理工大學)。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老華僑的心目中,南洋大學之 死,是一頁傷心史。內情複雜,眾說紛紜,欲知詳情,請上網。其中一個版本,是南大被紅色勢力滲透,李光耀要把它消滅於萌芽階段。另一種說法,是把矛頭指向 該大學的首任校長,即是著名作家林語堂 (1895-1976),認為他管理不善,必須被革職,才能整頓校政。牽涉入事件中的另一位名人,是前港大校長王賡武 (1930-),有老華僑認為他是協助李光耀殺死南大的幫兇(提示:1965 王賡武報告書)。王賡武是研究海外華人歷史的學者,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應該記得他。
南洋的歷史,香港的公立學校不會教,因為觸及九七前後的兩個宗主國的禁忌。對英國來說,香港人沒有必要知道南洋各國如何推翻殖民地統治。對偉大祖國 來說,香港人無必要知道中共如何向南洋輸出革命,直接導致排華,連累華僑受盡苦難。想了解南洋的歷史,必須自己看書或上網,不妨從李光耀的回憶錄開始。他 支持鄧小平鎮壓六四,又濫用司法程序對付新加坡的反對派,在公開場合喜歡鼓吹亞洲價值 (Asian Values),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如果你是追求民主的香港八十後、港獨派、 V 煞仔,也許會覺得李光耀的大家長口吻很討厭,但他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務實型政治人才,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懂得如何在亂世中求生。就當自己是參加辯論比賽 吧,熟悉對手的觀點和思路,你才懂得如何回應與反擊。
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新加坡遲至 1990 年 10 月才跟大陸正式建交。而講到在大陸投資做生意,新加坡的企業也遠遠落後於香港跟台灣的商界。李光耀對新加坡貢獻良多,但他也是今日新加坡所面對的種種問題 (例如:缺乏新聞自由和創業精神、引入大陸移民令社會矛盾激化)的根源。老李時日無多,他欠新加坡的,將來是否由他的兒子李顯龍來償還(提示:人民行動黨 的選舉成績),且拭目以待。這個博客的讀者中,有來自新加坡的網友,想知道你們的看法,歡迎留言。
南洋華僑的第三代或第四代
也許是「新加坡模式」太過成功,又或者是南洋的華文教育實在牽涉太多複雜的政治考慮,許多南洋華僑都向李光耀學習,把孩子送去外國讀書,接受英語教 育。有需要的話,再循其他途徑學中文。近年香港的中產和富裕家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與其讓孩子在學校裡面被洗腦,不如從小就放洋,寧願他們不懂中文和不了 解中國文化。有需要的話,將來再想辦法。反正家長們相信,錢可以解決問題。
在學習中文這個問題上,香港曾經是南洋華僑採購中文教材以及替自己添置精神食糧的地方。熱門選擇包括:王澤的<老夫子>漫畫(用來學習四字成語,例 如:耐人尋味)、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他們的中文比魯迅可靠)、亦舒的愛情小說(她的文筆乾淨俐落)、蔡瀾的散文集(他是新加坡長大的潮州人,自稱南 洋人)、TVB 劇集和港產片 DVD。可惜,隨著國產中文(例如:打造、衝擊、優化、尖子、輻射、舉措、危重)大舉入侵,香港正慢慢失去這方面的功能,南洋華僑想採購未受污染的中文課 本,可能要去台灣,又或者選擇文言文古籍(例如:三字經、幼學瓊林)。大陸人的做法,是重新發掘民國時期出版的小學中文課本。
南洋華僑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在外國讀完大學之後,部份會加入跨國企業來港工作,又或是以香港為基地北上經商。在跨國金融機構中,不難找到這種人,他 們的姓氏帶有南洋風味(福建方言拼音),很容易辨認,例如:Ong(王)、Tan(陳)、Goh(吳)。至於南洋華僑在香港的商業、金融和傳媒行業的身 影,下文待續。
照片來源:
http://www.lee-kuan-yew.com/leekuanyew-memoirs.jpg
YouTube 精選:
朱崇懋:<星星索>(印尼民歌)(1962)(2:41)
小時候家裡有這張藝聲唱片,朱崇懋 (1922-2000) 是大陸著名歌唱家。
鄧麗君:<甜蜜蜜>(3:30)
原曲是印尼民歌。在陳可辛電影<甜蜜蜜>(1996) 中,這首歌被用來貫穿一段輾轉流離的愛情故事,主角是黎明和張曼玉,片中有 A 貨鄧麗君出現。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題目:東亞華商價值觀
作者:許寶強(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來源:蘋果日報(1999-01-23)
節錄:東亞「華人商業網絡」的發展,被認為是儒家文化影響結果。然而,回看歷史,這種靜態的文化「解釋」難以完全令人信服。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華人商人 均以「儒家」文化作為做生意的依據。曾任港大校長的華人史學家王賡武指出,東南亞地區華商,基本上都不是來自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階層。從一個長時段的歷史 回顧,我們可以發現華商在東亞及東南亞等地較其他族裔商人「成功」,並非源自不同的精神品質,而是一種與歐洲殖民擴張緊密相連的結果。歐洲人所以要特別打 擊本土的貿易商,因為他們與當地的政權關係密切。因此對歐洲殖民者構成潛在的政治威脅;相反,海外華人不但在東南亞沒有政治權力,更得不到中國皇朝的支 持,因此在政治和軍事上並不對歐洲殖民者構成重大的威脅。當歐洲政治軍事力量進入這地區並取代當地政權之後,與本土政權關係密切的本土貿易商,便失去他們 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政治軍事保護,以及掌握重要貿易商品的特權;相反,與當地政權(除了暹羅以外)以致中國皇朝相對疏離的海外華人貿易商,則成為了歐洲殖民 者收編的對象,成為他們的經濟夥伴。
書名:華僑文教研究
作者:戴子安
出版:正中書局(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四月台灣初版)
節錄:共匪華僑教育的政策,又分二大主要部份:一為鼓勵華僑在各僑居地或假借名義設立僑校毒化青年;一為招收華僑青年前往大陸,接受共產主義的洗禮。二者 企圖,無非是把華僑學生訓練成為共匪的工具,供其驅使而已。共匪的爭取僑生,尚有一附帶的經濟作用:爭取到僑生,也就等於爭取到僑匯。
書名:比較霸權:戰後新加坡及香港的華文學校政治 (Hegemonies Compared: 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作者:黃庭康
譯者:李宗義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8 年 12 月 13 日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66525049
簡介:與中國有深厚政治及文化淵源的華人社會如何利用學校教育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它們的國家掌權者能否以課程政策去除「中國為中心」的意識、建立在 地的身分認同?族群政治對學校課程有何影響?執政當局是否可以通過課程改革整合社會、撫平族群衝突的傷痕?通過詳細深入的歷史比較分析,<比較霸權>以二 次大戰後新加坡及香港華文學校的歷史個案回答上述問題。
維基百科:南洋大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B4%8B%E5%A4%A7%E5%AD%B8_(%E6%96%B0%E5%8A%A0%E5%9D%A1)
新加坡文獻館:方壯璧千秋功過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727
台灣世界書局:李光耀回憶錄 (1965-2000)(精裝 2000 年版)
http://shopping.pchome.com.tw/DJAP47-A64195595
香港的公共圖書館有收藏這本書(索書號:783.6 4099)。
維基百科:李光耀(英文:Lee Kuan Yew,1923-)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D%8E%E5%85%89%E8%80%80
維基百科:李顯龍(Lee Hsien Loong,195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98%BE%E9%BE%99
相關的文章:
楊修
2010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25.html
節錄:由於歷史原因以及政治考慮,1965 年新加坡建國之後,李光耀曾經推行一系列的「去中國化」措施(例如:以英文作為第一語言,結束民辦的南洋大學),讓新生的新加坡跟紅色中國保持適當的距 離,以免信奉伊斯蘭教以及有排華紀錄的鄰邦(馬來西亞和印尼)有任何發動攻擊的理由,藉此換取生存的空間。因此,年青一輩的新加坡華人普遍對中國文化的認 識不深,不可以假設他們熟讀中國四大名著,更不可以當他們是傳統中國人。
陶傑 vs 梁文道 (三)
2008 年 2 月 2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1.html
節錄:陶傑跟梁文道的共通點是他們都走出了國共內戰的陰影,在不同程度上拒絕了父母或者師長的意識形態灌輸,轉而向西方文化尋找安身立命的理念。陶 傑選擇了英式理性實用主義,梁文道選擇了歐洲左派。表面上兩人南轅北轍,其實殊途同歸:擺脫上一代的冷戰思維,目光瞄準西方世界,我自求我道,建立屬於自 己的世界觀。
姓甚名誰(二)
2010 年 11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_12.html
節錄:數十年前,有一個歸國印尼華僑的孩子,生於天津,原名林捷。林副主席從天上掉下來之後,街上不斷有人喊「打倒林賊」,普通話「捷」 (Jie)、「賊」(Ze)兩個字的發音相近,父親擔心孩子會受影響,於是替他改名林雪。這個名字,據說來自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提示:智取威虎山)。 孩子長到十來歲,從天津移居香港,多了一個殖民地政府替他改的英文名字叫 Lam Suet(廣東話拼音)。對了,他就是杜琪峯電影<PTU>裡面的失槍肥警察。
梭羅河
2008 年 1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1/blog-post_28.html
節錄:在坊間可以找到的舊唱片中,這首歌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梭羅河>、<梭羅河畔>、<梭羅河之戀>、<美麗的梭羅河>和<天長地久梭羅河>。 名稱不同,旋律如一,開頭兩句的印尼語歌詞是:「幫家彎梭羅,咪拜呀波依奇。」因此,這首歌在英語世界的名字叫 Bengawan Solo。<梭羅河>裡面,有殖民地的歷史,有印尼華僑的血淚,也有早逝的愛人。
紅歌(二)
2012 年 10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1.html
節錄:左佬 1 號,是我父親,他是五十年代歸國南洋華僑。他讀過的那間中學,專收華僑子弟,被國民黨教育部列入黑名單,原因是被共匪滲透。老家的舊書櫃內,還有他的讀 物,包括:<紅岩>、<青春之歌>、<蝦球傳>和<霓虹燈下的哨兵>。聽老媽說,本來還有<牛虻>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多年前搬家的時候丟掉了。這堆 紅色經典,萬一你未聽過,請到「百度百科」。
19/01/2013

對於南洋華僑來說,如何處理跟紅色中國的關係,是一生的功課。如果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主題,是跟紅色中國保持距離(即:李光耀的做法),那麼,八十年 代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如何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減少(本國及大陸)政治動盪所帶來的風險,便成為南洋富商最關心的課題。
第二代的南洋華僑,解決了基本溫飽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累績了一點財富。他們需要挑選財富管理專家,然後進行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保住上一代開創的事業,以及為下一代接班鋪路。他們經歷過東南亞排華,如果是返大陸讀書的那一群,更加見識過真正的紅衛兵,明白 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不會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但是肯定會把部份的資產或家人長期安置於香港或新加坡。
香港和新加坡向來是南洋華僑的財富管理中心。共通點:華人社會,中文通行,政治穩定,資訊流通,稅制簡單,透明度高,治安良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前 英國殖民地,既有英式法制提供資產保障,也有外資銀行提供國際水平的金融服務,可以把家族的資產調動到世界各地。兩地都是亞洲的金融中心,近年銳意發展人 民幣離岸中心 (Renminbi Offshore Centre) 業務,提供人民幣理財產品,為在大陸經商的華人客戶提供方便。南洋華僑以外,近年也有不少「走出去」的國產貪官、暴發戶和太子黨移居香港或新加坡,推高了 兩地的住宅樓價。他們利用兩地的金融系統清洗黑錢,轉移以及隱藏資產,同時透過設立離岸公司或私人信託 (Private Trust),在海外建立小金庫,詳情請參考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簡稱 ICIJ)最近的報導。
南洋資金收購香港的華資銀行
在這種背景之下,南洋資金直接收購香港的華資銀行,顯得順理成章,同時亦具備戰略意義,尤其是在西方金融機構(例如:匯豐、高盛、花旗)紛紛唱淡中國經濟,並且退出中國的金融業(即:沽售手頭上的大陸金融機構股份)的時候。
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尤其進取,鍾情家族擁有的香港華資銀行。如果你是香港的資深股民,一定數得出華資銀行放售的原因:(1) 08 年底金融海嘯之後,官府加強監管,內部監控成本增加,做生意綁手綁腳。(2) 中資機構入城,有偉大祖國當靠山,可以不跟商業原則辦事。(3) 銀行世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不想繼承祖業,只想趁好價放售,然後擺脫家人,自立門戶,從此海闊天空,做自己喜歡的事。
例子一:2014 年 1 月初,新加坡華僑銀行 (OCBC) 宣布就收購香港永亨銀行 (Wing Hang Bank) 進行談判。最新的消息,是談判的限期延長至今年的 3 月 3 日。以資產規模排名,華僑銀行是新加坡的第二大銀行,僅次於星展銀行 (DBS)。幾乎同一時間,新加坡華僑銀行 (OCBC) 在 2014 年 1 月中,宣布增持大陸的寧波銀行(Bank of Ningbo),股權比例從 15.34% 提升至 20%,涉及的資金 3.83 億新加坡元(約 3.03 億美元),由內部資源支付。
例子二:至於星展銀行 (DBS),早於 2001 年 4 月,已經透過向國浩集團(英文:Guoco Group Limited,港股編號:53)購入道亨銀行(英文:Dao Heng Bank)打入香港市場。而出售道亨的國浩集團,大老闆是祖籍福建的馬來西亞富商郭令燦(英文:Quek Leng Chan)。那次交易,國浩集團勁賺三百億(港元),寫下南洋幫的光輝一頁。郭令燦的作風似公司醫生,會長期持有購入的資產,養大之後善價而沽,不過未必 會益小股東。國浩目前持有東亞銀行(英文:Bank of East Asia, 港股編號:23)大約 15% 股份(2013 年中的數字),是該行的第二大股東。東亞銀行的股權分散,而且涉及李氏家族成員(即:李民橋、李民斌)的接班問題,國浩最後能否全面收購,變數甚多。郭令 燦是財技高手,也許已經有兩手準備。
從策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的角度看,收購競爭對手的好處是:減少競爭,迅速提升市場佔有率。如果被收購者具備收購者所缺乏的優勢(例如:大陸的分行網絡),更可達致優勢互補,即 是:協同效應 (Synergy Effect: 1+1>2)。對於新加坡的金融機構來說,併購香港的華資銀行或持有大陸的中小型銀行股份,有助拓展市場,提供更廣闊的客戶基礎和發展的空間,對於 爭取大陸客戶或者打入大陸市場,有很大的幫助。新加坡格局太小,必須衝出去,才能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新加坡是香港的競爭對手,特區政府的高官一聽見新加坡 就頭痛。
西方金融機構的情況則很不同,它們沽售手頭上的大陸金融機構的股份,原因可以是:(1) 新管理層調整策略,又或者開始看淡中國。原因:增長放緩、地方債務、影子銀行。(2) 歐美市場業務失利(例如:要向監管機構繳交巨額的洗黑錢罰款),於是出售非核心資產填數。(3) 跟大陸的金融機構合作得不愉快,沒有話事權或者被欺負,寧願壯士斷臂,止蝕離場,乾手淨腳。
新加坡主權基金:鍾情中港兩地銀行股
新加坡有兩個主權基金,分別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 和淡馬錫控股 (Temasek)。 GIC 由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 (Lee Hsien Loong) 出任主席, Temasek 則由李顯龍的太太何晶 (Ho Ching) 出任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長。眾所週知,主權基金 (Sovereign Fund) 的錢,來自國家的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這種「閉門一家親」的情況,曾經被西方傳媒批評為群帶關係、世襲制度、腐敗根源。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淡馬錫集中投資於以下幾個行業:(1) 金融 (2) 電訊、傳媒及科技 (3) 運輸和工業 (4) 生命科技、消費品及房地產 (5) 能源及資源 (6) 其他。其中,金融行業佔投資組合的比重大約是三成,持有的股份包括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中港金融機構,例如:中國銀行(中銀控股:3988,中銀香 港:2388)、建設銀行(港股編號:939)、工商銀行(港股編號:1398)、中國平安保險(港股編號:2318)、渣打銀行(港股編 號:2888)。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是四大國有銀行之一,也是恒生指數成份股,而且是市值很大的「重磅國企」,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分別是 6.85% 和 5% ,加起來是 11.85%。相比之下,最「重磅」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匯豐(港股編號:05)的比重也不過是 15% 。某程度上,持有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股份,可以用作套戥工具(即是:炒賣恒生指數的替代品)。
明顯地,新加坡看好中港兩地的銀行業前景(洋鬼子則唱淡)。新加坡資金不但直接收購香港的華資銀行或持有大陸的中小型銀行股份,同時也在股市吸納中港兩地的金融股。借用 iBank 術語,其投資策略是 Strong Hold 或 Heavily Weighted 。
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投資
南洋富商也許會在大陸投資設廠辦實業,又或者涉足「第一產業」(即:農林漁牧),不過香港是炒賣之城,早已沒有工業,要為巨額資金尋找長期停泊的地 方,股票以外的選擇,離不開磚頭(房地產)。如果你是香港的資深股民,一定記得已故的印尼華僑富商林紹良(英文:Leim Sioe Liong)(1916-2012)。他在香港擁有上市公司第一太平 (First Pacific,港股編號:142),現任主席是他的兒子林逢生(英文:Anthoni Salim)。旗下的力寶集團 (Lippo Group) 擁有金鐘的力寶中心 (Lippo Centre) ,外觀似樹熊抱住樹幹,很有特色。林紹良是福建人,商業王國涉及金融、地產、電子及航運等七十多種行業,遍佈東南亞、香港以及大陸。
林紹良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他似胡雪巖,是官商勾結的好例子。在缺乏法治制度以及動盪不安的亞洲國家,商人向政客或軍人尋求保護,得以進軍一些需要 專利或者屬於壟斷性質的行業,然後被捲入權力鬥爭之中,最後破產、入獄或被清算,是常見的事。林紹良的靠山叫蘇哈圖(又名:蘇哈托,英 文:Suharto)(1921-2008),在獨立戰爭的年代,林紹良向蘇哈圖的軍隊供應醫療用品。之後反共的蘇哈圖成為總統(並且以清共為理由在六十 年代中屠殺華人),但是林紹良卻壟斷了印尼的水泥和麵粉行業。往後多年,印尼貧富懸殊,排華情緒加劇。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背景之下, 1998 年的夏天,印尼雅加達爆發騷亂,林紹良的大廈被暴徒夷為平地。年過八十的林紹良最後移居新加坡,他的兒子林逢生則轉移事業基地到大陸和其他國家投資。官商 勾結,向來是雙刃劍 (Double-edged Sword)。押對了,一帆風順,回報可觀。押錯了,斷送身家性命財產,還有兒孫的前途。說穿了,是賭博。亂世中,如何押注,不但考眼光,更需要運氣。不 少生意人因此患得患失,容易迷信風水命理。華人社會,江湖術士多,是有理由的。
其他涉足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南洋富商,還有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他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香格里拉亞洲(港股編號:0069)、嘉里建設(港股編 號:0683)和嘉里物流(港股編號:0636)。另一位,是來自新加坡的黃志祥(英文:Robert Ng Chee Siong),旗下有香港上市公司信和置業(港股編號:0083)。這一位,向來是地產界的「超級大好友」,喜歡在樓市接近高峰的時候向官府買入土地,即 是「摸頂入市」,令公司幾乎破產。另外,又試過炒賣恒生指數期貨合約虧損十億港元。這種人,港式財經術語叫「明燈」,即:跟他對著幹你會發達!是實踐「相 反理論投資法」(Contrarian Investing) 的基準 (Benchmark)。郭鶴年和黃志祥,都是祖籍福建的南洋華僑。
插圖來源:
http://ecomeye.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southeast_asia_map.gif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
https://www.facebook.com/ICIJ.org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
Who’s Who in China Leaks (Jan 22, 2014)
http://www.icij.org/blog/2014/01/whos-who-china-leaks
Summary: Among thousands of Chinese users of tax havens revealed in the ICIJ files are relatives of the country’s top leaders and some of China’s wealthiest men and women. Find out their links to power and to the offshore economy.
中證網(2014-01-06):
華僑銀行與永亨銀行展開排他性收購談判
(原載: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gg/gsxw/201401/t20140106_4272142.html
節錄:新加坡的華僑銀行 (OCBC) 已就收購永亨銀行有限公司 (Wing Hang Bank) 展開談判,該交易對永亨銀行估值可能超過 50 億美元。如果交易達成,將成為近幾個月來第二宗針對香港銀行的、規模 10 億美元以上的收購案。以資產規模排名,華僑銀行是新加坡的第二大銀行,僅次於星展銀行 (DBS)。永亨銀行的潛在收購方可以借收購交易進入中國大陸的銀行業市場。永亨銀行由香港的馮氏家族控制,永亨銀行的網站顯示,該行在香港有 40 家零售業務分支機構,在中國大陸(主要在廣東省)有 14 家,在澳門有 11 家。
騰訊財經 2014-01-15(簡體字)
「加碼」寧波銀行:華僑銀行佈局「中國跳板」
http://finance.qq.com/a/20140115/005062.htm
節錄:新加坡華僑銀行 (OCBC) 繼上週做出了收購香港永亨銀行 (Wing Hang Bank) 的決定之後,昨日宣布將繼續加大對寧波銀行 (Bank of Ningbo) 的投資「籌碼」。華僑銀行週二表示,同意以 3.83 億元新加坡元(約合 3.03 億美元)增持寧波銀行,持股比例將從 15.34% 提高至 20%,增持資金來源於該行的內部資源。目前,華僑銀行的主要市場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大中華地區,這家新加坡資產規模排名第二的銀行一直向其他 市場擴展業務。2009 年,該行斥資 14.6 億美元收購了荷蘭國際集團 (ING) 的亞洲私人銀行業務,以把握亞洲財富管理業務迅速增長的機遇。有趣的是,在傳統國際大鱷紛紛撤離中資金融機構的時候,新加坡、西班牙等資產規模相對「小 型」的銀行卻在加速佈局中國內地的業務。匯豐控股 (HSBC) 繼 2012 年底成功出售所持的中國平安股權後,於去年 12 月出清所持的 8% 上海銀行股權。 2013 年 5 月,高盛 (Goldman Sachs) 清倉工商銀行股票,而花旗銀行 (Citibank) 於 2012 年 3 月拋光對浦發銀行的持股。
華僑銀行 (OCBC)
http://www.ocbc.com
寧波銀行 (Bank of Ningbo)
http://www.nbcb.com.cn
星展銀行 (DBS)
http://www.dbs.com.hk
國浩集團 (Guoco Group Limited)
http://www.guoco.com
國浩集團:郭令燦 (Quek Leng Chan)
http://www.guoco.com/eng/aboutus/directors.htm#queklengchan
維基百科:郭令燦 (194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4%BB%A4%E7%87%A6
湯財文庫:傳奇過江龍 賣道亨勁賺三百億
2001-04-19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125
節錄:擾攘多時的道亨銀行收購,於上週中旬卒名花有主。新加坡發展銀行 (DBS) 宣佈,以四百五十億元高價收購道亨銀行全部股權。作為道亨銀行大股東的國浩集團,今鋪勁賺三百億元,真箇盆滿鉢滿。國浩集團大股東,是大馬豐隆集團的郭令 燦家族。郭家於八二年二月,透過豐隆以十億七千萬代價,收購香港道亨銀行至今。今次出售套回三百二十二億元,還未計歷年收息,投資道亨淨袋三百億,認真和 味。於二十年前登陸香港的國浩集團,原是大馬過江龍,由豐隆集團郭令燦家族所控制。郭令燦雖貴為大馬百億富豪,生活卻極之低調及神秘。
題目:越秀購創銀 金管局開綠燈
來源:蘋果日報 2014 年 1 月 10 日
節錄:越秀企業(集團)通過越秀金融控股,向創銀(1111)股東提出收購該行最多相等已發行股本 75%(3.2625 億股)的部份要約交易,已獲金管局批准越秀金融為創銀大股東控權人(50% 以上持股),意即為交易開綠燈。這亦是自去年 10 月,金管局收緊非銀行控股公司任銀行大股東相關條例並刊憲後,該局核准的第 3 宗同類個案。傳聞創銀現有主要管理層,包括行政總裁劉惠民,將繼續留任該行,但消息指,新控股股東委派代表買家的成員(包括主席)加入創銀董事會,有關人 事資料亦已提交金管局。本報截稿前未能聯絡到劉惠民回應。創銀昨升 1.73% 至 35.35 元,大股東廖企(194)更升 5.03% 至 15.88 元。
題目:港家族控股僅餘兩間
來源:蘋果日報 2014 年 1 月 25 日
節錄:去年下旬先後證實放盤的創興銀行(1111)及永亨銀行(302),至今一間已放售另一間則「埋門」在望,大新銀行(2356)及東亞銀行 (023),將成為僅餘的兩間本地家族股東控股銀行。而上述兩宗交易亦反映,對本地銀行感興趣的內地或者外資買家,大不乏人,不過,鑑於東亞銀行的股權結 構較為複雜,故進行收購並不容易,因此大新遂成為最有可能獲買家問津的下一個目標。
東亞銀行 (Bank of East Asia)
http://www.hkbea.com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Hang Seng Index Company Limited)
http://www.hsi.com.hk
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http://www.gic.com.sg/en/
GIC Chairman – Lee Hsien Loong(李顯龍)
http://www.gic.com.sg/en/about/board-of-directors
Wikipedia – 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http://en.wikipedia.org
Temasek(淡馬錫控股)
http://www.temasek.com.sg/
淡馬錫控股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長何晶 (HO Ching)
http://www.temasek.com.sg/abouttemasek/boardofdirectors#s5
Wikipedia – Temasek(淡馬錫控股)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masek_Holdings
維基百科:林紹良 (1916-20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7%BB%8D%E8%89%AF
第一太平 (First Pacific)
http://www.firstpacific.com/
維基百科:蘇哈托(又名:蘇哈圖)(1921-200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5%93%88%E6%89%98
維基百科:郭鶴年 (192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9%B6%B4%E5%B9%B4
維基百科:黃志祥 (195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BF%97%E7%A5%A5_(%E5%95%86%E4%BA%BA)
Investopedia – Definition of Contrarian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ontrarian.asp
相關的文章:
南洋幫(一)
19/01/2013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9.html
節錄:由於部份的華文學校被滲透或赤化,再加上五六十年代中共向南洋輸出革命(提示:馬共+方壯璧),因此南洋各國政府均對華文教育存有戒心,就算 不是完全禁止,也是諸多限制(例如:限制每週的中文授課時數)。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南洋華僑子弟的教育問題,以及教學語言的選擇,成為非常敏感和複雜的 政治問題。當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策略,是進行「去中國化」,採用英文作為教學與商業語言,避免有排華紀錄的鄰邦(馬來西亞和印尼)有藉口攻擊新加坡。立 國之初,李光耀相信,只有跟紅色中國保持距離,才能保證新加坡的生存。
離岸中心(三)
2009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1.html
透過英國或者歐洲的金融體系匿藏和調動資產的,當然不止前蘇聯的共產黨官僚,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貪官和政客。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份子,又跟 大英帝國有深厚淵源,在資金的流轉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近期的例子,有泰國前總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下台之後,他信也間中在香港的高級場所出現。據報導,08 年年底他信的女兒動用 4500 萬港元,在香港購入豪宅(何文田京士柏山 19 號屋,京士柏山的發展商是恒基地產)。
留下買路錢(二)
2011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
節錄:交保護費,要交給有能力維持秩序的人。這個道理,生意人一定懂。在缺乏法治和治安不靖的地方,生意人的身家和性命都缺乏保障,正常的商業糾紛 亦無法透過司法制度解決。生意人為求自保,需要尋找有力的靠山,保護費於是成為必要的開支。這是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商人必須托庇官府或者黑社會,才能保 命。「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是官商勾結的表表者。
雙軌制(三)
2011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html
節錄:特權階級的孩子早就紮根西方國家,移民不是問題。至於尋常百姓,一時間去不了西方國家,就先去香港、澳門或者新加坡,先住下來,休息一下,調 養身體,消費購物,處理錢財,然後再想辦法。利用別人舖橋搭路也好,採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也好,總之是跑得越遠越好。這個遊戲叫三級跳,大陸女人玩得非常 出色。她們全心全意追求個人幸福,其意志之堅定,足以開山闢石;其氣勢之強勁,足以令鬼神退避三舍。
姓甚名誰(二)
2010 年 11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1/blog-post_12.html
節錄:如果是來自閩南語系地區,懂得閩南話或者潮州話,準備移居新加坡的內地人,可以採用南洋華僑的拼音法,例如:Ong(王)、Goh(吳)和 Tan(陳)等等。南洋各國的老華僑,不是福建人便是潮州人又或者客家人。這三大族群加起來,至少佔了南洋華僑總數的六七成,內地人如果懂得當中一個族群 的方言,改英文名字的時候便可以採用鄉音的拼音法。之後要扮演當地人,又或者融入當地社會,會比較容易。


幸運的泰國華僑
南洋華僑當中,泰國華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群。印尼華僑曾經被屠殺,菲律賓華僑則經常被綁架,泰國華僑卻可以安居樂業。當然,泰國也有自己的問題,例 如:政局混亂和軍事政變,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也會改變生意人交保護費的對象,但是整體上,皇室和官府算是善待華人,所以是適合養老的地方。我祖父是到泰國 謀生的潮州人,父系長輩中,有不止一位定居泰國。當中最會做生意的那一位,早已成為泰國人,娶泰國女子為妻。南洋華僑,跟土著女子通婚,是常見的事。以我 所知,有居於九龍城的港男(潮州人)到泰國娶妻。潮州人的美德,是節儉。
南洋華僑當中,泰國華僑跟當地人同化的速度是最快的。原因:(1) 看過一些研究南洋華僑的著作,作者估計明末清初去暹羅謀生的華人,一半跟土著女子結婚。誕下的,自然是混血兒。如果長大之後再跟土著結婚,華人血統會進一 步被攤薄。去到第三代第四代,已經跟當地人沒有分別。(2) 泰國人九成信佛,性格和平友善,容易接納外來者。泰國盛行的,是南傳的小乘佛教,跟中國的大乘佛教有分別,但是對於經商的華人(潮州人)來說,無謂深究, 人在異鄉,見佛就拜,改信小乘佛教,並不困難。(3) 華人跟土著的風俗習慣有差異(例如:剪去長辮、短期出家),但是不難適應。(4) 同化的最後一步,是放棄華人姓氏,改用當地人姓氏,作為身份證明文件上的紀錄,常見的理由:方便營商、持有資產、稅務或繼承安排。上述過程,泰國華僑只需 要三代的時間,但是信奉伊斯蘭教以及有排華紀錄的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和印尼)則可能不止三代。
泰國人的智慧
泰國華僑另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是泰國政府跟中國大陸關係良好,返大陸投資經商,不怕會被泰國政府找麻煩,跟來自其他南洋國家的華僑比較起來,沒有 那麼多的顧慮。大陸官方傳媒對泰國皇室也很客氣,筆下頗多讚頌之詞。其實泰國並非特別厚待中國,只是一貫地有禮。泰國人擁有來自佛家的智慧,知道自己的位 置,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會像中國人那麼患得患失,表面自大,內裡自卑。
如果你深入研究泰國的歷史(請參考來自英語世界的材料),佛國暹羅是唯一沒有成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東南亞國家(因為英國和法國希望泰國成為西方列強 之間的緩衝區),也是二戰期間是唯一沒有被日本大規模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因為泰國跟日本合作或勾結)。二戰結束之後,泰國跟新加坡和台灣一樣,成為美國的 亞洲政策的重要支柱,作用是防止東南亞被共產黨全面赤化,以及成為圍堵中國的橋頭堡。泰國境內曾經有共產黨游擊隊,但是從未對國家構成真正的威脅。
泰國人,受佛法薰陶,合十微笑,慈眉善目,背後卻是上乘的平衡功夫和以柔制剛的東方智慧。泰國人,懂得在南洋鄰邦、紅色中國和西方列強之間找到自己 的生存空間,是佛經中的伏虎羅漢(提示:收養老虎的 Tiger Temple)。你以為泰國人菩薩低眉,靠服侍外國遊客賺錢?泰拳(英文:Muay Thai)卻讓你看到他們金剛怒目的一面(提示:Tony Jaa + 冬蔭功)。這門極具實戰價值的武術,據說是古代暹羅宮廷侍衛的必修科。華人社會,惡人當道,善良有禮的泰國人,容易被大漢沙文主義者所低估,視之為永遠不 會造反的藩屬或奴僕。
泰國人,不但有智慧,也很有福氣。近代史上,佛國暹羅有不止一位好皇帝。荷理活電影<國王與我>(英文:The King and I)中的太子(電影中跟英國女教師兒子結成好友的泰國王子)叫朱拉隆功(英文:Chulalongkorn, 1853-1910),日後繼承皇位,成為拉瑪五世 (Rama V),任內改革稅制,廢除奴隸制度,修建鐵路和發電廠。泰國歷史上,朱拉隆功是偉大君主,地位相等於日本的明治天皇(英文:Emperor Meji, 1852-1912),二人年紀相若,都是帶領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以及面對西方文明挑戰的東方明君。為了紀念他,泰國的國立大學以他命名(中文:朱拉隆功 大學,英文: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回頭看同一時期的中國歷史(提示:光緒 1871-1908),你只會搖頭嘆息,因為在中國人社會,改革派的力量,總是被消滅於萌芽階段。中國人,關鍵時刻,永遠選錯,於是世世代代要承擔惡果。 你會認同台灣作家柏楊 (1920-2008) 的說法:中國人,是受詛咒的民族。
現任泰王蒲眉蓬(英文:Bhumibol Adulyadej,1927-)是拉瑪九世 (Rama IX),即是朱拉隆功的後人。蒲眉蓬於 1946 年繼承兄長的皇位,當時年僅 19 歲,之前長期在西方國家生活,跟泰國本土的聯繫不多。即位之初,被視為弱勢虛君。但是幾十年下來,他成功地在軍人、政客和百姓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令當初 看輕他的人跌眼鏡。蒲眉蓬絕不輕易表態,平時甚少直接評論政治,總是要等到重要關頭,才會出手干預政局。據說他私底下喜歡聽爵士樂,這是顛覆傳統的西方樂 種,喜歡玩即興,所以他應該不是墨守成規的人。當然,身為君主,要維護皇室的尊嚴,鏡頭前不便流露太多的情感,於是目無表情。西方傳媒視他為泰國民主化道 路上的障礙,但蒲眉蓬贏得老百姓的愛戴,也善待華人,卻是不爭的事實。
蒲眉蓬近年健康欠佳,幾乎長居醫院,令泰國華僑很擔心。他的長子(太子)民望一般,被視為花花公子。皇室第二代中,以大公主詩琳通的民望最高,而且 她是中國通,曾經到北京學習普通話和音樂,可惜身為女性無法繼承皇位。她是泰國華僑的理想守護神,換了我是耀華力路的潮州幫生意人,也會押注在她身上。我 本來是的,因為父親生於曼谷,童年居於耀華力路。如果他一直留在泰國曼谷,而我依然投胎做他的孩子,今日可能成為頭腦簡單的唐人街小商販,接受香港傳媒的 訪問,認為泰國反對派癱瘓曼谷是不對的,因為會打擊旅遊,影響生意。現實卻是父親在家道中落之後,選擇投奔新中國。他最後跟很多到大陸讀書的第二代南洋華 僑一樣,成為香港人,所以我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潮州妹。
泰國華僑第四代:香港的「公職王」陳智思
部份富裕的泰國華商,已經為泰王蒲眉蓬的離世作好準備。被香港傳媒稱為「公職王」的陳智思(英文:Bernard Charnwut Chan)生於銀行世家,參與的公職涉及醫療、社福和保育等多個領域。他是陳有慶之子,祖父是陳弼臣,即是盤谷銀行 (Bangkok Bank) 的創辦人。而陳弼臣的父親陳子貴祖籍廣東潮陽,二十世紀初從中國到泰國謀生,所以陳智思是第四代的泰國華僑。陳氏家族在泰國有不少生意,金融和保險以外, 還有商場、酒店、國際學校和私家醫院。由陳智思出任校董會主席的嶺南大學於 2012 年 4 月中向泰王蒲眉蓬的長女(大公主詩琳通)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是否公器私用,自己想。
香港的大學,本質上似中環,是利益集團的盤據之地,公帑和資源則成為被瓜分的肥豬肉,請參考 2012 年 8 月 1 日刊出的 OPM (Part 4)。下一任的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曾經為梁振英助選,被歸類為「紅色梁粉」。較早前他首次會見學生,在傳媒面前用「我老闆」來稱呼陳智思,大學校長變打工 仔,斯文淪落,連續幾日被專欄作家(例如:陶傑)所恥笑。至於陳智思本人的兩個孩子,則被安排在自設的私校中上學,採用全英語教學,用普通話教中文,課本 是簡體字(因為他的太太楊碧鈴是新加坡人)。陳智思對於香港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想法,不言而喻。
陳智思是有遠見的人,積極為家族的未來籌謀。 2003 年上場之後,最重大的策略性轉變,是說服家中長輩把家族持有的亞洲商業銀行 (Asia Commercial Bank) 出售,買家是馬來西亞的大眾銀行 (Public Bank)。交易於 2006 年中落實,亞洲商業銀行從此易名大眾銀行。近年南洋資金先後收購了多間由香港家族持有的華資銀行,令真正的港資銀行買少見少,箇中原因,請參考 2014 年 1 月 26 日刊出的<南洋幫>(二)。而另一間由潮州人家族所持有的創興銀行(原名:廖創興銀行,港股編號:1111)已經落實賣盤給廣州市的窗口公司越秀集團。中 資入城,收購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加強控制,是大勢所趨,理所當然。
潮州人開銀行,有歷史原因。香港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國大陸和南洋各國之間,於是成為貨物的集散地、中轉站、轉口港。清末民初,潮州人在上環開設南北 行(包括我祖父在內),其功能正是互通有無的:把南洋物資北運,同時安排大陸的東西南下。而隨著貨物的流通,需要處理大量的金錢往來,於是又發展出找換 店、錢莊銀行、公証行、同鄉會等相關的組織和機構,為同鄉提供一條龍服務。時至今日,香港作為中國門戶的中間人角色早已淡化,潮州幫已經完成歷史使命。銀 行業的經營環境也出現很大的變化,家族經營的華資銀行的競爭對手,包括具備規模經濟效益 (Economies of Scale) 的跨國銀行,以及肩負政治任務和可以不跟商業原則辦事的中資銀行,生存空間正在收窄,面對不利處境,潮州幫的後人,毅然退出銀行業,轉戰其他新興產業。而 陳智思的選擇,是進軍醫療產業。
陳智思當年出售亞洲商業銀行予大眾銀行,但是保留了保險業務。他把套現的資金拿來發展泰國康民醫院,這家號稱「泰國養和」的私家醫院目前主要為外國 人提供旅遊醫療套餐,有計畫衝出海外。陳智思原本看中位於香港黃竹坑的私家醫院地皮,最後因為條件太苛刻而放棄投標。陳智思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康民醫院 仍會找機會進軍香港。與此同時,陳智思也有興趣進軍內地的醫療產業,並且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邀請,研究北上開設醫院,估計資本開支不會高於 50 億元。
泰國首富謝國民的正大集團
另一個近期備受關注的泰國華僑家族,是控制正大集團(英文:Chia Tai Group)的謝氏兄弟。正大集團由泰籍華人謝易初和謝少飛於 1921 年創立,總部設於泰國曼谷。目前的董事長謝國民 (1939-),是謝易初的兒子,是公司的第二代領導人,祖籍廣東澄海。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例如:香港),正大集團的名稱是卜蜂集團(英 文:Charoen Pokphand Group,港股編號:43)。謝國民接手之後,把正大集團的生意版圖,從飼料加工和摩托車製造(牌子:大陽),進一步拓展至石油化工、房地產、醫藥、零 售、金融、機械和傳媒等多個領域。
若干年前,我在某銀行的盤房 (Dealing Room) 當茶水部妹仔(粵語:丫環),聽過一位股票經紀用「雞記」(不是貨車)來稱呼這間公司,原因是卜蜂在大陸設廠生產動物飼料,是養雞場的供應商。這位大哥是 名門之後,留學英國,但是一開口便「炒蝦拆蟹」(港式粗言),跟勞動人民沒有分別。可能有些東西用不完,滿腦子不潔思想。我聽過他唱色情版<月光光>,廣 東童謠變<十八摸>(提示:鹿鼎記),港式創意,王晶風格,請參考 2010 年 8 月 7 日刊出的<月光光>。
2012 年年底,正大集團從匯豐(港股編號:05)手上接過 15.57% 的中國平安保險(簡稱:平保,港股編號:2318),成為平保最大的單一股東。由於涉及的金額龐大,明顯超越正大集團的財務承擔能力(原因:交易的金額超 過正大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全年銷售額),惹來很多猜測,質疑資金的來源,質問幕後金主是誰,以及懷疑正大集團是否真正的買家,抑或是「代客泊車」性質(港式 財經術語:代客戶暫時保管重要的資產),即是過渡性安排。到 2013 年 11 月中,平保發表公報,指出正大集團已經把 11.23% 的平保股份抵押給瑞銀。換言之,萬一正大集團無法如期還款,該批平保股份當中的大部份將會落入瑞銀的手中,也許會在市場上被拋售,又或者瑞銀會四出尋找買 家,可以是一次過出售,也可以是分批出售。平保的股價和前景,於是再添不明朗因素。
偉大祖國,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十居其九牽涉政治因素。一般來說,生意人唯利是圖,不會做傷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交易中,正大集團扮演了「代客泊 車」的角色,是否為了報答某位曾經運用權力「關照」過公司的政治人物?按照中國國情推測,具備戰略價值的大型國企(金融保險屬於這一類),背後必定有某個 政治人物或派系做靠山,借助權力自保,打通關節,拓展業務。以下純屬猜測:也許是某人不希望平保的股份落入敵對派系或者外國人的手中,以免對方在查賬的時 候發現黑材料,於是由信得過的南洋富商出面,作出過渡性安排,目的是爭取更多的時間,尋找適當的買家。如果上述猜測正確,那麼,正大集團的老闆,只不過是 償還較早前欠下的人情債,跟事業版圖的擴展有沒有關係,自己想。
至於這位靠山或政治人物,是否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由於涉及國家機密,我沒有本事查証。關於溫家寶家族成員跟平安保險之間的關係,請參考<紐約時 報>(The New York Times) 的報導。報導指出,牽涉入溫家寶家族資產網絡的香港富豪,包括鄭裕彤和李嘉誠。溫家寶最近透過香港的左派元老(吳康民)發表親筆信(明報 2014-01-18),表示自己是清白的,對得住國家和人民,心昭日月,絕對不會以權謀私,諸如此類,聽住先啦(粵語:姑妄聽之)。要用到「出口轉內 銷」這一招,顯示他的處境不妙。背後是否牽涉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自己想。
正大集團另一次的疑似「代客泊車」,是去年的七至十月間,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港股編號:13)放售百佳超級市場 (Park N Shop)。有興趣的買家,包括中資的華潤創業(港股編號:291)以及正大集團(財務顧問是瑞士銀行和花旗集團),兩間公司都有經營超市的經驗。對於影 響港人日常生活的百佳超市可能落入中資機構的手中,香港的年輕網民,反應非常負面(例如:不想吃遍金屬元素週期表!)。到底正大集團是陪跑,還是真的對百 佳有興趣,難以確定,因為正大集團本身有經營超市,而當時正在脫手卜蜂蓮花。當然,你可以用業務重組來解釋,說是策略性評估 (Strategic Review) 也可以。後來由於買家的出價不理想,交易告吹,和黃選擇收回百佳。而最新的發展,是和黃可能會把旗下的另一個零售集團屈臣氏 (Watsons) 分拆上巿。誠哥做事,總有 Plan B。他是否撤資,自己想。
幸好正大集團的老闆是泰國華僑,不怕回家之後被泰國政府找麻煩。如果是西方國家的華僑,如此高調地替偉大祖國「代客泊車」,一定會被英語傳媒和外國 政府找麻煩,認為謝國民是替中國共產黨辦事的南洋富商,有間諜嫌疑。之後參與競投外國的基建項目,容易被外國政客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理由叫停,又或者在 投標的過程中被洋人踢出局。這種事情,李嘉誠遇過(外國傳媒的說法:取得港口的經營權是為了協助解放軍控制巴拿馬運河),近年輪到走出去的大陸國企(例 如:有解放軍背景的華為,英文:Huawei)。所以話,做泰國人,好處多。
插圖來源:
http://thumbs.dreamstime.com/z/statue-sitting-buddha-thailand-26262307.jpg
YouTube 精選:
The King and I (1956) Trailer (2:16)
這是 1956 年的荷理活電影<國王與我>,演泰王的 Yul Brynner (1920-1985)(港譯:尤伯連納)生於俄羅斯,後來死於肺癌,死前拍下反吸煙廣告。演女教師的古典美女 Deborah Kerr(港譯:狄波拉嘉)(1921-2007) 是英國人。
Anna and the King Trailer (1:34)
這是重拍的版本,周潤發演泰王。泰國網民認為故事內容純屬創作,跟史實相距甚遠。對於發哥的角色 (King Mongkut) 在歷史上的評價,泰國人是這樣說的:Our textbook points out that King Mongkut was very wise in how he handled the competing European powers. He had the British who colonized Myanmar (Burma) to the West, and the French taking over Indochina in the East. Like the Japanese in the Meiji Restoration, Mongkut updated his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some customs in order to defend his country from imperialist claims. He was successful in doing this.
<冬蔭功 2>香港預告片 Trailer (2:19)
泰文版<幪面超人> MV (2:05)
這個 MV 屬於家長指引級別,與畫面無關,原因是粵語中文字幕非常不雅。
草蜢:<寶貝對不起>(1993) (4:22)
泰國人說:原曲叫 Yin-Dee-Mai-Mee-Pun-Hah (Happy No Problem) (1989)。
ยินดีไม่มีปัญหา อัสนี วสันต์ (4:54)
此乃泰文原裝版,感覺有如身處曼谷。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書名:<下南洋 : 東南亞叢林裡的淘金史>
作者:高偉濃 (1953-)
出版:廣州 : 南方日報(2000)
ISBN:780652021X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577.233 0023
Wikipedia – History of Thail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hailand
Wikipedia – Chulalongkorn (Rama V)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ulalongkorn
Wikipedia – Bhumibol Adulyadej (Rama IX)
http://en.wikipedia.org/wiki/Bhumibol_Adulyadej
嶺南大學新聞稿(2012 年 4 月 17 日)
泰國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http://www.ln.edu.hk/cht/news/20120417/42nd_congregation
節錄:嶺南大學今日舉行「第 42 屆學位頒授典禮」,由校董會主席陳智思太平紳士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予泰國的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殿下,以表揚她多年來熱心社會服務,積極推動泰國和 世界各地文化、社會及環境發展的成就。詩琳通公主殿下曾多次到中國探訪,致力向泰國國民推廣中國文化歷史。中國四川大地震後,她曾幫助重建一所地震區內的 學校。詩琳通公主對在泰國的孔教學院的發展也貢獻良多。 典禮後,詩琳通公主殿下出席了泰國書展以及嶺南大學與朱拉隆功大學協作的簽署儀式。
陳智思官方網站
http://www.bernardchan.com/
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
http://www.ceo.gov.hk/exco/chi/bernardchan.html
節錄:陳智思,男,四十八歲,現為香港地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 委員會主席、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曾任立法會議員,二○○六年獲特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
維基百科:陳智思 (196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6%80%9D
節錄:陳智思當年出售亞洲商業銀行予大眾銀行,只保留保險業務。他把套現的資金拿來發展泰國康民醫院,該所外形像五星級酒店、被譽為「泰國養和醫 院」。陳智思表示,家族在八十年代已涉獵醫院生意:「當年我的姑丈是醫生,向阿爺提議搞私家醫院,結果管理不善年年蝕錢,後來姑姐姑丈離婚,交由五叔接 管。」後來亞洲金融風暴,由於泰銖暴跌,令其收費變得低廉,引來了大量海外客人。今日醫院坐擁 100 萬客戶,當中包括多名香港富豪。康民醫院亦想衝出海外,陳智思原本看中黃竹坑的醫院地皮,最後因為條件苛刻而沒去馬,陳說康民醫院仍會找機會進軍香港。陳 智思辦了一間私校,該校只有他兩名兒子就讀,採用全英語教學,普通話教中文,課本是簡體字。陳已婚,太太楊碧鈴,有兩名子女。
湯財文庫:泰國第一家族 陳智思鋪路北伐
(原載:壹周刊 1131 期,2011 年 11 月 10 日)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9080
節錄:身為陳弼臣家族第三代的陳智思,有「公職王」之稱。每個月皆到曼谷的陳智思,會說簡單泰文,他說時展示自己的卡片,中文泰文兩面對照,並乘機 透露家族的泰國姓氏 Sophonpanich,是泰王御賜給祖父陳弼臣,泰文意思解作「好生意」。陳智思的家族在泰國百足咁多爪,而且全屬行業龍頭,包括盤谷銀行和盤谷人壽 等;單計幾間金融上市公司,市值便超逾一千億港元。除染指金融業,香港人熟悉的曼谷購物商場 Emporium,以至私家醫院、酒店和國際學校亦有份。另外,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綠寶橙汁,亦屬陳家擁有。 2003 年,陳智思上場,擔任亞洲金融總裁,立即作出大幅改動,率先將阿爺創立的亞洲商業銀行賣盤予大眾銀行,套現四十五億元。另一個項目,是替曼谷最大規模的康 民醫院衝出海外。
明報 2013-06-03:
陳智思慶幸早賣家族銀行
http://tssl.mingpao.com/htm/marketing/hkbrand/cfm/mag3.cfm?File=20130603/mag/ebl1_er.txt
節錄:亞洲金融集團(港股編號:0662)總裁陳智思,出生銀行世家,他說沒有眷戀銀行家的身分,是因為自己感到家族銀行將要面對危機,所以要「止 賺」,千萬不要等到蝕入肉才醒悟。他的經驗是作為公司掌舵人要預視未來 10 年的情況,令公司走得比他人更前。陳智思說,當年亞洲商業銀行是本港一眾銀行中排名最尾,雖然可以應付自如,但客戶資產愈來愈多,而且不再局限在香港,當 服務要跨國時,便見捉襟見肘,好像香格里拉(港股編號:0069)曾是該行客戶,經過多年後亞洲商業銀行已難以服務香格里拉。他說:「銀行是成熟行業,最 重要的是規模。小型競爭者除非找到市場空隙,否則難以生存。」另外,陳智思亦把出售亞洲商業銀行套現的資金拿來發展泰國康民醫院,該所外形像五星級酒店、 被譽為「泰國養和」的醫院,母公司康民國際去年股價升了 88%,市值已達 20 億美元。康民國際股東還包括新加坡淡馬錫、迪拜政府等,陳智思以「大生意」來形容這項業務。現時家族生意向醫護及保障發展,定位鮮明,陳智思堅定地說: 「我相信成功機會比繼續做銀行大。」
經濟通 2013-12-17:
亞洲金融(港股編號:0662)研究在上海開設醫院,料資本開支不逾 50 億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categorized_news_detail.php?category=latest&newsid=ETN231217520
節錄:亞洲金融(港股編號:0662)行政總裁陳智思在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表示,正研究在上海開設醫院,為公司拓展新商機。陳智思指,長遠內地醫療 改革,私院服務需求很大,加上又獲當地政府邀請,故相當有興趣到當地發展醫院業務。他又指,希望成為首批在當地開醫院的外商,因倘待所有法則出台才申請, 競爭較龐大。他透露,現時仍在初期考慮階段,估計資本開支不會高於 50 億元。作為本港的保險公司,亞洲金融未擬到內地發展保險業務,主因內地保險業與醫療不同,競爭已相當龐大,陳智思估計,即使能在內地獲得牌照,亦難以取得 銷售網絡,加上要將本港品牌帶到內地發展,成本將高得驚人,故亞洲金融暫未擬到內地搶佔保險市場。
新浪網:陳智思太太辦學推品德教育
(原載:明報 2011-07-10)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10710/-1-2377350/1.html?rtext
節錄:求學不是求分數,但本港教育制度下,考試、功課幾乎已填塞了小朋友的全部生活。一向着重孩子品格成長的陳智思夫婦,兩年前毅然把兩子由主流學 校轉到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自然學校」,陳太其後更決心走到台前,用行動實踐品格教育,今年 9 月會開辦私立小學培生學校,期望家長與小孩都能透過另類教學,讓孩子多元成長,培養品德。本身為新加坡人的陳智思太太陳楊碧鈴,有感本港孩子學習壓力大, 兩歲便要入讀幼兒班,所以自己兩個孩子成長時,她捨棄主流教育,自行教導孩子。
陳智思夫婦棄主流教育辦私校
RTHK 2012-05-14
http://hk.news.yahoo.com/%E9%99%B3%E6%99%BA%E6%80%9D%E5%A4%AB%E5%A9%A6%E6%A3%84%E4%B8%BB%E6%B5%81%E6%95%99%E8%82%B2%E8%BE%A6%E7%A7%81%E6%A0%A1-025600131.html
節錄:陳智思的太太,成立了一間私立小學,教授她兩名兒子。她表示,大部份主流學校課程催谷功課,她不希望兒子學習只著重應付考試。新成立的學校在 北角,採用全英語教學,普通話教中文,課本是簡體字,除了有中英數之外,亦引入美國一套課程,灌輸聖經知識及德育,並設有音樂及繪畫堂。上課時間與全日制 小學一樣,早上 8 時至下午 5 時,目前全校教師及職員有 6 人,全部已獲得認可的專業資格,學生只有陳智思兩名孩子。未來一兩個月會招生及增聘教師,希望新學年會有更多學生,並有信心他們畢業後可以銜接上主流中 學。
維基百科:卜蜂國際 (Charoen Pokphand Group)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C%E8%9C%82%E5%9C%8B%E9%9A%9B
節錄:卜蜂國際有限公司(港股編號:43)是泰國卜蜂集團旗下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在中國大陸管理 70 多間飼料廠房,是中國的主要飼料生產商。公司於 1987 年在百慕達成立,並自 1988 年起在當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卜蜂國際及其附屬公司於中國大陸被稱為「正大集團」,自中國於 1970 年代末對外開放起已經於中國投資及經商。時至今日,卜蜂國際在中國最少 26 個省及直轄市建立了據點。另外和北企集團合營公司,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摩托車產品,其牌子為「大陽」。
維基百科:正大集團 (Chia Tai Group)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5%A4%A7%E9%9B%86%E5%9B%A2
節錄:正大集團 (Chia Tai Group) 由泰籍華人謝氏兄弟(謝易初和謝少飛)創辦於 1921 年,總部位於泰國曼谷。正大集團在中國大陸以外稱作卜蜂集團 (Charoen Pokphand Group)。目前正大集團是泰國最大的商業集團。
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國際)
http://www.cpthailand.com/
Chia Tai Group(正大集團)
http://www.chiataigroup.com/
中國平安近 640 億市值 H 股遭質押 正大財力再遭質疑
大公報 2013-11-14
(原載:第一財經日報)
http://finance.takungpao.com.hk/gscy/q/2013/1114/2037725.html
節錄:今年初,泰國正大集團通過旗下 4 家子公司接手了匯豐控股所持有的中國平安 15.57% 股份,交易金額高達 727.36 億港元(約 93.85億美元),並且以現金支付。當時市場就質疑正大集團的財力能否承載住如此巨額交易,隨之而來的傳聞也不絕於耳。但最終正大集團順利拿下這 15.57% 的股權,成為中國平安第一大股東,而時隔不到一年,正大集團又將八成的中國平安股權質押給瑞銀集團進行融資,這似乎再一次印證了此前市場的猜疑。公開資料 顯示,正大集團在中國投資額近 60 億美元,年銷售額超過 500 億元人民幣。這樣算來,中國平安股權的交易額甚至超過了正大集團在中國的整個年銷售額。所以,在整個股權收購過程中,大家最為關注的莫過於正大集團如此大 手筆的收購資金從哪裏來,交易背後是否另有其人。從最初的「明天系」介入交易到國開行「叫停」正大貸款融資,再到瑞銀被傳為背後金主,無不圍繞着「錢從哪 裏來」的問題。股權質押融資是比較常見的融資模式,但在股權質押融資中,如果質押人無法正常歸還融資款項,那麼企業的股權可能面臨折價轉讓風險,形成股東 變更的局面,另外,被質押的股權其價格波動也會帶來一定的市場風險。
中國新聞網 2013 年 11 月 13 日:
正大集團將所持中國平安全部 H 股質押給瑞銀
(原載:中國證劵報)
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finance.chinanews.com/stock/2013/11-13/5497292.shtml
節錄:中國平安公告稱,正大集團將所持中國平安H股全部質押給瑞銀倫敦分行,但未披露此次股權質押的目的。截至 2013 年 11 月 12 日,正大集團合計持有中國平安 10.69 億股股份 (約佔中國平安總股本的 13.5%),其中累計質押 8.895 億股股份(約佔中國平安總股本的 11.23%)。中國平安與匯豐控股 2012 年 12 月 5 日發佈公告稱,匯豐控股已將所持全部中國平安股份以每股 59 港元、總價 727.36 億港元(約合 94 億美元)轉讓給泰國正大集團。交易完成後,正大集團將成為中國平安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15.57% 。同時,瑞銀為該筆交易的唯一顧問。當時,曾傳言瑞銀是該筆收購案的幕後金主。不過,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在今年博鰲論壇期間表示,用於購買平安股權的資 金均是自有資金。
中國平安保險
http://www.pingan.com/
大公網 2014-01-18:
溫家寶親筆函吳康民描述退休生活 矢言絕不以權謀私
(原載:明報 2014-01-18)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4-01/2189431.html
The New York Times:
Billions in Hidden Riches for Family of Chinese Leader
2012-10-25
http://www.nytimes.com/2012/10/26/business/global/family-of-wen-jiabao-holds-a-hidden-fortune-in-china.html?ref=wenjiabao&_r=0
Extract: In 2004, after the State Council, a government body Mr. Wen presides over, exempted Ping An Insurance and other companies from rules that limited their scope, Ping An went on to raise $1.8 billion in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f stock. Partnerships controlled by Mr. Wen’s relatives — along with thei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 made a fortune by investing in the company before the public offering. In 2007, the last year the stock holdings were disclosed in public documents, those partnerships held as much as $2.2 billion worth of Ping An stock, according to an accounting of the investments by The Times that was verified by outside auditors. Ping An’s overall market value is now nearly $60 billion.
The New Work Times: The Wen Family Empire
2012-10-25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2/10/25/business/the-wen-family-empire.html?ref=global
The New York Times: Wen Jiaobao News
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ference/timestopics/people/w/wen_jiabao/index.html
相關的文章:
南洋幫(二)
2014 年 1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你是香港的資深股民,一定數得出華資銀行放售的原因:(1) 08 年底金融海嘯之後,官府加強監管,內部監控成本增加,做生意綁手綁腳。(2) 中資機構入城,有偉大祖國當靠山,可以不跟商業原則辦事。(3) 銀行世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不想繼承祖業,只想趁好價放售,然後擺脫家人,自立門戶,從此海闊天空,做自己喜歡的事。
離岸中心(四)
2009 年 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1/blog-post_18.html
節錄:銀行家來自潮州,戰後在香港創業。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他受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委託,接收了一筆來自廣東省政府的五億港元巨款,另外還有一 筆數目不明的美元。那筆錢當中有沒有國民政府來不及調走的資金、因戰亂而被凍結的海外華僑匯款,以及共產黨抄家得來的財富,天曉得。銀行家把錢存入香港的 獅子錢莊生息,那是大英帝國的金融旗艦。跟銀行家接頭的共產黨員,是個帶兵的客家人,來自廣東梅縣。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分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 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 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月光光
2010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586.html
節錄:講起舊曲新詞,我曾經聽一個壞男人唱色情版<月光光>。慈母變鹹濕佬,蝦仔變蝦女,副歌變呻吟。經典童謠慘變<十八摸>,真係無陰功(粵語: 可憐、可歎)。主唱者是股票經紀,地點是錢莊盤房 (Dealing Room)。中秋前夕,交投淡靜,他唱給電話中的客戶聽。這位大哥以創意粗口聞名中環,後來由於涉及金融罪案,被捕入獄,現正服刑。以他的粗口水平,應該 很容易融入獄中的社群。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 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 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from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