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生产大规模自动化,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2015年是自动化生产的‘分水岭’。”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负责制造的副总裁乌守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厂在自动化的在投资仅2015年一年就将达8亿~10亿元,未来五年生产自动化投入50亿元,而2012~2014年前三年总共也就10亿元。
家电业的自动化之路,正如火如荼展开:海尔已有四个互联工厂投产;格兰仕继去年投30亿元改造中山微波炉生产基地后,今年6~7月份还将引进洗衣机 自动化生产线;奥马冰箱自动化程度达70%的第六工厂,也将在今年7月投产;TCL计划把华星光电智能化生产的模式,复制到彩电、手机等旗下其他业务……
自动化为什么流行?志高总裁黄兴科今年春交会期间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机械手约13万元/台,加上保养费,一年要15万元,而人工成本一年4万元。如果8万元的机器人十年折旧,一年接近1万元,摊销下来比人工成本低,就会大批量普及,接着就将会出现4万~5万元的机器人。
大规模普及生产自动化的临界点,是否已经到来?
自动化分水岭
乌守保认为,不能说临界点已到,但2015年却是自动化生产的“分水岭”。
“六轴机械手才能算机器人,8万元现在还买不到机器人,只能买到简单的小型机械手。”乌守保说,2012年起美的开始大规模推进生产自动化,到2014年底,美的有800个六轴机器人,2015年预计集团将新增600个。
他说,2015年是分水岭,2012~2014年美的自动化累计投入10亿元,而2015年一年就将投资8亿~10亿元;以前,美的集团旗下家用空调、压缩机、中央空调等事业部重点突破,2015年是整个集团大规模地推开。
“单点机器人,技术不高、投入划算的都做了。今后,自动化推动进入深水区。以前单点突破,以后是系统性,南沙工厂一条自动化生产线26个机器人,一条生产线预算3500万元,操作工可以省40人,总装线人数减半,不仅对供应商挑战大,对内部管控的挑战也很大。”乌守保说。
美的家用空调顺德电子分厂,就是一个不断推进自动化、少人化的典型例子。十年前2800人,产量只是目前的一半。厂长陈健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该厂1500人,今年900人,未来三年人数还要减半。
本报记者在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看到,四个六轴的机器人挥舞着灵巧的手和臂膀,此起彼伏地在弧形的流水线上安装部件,一个放遥控器的外壳、一个放芯片、一个放按键板……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陈厂长说,引入自动化设备后,一条遥控器生产线从7人变为2人,下半年进一步改造后,可以减少到1人。
“空调淡旺季明显,春节前后生产旺季招工困难。我们搞自动化,一是高劳动强度、高危险、环保要求高的环节一定要自动化,如搬压缩机、冲压、喷涂环节;二是品质要求高的环节,如安检、焊接,以前焊接质量跟工人心情有关。”
美的家用空调已制订了“世界级制造”路线图,计划2015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6000人,效率提升30%;2016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4000人, 效率提升25%;2017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2000人,效率提升25%;2018年峰值确保2万人以内,届时美的家用空调的年产值将从2014年的 7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
从美的集团来看,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员工人数12万。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今年3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美的集团营收达到2000亿元时,员工人数要控制在10万。以自动化提升效率,来实现员工收入每年递增。
为什么自动化一下子热起来?乌守保认为,一是机器人价格下来了,二是技术更成熟,机器人更灵活,像搬压缩机以前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这两方面促进了自动化的大范围推广。
与研发联动
那么,减少的人去哪里?留下的人又如何提升呢?
“我们减人,是在旺季少招人。比如,空调事业部旺季3万人,淡季1.5万人,通过自动化,可能旺季时只需2万人。员工会自然流失。今后,我们淡季再 招的工人,都要求是本科生,因为面向未来智能化的需求,自动化如果用不好成本会暴增,一条线几千万元,用不了就造成浪费。”乌守保说。
为了应对人工成本增加、招工难的问题,格兰仕去年投了30亿元,大幅提升中山微波炉基地的自动化水平,现在每天可生产17万台微波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微波炉生产的各个车间之间,都用流水线自动把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冲压车间每一排冲压机床,有四五台冲压机同时运作,只有一个工人看管。“冲压、注塑、喷涂,现在都实现自动化生产。”格兰仕企划部部长游利敏说。
“不能再靠人口红利生存。”游利敏说,格兰仕2013年起加速生产自动化,与之匹配的是“全员技工制度”,实施五级技工制。“一些做得好的冲压工人,一个月收入达到7000~8000元,比办公室收发文件的普通文员高。”
除了解决人的问题,自动化生产还要与研发联动。
“我们所有自动化都与研发联动。如果上自动化生产线,要问研发部门这条线是否适用,最怕新产品生产不了。”乌守保说,“我们每年对研发部门考核,包括产品的可制造性,每装配一个产品要多长时间。”
陈健生也说,过去3~4年是自动化生产的摸索阶段,一是掌握自动化技术;二是产品设计可自动化生产;三是除了美的自身,上游供应商也要配合,实现产品元器件的可自动化生产。
美的集团也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布局。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告诉本报记者,美的正在大力推动产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
同时,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为主业的子公司威灵电机,已在开发、生产伺服电机等机器人的零部件。
另外,美的集团还准备与佛山市政府一起,成立华南机器人研究院,探讨推动当地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路径。
工业4.0还远
其实,自动化只是表面,要实现真正的工业4.0,离不开制造系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今年4月,海尔在佛山的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至今,海尔已有沈阳冰箱、郑州空调、青岛热水器、佛山洗衣机四个互联工厂。这些工厂有两大特点,一是与 销售系统对接,用户定制的需求直接传递到工厂,汇聚之后,促成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二是用户通过手机等,可以看到订单完成的进度,产品是在生产,还是在发货 运送途中。
青岛海尔波轮洗衣机总经理李洋认为,“与工业3.0相比,工业4.0的前提是互联。互联是软的东西,它是系统,如果没有这一个系统支持,你再上自动化是没有用的。”他说,“我们有清晰的智能工厂推进路线图,未来国内近50家工厂也要进行升级改造”。
乌守保也认为,工业4.0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硬件又包括产品的智能化和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软件是订单、产品开发、生产、物流配送的信息透明化。“两方面都做到,全新的工厂不难,如果改造旧厂,则从投入、精力上,都是很大的挑战,旧设备不一定有连机接口。”
“工业4.0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设备的自动化;二是生产的透明化,设备状态在信息系统中都有反映;三是物流智能化,按生产指定信息,直接把物料送到 生产岗位;四是管理移动化,如果我出差,产品品质异常,也能监测到,南沙工厂有这个雏形;五是决策的数据化,所有决策基于大数据。在自动化背后,还要有信 息化,与精益制造几个结合才能实现智能化。”
“要有钱,又要敢投入,才能走上智能化的道路。”乌守保坦言,“我们很关注投入/产出,不能影响经营业绩,不能增加消费者成本。”陈健生也说:“关键是投资的回报率,机器人成本越低越好,现在三年半收回成本,如果一年收回成本肯定毫不犹豫地用机器换人。
“2015年是自动化生产的‘分水岭’。”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负责制造的副总裁乌守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厂在自动化的在投资仅2015年一年就将达8亿~10亿元,未来五年生产自动化投入50亿元,而2012~2014年前三年总共也就10亿元。
家电业的自动化之路,正如火如荼展开:海尔已有四个互联工厂投产;格兰仕继去年投30亿元改造中山微波炉生产基地后,今年6~7月份还将引进洗衣机 自动化生产线;奥马冰箱自动化程度达70%的第六工厂,也将在今年7月投产;TCL计划把华星光电智能化生产的模式,复制到彩电、手机等旗下其他业务……
自动化为什么流行?志高总裁黄兴科今年春交会期间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机械手约13万元/台,加上保养费,一年要15万元,而人工成本一年4万元。如果8万元的机器人十年折旧,一年接近1万元,摊销下来比人工成本低,就会大批量普及,接着就将会出现4万~5万元的机器人。
大规模普及生产自动化的临界点,是否已经到来?
自动化分水岭
乌守保认为,不能说临界点已到,但2015年却是自动化生产的“分水岭”。
“六轴机械手才能算机器人,8万元现在还买不到机器人,只能买到简单的小型机械手。”乌守保说,2012年起美的开始大规模推进生产自动化,到2014年底,美的有800个六轴机器人,2015年预计集团将新增600个。
他说,2015年是分水岭,2012~2014年美的自动化累计投入10亿元,而2015年一年就将投资8亿~10亿元;以前,美的集团旗下家用空调、压缩机、中央空调等事业部重点突破,2015年是整个集团大规模地推开。
“单点机器人,技术不高、投入划算的都做了。今后,自动化推动进入深水区。以前单点突破,以后是系统性,南沙工厂一条自动化生产线26个机器人,一条生产线预算3500万元,操作工可以省40人,总装线人数减半,不仅对供应商挑战大,对内部管控的挑战也很大。”乌守保说。
美的家用空调顺德电子分厂,就是一个不断推进自动化、少人化的典型例子。十年前2800人,产量只是目前的一半。厂长陈健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该厂1500人,今年900人,未来三年人数还要减半。
本报记者在遥控器自动化生产线看到,四个六轴的机器人挥舞着灵巧的手和臂膀,此起彼伏地在弧形的流水线上安装部件,一个放遥控器的外壳、一个放芯片、一个放按键板……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陈厂长说,引入自动化设备后,一条遥控器生产线从7人变为2人,下半年进一步改造后,可以减少到1人。
“空调淡旺季明显,春节前后生产旺季招工困难。我们搞自动化,一是高劳动强度、高危险、环保要求高的环节一定要自动化,如搬压缩机、冲压、喷涂环节;二是品质要求高的环节,如安检、焊接,以前焊接质量跟工人心情有关。”
美的家用空调已制订了“世界级制造”路线图,计划2015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6000人,效率提升30%;2016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4000人, 效率提升25%;2017年峰值人数控制在22000人,效率提升25%;2018年峰值确保2万人以内,届时美的家用空调的年产值将从2014年的 7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
从美的集团来看,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员工人数12万。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今年3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美的集团营收达到2000亿元时,员工人数要控制在10万。以自动化提升效率,来实现员工收入每年递增。
为什么自动化一下子热起来?乌守保认为,一是机器人价格下来了,二是技术更成熟,机器人更灵活,像搬压缩机以前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这两方面促进了自动化的大范围推广。
与研发联动
那么,减少的人去哪里?留下的人又如何提升呢?
“我们减人,是在旺季少招人。比如,空调事业部旺季3万人,淡季1.5万人,通过自动化,可能旺季时只需2万人。员工会自然流失。今后,我们淡季再 招的工人,都要求是本科生,因为面向未来智能化的需求,自动化如果用不好成本会暴增,一条线几千万元,用不了就造成浪费。”乌守保说。
为了应对人工成本增加、招工难的问题,格兰仕去年投了30亿元,大幅提升中山微波炉基地的自动化水平,现在每天可生产17万台微波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微波炉生产的各个车间之间,都用流水线自动把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冲压车间每一排冲压机床,有四五台冲压机同时运作,只有一个工人看管。“冲压、注塑、喷涂,现在都实现自动化生产。”格兰仕企划部部长游利敏说。
“不能再靠人口红利生存。”游利敏说,格兰仕2013年起加速生产自动化,与之匹配的是“全员技工制度”,实施五级技工制。“一些做得好的冲压工人,一个月收入达到7000~8000元,比办公室收发文件的普通文员高。”
除了解决人的问题,自动化生产还要与研发联动。
“我们所有自动化都与研发联动。如果上自动化生产线,要问研发部门这条线是否适用,最怕新产品生产不了。”乌守保说,“我们每年对研发部门考核,包括产品的可制造性,每装配一个产品要多长时间。”
陈健生也说,过去3~4年是自动化生产的摸索阶段,一是掌握自动化技术;二是产品设计可自动化生产;三是除了美的自身,上游供应商也要配合,实现产品元器件的可自动化生产。
美的集团也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布局。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告诉本报记者,美的正在大力推动产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
同时,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为主业的子公司威灵电机,已在开发、生产伺服电机等机器人的零部件。
另外,美的集团还准备与佛山市政府一起,成立华南机器人研究院,探讨推动当地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路径。
工业4.0还远
其实,自动化只是表面,要实现真正的工业4.0,离不开制造系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今年4月,海尔在佛山的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至今,海尔已有沈阳冰箱、郑州空调、青岛热水器、佛山洗衣机四个互联工厂。这些工厂有两大特点,一是与 销售系统对接,用户定制的需求直接传递到工厂,汇聚之后,促成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二是用户通过手机等,可以看到订单完成的进度,产品是在生产,还是在发货 运送途中。
青岛海尔波轮洗衣机总经理李洋认为,“与工业3.0相比,工业4.0的前提是互联。互联是软的东西,它是系统,如果没有这一个系统支持,你再上自动化是没有用的。”他说,“我们有清晰的智能工厂推进路线图,未来国内近50家工厂也要进行升级改造”。
乌守保也认为,工业4.0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硬件又包括产品的智能化和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软件是订单、产品开发、生产、物流配送的信息透明化。“两方面都做到,全新的工厂不难,如果改造旧厂,则从投入、精力上,都是很大的挑战,旧设备不一定有连机接口。”
“工业4.0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设备的自动化;二是生产的透明化,设备状态在信息系统中都有反映;三是物流智能化,按生产指定信息,直接把物料送到 生产岗位;四是管理移动化,如果我出差,产品品质异常,也能监测到,南沙工厂有这个雏形;五是决策的数据化,所有决策基于大数据。在自动化背后,还要有信 息化,与精益制造几个结合才能实现智能化。”
“要有钱,又要敢投入,才能走上智能化的道路。”乌守保坦言,“我们很关注投入/产出,不能影响经营业绩,不能增加消费者成本。”陈健生也说:“关键是投资的回报率,机器人成本越低越好,现在三年半收回成本,如果一年收回成本肯定毫不犹豫地用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