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异军突起,我国多年来形成“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2015城市动力指数(CMI)报告中, 中国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胜上海,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广州却榜上无名。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广 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圳,还在五大单项指标上,错失了“省内第一”。“北上深广”的城市格局或将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新常态。而按照目前的趋势,不排 除深圳更进一步,形成“北深上广”的格局。
深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创新已经真正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深圳已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机构和 高等院校较少的深圳,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25件,占全国44.6%。新兴产业引擎作用凸 显,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到1.88万亿,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35%,是新兴产业集聚力最强,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
创新生态培育源于市场化的土壤。深圳作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锻造了一支最具市场意识的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政府权力与市场边 界相对明晰,极少过多干预市场。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没有政府兜底,企业不创新就会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在市场的洗礼中,大批民营企业 异军突起,成为了深圳产业最亮的底色。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比亚迪、华大基因这些代表了深圳未来产业方向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培育了企业独具优势 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在通过与政府的合力,孕育新的创新种子。在深圳南山区,正在形成小微企业草根创新与大企业引领创新相互作用的独特创新生态体系。在 南山区约185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着80多家创新载体,约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创新载体。
开放市场环境和宽容多元的城市氛围,进一步吸引了要素集聚,形成了创新合力。来自全球大量的科学家、创业者、知识分子和打工仔,他们在这座包容的城市里, 寻找梦想。正是这座城市的移民文化和基因,让深圳迸发出了意想不到的活力。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是四座一线城市当中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有媒体用 “深圳旺丁,北京旺财,上海广州围观”来形容现在的局面,这恰好证明了深圳未来的潜力。目前,这座城市正在成为创富者的乐园。根据2015年胡润富豪排行 榜统计,深圳有34名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位列中国城市第三名,排在深圳之前的是香港和北京。
深圳创新生态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多年对市场化改革的坚持。九十年代末期以后,深圳一度“失宠”,中央在资源分配时给了上海更多资源。甚至有人在 文章中写道:“在上海的华贵面前,深圳被扫为村姑。”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深圳外向型加工产业也曾一度遭遇严重打击。但是面对压力,深圳市始终 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没有回到政府管制的老路上去,而是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一种共同发力的转型升级。实践证明,正是市场机制与草根固有 的韧性相结合,才重塑了深圳的竞争力。在经济低迷时,这种源于市场的创新活力,开始显示其强劲后劲和增长潜力。
“改革+创新”不仅是深圳市过去的经验,更是新时期深圳发展的动力。两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就曾通过造访深圳,向外界发出了强力的改革信号。下一 步,深圳最有条件率先深化改革,担当中国下一轮改革实验的重任。这其中包括法治环境建设、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要求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推 动政府的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正在新的改革道路上前进的深圳,能否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重新成为中国改革的前线呢?这一切,既取决于中央对深圳 角色的定位,也取决于深圳主政者的智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派头兵,发展虽几经波折,但是长期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创新环境的培育,在今天终于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