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欢《土耳其进行曲》,喜欢它那活泼的节奏、喜欢它那幽默的曲调。遗憾的是在很多场合听到时都不知道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麦兜故事、同事三分亲、周杰伦和李云迪的合作里都有出现,当时只觉得好听而已。
对我而言,《土耳其进行曲》让人感到快乐!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听着《土耳其进行曲》就会忘掉烦恼! 所以我把手机铃音设置成了《土耳其进行曲》。
乐曲一开始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接着是第二主题的出现;然后重复第一主题而结束了第一乐段。乐曲的中部,曲调转到了富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 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然后我好像看到一种急速飞快的奔驰。紧 接着,我觉得旋律顺势一泻而来,不可阻挡。接着又开始重复那段富于东方色彩而又雄壮的进行曲。接着,曲调又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再现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 礴,音调继续发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因为莫扎特采用了回旋曲的方式,所以旋律有一种你追我赶的感觉,但是又不是紧张感而是快乐感。莫扎特就 像是一个天使,盘旋着向高处飞翔,又像是一心向前,乘着轻舟,滑过浪花飞溅的海洋。时不时的,他又往后看看,回眸一瞥是那么的惊艳!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 成,几个顽童在中国江南园林的通幽的曲径或者亭台楼阁之间嬉戏,是那么有灵气啊!
这是真正的大师。听这样的音乐,你会感到莫扎特才情的丰沛以及由此而来的潇洒甚至奢侈。音乐传记片《莫扎特》中,宫廷乐师萨列里辛苦辛辛苦苦熬干心血才能 得到的东西,在莫扎特眼里根本不值一提。莫扎特像那乘辇狂欢的国王,随手挥掷满车的珍珠宝玉,赐予人类精神的享受。如果落到一般人手里,会当作传世之宝, 精雕细刻、苦心装饰、供奉在艺术的殿堂上。
于是就想,莫扎特创作《土耳其进行曲》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应该是很顺手吧,没准就那么随口哼出来或者直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的。 就像罗薇老师所说,莫扎特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奇迹,简直就是天使。旋律那么流畅,格调那么优雅,音调那么和谐,结构那么匀称,别人无法模仿!
我很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我觉得中国的诗歌是一种有形的音乐,而西方的古典音乐则是无形的诗歌。莫扎特音乐常常给人以完美之感。如果要作一个比喻的话,莫扎 特的音乐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孟浩然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如果要以中国诗人比拟他,莫扎特颇像魏晋时期才 高八斗的曹植、唐代的李商隐、宋代的秦观、柳永。他的音乐中,在柔媚中常常透出一种刚健、清新、挺拔的气质,还有一种适中的力度。人们说,莫扎特音乐让女 子或儿童来演奏反而效果最好,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就像李杜在伯仲之间,贝多芬是不得不提的,他的音乐更像杜甫,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贝多芬就像是鲁迅!贝多芬也写过类似的《土耳其进行 曲》,不过相比他的《命运》,这也仅仅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好诗有两种,一种是浑然天成、完满自足的,另一种却是苦苦求索的,甚至为了推敲几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从贝多芬音乐常可体会出苦苦思索的痕迹,而莫扎 特音乐好像毫不费力就写出来一样。就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而言,莫扎特超过贝多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认为莫扎特是比贝多芬更”纯粹”的音乐家;就感情 深厚而言,贝多芬胜过莫扎特。
说到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虽然也是回旋曲,但是那些音符明显比较厚重,比较刻意为之(相比于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也区别于他自己的〈月光奏鸣 曲〉。)似乎有一种强颜欢笑的感觉,在欢喜的表面还有什么更加深层次的隐忧。一个人走在一个巷子里求索,得到了一些启示,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这是我 的一个设想。贝多芬无疑更具有音乐的空间感。他的音乐,大开大阖,穷极天地。幽幽兮如探冥泉,深不可测;浩浩乎如通宇宙,缈难追寻。正因为如此,我才把这 个音乐场景安排在一条深邃的巷子里。由于个人气质的原因,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莫扎特的那一首,而且就知名程度而言,莫扎特的这一曲也明显比较得人心。
莫扎特的生命是短暂的,就在刚刚开花结果的时期,那些本该绽放的花朵也随之凋萎。就像一支很美的旋律在行进中突然终止,令人惋惜无比。死于创作高峰期,莫 扎特可以说未尽其才,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人类音乐文化史也因之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人们常为向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的命运悲叹,殊不知那些体 会到痛苦而无处诉说、无处排遣,或不能把痛苦化为艺术的人们更其不幸。所幸我们还有莫扎特,还有贝多芬,还有李白,还有柳永,还有……他们替我们说出了我 们无法表达的东西。
反反复复听着《土耳其进行曲》,终于到了该结尾的地方了。最后,我想说
–心中有音乐的人,将永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