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式服务”成为年初十的热门搜索词,皆因央视新闻报道了记者暗访东莞的色情业,诉为“屡扫不绝的东莞‘黄流’”。
其实早在2009年12月,《南都周刊》就有专题详细报道过,生活在广东的人们,对东莞的这一特殊行业,早就心照不宣,昔日总是半掩着嘴调侃“上东莞”的男人们,在微博中以感叹号码出“东莞挺住!”。
身为女性对“莞式服务”的细节不得而知,也偶尔会见到擦肩而过的从业者,那特别的烙印和气场,让人能明解她们的职业身份,虽无目光交集,而心中却能隐约感到些许的戚戚然,于是冒逾礼之不韪,来说几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的广州歌妓张乔,因为有“百花冢”的悲剧,一直被世人所传诵。
张丽人生下来就是歌妓,她的歌妓母亲因战乱到广州,只是张乔色艺俱佳,容貌自比二乔,琴棋书画皆通,最难能可贵的是卖艺不卖身,更不畏权贵,“金屋 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只重才情,能为意中人彭孟阳校书,可惜未能逃过红颜薄命的宿命,19岁的花样年华,抑郁成疾,同样情痴的彭郎,虽筹集重金 为其赎身,却也未能挽留住她往生的脚步,在出殡之时,城中的文人墨客上百,曾经视为知己者,各自带着花木,栽种在她的墓穴周围,于是有了“百花冢”。
墓地早已是芳草萋萋,百花无处觅,仅存两块偎依着的磐石,张乔凄婉的形象,仍然深入人心,为之叹惜,彭郎整理的诗集《莲香集》存世,有兰花画作被珍藏,后人更冠于“爱国诗人”之美誉。
时间再向前推进一百多年,沈复在《浮生六记》的“浪游记快”里,用了近三千字,详尽地描述了在广州“打水围”的故事。
与友人临穗做生意,闲散时的娱乐,自然有“游河观妓”,其时的花艇上设有妓寮,沈复说“少不入广”的理由,是那让人迷醉的良辰美景:“纵横如乱叶浮 水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碍于友人的情面,屈随召妓,他专宠于一名貌 似爱妻芸娘的雏妓,温柔地对待她,全无强迫的行径,见他用情深沉,出手也大方,老鸨强劝,以五百金纳喜儿为妾,沈复觉得是困扰,拒绝沉湎温柔乡,次年也不 再前来广州,据说喜儿不得再见,几近寻短见,沈复为此事做了总结:“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
广州城外的珠江河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烟花荟萃之地,正如沈复所记载的,围绕着这些花艇、船楼的,并成为产业链中一环的,还有经营饮食的菜 艇、虾艇、海鲜艇、粥艇、小食艇等各式各样的船艇。吃饱了肚子才能论风月,菜艇与岸上的酒楼在经营手法上有区别,讲究的是食品新鲜,快速烹制,丰俭由人, 这类猛攻火快炒的粤式小炒,形成了此后大牌档的特征,“镬气好”,是人们对于大牌档菜品的最基本认定标准。
楼船栉比,也有很大的风险,一场大火能将连续着的所有的船只摧毁,到了民国,因为火灾的缘故,妓寨易址搬到陆地,也就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陈塘风 月”,在高端的妓院周边,依附着经营的还有酒楼,这些酒楼跟一般酒楼的名称以及经营方式大致相同,俗语称之为“花酌馆”,酒楼的间隔私密性良好,小厅房为 主,铺靓丽的地毯,有西洋灯具装饰,营造出暧昧奢华的氛围。
那时的南番顺地区,经济较发达,商贾政客,私购军火,暗售鸦片,军匪混杂,三六九等人物,都乐于借助“花酌”为媒,去达到各自盈利目的。花酌馆与妓院结成互相依存的纽带关系,妓女到场陪酒奉客,酒楼为客人捧上妓女的“玉照”搭桥铺路。
光顾风月之所,是需要一定资本的,同样的道理,为了留住舍得花费的尊贵嫖客寻欢作乐,酒楼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尤其以珍馐美馔为胜,酒楼所推出的花酌 宴,是用来招徕客人的有效实在手段,在应付苛刻的需求中,练就出好厨艺,造就了许多名厨。甚至有老行尊断言,这些花酌宴,几乎奠定了以后粤菜的模式。虽则 在情理上,有点难以启齿,不过事实上,广州的餐饮发展史,怎么也跳脱不了这席风月花酌宴。
妓院的形式一变再变,就算时间、空间怎样地转换,也并没有扭转妓女们作为弱势群体的状态,将肉体以及尊严,同时奉献出来换取钱财,很可怜,也可悲。
人们常说一代不如一代,想必这召妓一事也如是,古人尚且留有许多的诗词,那些风流轶事终随风飘散,张乔的以诗明志,花酌馆的以食飱人,到了时下,进 化为快餐式的消费,快速地坦肉相交。乔阳之恋,能让人感觉到,或许还有爱情的幻影存在过;陈塘风月,为餐饮业增色、添谈资;只是未可知,这二十一世纪的 “莞式服务”,最终能留下什么?
其实早在2009年12月,《南都周刊》就有专题详细报道过,生活在广东的人们,对东莞的这一特殊行业,早就心照不宣,昔日总是半掩着嘴调侃“上东莞”的男人们,在微博中以感叹号码出“东莞挺住!”。
身为女性对“莞式服务”的细节不得而知,也偶尔会见到擦肩而过的从业者,那特别的烙印和气场,让人能明解她们的职业身份,虽无目光交集,而心中却能隐约感到些许的戚戚然,于是冒逾礼之不韪,来说几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的广州歌妓张乔,因为有“百花冢”的悲剧,一直被世人所传诵。
张丽人生下来就是歌妓,她的歌妓母亲因战乱到广州,只是张乔色艺俱佳,容貌自比二乔,琴棋书画皆通,最难能可贵的是卖艺不卖身,更不畏权贵,“金屋 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只重才情,能为意中人彭孟阳校书,可惜未能逃过红颜薄命的宿命,19岁的花样年华,抑郁成疾,同样情痴的彭郎,虽筹集重金 为其赎身,却也未能挽留住她往生的脚步,在出殡之时,城中的文人墨客上百,曾经视为知己者,各自带着花木,栽种在她的墓穴周围,于是有了“百花冢”。
墓地早已是芳草萋萋,百花无处觅,仅存两块偎依着的磐石,张乔凄婉的形象,仍然深入人心,为之叹惜,彭郎整理的诗集《莲香集》存世,有兰花画作被珍藏,后人更冠于“爱国诗人”之美誉。
时间再向前推进一百多年,沈复在《浮生六记》的“浪游记快”里,用了近三千字,详尽地描述了在广州“打水围”的故事。
与友人临穗做生意,闲散时的娱乐,自然有“游河观妓”,其时的花艇上设有妓寮,沈复说“少不入广”的理由,是那让人迷醉的良辰美景:“纵横如乱叶浮 水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碍于友人的情面,屈随召妓,他专宠于一名貌 似爱妻芸娘的雏妓,温柔地对待她,全无强迫的行径,见他用情深沉,出手也大方,老鸨强劝,以五百金纳喜儿为妾,沈复觉得是困扰,拒绝沉湎温柔乡,次年也不 再前来广州,据说喜儿不得再见,几近寻短见,沈复为此事做了总结:“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
广州城外的珠江河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烟花荟萃之地,正如沈复所记载的,围绕着这些花艇、船楼的,并成为产业链中一环的,还有经营饮食的菜 艇、虾艇、海鲜艇、粥艇、小食艇等各式各样的船艇。吃饱了肚子才能论风月,菜艇与岸上的酒楼在经营手法上有区别,讲究的是食品新鲜,快速烹制,丰俭由人, 这类猛攻火快炒的粤式小炒,形成了此后大牌档的特征,“镬气好”,是人们对于大牌档菜品的最基本认定标准。
楼船栉比,也有很大的风险,一场大火能将连续着的所有的船只摧毁,到了民国,因为火灾的缘故,妓寨易址搬到陆地,也就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陈塘风 月”,在高端的妓院周边,依附着经营的还有酒楼,这些酒楼跟一般酒楼的名称以及经营方式大致相同,俗语称之为“花酌馆”,酒楼的间隔私密性良好,小厅房为 主,铺靓丽的地毯,有西洋灯具装饰,营造出暧昧奢华的氛围。
那时的南番顺地区,经济较发达,商贾政客,私购军火,暗售鸦片,军匪混杂,三六九等人物,都乐于借助“花酌”为媒,去达到各自盈利目的。花酌馆与妓院结成互相依存的纽带关系,妓女到场陪酒奉客,酒楼为客人捧上妓女的“玉照”搭桥铺路。
光顾风月之所,是需要一定资本的,同样的道理,为了留住舍得花费的尊贵嫖客寻欢作乐,酒楼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尤其以珍馐美馔为胜,酒楼所推出的花酌 宴,是用来招徕客人的有效实在手段,在应付苛刻的需求中,练就出好厨艺,造就了许多名厨。甚至有老行尊断言,这些花酌宴,几乎奠定了以后粤菜的模式。虽则 在情理上,有点难以启齿,不过事实上,广州的餐饮发展史,怎么也跳脱不了这席风月花酌宴。
妓院的形式一变再变,就算时间、空间怎样地转换,也并没有扭转妓女们作为弱势群体的状态,将肉体以及尊严,同时奉献出来换取钱财,很可怜,也可悲。
人们常说一代不如一代,想必这召妓一事也如是,古人尚且留有许多的诗词,那些风流轶事终随风飘散,张乔的以诗明志,花酌馆的以食飱人,到了时下,进 化为快餐式的消费,快速地坦肉相交。乔阳之恋,能让人感觉到,或许还有爱情的幻影存在过;陈塘风月,为餐饮业增色、添谈资;只是未可知,这二十一世纪的 “莞式服务”,最终能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