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16 August 2014

发达的韩国/中国经济的真相

韩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中金属类产品(钢铁,铝等)占19%,化学产品占18%,机械17%,电子设备13%,这里面有很多是制造业所不可缺少的,比 如汽车工业所不可缺少的高强度薄钢板HiTen,智能手机所不可缺少的陶瓷电容等,更不要说还有制造业所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了。韩国在生产半导体上很拿 手,可是韩国赖以生产半导体的机械设备却是从日本进口的,韩国现代的汽车挺不错,但是发动机却是日本的,现实是离开了从日本的进口,韩国就无法维持出口。
韩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造船大国,可是最近发生的“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世越号”却是从日本购买的二手船,购船的原因就在于韩国仅仅是一个只会造船壳的“造船大国”,其他的船用主辅机都要从外国进口
而韩国对日的出口又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困境上,韩国生产的高档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无法在产品形象、内在品质和品牌效应和日本产品竞争,而在低档产品又 无法和中国以及东南亚产品在价格上竞争,这就使得韩国能够向日本出口的产品的范围很小,这就是日本对韩外贸黑字的由来,这是一个构造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韩 国不但没有办法消除这个赤字,而且韩国的经济情况越好,对日赤字还就越大。因为韩国的经济是很典型的外贸依存性经济,韩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对外出口, 而随着韩国出口的增加,其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和日本机械设备的份额也要随之增加,韩国现在出口的都是中档以上的工业品,所采用的日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机械 设备都是价格昂贵的高档货,另一边韩国对日本的出口是无法增长的,这样韩国的对日贸易赤字就会更大。
这就是韩国作为一个出口贸易的大国,为什么外汇储备会少得可怜的主要原因。比如韩国在1998年通货危机的时候全国外汇储备居然只剩下了39亿美元。这十来年韩国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依赖于日本的零部件和机械设备进行出口产品生产的状态并没有任何变化.

有一个问题是:这些高档材料和尖端零部件有没有替代品,是不是只能依赖日本呢?不少不懂制造业的人都倾向于认为不应该有不可替代的东西,日本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是世界第一,从别的国家也应该能买到,如果买不到就用低档品蒙事难道就不行吗?为什么离开了小日本就不能活呢?
但是了解制造业的就知道,这里面首先有一个产能的问题。比如除了日本之外德国和瑞士也能生产精密仪器和精密机床,不一定非买日本的。这确实是事实, 但要知道是德国、瑞士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产能总和才构成了现在的市场平衡,坚持不买日本产品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是德国和瑞士厂家因为产能限制无法供 货,那样是抵制日货的厂家在自杀,要么就是迫使原来德国和瑞士产品的用户转而使用日本货,空出德国货和瑞士货来提供给那些抵制日货的厂家,那样也就是用户 重新洗一遍牌罢了,和不制裁一模一样。
更何况日本企业有不少东西是蝎子尾巴独(毒)一份的东西,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在梅新育博士的文章里就有这么一段话:“具体到中日经贸中,日本对 华出口以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居多;而且,由于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着关键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主要供应者的关键地位,这种地位在汽车、电子等产 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甚至目前完全没有替代货源。”
中国现在很有一些完全仰仗于外国的商品,而且还是很基本,很基础的东西,比如要问现在每年中国花最多钱进口的商品是什么?不少人可能会以为是石油,其实不是,是IC芯片,去年一年中中国进口了2310亿美元的IC芯片,而用于进口石油的美元只有2200亿!
生产IC芯片的硅圆几乎全部抓在日本人手里,信越化工是最大的硅圆厂家,独占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世界八大硅圆厂家中日本就有五家,老二是三菱住友 硅业,老三是美国的SunEdison,老四是德国的Siltronic,剩下来的第五六七位又分别是日本的小松、东芝和昭和电工,怎么办?
在中国出口日本的商品中,原来有点不可替代性的就只有一种稀土,但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稀土牌被打了出去之后,日本提高了警觉,不仅上告WTO,而且 还开始了淡化中国稀土压力的工作,通过开发其他国家的稀土矿床以及在材料上开展少稀土免稀土的研究,到现在中国的稀土已经拿不住日本了,反倒是中国的稀土 企业面临着如何维持的困境。
除了稀土之外和一些矿产资源之外,中国出口日本的全是没有不可替代性的日常消费用品。而日本出口中国的商品几乎全是生产资料,除了有着极强的不可替代性之外,如果停止了进口,下一步的生产就无法进行,经济活动就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