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28 November 2017

一个“低端”出国党的失眠夜:身在井隅 心向璀璨

低端人口!

低端人口?

看到这四个扎眼的字时已是深夜,我刚完成这周的论文。带着疲倦打开手机,却看到这条让人心情复杂的新闻:北京某座危楼的火灾使管理者决定驱逐十万居住于此的群众。紧随这条新闻的是一张张照片:男人扛着行李,望着被拖拉机践踏的道路发呆;小伙子裹着棉衣,把曾经称作“家”的地方的前门卸下;不到五岁的孩子茫然的跟着妈妈离开熟悉的地方,手里还抓着别家孩子刚刚扔掉的玩具。



朦胧之中,我的目光从这个十一月北京的寒风中裹紧衣服即将远行的十万人,挪到了我自己。某些方面,他们于我似曾相识。

两年前的这时,我是一名申请生。除了人尽皆知的申请工作,我要担心的事还有很多——当别的同学坐飞机横越大洋,世界各地参加夏校、做志愿者时,我还在为五十美刀的申请费精打细算;当别的同学心心念念的告诉我他的女神校是宿舍好、位置好、机会多时,我翻遍网站,搜寻最可能给国际生全额助学金(financial aid)的美国学校。(读博士就能做到)

我的母亲无法工作,父亲凭一门手艺独立撑起一个家,却在五年前不知下了多大决心,不顾我的反对坚决要我出国念书,且选择了最昂贵的美国作为目的地。事实残酷:凭我家的经济能力不可能掏出百万大洋供我读四年书,于是全额助学金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那段时间,我好像突然老气了不少。家庭情况的特殊让我在这支洪流中显得有些“低端”——比如在韩国考SAT不敢和同学一起点餐,比如不得不离开人群,独自坐廉价航空回国。但我从未自卑。我知道我可以拿到和富裕的同学一样的标化分数,可以和他们有同等的竞争力。当我打开邮箱,读到那封盼了几个月的录取通知书和紧挨着它的助学金信息的时候,“感激”是我的字典里仅剩的两个字。这些辛苦与他人的苦难相比简直无足挂齿,但却构成了我对那些从未尝过的困难的基本想象。


一个想去美国留学的孩子和他父母的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爸妈,我想去美国留学。
-孩子,没有二百万供你啊!
-我努力学习,可以申请到助学金,你们就不用花太多钱了。

爸妈欣然同意,对话结束。

一个想去北京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和他父母的对话则可能是这样的——

-爸妈,我想去北京打工。我拼命工作,说不定有人赏识,我就能让你们过好日子了!
-孩子,一看你就没看新闻,北京大规模清理低端人口,哪有机会让你从零做起啊!

孩子哭着走了,对话结束。

我和家境优渥的同学一样努力,甚至更努力,如今至少得到一个就算不是更好也不比他们差的申请结果。如果两年前的今天,我读到新闻说美国因为经济不景气,所有大学都取消对国际学生的助学金援助,我的心会碎:我和别人一样付出了,仅仅是因为我无法控制的家庭经济原因,凭什么我就要承受别人不需要承受的痛苦?

而这恰恰是今天北京几万家庭正在面临的痛苦,这痛苦不是假设,而是确实摆在他们面前的一纸《通知》:立即收拾行李,这座城从此与你无缘。他们被迫离开心中的梦之城,却没有犯下任何罪恶,如果有的话,也许只是投胎时没能选择北京另外那2000多万人所拥有的家庭。

身为申请生中的“低端人口”,我的母校没有把我拒之门外,而是为我贴补了昂贵的学费,在享誉世界的教授的教室里给了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相比北京的低端人口,我之所以现在正在一座百年的图书馆里读书写字,而不是在寒风里和家人心急如焚的寻找下一个落脚之处,并非因为我比他们更聪明或更努力,只是因为两件事情——第一,我投胎的时候生在一线城市,虽不富裕,也算衣食无忧。而他们需要为了一片力立足之地而苦苦挣扎,这是他们的出身决定的。第二,在我选择的道路上,遇见了一扇敞开的门,而他们却没有。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是我或者他们可以控制或改变的。

我从小相信,没有人应该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而被限制人生的可能性。因此,当我看到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总统时,希拉里成为第一位女性总统候选人,或当我读到平权法案、黑人解放运动、妇女参政论时,也曾嘴角含笑。但有时我会忘记:这些令人振奋的事例,只是幸存者偏差。不公正的事情,不平等的待遇永远不会绝迹,无论是在我的祖国,还是在这片以自由平等著称的大陆。希望和现实永远是天差地远,违背理想的事还会不断地凭空出现,击打灵魂,让人痛苦。冬夜里的十万迁徙者,只是其中一例。



享受与生俱来的特权的我们,在追求人生高度的同时,请别忘记我们今天的位置并不仅仅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甚至,也不仅仅是靠父辈的努力。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成就,是踏着无数所谓“低端人口”的肩膀甚至头颅,伴着呻吟和哭泣声得来的。仰望星空之余,请常往下看一看,想一想,那些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他们的生活能否变得更好?

这,也许不该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与追求。

END

按:我非常关心北京这场大火,以及大火之后延伸的“低端驱逐”事件。抛开所有的是非对错,我只是纯粹的关心每一个受到影响的北漂的艰难处境,因为我自己、我的亲人和朋友,都是从相似的处境中一步步艰难前行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创作计划发布了征稿启事,希望能够有人可以从留学生的视角,探讨下发生在北京冬天的这个变故。所幸我们找到了Dylan,他从事件本身出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留学生自强、奋斗的故事。

强弱随环境而变,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你一定会遭遇到一个环境,让你不幸成为先天弱者甚至是“低端人群”,但命运一定不会辜负一个顽强奋斗的灵魂

向每一个奋斗的少年致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