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26 December 2015

中国真正的城市格局

1中国城市格局
  OK,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城市格局的问题。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
  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
  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
  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
  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
  究其本质,是领导们太喜欢、太在乎自己的家园了,因为他们都是住在“省城”里的。他们难道不明白:要想使一个省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必须“政商分开”,政治的归政治,商业的归商业。选择一个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跟省会遥相呼应,这叫分工明确、定位精准,这样既出政绩,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乱炖是做不出好菜的!
  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
  2中国的大城市
  OK,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
  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大省份,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
  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因为我的几个微信公众平台早就给出了后台分析,北京永远都比上海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当然这里仅从人口多少而论的。
  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
  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
  北京,其实是“权力经济”的极端产物。
  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
  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一点不愿意不往外放,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
  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人心态都是“扭曲”的,在北京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再大的事到他们嘴里都是小菜一碟。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上帝是公平的。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肮脏的空气,谁敢说“雾霾”不是上帝赐给北京的特殊礼物?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
  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
  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
  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
  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
  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
  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
  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深圳的定位应该是“科技中心”。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
  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
  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
  这是中国的三个一线城市,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因为国有资本,上海代表着外资资本,而深圳代表民间资本,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
  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
  3中国“传统产业链”
  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
  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
  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
  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
  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
  究其本质是这样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
  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点评:
  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下来就处于某个环节。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
  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
  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
  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投资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
  比如:1978年邓小平在珠三角的南疆画了一个圈,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江泽民在长三角的浦东画了一个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
  2003 年,中国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
  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
  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下一个希望又到来了。
  比如杭州,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策源地,并且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很精准的城市定位。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重新制定一套买卖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
  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这里不再详细探讨了。
  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
  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
  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
  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
---------------
"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就是为利益而生,为赚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