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霍夫斯塔特作此书时,是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艾森豪威尔时期共和党统治的一个反应。艾森豪威尔政府亲大企业,嘲笑满脑子道理的读书人是“鸡蛋脑袋”,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知识分子是一群用多余的 话来描述他们并不全清楚的东西的人”,其对知识分子的鄙视可见一斑。其间更有麦卡锡主义崛起,借反共对美国知识阶层进行猛烈的攻击甚至迫害。反智主义就是 要打破传统的约束,向知识“精英”们开火。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反智主义,远的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近的如“文化大革命”打倒臭老九。中国的反智主义不仅是 有传统,而且在现实中还大行其道。一方面,中国社会缺乏“智性”,对“公知”问题极为鄙视。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中国旅行时发现,中国城市中满大街都 是按摩店,但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相信,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在我们看来,大前研 一的观察完全正确,他看到的情况正是中国现在的事实。几十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确带有很强的暴发户色彩。一位中国作者许知远观察到一个 现象是,中国的反智表现为,在公共舆论中,当人们提到“公知”时表现出习惯性的蔑视,令人震惊,似乎是侮辱知识与思想再度变得时髦。不过,必须承认,在中 国的反智倾向中,中国的知识分子自身也存在问题,他们中的不少人,缺乏自尊、缺乏知识、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专业追求,因此常常被称为“砖家”、“叫 兽”。如果这种现状不改,中国永远会停留在暴发户阶段,中国人只会在全世界大声吵吵着买奢侈品,再没有其他爱好。
----------------------------
唉,活在如今的中国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