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金融创新重在风险管控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情被网络炒的很厉害,一位女子卡内90万元被转走!结果她用了一招就追回来了!这位女士接到了一个广州打来的电话,那边问她是否购买了90万的纪念币。一看到这条短信,林女士马上慌了,自己卡上的90万元,怎么就被转走了?
不过,这位女士看到短信时虽然紧张了,但是她却并没有惊慌失措。她迅速跑去最近的ATM机,插入被转走钱的银行卡,故意输错三次密码,冻结了自己的银行卡然后马上给银行打电话,口头挂失了自己的银行卡。
一般的来说,电信诈骗的故事也见过很多了,上当受骗的人很多都是接到电话之后惊慌失措,然后按着骗子的指示操作ATM机导致财产损失的。但这位女士显然很冷静,所以就在她去派出所的路上,她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第三条短信。账户收入50万元。又过了十分钟,银行的第四条短信也发来了。账户收入39万多元。至此,林女士被转走的90万元已经回来了899900元。就少了一百块钱。
警察分析道,骗子一般通过电脑木马、病毒,盗取了林女士的银行卡信息,然后在网上融资平台购买了理财产品和贵金属。然后打电话给受害人,利用她们惊慌的情绪,骗取手机验证码,从而将钱从第三方平台,转到骗子自己的账户上。但这位女士却非常的机智,先是去ATM机输错三次密码锁定银行卡,然后再口头挂失银行卡,紧接着报警。在这期间,林女士不接骗子电话,没有被诱导操作柜员机。
最后由于操作超时,林女士的钱失而复得。
不过,恐怕能够想得起这样做的人恐怕毕竟是少数。我们必须看到,金融创新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所产生的风险。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创新环境有所不同,同样是面对金融创新,西方国家更多的是考虑风险管控。最近在同一位西方国家的前总理交流时,也涉及到了互联网创新的问题,他明确回答,我会首先考虑风险问题,然后才是创新的成效。而在中国不是这样,我们对风险的管控,首先看到的是报纸上的种种所谓惊人的“成效”和巨额财富的产生和转移,风险管控被放在了后边。“第三方支付”是这样,“专车”软件的政策也是这样,非常被动。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风险管控是有原因的,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期间,CDO和CDS等债券创新的管控就被证明是“不到位”的,即便管了,进行了风险评级和保险,结果还是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动荡。与技术性产业的创新不同,与钱沾边的金融业,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一个地方出事,就像平静的池塘中投进一块石头,造成的影响一定不会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波澜一定会一圈圈的扩大,波及很大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