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当华人移民遭遇枪文化(美国宪法规定:持枪是美国人的权利)

俄勒冈州近期发生校园枪击案,凶手滥射造成10人死亡。欧巴马总统任内已发生15件血案,他呼吁修改枪枝法;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川普则鼓励师生带枪上学以求心安,加州州长签署校园禁枪令,德州却将执行大学合法携枪,拥枪禁枪争议再起。美国人口只占全球5%,却拥有世界逾四成民间枪枝。来自禁枪社会的华人移民,如何适应这种‌‌“枪文化‌‌”?
‌‌“就像警察左肩向前,右手保护腰间的枪,掏枪后保持距离,才不会被对方抢走。‌‌”‌‌“获得打猎许可,不需有枪,但手枪执照获准一定要有枪,否则执照会被取消。‌‌”‌‌“穿防弹背心不犯法,购买也不需执照,但穿着它犯案则属刑事罪。‌‌”在美国纽约华埠射击技术研究会于靶场举行的说明会中,枪械教练梁达权(Darren Leung)逐一示范解说:‌‌“空包弹在纽约合法,但在新泽西不合法,每发子弹罚款5000元,所以千万别放身上,免得忘记。‌‌”‌‌“在家中用枪,范围仅限前门到后门,不包含门外空间。‌‌”
但现场展示的各式枪械,似乎转移了新成员的注意力。来自禁枪的中港台,许多华人感觉‌‌“瞬间解禁‌‌”,争先拿起步枪、手枪,摆出英雄姿势,互相以手机拍照留念。教练一旁提醒‌‌“拿枪的照片不要随意上传脸书‌‌”,又像这个‌‌“枪枝国家‌‌”的一道阴影。
1960年代末,华埠治安败坏、抢案频传,民众成立自卫队,之后转入辅警团,但赤手空拳难敌匪徒,于是成立射击技术研究会希望合法拥枪,一直延续至今。会龄20多年的董事谢炳燊介绍,40多年来,该会已从当初的自卫动机,演变成枪友聚会的社团,定期举办射击比赛、打猎、讲座。会员目前约300人,除了居民商家,许多是辅警、退伍军人,共同兴趣是玩枪。他只有一把Magnum点357口径的左轮,但枪法出众,常得前三名。他建议,没有手枪执照者,可先加入会员,于靶场尝试长枪射击,看自己是否适合,也了解如何申请执照。
他认为,治安是警察的工作,拥枪纯粹是为了运动乐趣。如果真有坏人闯入家中,他不会掏枪,宁可用拳头,因为开枪伤人后果太麻烦。他说,合法拥枪的人不会是暴力分子,因为一旦违法,执照就会被撤销。新闻里开枪射杀无辜者,用的都是黑枪。他不支持川普校园开放枪枝的提议,因为人都有失控的时候,反而是其他州应比照纽约,进行更严格的管制。
只想买一个保障
32岁的黄先生目前是货车司机,过去因工作夜归曾两度在街头被抢,住处还曾遭入室偷窃。他曾经与歹徒面对面,报警后指认嫌犯,但至今未破案,担心对方寻仇,虽然搬过家,仍觉得家里有枪较安心。两年前,他透过枪店协助申请手枪执照,申请时要交三封朋友推荐信、雇主证明,不需精神医生诊断证明,但必须与警员面谈。气氛很轻松,他只说了被抢的经历,不满坏人有枪、好人没枪,警察就同意了。之后每三年更新一次,换工作也需通知警方,方便他们找人。申请时需背景调查,获得执照30天内必须买枪,可以延期30天,否则会被取消。若是酒驾、家暴,如果被控罪需出庭,也需通知警方,枪枝会被扣押,定罪后取消执照。他认为这个规定合理,因明知可能伤人,酒驾与违法用枪很像。
申请时,家人要签同意书,如果有一人反对,就不发执照。妻子当时没有反对,但也不支持,要求他必须锁好。孩子三岁,他除上双道锁,也不让孩子知道家中有枪,担心他好奇偷拿。他表示,将来不会告诉孩子枪是不好的东西,会说‌‌“你可以拥有,但如果伤人必须承担后果‌‌”。
担心真需要时太紧张不敢开枪,他曾到靶场练习几次,平日便锁在家里。他的执照只允许在家及靶场使用,在去靶场路上,如果受人攻击,他仍不能动枪。拿出枪盒,外面有一道锁,枪膛依规定有另一道锁,即便被抢走,也无法立即用于攻击。一把Smith &Wesson点9厘米手枪,纽约市规定弹匣不能装超过七发子弹,他认为七发防身已足够。有枪之后,他开始认识枪友,最想学如何保养、排除故障。曾经一次射击卡弹,他紧张地立刻将枪机上锁,交靶场人员处理,整盒子弹都不敢再用。虽然学会了,担心走火,他还是不敢自己处理卡弹。
申请执照时也要填表格,选择是否愿意让公众知道自己有枪,由于不希望收到一堆卖枪广告,他选择不公布。他说纽约管制严,枪也较贵,一样的手枪,外州卖500元,纽约至少要七、八百元。子弹外州一发5毛,纽约1元。现在又规定必须跟靶场买,每次只能买两盒,约50发,还要登记。
他能理解有华人在政府楼被枪杀,因为个子瘦小,多次被抢,常有人笑坏人就吃定他。他认为应禁止自动枪枝,因落入暴力分子或精神不正常者手中,杀伤力太大。防身不需要自动步枪,也未剥夺人民持枪权。美国保障拥枪人权,因为不好的政府可以被推翻。他相信这种制度不可能在中国执行,否则连征收土地都可能出乱子。
Kate爱看动作片,特别喜欢有枪的英雄。常在报上读到有华人女性被抢,认为自己没学功夫,不足与歹徒斗力。身为单身母亲,住在好区,但没有安全感。她说朋友家中装保全系统,但仍被抢,也拍到歹徒,警察也无法破案,因此认为枪更有用。加入枪会,因为较容易找人写推荐信。她说买枪是私人的事,没必要让其他人知道。
来美十多年,最近刚射过两次长枪,想尝试自己是否敢开枪。‌‌“天啊,真刺激,想立刻买枪‌‌”。她想买一把最小的枪,不想伤人,只是想吓退歹徒。她说,如果对方有枪,她会把钱都交出来,如果没枪,但威胁到自己生命,她会掏枪。她想把枪藏在厨房垃圾桶或卧室衣物堆里,方便取用,小孩也不会拿到。
枪是私人秘密
50多岁的李先生,目前是工会员工,移民自香港,过去不可能摸到枪,父母也不准玩枪。17岁来美时,华埠治安不佳,帮派多,常在报上读到命案。社区流行申请手枪执照,当时他认为有枪就有安全感,身边朋友许多有枪,但多非法购自外州。因老板介绍,刚满21岁合法年龄他便拿到执照。年轻时从事机械相关工作,他喜欢枪的结构与金属感,拿着枪觉得兴奋,但也才发觉有了枪必须更守法,否则执照会被取消。申请执照时,连有停车罚单未付、离婚积欠赡养费、违反法官命令都不行。他支持这种作法,因为有助确认自己的人品。有朋友问如何买枪,他总建议先申请执照。
他的第一把枪仍保留至今,是把点357的左轮,枪管长七吋,子弹也长,有‌‌“英雄气概‌‌”。因追求射击趣味,而且已有一把左轮,再买类似的枪,担心警察不准,他后来挑了把有弹匣、口径点45的半自动手枪,也买了一支长枪。他说在纽约买长枪规定较松,多是打靶、打猎的枪款。因为不能带枪出门,他还买了防弹背包、防弹背心。几年前纽约大停电,他联想起洛杉矶暴动,在家里准备好了枪和子弹,就怕真出事。
警察局知道辖区内哪些人有枪牌。他说,如果枪不超过五把,警察不会来检查,因为超过五把必须锁在保险箱里,不像一般锁在盒子里也行。家中有枪的人一般尽量低调,最多只是会员彼此知道,连邻居都不知道,担心引来窃贼偷枪。子女16岁前,也仅知父亲是枪会成员,不知家里有枪。
过去可以跨州邮购子弹,但现在纽约已禁止。在外州买子弹,不需执照,店员观察顾客精神状态,决定是否卖。他也喜欢到外州靶场射击,因为纽约执照在外州无用,如果要跨州携带枪,必须先通知当地警方,因不愿麻烦,他一般到当地租枪射击,而且能玩各种大口径的枪。他没试过自动连发的枪,认为没受过训练太危险。
枪友喜欢带枪到靶场,分享收藏。他说不像古董字画,枪是很私人的东西,朋友来家里不会拿出来秀。前几年,他还会在脸书贴枪的照片,但反枪的新闻越来越多,担心负面印象,现在已很少贴。每次发生屠杀式枪击事件,他心里都会有疙瘩,担心被投以异样眼光。有人问起,他总解释,枪友间常留意彼此精神状况,遇到爱喝酒者,也会劝说自我节制,因为一旦失去执照,以后再也拿不到。
身边许多枪友年事渐高,有人失去兴趣,或家里有小孙子,担心枪没保管好会出事,搞丢还要报告,每三年申请更新,又要花几百元,干脆选择不更新把枪交给警局,拿回几十元或百元。枪也可以放在枪店寄卖。因为枪店不会告知来源,华人一般不想惹麻烦,喜欢买新枪。住家附近发生枪击案,警察就会来检查枪。他说,过几年他也想把枪退掉,免得头脑不清楚时,想不起收在哪里。
有枪并不丢脸
美国纽约华埠射击技术研究会枪械教练梁达权,因经营靶场、枪枝买卖,连同个人收藏,店内有约400把枪。他认为在纽约,有枪、热爱射击运动的人,不分肤色,都是少数群体,只有彼此像家人般团结,才能保证未来子孙仍能合法拥有枪枝。2012年,康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后,他到孩子的学校参加家长会,问道:‌‌“歹徒知道进校园后无人能阻挡,学校何时能有持枪警卫?‌‌”但无人回答。据他所知,许多有权持枪的退休警察,愿意轮班到校园维持安全,家长也愿意付钱,但法律仍将校园设为‌‌“禁枪区‌‌”(Gun Free Zone)。法规只影响守法者,对违法者没用。管制最严的城市,如纽约、芝加哥,枪枝犯罪越多,不严的地方,大家都有枪,反而没人敢开枪。
梁达权今年50岁,纽约出生,下东城成长,来自广东的父亲在他11岁时过世,本地出生的华裔母亲是学校老师。牛仔形象对华人小孩有点遥远,他童年对枪的幻想来自警匪影片,父母也买了许多玩具枪给他。母亲只要求他守法,他18岁便申请执照,开始买枪、收藏枪,迷上射击、打猎、拆解组合枪枝,未满21岁,还没有手枪执照,已经有近30支步枪。
他觉得射击乐趣是压力释放,瞄准时专注,扣扳机时放松,眼手合一,见到子弹击中靶心就满足,感觉自己与机械、物理的交流,至于火药味及枪声则是种伤害,并不如电影中那般让人兴奋。他常提醒新手,不要模仿电影中的动作,如单手上膛,因容易损伤枪枝,造成射击时的不安全。
曾担任配枪执法人员10年,为法院传递传票,预防儿童虐待案件。他有各种认证,也是射击高手。他在下城的Westside Rifle &Pistol Range靶场,从单纯会员、员工,于1994年成为合伙人。业主三年前退休,他接手靶场经营。他所持的贩枪执照,也准许随身配枪保护枪枝货品。上一级执照可改造枪枝;最高等级则可买卖自动武器、消音器、炸药、手榴弹,一般只有军火制造公司、经销商能申请。他指南方州即使就算禁止,仍难防黑市,不如开放申请,管制起来,但在纽约等州,并不开放。自动连发枪枝被定义为攻击性武器,一般只有枪店、军火公司能拥有。有趣的是许多人分不清,比如店内有一支美国海豹队的Barrett MRAD狙击步枪,看来吓人,但实际上被列为猎枪,只能单发充填,民间也用于射击运动。更危险的可能只是一支小手枪,因为能藏在口袋里,而且有弹匣。
过去,他发现每次回家,孩子都先看他腋下的枪,然后才和他说话。他知道越不让孩子碰,他们会越好奇,而且小孩只有拇指有足够力量扣扳机,常见悲剧是误射自己。他于是带孩子去靶场,看装满水的塑胶瓶被打爆,水溅了全身,‌‌“这是水,如果是你的头怎么办?如果你玩枪杀了自己,我也活不下去。‌‌”
‌‌“中国当初如果人人有枪,日本决不敢侵略。‌‌”因为没有武器保护自己,华人常成为犯罪受害者。担任枪枝教练,他说许多华人认为申请执照太难而不愿尝试,担心没有足够理由会被拒绝,他强调这是人权,唯一需要的理由是想参与射击运动、保护家人。他欢迎有射击问题者与其联络。
也有人担心无法通过警方面谈时的心理评估,他说这不难,并举例一段对答:为何你需要持枪执照?你计画经常练习?如果有人闯进你家,你会如何反应?某些人此时也许会开始想像,自己持枪面对歹徒的画面,依据对方所持武器、双方距离,将如何应变。但警察一般会追问:你有考虑过先报警?他解释,警方其实想了解申请者思考是否正常,遇到歹徒,不是尖叫、不是躲进房间,也不是威胁对方自己有枪,而应先想办法报警,所以只要按常识应对便可。按规定,每次打靶都要登记执照号码,也有人担心太常去靶场会影响执照。他说正好相反,如果不打靶,更新执照时反而可能被怀疑申请动机。有人只想家里有把枪的安全感,但如果不熟悉枪,没有自信,如何保护自己?有些人幻想当英雄,他说那是警察的工作。即便能随身携枪,他说就算有歹徒闯入住处,如果对方只是要财物,直接给他,让他离开,他不会开枪,最多用枪逼对方离开,除非被逼到无处可退,而且随时可能伤害他或家人性命。
按联邦法规,没有适当的执照,不可跨州持枪,但许多州不承认彼此执照。他好奇,各州若承认彼此的驾照,为何持枪执照例外,因为担心外州旅客带来的枪无法列管。1994年,他多数的长枪都被市府要求缴回,因被认定是攻击武器,他只有转卖至上州。他相信政府,但目前枪枝管制一再失败。警察很难在案发时正好在现场,如果受害者有枪,可以扭转劣势。对于一个有持枪执照超过20年,没犯过法的人,应该能拥有自动枪枝。‌‌“难道怀疑拿了自动武器,个性就会大变?‌‌”
他了解华人因母国禁止私枪而排斥枪,有了枪也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担心引来异样眼光。他常提醒:这里是美国,只要守法,可以合法拥有枪枝,没有什么好隐藏、丢脸的。
拥枪是美国梦
打猎季接近,Raymond She又将开始忙碌。一年前成立户外运动公司,发现爱枪、爱打猎的华人越来越多,中国观光客来美,也喜欢尝试不同户外活动:潜水、搭小飞机、打猎、射击、射箭、滑雪、游艇、帆船、露营等,导致近年类似公司不断成立。移民自广州,他也是华人渔猎协会创办人之一。这个2013年成立的年轻的社团,以钓鱼、打猎、装备、地点资讯交流为主,目前成员近60人,背景多样,因登记为非营利机构,活动通常由成员发起,而非协会名义,也不鼓励干部经营相关生意。
五年前来美,刚开始他只是爱钓鱼,后来网上发现许多钓鱼者也爱打猎,‌‌“美国原来可以这样玩‌‌”。他开始研究打猎讯息,很快报名打猎课程、申请执照、买枪。一开始以为在纽约买枪很难,只用弓箭打猎,经朋友介绍,才发现除非曾犯刑事罪,一般都能通过。
他指其实并非一定要公民,甚至留学生都可以拥有长枪。每州规定不同,也不一定要先有打猎执照或通过考试才能申请买猎枪。买枪容易,但卖枪生意很难做,听说过许多华人卖枪,都被警方以钓鱼执法吊销牌照,还可能坐牢。警察通常先成为熟客,突然一天没带证件,要求先拿枪,补登记,店主同意后,警察便执法。
许多人买枪想防身,他说其实在纽约,即便有人闯入住家也不能开枪,因为在家中依规定枪与子弹要分开锁,意外时根本来不及。所以当事人若开枪,显示之前已违法。但纽约很少有因正面枪杀闯入者被起诉,拥枪者通常会忽略枪枝法规,选择先保护自己及家人。
因为来自禁枪国家,他感觉即便在可随身携枪的州,身上带着手枪,压力仍很大,加上体型瘦小,遇到抢匪,除了失财,还可能因有枪丧命。在外州携枪,满足感是做在纽约不能做的事,享受的是权力与自由。也曾有外州的朋友,刻意露出身上的枪,找警察聊天,秀给中国来的亲友看,‌‌“这就是美国日常生活‌‌”。
纽约随身携枪规定严格,也有朋友为符合常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规定,刻意申请经营汇款业务,两个月就批准,但事后还是没用上,因为脾气不好,担心随时与人吵架会失控。他没见过因有人因持枪而变得嚣张,许多人反而脾气都变好了。比如开车总爱按喇叭,但考虑身上有枪,若因此与人冲突会忍不住掏枪,惹祸上身。
有人喜欢比较枪。他说对于爱枪人,枪就像老婆,所以忌讳批评某把枪,因为身旁可能有人爱这把枪。爱枪的人心中都有一张清单,可能是电影中的一个画面或童年梦想。纽约市规定买第二把枪要等三个月,外州无此限制。过去在外州工作,他蒐集了数十把枪,许多未曾用过,只是为了想拥有。因纽约申请麻烦,多数枪仍留在外州住处。
拥枪是自己的美国梦之一。他偏爱精准的步枪,第一支长枪是54半自动步枪,第二支是半自动的AK-47,都是国内军队的用枪,算家乡情结。他也爱西格P226手枪,其中一个版本是美国海豹队的配枪。他在中国玩气枪时就有一把仿真枪,长枪则是AR系列。他也会以貌取枪,喜欢改装枪,将步枪改为突击步枪的外型。
他认为打靶的乐趣是通过练习、装备改良如火药量、弹头重量等,提升成绩的成就感。但打猎经验多的人,一般不在意猎物,享受的是过程。比如有一次,他带两发子弹上树,结果掉到地上找不到了。后来,一头鹿最后如预料出现,他用手机拍下,觉得事先查探粪便、足印、纪录,等猎季开始,整理装备、衣服除味、埋伏、最后验证假设,一样有满足感。此外,因为危险,一起玩枪的朋友,一定是彼此信任。白天在各自驻点守候,晚上回营地烤肉、喝酒、聊天,享受大自然。
在枪友世界,注意安全者有时比枪法好的人更受尊重。一次打靶,弹壳跳到衣服里,他烫得大跳,枪也乱指,立刻被请出场外。有人很谨慎,因为一句玩笑话,拒绝参与打猎。他建议初学者应先了解枪枝操作,有些人过度自信,每次枪装箱前要清枪扣扳机,原应已清空的枪膛,居然还有枪响,引人侧目。
当然也有朋友认为枪击案太多,主张全面禁枪,他同意一位前辈所说:拥枪者必须勇于面对各类事件。他不否认枪是一个方便工具,但有枪就会有这种事,就算没枪,歹徒也会用刀杀人,不能因为少数人胡作非为而完全否决拥枪权。校园现在连刀都不行携入,更何况学生心智不成熟,但他支持校警可以配枪。
他认为,城市居民应考虑乡村情形,到南部乡间打猎时,他感觉枪就是生活的工具,而非武器。他常见深山里仅一户人家,遇上熊、狼,需要枪保护小孩,建议反对枪的人与他们交换住处,体验没枪的感受。他希望大家多了解枪,到靶场尝试,不一定要拥有,也不需惧怕,这是宪法保障权益,衡量好处、坏处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