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14 December 2015

当套现成为一门生意

1,冯氏讽刺喜剧
2008年底,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意味深长的讲了个故事:善于忽悠的海龟葛优,把一个铁筒包装成能实现和平并高科技板块上市的分歧终端机,用200万英镑卖给了风投土豪范伟,潇洒套现便转身幽会空姐,金融危机后,美人在手的葛优巧遇头发花白的范伟,分歧终端机兜售无门正走投无路,葛优慷慨的以100万日元抄底回购,准备等待下一次牛市泡沫。
彼时,世纪大牛市经过暴跌回到原点,财富破灭的疾速和残忍惊魂未定。从这个小故事能推测冯导两点:对资本圈的坑蒙拐骗击鼓传花高冷讽刺,对与泡沫共舞讲故事卖大钱的手段早就门清。
那时的电影是个名气大利润小的行业,华谊兄弟没有上市,导演还是个充满情怀的词汇,冯导大概很难想到会有属于自己捞钱的大机会,因此,他大概也没想过,如果遇到比曾经讽刺过的还要大的诱惑,他自己会怎么选择。
2,从大导演到资本高手
2015年9月2日,冯导注册了一家名叫美拉传媒的皮包公司,11月12日经过一轮股权变更,11月19日,仅仅两个月左右便以10.5亿元的一次性现金将东阳美拉的70%股权卖给大金主华谊兄弟。截止交易日,皮包公司的总资产1.36万人民币,净资产为负,认缴的500万注册资本还没到账。
若把那颗艺术家的心暂时收纳,用一红尘俗人的贪嗔痴打量一下他的朋友圈,他的内心一定是不平衡的。
华谊兄弟500亿市值,冯导所效力的王氏兄弟踩着风口荣登富豪榜,娱乐圈一众大腕从黄晓明、李冰冰到孙俪、赵薇,都已经或正因股票增值而成为巨富,身价不用亿、10亿衡量,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就连老对手张艺谋,也在2015年7月,将其控股的观印象以近20亿元的估值卖给三湘股份。翻看A股2015年的并购记录,许多从来没听过名字的大腕小腕纷纷将关联的影视公司高价出卖。范冰冰说,我就是豪门,这话是绝对有分量的,女明星从此告别戏子时代。
冯导大概经历了多个意难平的夜晚,所以,冯导终于着急了。
何以看出着急?公司9月成立11月就转卖,甚至来不及做做资产和业务装点个场面;2009年冯导和华谊有约在先,要为华谊拍摄5部电影,而这个义务如今才完成3部。
这是一笔不太符合传统商业逻辑稳赚不赔的买卖。70%股权售价10.5亿,承诺未来五年相应利润4.72亿,若未达到现金补足。换个角度,股权交易一旦达成,冯导从此选择退休息影,忽略利息扣除赔偿,冯导这笔交易净赚5.78亿。
3,文化人做坏事的底线?
但这是一笔符合A股特色的买卖。华谊500亿市值这片充满泡沫的江山中,冯小刚立下了多少战功,华谊兄弟恐怕也很难承受冯导出走对股价的冲击,这10.5亿可以看作是一笔安抚费、一次带有感情的利益交换、一笔迟到的补发的大红包。尽管面临后生小鲜肉的迅速崛起,冯氏电影的号召力早不如当年,但冯导的地位也依然是江湖山头之一,看如今,阿猫阿狗撺掇一个影视公司都能卖出5亿10亿20亿的天价,冯导的名头卖个10亿,似乎不冤,而在交易模式中看似荒诞的估值逻辑,在过往并购案例中屡见不鲜。过去18年,冯导公映至少14部影片,如果未来十年,冯导不辞辛劳愿意发挥老黄牛精神,并且在创作才华上保持以往水准,华谊的投资是能获利的。不过这笔缺乏约束的买卖如果失败,最终的买单人是全体股民,而华谊的管理层,早已在资本泡沫中吃饱喝足。
从专业的角度,华谊和冯导这笔吃相难堪的买卖,仍然顾忌了最后的脸面:冯导只卖出了70%股权没有卖出100%;冯导承诺了长达5年的盈利周期而通常是3年;尽管公司草创即承诺次年利润1亿且逐年递增但在影视火热及冯导身份的特殊背景下,短期实现这个利润有现实可能性;按照最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本次交易只需董事会通过即可生效,但华谊兄弟审慎的决定将本次交易提交股东大会审核。相比如过江之卿无所不用其极的荒唐并购案例,华谊和冯小刚,没有选择最low逼最没下限的路。
11月20日,华谊兄弟公告消息当天,尽管有19亿元认购英雄互娱20%股权的利好,以及虚拟现实板块暴涨同样参股暴风魔镜的爱施德一字涨停的掩护下,华谊兄弟逆势收出长阴线。股民并不买账。但这并不重要,很少有人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股民的记忆只有7秒。
4,不怪冯导变坏,而怪这个世道变化太快
当年的《非诚勿扰1》轻松突破3亿票房,这已经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到现在的七年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两件值得书写的大事:毛泽东时代留下的人口红利经过一代人的经济积累,如今迎来消费大爆炸的时代,以互联网、影视传媒、游戏娱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颠覆所有人经验的速度让中国向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进击;兴衰更替,熬过漫长熊市,在转型、改革、降息、杠杆和大国霸业的预期下,消失已久的大牛市悍然而至,审批制造成了股票稀缺,而场外资金汹涌。这两个趋势合流,A股市场中, TMT行业的股票,市盈率高攀至50倍、100倍、200倍甚至1000倍的位置。
什么概念呢?现实中累死累活赚钱,卖给资本市场,未来100年一次性都赚回来了。所以,在中国当下,最好的生意不是实实在在做企业,而是,成立公司虚增利润编织故事,与最炫最酷最拉风的符号绑在一起,以天价甩卖给股民,方式以前是IPO,如今以并购借壳重组为主。
根据证监会口径的数据(其它统计口径更大),截至9月底,A股全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共发生1910单,交易金额1.46万亿元。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全年,将有超过2500家公司并购重组,平均每单涉及金额7.7亿。而截至当前,A股股票总数不足2800只,换言之,仅仅在2015年,几乎每一家A股上市公司,都涉及并购重组。这个数据相对于两年前,至少翻倍。
在中国独特的股市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并购,都意味着一个新故事,通常意味着连续的涨停,上市公司以及目标公司,中介机构和资本掮客,配套融资的机构,内幕信息关联人,少数侥幸身处其中的股民,这些都是暴利的攫取方。而买单的人,是绝大多数股民,甚至,通过看不见的方式,由全体纳税人承担。
二十多年前的草莽时代,潘石屹和冯仑在海南捞金后有意北上,潘石屹在考察北京房地产市场后给冯仑去电:“人傻钱多速来”。此后,一个以地产投资拉动中国的大时代启幕。地产经济带来贫富分化,将所有人绑在房价的高压之下,偷窃了一代年轻人的安逸青春,但它推动了中国的高速前进,是城市化不可逆转的潮流,由于地产交易的低频和居住的属性,使很多人(尽管相对全体国民依然是少数人)被动的获得了地产升值带来的财产性非劳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