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23 August 2018

中美贸易战凸显美国对华新战略

最近很多读者留言,希望我就中美贸易战的最新进展进行一些分析。我的立场一如既往——要站在中国立场想对策,但先要跳出中国之外看问题。尤其要理性地运用战略思维,庐山之外看庐山,以知彼求知己,才能把握本质。
霸主的战略剪枝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什么?
绝对不是什么川普发疯,也不是单纯的经济纠纷,更非战术投机。而是美国正在深刻调整对华战略的体现。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开启了这次中美贸易战
要深刻理解这个对华新战略,先要深刻理解当年美国是怎么对付苏联的。
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既要看到其中的变,也要看到其中的不变。
看不到变的一面,就会机械运用历史教训。看不到不变的一面,就会无视历史教训。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从国家类型上讲,美国是一个各项指标都很平衡的超级综合型大国,苏联和中国则都属于一枝独秀型大国。
苏联的一枝在军事,中国的一枝在经济。
苏联的军事优势本身也是个一枝独秀。其陆海空力量并不平衡,而是陆战力量一枝独秀。
同理,今天的中国经济优势也远未到综合平衡、数质平衡的高度。
但是,即便如此,苏、中各自的这个一枝,都已经长到足以让很多美国决策者急于剪枝的程度。
美国对付苏、中的战略可以说是有同有异。同在于本质相同,都是以综合克单一。异则在于苏、中具体强项不同,所以在具体出招的方式方法上注定不同。
深刻理解美国如何对付苏联,非常有助于看清当下美国如何对付中国。
三红线与六剪刀
美国的对苏战略剪枝,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红线、五个步骤。
三条红线是:
·地缘上不允许苏联在开放性海岸线上拥有战略性不冻港
·经济上不允许苏联弥补综合国力短板
·军事上不允许苏联发展出全球投送的综合性军力
苏联一旦接近任一红线,都会遭到美国的强力打压。打压的六个步骤则在于:
第一步是用围堵战略逼紧苏联。
美国控制全球五个工业中心(美、英、法-德、日、苏)的四个,孤立苏联,使之无法获得拥有战略性不冻港的开放性海岸线。这就把苏联关在全球海权体系之外,也就是把苏联关在全球商贸主网络之外,使之只能成为一个局地性强国。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五大工业中心
第二步是用核武器抵消苏联的最强项——军事力量优势,再用确保相互摧毁策略和核武器迭代,一路提高热战成本,逼苏联放弃军事决胜的冒险主义道路。同时,苏联为了维持自己在军事领域的唯一优势,只能不断追加对核武器和常规武装的预算,从而加剧经济转型的难度。
第三步是打人权牌,不断黑化苏联的国际形象。尤其注重抹黑苏联的二战胜利,将之曲解为不讲人性的胜利,同时在普世价值的旗帜下,对苏联内部进行思想渗透,扶植文化第五纵队。再辅之以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从而瓦解苏联未来几代人的历史信仰、尚武精神和战略思维。
第四步是利用地缘战略的远交近攻属性,与中国结成统一战线,在世人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捅苏联一刀。此后,更将进一步拉拢伊斯兰极端势力,全面施压,逼苏联用自己的最强项突围,其实是进一步造成一枝独秀效应。当苏联陷入阿富汗泥潭的时候,美国就有了更有利的剪枝态势。
第五步是立足美国的经济与高科技优势,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这个计划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虚虚实实,而且是虚实混杂,难以分辨。美国公开宣称的目标是研发一套全新的空天反导防御体系。该系统一旦研发成功,就意味着苏美之间的核平衡将不复存在。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必将随之动摇。故而,此举引发苏联内部的战略恐慌,不得不倾全力应对,从而陷入和美国的经济、科技消耗战。美国却一边消耗苏联,一边在空天反导的掩护下暗度陈仓,在互联网、隐身技术、远程精确指导、跨军种指挥控制等领域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最终在常规战力领域超越苏联。等到苏联财力耗尽,突然发现美军的所谓反导体系只是一个幌子,已经为时太晚。
美国总统里根在战略防御计划发布会上
第六步是在苏联山穷水尽,不得不进行大力度内部改革的关键时刻,进行力度空前的缓和举措。正是启动了星球大战的里根内阁,又与苏联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和解。但是,在缓和、合作的幌子下,美国立足长期的思想渗透,进行战略性误导,使苏联误判环境,进行激进式改革。美国入室操戈,政治上鼓励分裂势力,经济上推进休克疗法,终于让苏联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中美关系更难处理
相比之下,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和发展,中国以经济为最强项,优于苏联的以军事为最强项。
正如现实主义宗师摩根索在其传世巨著《国家间政治》中早已指出的那样,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大国之间的热战成本越来越高,乃至高到互相毁灭,毫无意义。所以,军事强权将让位于经济强权,经济强权又将让位于文化强权。
汉斯·摩根索及其巨著《国家间政治》
这就使得作为军事强权的苏联,一开局就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布热津斯基才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苏联不战胜,终将失败。只要美国不战败,终将胜利。
反观中美关系,海湾战争后,美国虽在军事领域占据着碾压性优势,但核武器的存在,硬性限制了中美之间的热战。这明显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不断增强的中国核体系,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石。
而且,军事对抗趋于零和博弈,经济竞争却可以形成相互依赖。这也使得中美关系比苏美关系更复杂、更微妙。
中国面临的文化、军事隐忧
但是,虽然中国的强项在时代性上优于苏联的强项,毕竟仍属于总量型一枝独秀国家。文化领域的短板尤其严重。
这里所说的文化,绝非只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也绝非只是意识形态和宣传舆论,还包括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和文化影响力。
这里的文化,也不仅仅是人文艺术的软文化,也包括了科学技术的硬文化。
能否人尽其用、地尽其利,能否形成创新导向的教育、实业体系,能否让其他国家真心认同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治理模式,都是文化强权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点上,我们和美国之间无疑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们的教育、实业,无疑都不是创新型导向。也没有多少外国精英以拿中国高等学位为荣。我们连中国故事尚且讲不好,更别提帮别人讲故事的能力。
同时,中美军事差距也并未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而完全抵消。虽然中美直接冲突遭到遏制,但间接冲突风险依然存在。何况核大战恐惧是双刃剑,美国最善于玩胆小鬼游戏,周期性地搞低强度摩擦、碰撞,是美国的强项。
而且,美国对中国同样有战略红线:
·地缘上不允许中国主导两海(东海、南海)两半岛(朝鲜、中南),更不允许中国成为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国家
·军事、文化上不允许中国形成综合国力补短
·经济上不允许中国进行质变性迭代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

作者: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
当当广告
购买

美国对华新战略已经启动
综合前述内容,再看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就会发现:
1,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苏遏制的同时,美国就已经顺势完成了对华遏制布局。
我国虽有一条地理上的开放性海岸线,但因为美国对太平洋上三大岛链的布局,造成这条海岸线在战略上属于封闭性海岸线。即便我们收复了台湾,也还是无助于这一态势的根本改观。实体空间如此,虚拟空间亦然。今日美国全球根服务器的分布,与当年美国锁定四大工业中心的布局几乎完全一样,正表明美国的战略布局有其不变的逻辑。
截止2006年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的分布
2,此次美国启动对华贸易战,而且不断加码,就是要对我国的最强项展开直接冲击。逼迫我方在美国设定的剧本中、选定的战场上不断应战。
3,接下来,美国会更大力度地拿知识产权问题说事,将我国塑造成一个小偷、剽窃者的形象,同时刻意激怒我们内部的激进势力,形成你说前我偏要向后的逆反心理,彻底堵死中国的原创道路。这与当年用人权牌对付军事强权苏联,再用激将法让苏联犯下更多错误,是如出一辙。
4,逼迫中国在美国设定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惯性内,进行特定内容的高新科技竞赛,实质上是新版星球大战的上演。
5,以退为进,在战略收缩的烟雾下,澄清敌友,激化欧亚大陆国家间的矛盾,自己做离岸平衡手,伺机把抽回去的刀,更精准地捅回来。
美国利用日印韩澳等国打造对华包围圈,是过于明显的事实,反而更多是烟雾,而且美国对这几个国家也未必真正信任。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现在又同时在朝、越两个点上,深度分裂制度类似的国家,本质上还是在玩远交近攻下的邻近矛盾,同时发挥美国的离岸平衡手优势。甚至斯皮克曼、亨廷顿、布热津斯基,都认为美国应保留联俄做备选。这才是最终的致命一刀。同时,美国还会利用我们的巴铁盲区,有朝一日对极端伊斯兰势力进行第二次放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逼我们用自己的强项解决难题,从而逼我们不断让利,不断绥靖,不断为了和美国争夺道义制高点而牺牲其他制高点,从而用钝我们的强项,再伺机出招。
6,未来美国虽不会对我进行全面热战打击,却不排除采取类似南联盟炸馆、南海撞机之类的行动。更不排除发生美国挑动代理人战争的可能。而一味对周边小国让利、绥靖的策略,并不能杜绝这种代理人战争风险。一旦我军败于周边小国,其冲击更甚于我们直接败给美军。哪怕只是初期的、战术性的挫败,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为美国搞乱中国提供最佳抓手。
7,美国更会立足其文化竞争力,发挥高地效应,对我们进行持续的文化渗透。
8,立足美国强大的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及其对全球话语权、知识产权控制的优势,最终形成全新的经济结构,在经济本身超越我们。
9,立足经济战的胜利,在军事、文化两领域双管齐下,把我们变成第二个苏联。
本质上还是要形成以综合制单一的取胜路径。这种针对一枝独秀国家的战略剪枝,要比所谓的金融霸权剪羊毛,要更致命,更难应对。
中美较量才刚刚开始
回到中国的立场上,我们必须看到:
1,面对美国的组合拳,尤其是文化渗透和文化竞争,单纯的关门政策是无效的,单一的经济手段也是乏力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关系是藤树关系,长久来看,藤会缠死树。但这是从单一经济竞争的角度看问题的片面结论。如果综合来看,其实目前站位最佳,有可能未来同时缠死中美两棵树的,恰恰是印度。
2,要警惕美国的虚虚实实。无论是这次的中兴事件,还是美国这些年对所谓新能源、大数据、智能革命等等概念的宣传,其实都要理性对待。重要的是创新本身,而非一味在美国创新出的具体点上模仿、追赶。也就是不要盲目在美国设定的具体领域内与其进行同质竞争,否则就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3,要形成真正的创新能力,就要立足战略性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才能形成核时代的核心大国竞争力,进而形成脚踏实地的大战略设计。
4,过于以大国为假想敌,以二战式的大规模本土热战为备战底本,非常不利于我们打赢核时代的混合战争。急需进行整体调整。
5,无论是苏联的军事力,还是中国的经济力,不仅都属于单一强项,而且都属于总量型优势,而非质量型优势,更非质数兼备型优势。但这已经让美国内部的很多人如坐针毡,急于反制。正说明了美式霸权的攻击性和敏感性。如果我们缺少了战略思维,过于从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形成致命盲区。
6,虽然中美存在对抗关系,但也要看到——
在美苏博弈格局中,美国国力全球占比极高,是无可置疑的超级No.1。但同时,苏联也通过二战形成了强固的联盟体系,除美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与之正面争锋。没有美国参与,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集团敢孤军对抗苏联阵营。
但是,在中美博弈格局中,美国国力在全球的占比已经大大缩水,这就意味着美国承受损失和挫败的能力其实是下降了。同时,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迄今尚未形成强固的联盟阵营,周边还有很多没有摆平的小国,世界上也不乏和中国各有千秋、国力相近的国家。
美国要倾全力击败中国并不难,难的是美国是否能消化为此付出的代价,又能否控制住战后的局势。如果因为中美对抗,造成第三方甚至多方渔翁得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美国当前的举动,其实只是一个开始,顶多算是战略层级的火力侦察。远未到图穷匕见、主力决战的一步。之所以国内很多人受不了,一在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二在之前对美幻想太大。
这就提醒我们,固然不要再对中美关系抱太大幻想,但也没有必要急着摆出决战架势。回旋转换的余地还很大,仍要保持斗而不破,伺机转移目标。正因为远不止一个印度在谋求成为缠住中美的巨藤,美国才不敢只盯中国。其中隐藏着最大的战略机遇,也隐藏着最艰难的外交重任。
直面真实,才能突出重围
归根结底,与美国的较量注定是一场远比抗战更复杂的新型总体战、持久战。而且入局者极多,除中美外,既有俄日印澳英法德等中等强国,也有越朝韩蒙缅菲印(尼)等难缠小国。在这场多方、多回合的大战略持久战中,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必须从根本上反思整体发展路径的十字路口。
正如我在"鼎力推鉴"中多次讲到的,国家发展要做减法,不做减法就不能剔除糟粕,但同时更要学会做加法。因为不做加法,就无法形成战略性地累进式发展。
只有平衡地、累进地系统性发展,才能避免靠丢掉上一个玉米来夹住下一个玉米。才能形成军事力、经济力、文化力的最佳配比,也才能找到大国崛起与小民幸福的最佳结合点。
同理,只有全局性地兼顾博弈的多方、多层级,才能对症下药,灵活地运用十八般武艺,内政外交一盘棋,打赢新时代的混合冲突。
改变的起点,就是理性、自信、勇敢地面对事实,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本质。而不要立足错觉,忙于战术性消极应战,反而跌入战略误判陷阱。
就像中兴事件焉知非福一样。我们其实应该感谢川普,感谢他这次帮我们澄清了一些错觉。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了美国,也更清晰地看清了自己,同时更清晰地看清了世界。

—— 王鼎杰战略智库
Strategic-Thinktan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