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著一位叫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短诗。
英文原文:
In Germany they first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 Pastor Martin Niemöller
中文译文:
在德国,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牧师 马丁-尼莫拉
希特勒時期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是二次大戰前德國的宗教領袖,因反對希特勒的猶太政策和對德國教會的控制,後來被希特勒親自下令送進集中營。
尼默勒(1892.1.14-1984.3.6)出生在德国利普施塔特,一战时曾任潜艇艇长,因战功卓著,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做了一名新教牧师,开始研究神学。1931年,开始在柏林市郊上层人士居住区达勒姆任牧师。像当时德国许多新教徒一样,尼默勒憎恨社会主义革命、憎恨资产阶级民主,是个反犹主义者,认为魏玛共和国的十四年是黑暗的年代,为纳粹的“革命”而欢欣鼓舞。他在其自传《从潜艇到讲道坛》(From U-boat to Pulpit)中以满意的口气说:纳粹的革命终于胜利,它带来了他自己为之奋斗已久的民族复兴。尼默勒自然也受到纳粹当局的青睐,他的自传也得到纳粹报刊的特别颂扬,而成为畅销书。
一战后,德国的世俗化虽然加强了,但有90%多的人信教,其中2/3是新教徒,约有4500万,天主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德国南部和西南部,属于少数派。德国天主教和新教都对魏玛共和国不满,对希特勒采取了同情、合作,乃至支持的立场,其中新教更是积极。德国新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产物,没有统一的组织,教派众多(有28个),但都更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传统。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教随国定”( whose region, his religion)的原则,各邦诸侯自己决定本邦的宗教信仰,并对其提供保护,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诸侯事实上成了本邦的最高宗教领袖,教会则忠于本邦诸侯。此外,新教比天主教更为反犹。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主义者,他的反犹言论,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他说,德国应清除犹太人,没收他们的“全部现款、珠宝和金银”,“放火焚烧犹太人的会堂和学校,拆毁他们的房屋……让他们寄宿在棚子里或马厩里……处于痛苦和监禁中”。但德国魏玛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政教分离原则,新教教会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地位,与政府不再是以前那样共命运的关系。更令新教徒备感失落和心里不平衡的是,天主教中央党居然是联合政府中的一员,重要的一员!所以,新教各派对纳粹运动更有亲和力,其中最极端的要数德意志基督教徒派(German Christians)。德意志基督教徒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冲锋队员”( storm troopers of Christ),主张教会的一切行动应符合民族社会主义的需要,1932年他们组织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German Christians Faith Movement),强调民族利益,热烈拥护纳粹的种族学说和领袖原则,激烈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废除《圣经》中的《旧约》和保罗书信,因为是犹太人所写;主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信仰”。
如此激烈的言行不仅遭到部分新教徒的反对,就连希特勒也觉得太过分了,认为这不利于纳粹当局统一、控制新教,便下令撤了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柏林教区领袖克劳斯的职务。不过,希特勒也希望新教能统一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教会,并由自己的宗教事务顾问米勒担任全国主教。可是在1933年5月的选举中,教会方面却选举弗里德里希·冯·博德尔施文格为主教。这令希特勒很是不爽。纳粹当局出面干涉,解散了不少地方教会组织,把新教教会的几个德高望重的牧师停职,纵容冲锋队和秘密警察来对付不听话的牧师。不得已,博德尔施文格被迫辞职,9月米勒如愿当上了全国主教。米勒上台后即宣布断绝与德意志基督徒的关系,但不久却与希特勒青年团头目冯·希拉赫达成协议,把拥有70万会员的新教青年组织并入希特勒青年团。与此同时,米勒还把1933年4月7日纳粹当局通过的行政机构复职法提出的“雅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非雅利安民族出身的市政人员必须“退休”)引入教会,禁止非雅利安人出身的人担任牧师和教会官员,已与非雅利安出身的人结婚的牧师和官员必须离职。
纳粹当局的此举遭到包括尼默勒在内的部分新教人士的反对。1933年,尼默勒创建牧师紧急联盟(Pastors' Emergency League),反对纳粹党干涉教会事务,反对歧视犹太裔基督徒。在他的倡议下,信义会和归正会这两个福音教派合并成为宣信会(Confessing Church,亦译“认信教会”或“明认信仰教会”),1934年宣信会在巴曼举行大会,公开宣布反对希特勒政权控制教会。会后尼默勒继续在德国各地布道。其实,尼默勒只是反对政府对教会事务的肆意干涉和过分的种族主义政策,并不是全然反对纳粹政权。1933年纳粹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牧师紧急联盟还给希特勒发去贺电,保证联盟对政府的支持;1935年纽伦堡种族法出笼后,尼默勒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希特勒要的是“像狗一样顺从”的教会,不容有任何反对的声音。1935年底,秘密警察逮捕了700名宣信会的牧师。1937年7月1日,尼默勒也被逮捕,关进了监狱。1938年3月,在特别法庭受审,因“滥用讲道坛”和在教堂筹集捐款而被判罚2000马克和7个月监禁。因服刑已超过这一期限,所以法庭宣布把他当庭释放。但是当他走出法庭后即被秘密警察带走,被投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后转到达豪集中营,1945年再转到蒂罗尔集中营。
二战结束时,盟军将他释放。美国政府发现,与左派和共x党从事抵抗运动相比,一个新教牧师为自由而与希特勒政权做斗争更具宣传意义。因而,在美国新闻媒体上,尼默勒一度被宣传成反纳粹英雄。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尼默勒过去的亲纳粹和反犹言行,他也就失去了英雄的本色。不过,尼默勒还是个有良知的牧师,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有与纳粹当局合作和反犹的事实,并有了上面那首忏悔诗。尼默勒1945年参与重建福音会,1947年,任黑森-拿骚地区教会监督。努力宣传和平主义,到处演讲,呼吁国际和解,反对军备。1961年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84年去世。
尼默勒的忏悔是深刻的。希特勒上台不是通过不合法的暴力,是通过德国人民的合法选举,是因为多数德国选民像尼默勒一样对希特勒的暴行保持沉默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如果选民不分善恶,民主和独裁之间只有一步路!
尼默勒的忏悔也是令人深思的。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义或恶被默许时,那不义或恶就被合法化了,一旦整个社会成了这样,这个国家还会好吗?在这里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一个人首先应做到不为恶,但只此还不够,还应行善事,行除恶这样的大善。
英文原文:
In Germany they first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 Pastor Martin Niemöller
中文译文:
在德国,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牧师 马丁-尼莫拉
希特勒時期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是二次大戰前德國的宗教領袖,因反對希特勒的猶太政策和對德國教會的控制,後來被希特勒親自下令送進集中營。
尼默勒(1892.1.14-1984.3.6)出生在德国利普施塔特,一战时曾任潜艇艇长,因战功卓著,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做了一名新教牧师,开始研究神学。1931年,开始在柏林市郊上层人士居住区达勒姆任牧师。像当时德国许多新教徒一样,尼默勒憎恨社会主义革命、憎恨资产阶级民主,是个反犹主义者,认为魏玛共和国的十四年是黑暗的年代,为纳粹的“革命”而欢欣鼓舞。他在其自传《从潜艇到讲道坛》(From U-boat to Pulpit)中以满意的口气说:纳粹的革命终于胜利,它带来了他自己为之奋斗已久的民族复兴。尼默勒自然也受到纳粹当局的青睐,他的自传也得到纳粹报刊的特别颂扬,而成为畅销书。
一战后,德国的世俗化虽然加强了,但有90%多的人信教,其中2/3是新教徒,约有4500万,天主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德国南部和西南部,属于少数派。德国天主教和新教都对魏玛共和国不满,对希特勒采取了同情、合作,乃至支持的立场,其中新教更是积极。德国新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产物,没有统一的组织,教派众多(有28个),但都更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传统。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教随国定”( whose region, his religion)的原则,各邦诸侯自己决定本邦的宗教信仰,并对其提供保护,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诸侯事实上成了本邦的最高宗教领袖,教会则忠于本邦诸侯。此外,新教比天主教更为反犹。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主义者,他的反犹言论,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他说,德国应清除犹太人,没收他们的“全部现款、珠宝和金银”,“放火焚烧犹太人的会堂和学校,拆毁他们的房屋……让他们寄宿在棚子里或马厩里……处于痛苦和监禁中”。但德国魏玛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政教分离原则,新教教会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地位,与政府不再是以前那样共命运的关系。更令新教徒备感失落和心里不平衡的是,天主教中央党居然是联合政府中的一员,重要的一员!所以,新教各派对纳粹运动更有亲和力,其中最极端的要数德意志基督教徒派(German Christians)。德意志基督教徒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冲锋队员”( storm troopers of Christ),主张教会的一切行动应符合民族社会主义的需要,1932年他们组织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German Christians Faith Movement),强调民族利益,热烈拥护纳粹的种族学说和领袖原则,激烈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废除《圣经》中的《旧约》和保罗书信,因为是犹太人所写;主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信仰”。
如此激烈的言行不仅遭到部分新教徒的反对,就连希特勒也觉得太过分了,认为这不利于纳粹当局统一、控制新教,便下令撤了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柏林教区领袖克劳斯的职务。不过,希特勒也希望新教能统一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教会,并由自己的宗教事务顾问米勒担任全国主教。可是在1933年5月的选举中,教会方面却选举弗里德里希·冯·博德尔施文格为主教。这令希特勒很是不爽。纳粹当局出面干涉,解散了不少地方教会组织,把新教教会的几个德高望重的牧师停职,纵容冲锋队和秘密警察来对付不听话的牧师。不得已,博德尔施文格被迫辞职,9月米勒如愿当上了全国主教。米勒上台后即宣布断绝与德意志基督徒的关系,但不久却与希特勒青年团头目冯·希拉赫达成协议,把拥有70万会员的新教青年组织并入希特勒青年团。与此同时,米勒还把1933年4月7日纳粹当局通过的行政机构复职法提出的“雅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非雅利安民族出身的市政人员必须“退休”)引入教会,禁止非雅利安人出身的人担任牧师和教会官员,已与非雅利安出身的人结婚的牧师和官员必须离职。
纳粹当局的此举遭到包括尼默勒在内的部分新教人士的反对。1933年,尼默勒创建牧师紧急联盟(Pastors' Emergency League),反对纳粹党干涉教会事务,反对歧视犹太裔基督徒。在他的倡议下,信义会和归正会这两个福音教派合并成为宣信会(Confessing Church,亦译“认信教会”或“明认信仰教会”),1934年宣信会在巴曼举行大会,公开宣布反对希特勒政权控制教会。会后尼默勒继续在德国各地布道。其实,尼默勒只是反对政府对教会事务的肆意干涉和过分的种族主义政策,并不是全然反对纳粹政权。1933年纳粹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牧师紧急联盟还给希特勒发去贺电,保证联盟对政府的支持;1935年纽伦堡种族法出笼后,尼默勒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希特勒要的是“像狗一样顺从”的教会,不容有任何反对的声音。1935年底,秘密警察逮捕了700名宣信会的牧师。1937年7月1日,尼默勒也被逮捕,关进了监狱。1938年3月,在特别法庭受审,因“滥用讲道坛”和在教堂筹集捐款而被判罚2000马克和7个月监禁。因服刑已超过这一期限,所以法庭宣布把他当庭释放。但是当他走出法庭后即被秘密警察带走,被投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后转到达豪集中营,1945年再转到蒂罗尔集中营。
二战结束时,盟军将他释放。美国政府发现,与左派和共x党从事抵抗运动相比,一个新教牧师为自由而与希特勒政权做斗争更具宣传意义。因而,在美国新闻媒体上,尼默勒一度被宣传成反纳粹英雄。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尼默勒过去的亲纳粹和反犹言行,他也就失去了英雄的本色。不过,尼默勒还是个有良知的牧师,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有与纳粹当局合作和反犹的事实,并有了上面那首忏悔诗。尼默勒1945年参与重建福音会,1947年,任黑森-拿骚地区教会监督。努力宣传和平主义,到处演讲,呼吁国际和解,反对军备。1961年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84年去世。
尼默勒的忏悔是深刻的。希特勒上台不是通过不合法的暴力,是通过德国人民的合法选举,是因为多数德国选民像尼默勒一样对希特勒的暴行保持沉默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如果选民不分善恶,民主和独裁之间只有一步路!
尼默勒的忏悔也是令人深思的。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义或恶被默许时,那不义或恶就被合法化了,一旦整个社会成了这样,这个国家还会好吗?在这里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一个人首先应做到不为恶,但只此还不够,还应行善事,行除恶这样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