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17 August 2018

警惕外资撤离与金融市场动荡的叠加效应


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如果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措施在9月初实施,势必会对中国出口造成更大冲击,进而会影响全国经济增长。而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撤出中国
韩资企业快速撤离中国。例如韩国三星集团在中国曾有多达15万员工,出口总额高达600多亿美元。但现在却逐渐关闭在中国的工厂。今年四月关闭了它在深圳的最后一家工厂。8月13日韩国《电子时报》报道,三星今年可能将停止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手机生产。与此同时,三星将手机投资主要集中在越南和印度的生产设施上。据报道,三星在天津的工厂每年生产3600万部手机,惠州工厂每年生产7200万部。而三星在越南的两座工厂每年合计生产2.4亿部手机。
日本和台资企业也不甘落后。7月16日,日本的一家全球知名企业欧姆龙苏州厂宣布永久关闭,裁员近2000人。这也是今年以来,继尼康、日东电工、奥林巴斯之后,又一家世界级企业宣布关闭中国工厂。与此同时,台资企业也在撤离。例如台资宝成鞋业集团,大陆员工曾超过20万人,该集团近年迁往东南亚,目前在越南和印尼的员工总数已超过28万人,其他大型台资鞋企也已经在越南设厂。而富士康等大型台企已在美国、印度和越南投下重金,未来五年雇佣工人可能超过100万人
今年以来,外商投资呈现明显放缓趋势。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折44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65家,同比增长9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6.6亿美元,同比增长5.8%(折1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2018年1-6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9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2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2.37%。1-6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4871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进口额4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1%,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9个百分点。7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648家,同比增长113.1%;实际使用外资50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折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3%)。但相比6月,实际使用外资环比下降了50%。
外资的撤离可能会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有数据显示,虽然外资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比不足3%,但创造了近50%的对外贸易额、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的税收收入。在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中,外资企业占比43.2%,国有企业仅占10.3%。除此之外,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资企业更是掌握着城市的经济命脉。例如在广州,2万多外资企业占据全市工业总产值规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资企业贡献2/3的工业总产值;在深圳,外资企业的经济贡献高达70%。此外,包括苏州、厦门等城市,外资都占有压倒优势。另外,外资的出走更是直接影响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有数据显示,2016年,在外资(含港澳台)企业就业的人数为2666万人。但实际上,根据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而外资的不断撤出,可能将影响这一庞大就业人群的生计!
近期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会加剧外资撤离。今年以来,金融危机开始在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扩散,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从外汇市场看,人民币自今年4月份以来,开始了单边下跌过程。离岸人民币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最低值一度超过6.95。人民币的快速大幅贬值,也会促使外资撤离。从股市来看,上证指数自年初的最高点已经下跌超过24%,说明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熊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表现低迷,更容易令投资者加大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快外资撤离中国速度。令人担忧的是,一旦金融市场动荡与外资撤离形成了相互推动,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会更大。
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外资撤离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掉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效果,会对中国实体经济形成釜底抽薪的冲击。特别是当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会形成叠加效应时,这种冲击会更大。因此稳定在华外资企业特别重要、要关切外资需求变化。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外资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初级”问题了,而是涉及到竞争环境、政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高级”问题。这也反过来对中国政府的决策研究和政策调整、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外资撤出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更需警惕的是,目前的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可能会加剧外资撤离速度,一旦两者形成联动,那么冲击势必更大。因此,中国政府此时更应该关注外资诉求,稳定在华外商投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