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26 February 2015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最缺乏的是建立宪政秩序和法治社会,兼谈日本的明治维新变革与清末的洋务运动的比较

新常态是目前中国最热的政经词汇之一。对中国来说,2014年是“新常态”的提出之年,2015年则是新常态的真正落实之年。
去年以来,国内热议新常态,谈的大多数是经济意义上的新常态,从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会议上谈到的“降速度、调结构、转动力”,到去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大方面详解新常态的特征,主要还是从经济指标的降低、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发展兼顾环境与生态、鼓励创新等角度来 看待经济发展的变化。不过,迄今所谈的新常态,在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涉及的内容还不多。
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的问题并不令人陌生,这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以及是否存在“中国模式”的争论中,都是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因此在新常态下仍有讨论的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日本的明治维新变革与清末的洋务运动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仅重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更重视对这些国家的制度模仿,而且以做学习先进制度的好学生为荣,以尊重专利、以保护私人知识产权和 私人企业剩余权为本。因而,日本的私人企业家有足够的激励购买和利用发达国的技术,在100年中终于发展成为技术大国。有学者总结,长期而言,后发国家有 可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的方法,在没有宪政秩序条件下取得短期的快速发展;但是,没有宪政制度的改革完善、没有制度模仿和创新,经济发展和贸易的好处只会被用来巩固旧有制度,阻碍长期经济发展
对比中国洋务运动的例子,不难看出此点。洋务运动尽管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技术的时代,但从社会改革运动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美国学者费正清曾经 指出,洋务运动是清末经济史上一个彻底失败的运动。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没有 司法独立和保护私人企业的法律制度为基础。与明治维新模仿西方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相反,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 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方法使得政府垄断工业的利益,与其作为独立第三方发挥仲裁作用的地位相冲突(跟现在共匪的改革开放的做法如出一辙)。有国外学者评价,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 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呢?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一种模仿式的改革,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变革来支撑,将很难获得持续的成功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 转型,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际上还是市场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问题。中央领导人屡次强调,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动力来自“改革红利”,核心就是指的市场制度问 题。
在我们看来,经济改革与制度改革的不可或缺,在当前的背景下极富现实意义。国内现在已经认同,新常态下中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推进市场化制度 改革。那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最缺乏什么呢?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最缺乏的是学习和建立宪政秩序和法治社会,避免导致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 义”。这种看法颇有道理,在中国官员和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就是过去制度下扭曲的政商关系的表征。
--------------------------
共匪就是不学习人家西方好的制度-法治制度,宪政,三权分立 ,而妄想只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共匪的失败指日可待(即使是要花100年时间,也是指日可待),洋务运动的结局就是共匪经济失败的未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