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9 August 2018

中国要警惕制造业弱化导致“拉美化”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大成就是发展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大大提升,全民因此由40年前的缺吃少穿迈入大多数人实现小康、少部分人富裕或贫困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富起来”靠的就是工业,未来中国“强起来”还得靠工业。我们永远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制造业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国之根本,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最大的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就业难。卢森堡可以靠金融业,泰国可以靠旅游业,甚至俄罗斯靠卖石油天然气就能很好地活下去,而中国绝不可能。那么仅靠不到100个央企和一些互联网龙头,是不可能解决中国最大的就业难题的。毋庸置疑,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在全部注册企业中占比99%以上,解决80%的就业人口,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制造业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激活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制造业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健康滋润地活下去,他们才有能力上供养政府财政,下供养员工家庭,全社会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地良性运转。
体系完备的制造业正成为当今世界国力角逐的重要砝码。以照明行业为例,全世界的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欧洲、美国的企业嫌照明行业利润太低,基本上逐渐退出这个行业;而非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企业又没有配套的供应链,现阶段还做不出有性价比的照明产品。因此中国企业在这个几万亿的刚性需求市场有无与伦比的话语权。中国其他制造业门类在国际上也有类似的地位。中国制造业能获得今天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几十年的勤劳奋斗,用一代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务须善加珍惜!
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制造业基本靠代工起家,在“微笑曲线”中处于最底端,活最脏最累,利润却很薄。早年要素价格低的时候,还是有利润空间的。可是这些年,原材料价格在涨,人力成本在涨,办公成本在涨,唯有产品价格涨不起来。专做外销代工的企业反映,外国人把你的利润掐得死死的,能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做内销的则因为各种电商平台把价格穿透,而线下的假冒无良小作坊企业横行,正经做企业的根本无利可图。老板们的痛苦不仅来自市场。公司利润本来已经薄如蝉翼,却还要经常与方方面面的权力部门打交道,谁也得罪不起,哪里疏忽照顾不到都可能会被“弄死”。此外,聪明的人聪明的钱早就开始大规模地撤出制造业。有业内人士称,在一次小范围聚会中来了22位校友,其中有20位从事泛金融行业,银行的、保险的、券商的、公募私募基金的、PE的、P2P、小额贷款的,只有两位跟实业相关。这样的聚会,一方面让我们为制造业的处境感到悲哀,一方面也为整个经济环境的脱实向虚感到深深忧虑。
与此同时,大量外资制造业企业也开始撤出中国。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事实上,外资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发展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越来越多的外资在关闭中国的工厂。2018年刚开始,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日东电工公司,宣布关闭苏州工厂,撤离中国;2018年3月10日,日本松下正在考虑出售旗下位于苏州市的生产安防摄像头的生产厂;4月18日,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被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5月7日,日本电子巨头奥林巴斯宣布撤离深圳。深圳奥林巴斯最高负责人小松享,通过广播向全体员工正式宣布:深圳工厂于5月7日起停产停工。公开信息显示,近几年搬离北京CBD的企业包括英特尔、雅虎、奔驰,到惠普、摩托罗拉、默沙东、阿尔斯通……从行业来看,从IT业、制造业到医疗行业。梳理发现,经营成本高昂正是促使外资企业被迫撤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产业布局的调整,也可能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中国正在出现的各种制造业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离开了制造业的中国,有可能笼罩在“拉美化”的阴影里!很多人都听说过“拉美化”这个词汇,但对它的真正意义并不一定很了解。而且由于拉美离中国很远,大家都以为拉美的发展危机不会在中国出现。但在我们看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拉美化”现象表现为政治动荡,忽左忽右,失业严重,城市化率很高,却经济动荡贫富悬殊,资本活动十分猖獗,但这些现象,实际都是从制造业垮台开始的。同样是城市化,拉美国家的城市化率很高,而且城市化来得还很早,但缺少了制造业的城市化,给拉美国家带来的仅仅是灾难。
我们要警告的是,中国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关头,中国目前面临着来自美国的贸易纠纷压力、面临来自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冲击、面临着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中国作为一个以制造能力立足的“世界工厂”,中国不能失去在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不论全球化如何发展,它都会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而全球各国的禀赋差异很大,中国作为大国经济,无论如何不能丢了制造业这个比较优势。抓住了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德国、日本是中国的标杆,甚至美国也保持了关键领域的强大制造能力。形势已经很紧迫,但如果中国抓紧改革,发展起一大批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极为重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近年的政策注意力和资源投放,相当一大批都集中到房地产和各种金融创新上,但要警惕的是,忽视制造业对中国就是自废武功。中国必须把住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加快改革开放,避免“拉美化”现象在中国上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