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27 April 2015

【中国确定资本项目可兑换总体思路】


进入2015年后,中国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预期骤然升温。在3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透露出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于年内完 成的风声;在与IMF总裁拉加德会面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将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 程度提供更多便利。从这些表述看,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应已获得了中央高层的通过,并将于年内快速推进完成。
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不久前举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会议期间发表重要演讲,介绍了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思路。据IMF网站发布的文 稿,周小川表示,在2015年,在进一步促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和使人民币成为一种更加可自由使用货币的目标指引下,中国计划开展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 施将针对目前资本项目下仍不可兑换的项目展开。据介绍,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中国在40项中的35项全部或者部分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只有5项 仍旧完全不可自由兑换。这5项主要涉及到个人跨境投资以及非居民在本国市场发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
对此,周小川介绍了央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计划。首先,将为个人投资者跨境投资创造渠道,包括开展具有试验性质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计 划;其次,将推出“深港通”项目,也将允许非居民在国内市场上发行除衍生品之外的金融产品;第三,将修订外汇监管,取消大多数情况下的事前审批的要求,并 将建立有效的事后监督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第四,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第五,通过扫除不必要的政策障碍和提供必要的基础 设施,努力进一步便利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第六,采取措施确保健全的风险防控。
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还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正在寻求实现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基于完全可兑换或可自由兑换这样的传统概念。相反,中国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了经验,将采取有管理的可兑换的概念。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中国将继续管理资本项目交易,但 将采取不同的方式,包括通过运用宏观审慎措施限制来自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以及维持币值稳定和金融环境安全
周小川表示,中国将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保留资本项目管制:一是涉及洗钱、为恐怖主义提供资金以及那些过度利用避税天堂的跨境金融交易,都应该受到监控和分 析。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惯例;二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对外债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仍然是必需的。私人部门外债过多和严重的货币错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各国需要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必要时可以运用宏观审慎措施管理其外债;三是将在适当的时候管理短期投机资本流动,而对支持实体经济的中期和长期资本流动解 除管制。这也是基金组织的一项建议;四是将会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和监测。正如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建议的那样,当国际市场出现异常的波动,或者出现国 际收支问题时,各国可以采取临时的资本管制措施。
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今年,IMF将会进行每五年一次的SDR审查,其中一个 重要问题是人民币是否将被纳入SDR货币篮子,而SDR货币的标准之一便是该货币必须“可自由使用”,这需要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周小川表 示,2015年是SDR审查的年份,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准备好进行一系列有目标的改革,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