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大陆印刷出了12.6万亿的新钞票投放市场,占世界新增货币总量的46.7%,中国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印钞机。美国新增货款4.76万亿,占全球新增货币总量的18.1%,欧元区新增了3.34万亿,占了12.7%,日本新增了10.48万亿,占了5.6%,中国大陆的钞票增发量,远远超过了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等这些个重债国。
现在,人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了两个数字,一是中国大陆的国债总数截止到2012年底是90多万亿;二是中国大陆印刷钞票的总量截止到2012年底是106.68万亿,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说明这后30年权贵们贪腐的疯狂了。
国际透明组织发表的2012清廉印象指数的报告中,中国大陆被排在了第80位上,比2011年的第75位又下降了5位。
中国大陆2012年GDP增速首次跌破8%,当局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庞大的投资建设计划,尤其是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旗号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经济学家们警告,房地产泡沫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正在拖垮整个中国大陆经济,呼吁以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突破现有利益格局,并警告“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而面对严峻的经济局势以及由此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高层权利争斗却在阻碍实质性的改革。
2月19日,网上疯传二套房贷政策可能收紧等消息,沪深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及水泥建材等板块遭重创,万保招金四只地产龙头股跌幅均超4%。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五项调控政策措施,要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房价上涨过快地区应及时采取限购等调控措施。这是自2009年底开始楼市调控以来的第五次调控升级。21日,沪深股市再度重挫。“近期一线城市与部分城市楼市异常,房价攀升过快,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因此,提出新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建议。”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其目的是防止楼市过热、房价反弹导致调控失控。他解读指出,从国务院的房地产调控工作内容看,所谓的新政,毫无实际“杀伤力”,并且缺乏具体的新政策规定,基本是老话重提。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连续三个月持续走高,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上行的担忧。瑞银证券最新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大陆经济的上行风险,主要在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强劲的房地产复苏支持地方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冲动。《中国新闻周刊》2月15日刊文说,就在一二线城市的楼市交易火爆的同时,中国大陆房地产泡沫的“终极产物”,“鬼城”危机正在三四线城市蔓延。近期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遭遇崩盘危机,从温州到鄂尔多斯,再到海南、常州、营口,媒体爆出的三、四线城市楼市“鬼城”一个接着一个,蔓延的速度令人惊心。一二线城市建设的“新城”往往也因为没有产业的支撑从而成为“睡城”。
已经出现“鬼城”的三线城市还有唐山、贵阳、南通、烟台等等。中国大陆指数研究院2012年10月发布的《中国大陆城市房地产风险排行榜》报告显示,风险排名前50名全部是三四线城市。资深财经评论员韩令国指出,几乎全中国大陆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都已到达泡沫破裂的边缘。
《证券日报》2013年2月18日刊发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的经济学家易宪容的文章《楼市泡沫正在破灭,将蔓延至一线城市》,文章说,“前十年吹得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
经济学家茅于轼上个月表示,房地产泡沫破裂已迫在眉睫,他指出这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大的风险。首要的因素是GDP在往下掉。其次,房子空置率8%-10%比较合理,现在的情况估计30%都不止,可能到50%,这么多的空房,能不出问题?他分析房地产泡沫原因,一是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太大;第二,有钱人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第三,政府对土地的控制。
《每日经济新闻》指出,2013年,到了市场该说真话的时候了,三四线城市楼市泡沫破裂已难以阻止。而住房供应量和空置房数量,庞大到让人难以想像,将会使这些三四线城市的经济不可承受。文章分析“中国大陆经济被房地产深度绑架”,一是经济增长的依赖,过去1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除出口外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而4万亿财政刺激以来,投资占GDP比值已突破50%。二是财政依赖,尤其是地方政府。三是金融依赖,房地产直接贷款额占总贷款比重20%左右,间接比重则更大。2012年贷款总额为67万亿元,即便以20%计算也超过13万亿元。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由于资产投资过剩,生产资料成本畸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一直很低。经营实体经济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也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参与房地产投机。但实体经济不可能支撑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投机产业。
中国大陆经济2012年以来大幅下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才换来了7.8%的GDP,钢铁和煤炭价格下跌超16%。2013年1月,中国大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9个月在50%荣枯线上下附近徘徊;从业人员指数为47.8%,连续8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持续减少,中国大陆制造业持续受困于产能过剩。
近期房地产市场强势回暖得益于信贷放宽,2013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1万亿元。谢国忠表示,靠过量发行货币支持房地产泡沫发酵,本来就是个错误。中国大陆经济的下行趋势,完全是国内因素造成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入不敷出,在建房地产项目停工现象普遍,主要原因就是以房地产为主的投机泡沫破裂。现在试图重启房地产泡沫,只会拖垮整个中国大陆经济。
全球主要央行广义货币M2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半。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M2余额为人民币97.42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目前中国大陆M2与GDP之比近190%。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比喻,中国大陆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被称为“中国预测国际金融危机第一人”的《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指出,更多的货币增发,稀释、转移了百姓的收入积累,土地价格大涨,政府用高房价转移国民财富,过去5年中国大陆财政收入的增速几乎达到了GDP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两倍。而中国大陆通过宽松货币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保持较低通胀的道路接近尽头,中国大陆在2013年是否会开始硬着陆,已经成为最大悬念。
2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的文章《中共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文中提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等人测算研究,2010年中国大陆广义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总额占GDP之比)为181%,约为72.6万亿元,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并包括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根据估算,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率略有反弹。习李班子上台后2012年12月首次主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香港杂志报导,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互相指控、揭黑,并把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央,28个省、直辖市还要求中央一次性注销所有已到期或拖欠的债务共计4.1万亿元,但遭到回绝。
人民网2012年9月刊文《中国五大警讯:地方政府债务将拖垮中国大陆经济》,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达107%,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而根据经合组织标准,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超过90%就很危险。李扬针对中国大陆产业经济的制度壁垒表示,制度之殇到了风险聚集的时候了,历史给不了中国大陆太多了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内部报告会上所作的《2013年中国大陆将爆发经济危机》演讲称,“中国人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最有可能2013年7、8月份爆发,表现为部分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他指出,经济原因引爆危机的可能性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另一个是地方债务危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警告,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说:“中国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它将不得不付出代价。”他指出,“为使增长能够持续,中国必须改变增长模式,依赖内需而非外需,依赖消费而非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中共政府明白这一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在3月“两会”后卸任。1月20日,温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近期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明显,研究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并要求稳定房价。这被视为是温家宝在卸任前所作的最后一搏。“国五条”中稳定房价的新政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而这次出台的“国五条”则是第五次调控升级。这一举措被业界称为“温家宝任内最后一次阻击房价”。这是政策从严的表现。既是继续严格执行既有限购政策,也是意味着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这也是继2011年之后,当局中央时隔两年再次提出要求地方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
实际上,从2008年起,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各地房价飙升,尤其以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为甚。为了控制房价,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价政策,其中不乏严厉措施。如在2010年,当局就频频出招,为楼市降温,国务院连续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对企业购地和融资监管,暂停发放住房贷款,限制外地投资炒作,调高购房首付款等,严厉程度前所未有,被喻为“西伯利亚寒流”,重击城市房价,一时引起外界哗然。但是,这些举措至今都仍未能解决让当局头痛的房市问题。温家宝此次推出的“国五条”,就是针对近期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明显的问题。
署名华风的文章,在2010年的背景下,分析了当时当局重击房地产的背后原因:飙升的房价,加剧的通货膨胀,正在引发比经济更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中国大陆社会的动荡,“稳定”受到了威胁,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是最要命最可怕的,也是逼使当局下狠手打压房地产。但是,“说到底,当局的经济政策不是为民谋福的,而是榨取人民血汗。”“发展经济也好,拉动内需也好,不是提高人民生活,促进消费能力,而是疯狂投资,大搞形象工程和过度放贷,最后造成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腐败盛行。”而且,华风指出:“无论什么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笼,都是由当局官员执行的,而他们皆可从中谋利。”因此,他认为,这些由当局自己造成的恶果,也不是什么“楼市新政”能治得了根本的。
至于中国大陆房地产调控是否有效,有关学者指出,这几年来,当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对房地产泡沫有一丝影响,反而是越调控,房地产涨的越凶。这都是因为当局在里面的利益问题。如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就是明显的例子——这个税法不仅是违宪的,而且是非法的。不仅不是有效的调控,相反是在刺激房地产泡沫。其根本的目的是在土地财政无法持续的情况下变相的抢钱和掠夺。抑制需求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试图让房价下跌到让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都挤到市场中解决住房问题也必然会失败。
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大陆《经济蓝皮书》称,85%的中国大陆家庭无能力买房。在高房价的压迫下,在贪官和奸商的盘剥下,老百姓的怨愤日益加深,城市贫民的抗议不断增多。而当时大陆流行电视剧《蜗居》引起的共鸣,也集中反映了民间社会对房市的不满。旅美经济学家草庵居士分析,政府的财政体制让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让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力来源,政府从房价中获取收益的比例过多和过高,政府不得不用遏制房价的增长来掩盖政府从房价中谋取暴利的恶名。
在各种政府与地方、以及当局与民众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下,温家宝卸任前的“国五条”,是否能击出火花,还有待观察。……
房地产泡沫与债务危机,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顶的两把屠刀.
现在,人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了两个数字,一是中国大陆的国债总数截止到2012年底是90多万亿;二是中国大陆印刷钞票的总量截止到2012年底是106.68万亿,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说明这后30年权贵们贪腐的疯狂了。
国际透明组织发表的2012清廉印象指数的报告中,中国大陆被排在了第80位上,比2011年的第75位又下降了5位。
中国大陆2012年GDP增速首次跌破8%,当局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庞大的投资建设计划,尤其是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旗号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经济学家们警告,房地产泡沫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正在拖垮整个中国大陆经济,呼吁以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突破现有利益格局,并警告“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而面对严峻的经济局势以及由此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高层权利争斗却在阻碍实质性的改革。
2月19日,网上疯传二套房贷政策可能收紧等消息,沪深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及水泥建材等板块遭重创,万保招金四只地产龙头股跌幅均超4%。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五项调控政策措施,要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房价上涨过快地区应及时采取限购等调控措施。这是自2009年底开始楼市调控以来的第五次调控升级。21日,沪深股市再度重挫。“近期一线城市与部分城市楼市异常,房价攀升过快,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因此,提出新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建议。”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其目的是防止楼市过热、房价反弹导致调控失控。他解读指出,从国务院的房地产调控工作内容看,所谓的新政,毫无实际“杀伤力”,并且缺乏具体的新政策规定,基本是老话重提。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连续三个月持续走高,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上行的担忧。瑞银证券最新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大陆经济的上行风险,主要在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强劲的房地产复苏支持地方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冲动。《中国新闻周刊》2月15日刊文说,就在一二线城市的楼市交易火爆的同时,中国大陆房地产泡沫的“终极产物”,“鬼城”危机正在三四线城市蔓延。近期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遭遇崩盘危机,从温州到鄂尔多斯,再到海南、常州、营口,媒体爆出的三、四线城市楼市“鬼城”一个接着一个,蔓延的速度令人惊心。一二线城市建设的“新城”往往也因为没有产业的支撑从而成为“睡城”。
已经出现“鬼城”的三线城市还有唐山、贵阳、南通、烟台等等。中国大陆指数研究院2012年10月发布的《中国大陆城市房地产风险排行榜》报告显示,风险排名前50名全部是三四线城市。资深财经评论员韩令国指出,几乎全中国大陆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都已到达泡沫破裂的边缘。
《证券日报》2013年2月18日刊发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的经济学家易宪容的文章《楼市泡沫正在破灭,将蔓延至一线城市》,文章说,“前十年吹得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
经济学家茅于轼上个月表示,房地产泡沫破裂已迫在眉睫,他指出这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大的风险。首要的因素是GDP在往下掉。其次,房子空置率8%-10%比较合理,现在的情况估计30%都不止,可能到50%,这么多的空房,能不出问题?他分析房地产泡沫原因,一是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太大;第二,有钱人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第三,政府对土地的控制。
《每日经济新闻》指出,2013年,到了市场该说真话的时候了,三四线城市楼市泡沫破裂已难以阻止。而住房供应量和空置房数量,庞大到让人难以想像,将会使这些三四线城市的经济不可承受。文章分析“中国大陆经济被房地产深度绑架”,一是经济增长的依赖,过去1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除出口外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而4万亿财政刺激以来,投资占GDP比值已突破50%。二是财政依赖,尤其是地方政府。三是金融依赖,房地产直接贷款额占总贷款比重20%左右,间接比重则更大。2012年贷款总额为67万亿元,即便以20%计算也超过13万亿元。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由于资产投资过剩,生产资料成本畸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一直很低。经营实体经济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也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参与房地产投机。但实体经济不可能支撑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投机产业。
中国大陆经济2012年以来大幅下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才换来了7.8%的GDP,钢铁和煤炭价格下跌超16%。2013年1月,中国大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9个月在50%荣枯线上下附近徘徊;从业人员指数为47.8%,连续8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持续减少,中国大陆制造业持续受困于产能过剩。
近期房地产市场强势回暖得益于信贷放宽,2013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1万亿元。谢国忠表示,靠过量发行货币支持房地产泡沫发酵,本来就是个错误。中国大陆经济的下行趋势,完全是国内因素造成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入不敷出,在建房地产项目停工现象普遍,主要原因就是以房地产为主的投机泡沫破裂。现在试图重启房地产泡沫,只会拖垮整个中国大陆经济。
全球主要央行广义货币M2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半。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M2余额为人民币97.42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目前中国大陆M2与GDP之比近190%。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比喻,中国大陆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被称为“中国预测国际金融危机第一人”的《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指出,更多的货币增发,稀释、转移了百姓的收入积累,土地价格大涨,政府用高房价转移国民财富,过去5年中国大陆财政收入的增速几乎达到了GDP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两倍。而中国大陆通过宽松货币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保持较低通胀的道路接近尽头,中国大陆在2013年是否会开始硬着陆,已经成为最大悬念。
2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的文章《中共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文中提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等人测算研究,2010年中国大陆广义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总额占GDP之比)为181%,约为72.6万亿元,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并包括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根据估算,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率略有反弹。习李班子上台后2012年12月首次主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香港杂志报导,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互相指控、揭黑,并把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央,28个省、直辖市还要求中央一次性注销所有已到期或拖欠的债务共计4.1万亿元,但遭到回绝。
人民网2012年9月刊文《中国五大警讯:地方政府债务将拖垮中国大陆经济》,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达107%,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而根据经合组织标准,企业负债占GDP比重超过90%就很危险。李扬针对中国大陆产业经济的制度壁垒表示,制度之殇到了风险聚集的时候了,历史给不了中国大陆太多了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内部报告会上所作的《2013年中国大陆将爆发经济危机》演讲称,“中国人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最有可能2013年7、8月份爆发,表现为部分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他指出,经济原因引爆危机的可能性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另一个是地方债务危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警告,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说:“中国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它将不得不付出代价。”他指出,“为使增长能够持续,中国必须改变增长模式,依赖内需而非外需,依赖消费而非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中共政府明白这一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在3月“两会”后卸任。1月20日,温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近期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明显,研究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并要求稳定房价。这被视为是温家宝在卸任前所作的最后一搏。“国五条”中稳定房价的新政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而这次出台的“国五条”则是第五次调控升级。这一举措被业界称为“温家宝任内最后一次阻击房价”。这是政策从严的表现。既是继续严格执行既有限购政策,也是意味着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这也是继2011年之后,当局中央时隔两年再次提出要求地方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
实际上,从2008年起,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各地房价飙升,尤其以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为甚。为了控制房价,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价政策,其中不乏严厉措施。如在2010年,当局就频频出招,为楼市降温,国务院连续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对企业购地和融资监管,暂停发放住房贷款,限制外地投资炒作,调高购房首付款等,严厉程度前所未有,被喻为“西伯利亚寒流”,重击城市房价,一时引起外界哗然。但是,这些举措至今都仍未能解决让当局头痛的房市问题。温家宝此次推出的“国五条”,就是针对近期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明显的问题。
署名华风的文章,在2010年的背景下,分析了当时当局重击房地产的背后原因:飙升的房价,加剧的通货膨胀,正在引发比经济更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中国大陆社会的动荡,“稳定”受到了威胁,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是最要命最可怕的,也是逼使当局下狠手打压房地产。但是,“说到底,当局的经济政策不是为民谋福的,而是榨取人民血汗。”“发展经济也好,拉动内需也好,不是提高人民生活,促进消费能力,而是疯狂投资,大搞形象工程和过度放贷,最后造成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腐败盛行。”而且,华风指出:“无论什么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笼,都是由当局官员执行的,而他们皆可从中谋利。”因此,他认为,这些由当局自己造成的恶果,也不是什么“楼市新政”能治得了根本的。
至于中国大陆房地产调控是否有效,有关学者指出,这几年来,当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对房地产泡沫有一丝影响,反而是越调控,房地产涨的越凶。这都是因为当局在里面的利益问题。如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就是明显的例子——这个税法不仅是违宪的,而且是非法的。不仅不是有效的调控,相反是在刺激房地产泡沫。其根本的目的是在土地财政无法持续的情况下变相的抢钱和掠夺。抑制需求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试图让房价下跌到让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都挤到市场中解决住房问题也必然会失败。
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大陆《经济蓝皮书》称,85%的中国大陆家庭无能力买房。在高房价的压迫下,在贪官和奸商的盘剥下,老百姓的怨愤日益加深,城市贫民的抗议不断增多。而当时大陆流行电视剧《蜗居》引起的共鸣,也集中反映了民间社会对房市的不满。旅美经济学家草庵居士分析,政府的财政体制让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让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力来源,政府从房价中获取收益的比例过多和过高,政府不得不用遏制房价的增长来掩盖政府从房价中谋取暴利的恶名。
在各种政府与地方、以及当局与民众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下,温家宝卸任前的“国五条”,是否能击出火花,还有待观察。……
房地产泡沫与债务危机,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顶的两把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