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的不满情绪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尽管中国经济恨不得以直升机升空的方式直线增长,但是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十几亿中国人的幸福感甚至还比不上20多年前。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是中国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却被打破了,而新的福利制度建设的脚步又没有跟上经济的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也导致了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工作和收入都不再有保证,医疗保健的费用出奇得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说:“这个国家变富裕了,但是钱却缩水了。”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劳动创造了财富与价值,推动这个国家走向富裕,但是他们自己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最底层的中国人担负着巨大的压力。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是上层社会。
富裕和穷人不沾边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用“铁饭碗”这个词形容“单位”给每个人提供了从生到死的社会保障。但现如今,大多数中国人需要为生存而努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十分严重。美国南加州大学学者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幸福感从1990年到2010年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这份研究报告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1990年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大多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满意。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扩张,国企大量职工下岗。人们的幸福感也随之急剧下降。2000年到2005年是在这份调查中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到最低点的阶段。
穷人感觉富裕和他们根本不沾边。1990年,中国社会底层人口当众对生活表示满意的比例还在65%,此后最低的时候则只有42%。20年前接受过良好教育收入不错的中国人当中表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为68%,现在为71%。这一趋势和东欧那些失业率高、缺少社会保障的国家的情况类似。
伊斯特林说:“有不少人相信,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也会提高。经济增长得越快,人们就越幸福。”没有哪里能比中国更适合检测这一假设是否成立。而事实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虽然飞快,却“丝毫没有迹象显示出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也在增长 ”。
政府必须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虽然在中国各阶层的人整体的收入水平都在提升,但是底层人对富人的羡慕嫉妒恨和自己本身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期待让他们感到幸福感缺失。尽管如此,恐怕人们还是要问,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么快,那么难道中国人的就丝毫没有感觉到比以前幸福吗?南加州大学学者伊斯特林说,单纯经济的增长不会带来幸福感,社会保障的安全感才会真正带来满意感。
“无论是对中国政界还是对世界其它地方的政客们来说,中国的现实对谁都是一个教训。对于普通的中国人,特别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收入水平却很低的那些人来说,工作和收入的稳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医疗体系以及幼有所长老有所养才是决定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
报告最后指出,如果人们认为回到社会主义更好,那么这个结论就错了。中国社会应该做的不是回到社会主义,而是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也指出:“没有回头路可走。政府必须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